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范文大全# #0的认识课件必备15篇#】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 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教案课件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0的认识课件”相关的知识点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推荐了这篇文章,以下内容务必认真阅读!

0的认识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熟悉自己所学的各学科的老师,愿意和自己的任课老师亲近,喜欢和老师交往,喜欢上学科老师的课。

了解学校内不同岗位的老师的工作内容,感受老师的关心和爱护,适应学校生活。

知道在校园里有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感到快乐。

二、教学重点

熟悉自己所学的各学科的老师,喜欢和老师亲近、交往。

三、教学难点

了解学校其他老师的工作情况,感受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除了爸爸、妈妈对你的呵护,在学校里,还有一群人一直无私的关心你、帮助你,你们知道是谁吗?

生:老师。

师:是的,各个学科的教师不仅教你们知识,还是你们生活上的好朋友。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认识他们吧?

板书课题:我认识您了——我的老师。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生齐读课题。

2、游戏:你说我猜

你有最喜欢的老师吗?我们来玩一个“猜猜这是哪位老师”的游戏。

游戏规则:说出一位老师的特征,如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或者来演一演这位老师,其他同学来猜猜这是哪位老师。

老师先来做个示范:短头发、大眼睛,每天第一个到班级,同学们遇到事都喜欢去找她。

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课件出示。你们喜欢这位老师吗?你为什么喜欢她?

你最喜欢这位老师的什么?

你和她之间发生过怎样的小故事呢?小结:这可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呀!

谁愿意到台前来说一说你最喜欢的科任老师?让同学们猜一猜。

这位老师为什么给你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谁能到台前来表演一下你喜欢的老师,看看通过他的语言、动作或是神态同学们能不能猜出来是哪位老师。你的表演真是活灵活现,说一说,你为什么记住了这位老师的语言(或动作、或神态)?

小结:同学们介绍的、表演的都非常棒。课前我把你们科任老师的照片都收集到了,你能看出来他们是谁吗?

3、背景音乐《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的窗前》,课件展示各位任课老师的照片,请同学大声说出这是哪位老师。

师小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会在这些老师的帮助下快乐的成长。

4、在学校里,你还看到过有哪些老师和工作人员为我们服务?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

你想认识谁?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吧。

定格一些特殊的工作人员,如:传达室的保安叔叔、每天在门口执勤的学校领导、卫生保洁的阿姨、餐厅忙碌的叔叔、领做间操的体育老师等等,指导学生认识这些师长们。

小结:每一位老师和工作人员都非常爱这个学校,爱同学们,他们每天辛勤地工作,虽然岗位不同、任务不同,但他们就像太阳一样放射出七色光彩,照亮我们的`校园,照亮每一位同学。把你眼中的他们画在书上11页的空白圆圈处。

5、小结:课下,我们可以主动和老师打个招呼,和老师聊聊天,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用我们的小手拉起他们的大手,共同朝前走吧。

0的认识课件 篇2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教材首先通过商店购物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买东西要用人民币,又分两个层次展示了1元和小于1元的纸币和硬币,供学生认识。在购物活动中教学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想1角等于几分。在“试一试”中通过换钱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一系列的换钱和模拟购物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预设

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上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知识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初步感知角、分的认识,真正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设计思路】

1、课始,从生活出发,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买一买、说一说,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3、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老师出示一枝自动笔,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出示商场图。

商场里的物品真多啊!有好吃的,有好玩的,还有日常用品。你想买些什么吗?那用什么去买呢?(用钱去买)

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板书: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小朋友,你们一定自己买过一些东西吧。你都用过哪些钱呀?

拿出你所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小组内的同学认一认。

(2)全班交流。学生在交流时教师贴出相应的人民币图片。

(3)小朋友们真不简单,认识这么多人民币,这些人民币你认识吗?把同学们没有介绍的人民币图片贴在黑板上。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乱啊!你能把这些钱按规律分一分吗?

学生们进行分类。

教师问: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板书:第一种,纸币、硬币:第二种,元、角、分。

小结:人民币按形式分类,可分为纸币和硬币,按单位分,可分为元、角、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元、角、分。(板书:元、角、分)

角、分的关系

(1)元和角的关系

我们平常用得较多的是元和角,那么元和角有什么关系吗?

