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我们将带您探索“积极心理学读后感”不为人知的事情请看下去,读作品时,仿佛徜徉在一个优美的梦境中。是时候将自己印象最深的情节写入读后感里了,请注意这篇文章仅供参考之用!此外,您还可以浏览作文栏目的从容面对人生作文模板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篇1】

今年寒假,有幸读了陶新华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书,心理颇有感慨。文中倡导把积极的心理学运用到教育之中,比如,幸福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追求幸福应该是人生的重要目标或者最有价值的目标。“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去发现自我的优点,进行充分得发挥,用毕生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等等。

最引起我共鸣的是作者所提到的长善救失,“长善救失”语出《礼记学记》,其原文是“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增长优点而改正缺点的。根据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长处,补救学生的缺点。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明确的职责所在。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的差异性,决定了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善救失的教育思想就是针对人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差异性提出来的。

教师如何“长善”,如何“救失”,是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的。 有人说,孩子的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改不了。于是,很多的家长、教师都习惯于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而时时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边,以“爱”的名义让孩子成天处于被批评、被指责的生活状态之中。 我们不妨以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例:改作业的时候,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学生的错误找出来,然后要求学生改正;改作文的时候,我们做得最多的就是帮学生指出不足之处,然后教学生如何修改;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早已习惯于先开导学生认识错误,然后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人非圣贤,岂能无过。”改过来了就还是一个好学生。所有这些,都是在“救失”。那“长善”呢?在学生没有出错时,我们记得表扬学生了吗?学生的作文虽然稚嫩,但总会有写得好的地方,我们帮学生指出作文的优点,告诉学生好在哪里了吗?学生没有犯错误时,我们就没有去做正面的品德教育吗?看来,在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是让“长善”缺席了。

在“长善”缺席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可能就要事倍功半,甚至是要吃力不讨好了。 “长善”非但不能缺席,而且应该放在首位。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发现学生原有的长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学生的作文为例,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内容没有什么优点,而他写的字很漂亮,那就要重点表扬他写的字。教师应该真诚地告诉他:“你写的字真漂亮,老师喜欢你写的字。”相反,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内容很精彩,只是字写得不好,那就要重点表扬他写的内容,教师应该指出他的作文好在哪里,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个“好”字敷衍了事。教师如果能够更多、更有效地去做好“长善”的工作,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感动、更多的自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助长”学生的优势,从而更加健康地成长。缺点当然也要说,帮学生指出错误所在,才能达到“救失”的教育目的。但是,教育却不宜以“救失”为主,更不能习惯性地只去“救失”,而忘了“长善”。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懂得正面激励,这对于教育来说是多么重要!用心去发现孩子的优点,指出孩子的优点,赏识孩子的优点,这就是“长善”。“长善”本身就蕴藏了“救失”的功能。教育要以“长善”为主,这样就更容易将教育的言语说到孩子的心窝里去,让孩