①1角1角的数,数到10角。

猜一猜,角)

②换钱游戏

知道了1元等于10角,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

张1角

张5角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2)角和分的关系

知道了1元等于10角,那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三、创设购物情境,应用新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人民币,并且知道了元、角、分的关系,下面老师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课件展示有:笔记本等物品的货架图。

(1)鼠标点击笔记本问:笔记本1元,你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说出几种付钱的方案。

(2)鼠标点击小刀问:小刀5角,可怎样付?

(3)1元钱可以买哪几件物品?

可以按不需要找钱和需要找钱的两种情况,也可以按只买一样东西,买两样东西,买三样东西的顺序,引导学生交流。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回家以后,陪爸爸妈妈去商店购物,自己去收银台付钱。

0的认识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页、第43页。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6、7的物体,体会6、7的基数含义。

2、了解6、7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相邻两数的大小,初步体会6、7的序数意义。会读、会写这两个数。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数学交流意识。

情感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2、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6和7的顺序和序数含义。

教具和学具准备:

直尺、0——7数字卡片、若干圆片或其它学具。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引入:

1、猜数:比1大比3小的数字娃娃是谁?谁在2和4的中间?比4多1的数字是几?比5小1的数字是几?全体学生举卡片接示谜底。

2、引入:今天,又有两个新的数字娃娃要和我们交朋友呢,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可它们真玩皮,早已躲进了数学书42页的主题图中呢。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游戏复习旧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课桌和1张讲桌、7把椅子,6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打扫卫生。

(2)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参与各组倾听和指导)

(3)交流、汇报。

师:看到些什么?(同学、教师、桌子、椅子等)

师:图上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和多少人?(6张桌子、7把椅子和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又是怎样数桌子或椅子的?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教师1人,合起来是7人;先数课桌有6张,再数讲桌1张,合起来是7张……

(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板书:6)椅子的把数和师生共有的人数可用数字几表示?(板书:7)

(5)点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说明: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主题图情境,从情境中抽象出数,初步建立数感。]

2、根据6和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数出周围的6个同学,7张桌子等。

(2)摆学具,6个三角形,7朵小花等。

(3)做小能手:数你家里有多少人,吃饭时,端几个饭碗,需要几双筷子,又是几支筷子?

[教学过程说明:在数和摆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3、教学数序。

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1)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2)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出直尺图,只写出0、1、2、3、4、5。提问:6、7的位置在哪儿呢?谁能帮它们找一找?请生板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数的顺序。

(3)争当小老师。谁能像老师一样提问题考考大家?如:5的后面是谁?6在几和几的中间?与5相邻的数字朋友是谁?……(可以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与你的好朋友合作等)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多种形式合作,交流,相互提问,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了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交流意识。]

4、比较大小。

(1)摆学具:先摆出5个圆片,再添上1个圆片,是几个圆片?(6个)6个圆片再添上1个又是几个圆片呢?(7个)(让学生直观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

(2)利用上面摆出的圆片,引导学生直观比较。

师:从你摆的圆片中,你能发现什么?谁大谁小呢?跟你的同桌说说。(学生很容易比较出:6>5,56,65,5

(3)思考:7>(),()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学具操作,小组交流,让学生从感性明确5、6与7的大小关系;开放思考,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明确6和7的序数意义。

出示金鱼图。分组进行,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1)先让学生分清左和右,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2瓶里有几条金鱼?第6瓶里呢?说出你是从哪边数起的?

(2)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或从右数数是第几瓶?

(3)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从右边数起呢?

(4)小组合作。一生提问,组内人员回答。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情境的左右观察,几和第几的对比,小组提问等多种形式的探究,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明确了6和7的序数意义。]

6、指导书写6和7。

(1)你知道6和7的样子吗?像什么?(6像口哨,7像锄头)

(2)师介绍日字格,并在日字格中示范,学生书空练习。

(3)在书中描红练习。

(4)抽生板演,学生评价,及时纠正。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教师示范6、7的书写笔顺,书空描红等练习,帮助学生掌握6、7的写法;启发学生想象6、7像生活中的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板演评价,让学生鉴别美,建立相互评价意识。]

三、练习巩固

1、我会排。(给0——7排队,可从0排到7,也可从7排到0。)

2、找位置。全班分成6个大组,每组一名组长指挥,其余学生操作。如:请第6名学生举手,请前3名学生坐下,……

3、独立完成练习七第2题,第3题。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游戏活动和练习,巩固对6、7意义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谁?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了解什么?

五、拓展:(可选择尝试)

1、课外实践:把6朵花,7个圆分别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作一幅画。画中所画物体个数尽量能用到

0的认识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9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学习,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能进行正确的换算。知道1角=10分。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生逐步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合理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正确换算。

教学难点:

合理灵活地使用人民币。

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人民币认识》的第二节课,加上学生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课的整体思路是能放的尽量放。做到学生自己能发现的教师决不提示,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绝不引导,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决不示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尽量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0的认识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的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的观念。

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根据自身方位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写有东、南、西、北的标牌各一张,校园平面示意图记录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为了学生能够很好的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课前让学生把课桌分四周排列,中间空一场地。

后、左、右分别是哪一组?然后,依次面向南、西、北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一组?

2、为什么第一组有时在他的前面,有时在他的后面,有时在他的左面,有时在他的右面呢?

南、西、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体验,利用前后左右来辨别方向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这样为了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自然而然引出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二、探究新知

南、西、北

(西、南、北的标牌。提问:你们每个小组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那一组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南、西、北的儿歌……。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启发和帮助。

(3)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在各组明确自己的方向后,把标牌放在各组的面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顾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关键是让学生明确生活和数学是息息相关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又来源于生活。

南、西、北

(南、西、北四个方向后,面向东说一说,他的东、南、西、北面分别是哪一组?然后,依次面向南、西、北说一说,他的东、南、西、北面分别是哪一组?

(后、左、右描述了四个小组的位置。现在,我们还是面向不同的方向,用东、南、西、北描述了四个小组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无论面向哪个方向,东、南、西、北是确定的,前、后、左、右会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要想明确的表示方向我们要选择东、南、西、北来表示方向。

南、西、北

教师站在正中间,带领学生做游戏下面的游戏:

(1)东面的小组拍拍肩,南面的小组抬抬腿,西面的小组弯弯腰,北面的小组点点头。

(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所有小组面向南,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所有小组面向西,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所有小组面向北,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间有哪些有趣的关系?

南、西、北。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南、西、北的标牌收起来,请学生站在正中间,并蒙住他的眼睛转三圈,然后告诉他面向的是哪一个方向,让他指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其他同学当裁判。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体验不同的方向和由于所占位置不同,方向不变的道理。

4、绘制校园的示意图

(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建筑物?

(南、西、北的任一方向填写。

(3)收齐学生的校园示意图,把全班学生带回教室。

[设计意图]:为了后面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打下基础,学生完成作品后,事先不给于任何评价,在交流的时候学生只要说得合理即可,特别是不能对方向的确定做任何评价,以免和这节课学习的生活中的方向混淆了。

三、方法运用

说一说,你家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

四、课堂检测

检测A

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是谁?

检测B

答案见课件。

0的认识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上两节课所认识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填空:

角 分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6。

(1)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每1元的硬币和2格1角的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学生动手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

(2)教师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3)教师进一步提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元( )”。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5)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学习例6。

(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钱?”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讨论的结果。

(3)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4)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3、学习例7。

(。买哪两个好呢?小兔犹豫不决。小朋友,你能帮小兔选购气球吗?

(2)学生和小兔一起认识每种气球的价钱。

(3)引导学生由无序选择信息到学习有序选择信息。

①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小兔选购气球。能选几种就选几种,并写出每种选法的算式和结果。

②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选择方案和结果。每小组的选择方案和结果基本上是无序的。对方案多的小组加以鼓励,让学生由成功感。

③引导学生将无序的选择过程引入有序。教学生作如下思考:

a、先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不一样的,这样有3种选法。

出示:

每种选法的结果如下:元( )角

元( )角

b、再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一样的,这样也有3种选法。每种选法结果如下:

元( )角

元( )角

④让学生讨论:怎样有规律地选择气球。强化上述有序选择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4)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订正。

三、练习:

练习九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四、小调查:

回家后调查一下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每人至少调查3种:①这些商品是用什么方法标价的?②它们各表示多少钱?

五、小结:

这些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东西?

作业布置:把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2角=1元2角

0.50元=5角 1.20元=1元2角 0.80元=8角

0的认识课件 篇7

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解决上自我感觉还可以。课的层次比较清晰。上好课经过自我反思和老师们的指点帮助后,我又一次学到很多。体会最深的是:一节课是由一个个细节组合而成的,细节的把握十分重要。当在一些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好整个课的流程框架之后,对课的重点难点的解决上要考虑得非常全面、细到。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谱,怎么引导,做到收放自如。作为新教师的我,这些工作要做在课前。这次,我自我感觉准备的还算充分。但在上课的时候还不是很沉着冷静。解决如何读取几分,应该学生掌握的还可以,但在如何读取几时上,教学得不够到位。特别是难点部分,分针走过3,不到4,所以是3时多。教师的作用体现的不够好,当学生把意思说清楚了之后,我以为学生都能理解了,其实不然,学生比较烦琐的语言对其他中下学生的理解是有困难的。我没有及时进行语言上的提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小结。另外在这个环节里,我没有想到题问导向的重要性。我问的问题是:“现在大约几时了?”这对学生的理解没有直接的导向。原本想问的是:“现在快到几时了?”

我问得太随便了。看来细节真的很重要。最后还有一点体会,上课的准备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在老师们的热心帮助和自己的潜心推敲下,我学到了很多。更有收获的是,在这次的准备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做一个老师就要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

0的认识课件 篇8

(一)、学习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能够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学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习内容:

1、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通过“怎么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一扎长( )厘米。 伸开手臂一庹长( )米,

我们的脚长()厘米。

一步长( )厘米 一肘长( )厘米 一巴掌长()厘米

3、拓展性学习包:

1、游戏:我说你做。教师说长度,学生用身体上的小尺子进行表演。

15厘米(一扎) 20厘米(一脚)1米(一庹) 36厘米(一步)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第二课时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是本单元的重点,把我学会了吗,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放到第一、二课时中进行补充。

2、学科间整合:把体育中的立定跳远距离在本单元中加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培养学生的距离感,能够估出物体的长度。

3、体验式活动:探究我们身上的“小尺子”,让学生借助身体可以解决没有工具带来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了?从刚才的小故事里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阿福的上衣做小了,就是因为师傅和徒弟的不一样长造成的。要想测量的准确,标准必须一致才行。也就是进行测量时单位必须要统一。

师:怎样测量才能把阿福的上衣做的合适呢?同学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1、认识厘米。

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适时引导学习有关厘米的知识。“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的cm表示。”

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尺,并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

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要测量的物体的左边,看看尺子的右边对这几,就是几厘米。

引导学生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准确,适时引导纠正。

1、联系生活。

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你想测量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手掌的宽度( )厘米 立定跳远的长度()厘米

2、填空:

1米-20厘米=( )厘米 37cm+18cm=( )cm

10cm+35cm=( )cm 90cm-21cm=( )cm

注: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有过接触,但即使经历了认识、巩固、单元练习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甚理想。究其原因,认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数学源自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和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让学生在充分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立定跳远的距离等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给他们估测方法及实际测量的方法,培养他们的估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0的认识课件 篇9

1、画一画: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剪一剪:把你画的圆剪下来?

圆与我们过去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3、折一折: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仔细观察: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结合书理解)

在动手实验与合作交流中得出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它们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表示。

4、找一找: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直径有()。

5、量一量: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半径和几条直径,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所有的半径都(),直径有()条,所有的直径都(),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

活动二:探究圆的画法

1、想一想,画一画:怎样才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圆的位置和大小和谁有关?

看看书上的理解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试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

2、思考:图图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做游戏,没有那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巩固提高内化新知】

1、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用圆规画圆,如果半径是4cm,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如果要画直径是10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

【解惑释疑应用拓展】

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板书设计:圆

圆心:o

直径:d

半径:r

达标测评

一、填空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 )表示。

2.通过(),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 )表示。

3.从()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 )表示。

4.圆是平面上的一种()图形。将一张圆形纸片至少对折( )次可以得到这个圆的圆心。

5.在同一圆所有的线段中,()最长。

6.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所有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

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5厘米,直径是()厘米。

8.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 )。

9.()确定圆的位置,()确定圆的大小。

10.在一个直径是8分米的圆里,半径是()厘米。

11.用圆规画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圆规两脚步间的距离是()厘米。

二、判断

1.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2.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

3.两个圆的直径相等,它们的半径也一定相等。()

4.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线段。()

5.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6.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直径。()

7.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应叉开4厘米。()

8.在画圆时,把圆规的两脚张开6厘米,这个圆的直径是12厘米。()

9.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圆心能决定圆的位置。()

0的认识课件 篇10

活动设计背景

1、自制五官的图片(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2、让幼儿对着镜子做游戏,在游戏中学习认识五官。

3、以游戏的形式如玩藏摸摸的游戏让幼儿喜欢学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够真正会说五官的正确发音。

2、通过游戏促进幼儿对五官的记忆和发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五官,及其正确的发音。

2、难点:知道五官的作用。

活动准备

1、自制五官的图片(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2、幼儿用书

3、教学挂图

3、幼儿自己准备的小镜子、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教师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把自己的小镜子拿出来对着自己照照看看看见了什么。

基本环节:1、幼儿看完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如:老师也拿着镜子说,咦!我也看见了!指着自己的'鼻子说这是?幼儿回答,教师教幼儿鼻子的汉语正确发音。以此类推教幼儿认识五官的正确发音。)

3、和幼儿一起玩藏摸摸的游戏。如先把教师的眼睛蒙上,摸摸某个小朋友的五官,摸到什么就用汉语说出正确的发音。之后请个别小朋友玩此游戏、

4、教师拿出自制五官请幼儿玩贴五官游戏。

5、读教学挂图上的五官一至两遍。

结束环节:看幼儿用书,让幼儿自己认识认读五官。

延伸环节:请幼儿回家后用汉语说说自己的五官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插入些律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律动聚集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维语水平,更好的幼儿进行沟通。

0的认识课件 篇1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56—58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学会使用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4、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片。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圆片。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

同学们喜欢骑自行车吗?(喜欢)那么你们一定知道自行车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出示图片)

为什么车轮设计成圆呢?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学了今天的内容大家就会明白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师:除了车轮是圆形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看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2)学生举例。

(。

(4)师:同学们我们不仅用圆来装扮我们的生活,还将圆的一些特征巧妙的用于生活。

(三)操作探究,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

1、折一折,认识圆心。

(2)教师揭示: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ο”表示。

(3)课件演示后,学生自己在圆上标出圆心。

直径

(1)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γ”表示。

(2)课件演示。

(3)让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

(圆内、圆外

(5)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标出。

(讨论和实际测量认识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7)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

(8)课件演示

(9)学生互相指一指直径,并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

(想一想: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际测量认识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比一比,掌握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半径、直径以及半径、直径的特征,那么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比较,然后小组探讨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一:我们通过测量发现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小组二:我们把直径对折过去发现刚好是两个半径的长度,所以认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

(4)教师归纳小结: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是:d=2r或r=d/2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分组交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展开探究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新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新知,掌握新知。]

(四)动手操作,掌握圆的画法

1、认识圆规,教师介绍圆规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

3、学生用圆规画圆,指名学生演示画圆,并让学生边演示边归纳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半径和直径。画完后同桌互相检验。

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归纳: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设计意图:老师先示范画圆接着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同时让学生反复画圆之后,结合画圆的过程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便于学生深化对圆心和半径的认识。]

六、实践应用,深化知识

(回放上课时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动画,谁能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上?

(下面投球比赛中,那种游戏方式最公平?

队列3

队列2

队列1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亲眼看见圆的知识的应用,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七、总结新知 畅谈收获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象圆一样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来认识它,理解它,应用它。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经过自己的实践,一定会探索出大自然中的更多奥妙。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 心 0 在同圆内:

半 径 r r=d/2 或

直 径 d d=2r

0的认识课件 篇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0~21页例1及想想做做1~5。

教学构想:

例题首先呈现了三幅涉及长度单位“千米”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产生认识千米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千米。这里的介绍包含了三个要点:第一,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而且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第二,指明了它的应用范围,作为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通常被用来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第三,千米的不同名称及字母表示方法。初步了解上述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思考“1千米有多长”这个核心问题,联系他们的具体感受,进一步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在掌握千米基本含义的同时,初步形成对1千米实际长度的体验。最后,再要求学生联系学校环形跑道的长度,试着说说“大约几圈是1千米”,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丰富对1千米实际长度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提问:这是四个不同的长度单位,回忆一下,我们一般将这些单位用在什么地方?

谈话:我们以前学习过上面这四种长度单位。知道了每个单位的实际长度大约有多长,测量长度时会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比如较短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比较长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那如果有更长的长度,会用什么长度单位呢?

提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知道了千米,你想知道千米的哪些知识?

2、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课前去操场跑100米,课件出示操场图示,从起点开始标注100米跑道)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照样计算,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

结合交流讨论:学生走20xx步的路大约1千米,走15分钟的路大约1千米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说明:把几千米换算成米作单位的数,可以想1千米=1000米,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从中得出结果,比如4千米就是4个1000米,等于4000米;反过来把米作单位的数换算成千米作单位的数,可以想要换算的数量里面有几个1000米,得出千米作单位的数,比如3000米里有3个1000米,等于3千米。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引导思考:我们刚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个环形的,如果我们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会有多长?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1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你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想象,现在脑海里想象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大约是100米,要走10个100米,该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1千米远吗?

1、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片,先找出速度最快的和最慢的连线。

学生练习并说说理由。

追问:老师家离学校约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请简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2、学校运动场的跑道是一圈400米,芳芳每天早晨跑5圈,她每天跑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3、东东家、成成家和学校再同一条直线上,东东家距离学校3千米,成成家距离学校2千米,东东家距离成成家多少千米?

0的认识课件 篇13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同一情境同一数学问题的不同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初步接触到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解决类似的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乘法概念的导入。通过相同加数连加和乘法在结果上的一致实现加法和乘法的对接。

2乘法算式中乘号的认识,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

乘法概念的导入。

三、说教法、学法。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新课改的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运用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让学生采用观察法、探究法、总结法、模仿法来学习。

教具准备:依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我制作了多媒休课件一套

0的认识课件 篇14

教学内容:

认识物体和图形(第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第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第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题

教学目标:

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0的认识课件 篇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整万数;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掌握万级和个级的数位顺序表;会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使学生联系现实行生活及有关的操作活动,感受大数目的意义。

3、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目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意识和情感。

2、学生快速默读信息。

提问:读了这些数据,(多媒体闪动这些数)你有什么想法?

要几个一千才是一万?

3、提问:如果这里(十万位)有两颗珠子,表示多少?如果要表示5个十万,该怎么拨?九十万?

提问:假如在这儿(十万位上)再拨一颗珠子是几个十万?是多少?(板贴:10个十万一百万)

(1)出示:拆迁这个信息中的数据。想一想,八十八万怎么拨?

(2)生尝试拨珠,师巡视了解学生拨珠的`情况 。

(3)全班交流反馈,得出正确的拨法。

(4)指名说一说:万位上8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位上的8颗又表示多少?合起来是多少个万?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整万数》教学设计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整万数》教学设计二(2)反馈:这个数你是怎么写的?

(1)出示竣工信息。

②、学生尝试拨、写121个万。(学生独立完成的同时让一位学生板贴珠子)

(2)、出示城市创建资金投入的信息。

①、先想一想这个数里有多少个万,再动手拨一拨这个数,然后独立写一写这个数。(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让一位学生板贴算珠并板书7800)

②、集体交流。

4、再次读一读信息中的数据,体会他们的大小。

读一读这些数。再看一看这些数的写法。你发现了什么?

上、下比一比,你又发现了什么?

(2)、想一想,今天,又认识了哪些新的数位,在书上填一填。然后读一读旁边的一段话,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4)、学生记一记数位顺序表,想一想个级,万级上各有哪些数位?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左边三组数。

③提问:85000000这个数这么大,数位这么多,你是怎么快速地读出来的?

④用好方法读右边三组数。

想一想,又发现了什么?

(1)读一读,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

(2)猜一猜,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北京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3)读一读,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北京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1)学生自由读,并在书上写出横线上的数。

1、找一找,你们收集的许多大数目的信息中,有整万数吗?

2、 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读一读。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48138.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店长季度述职报告总结
下一篇 : 下雨了作文
" 认识课件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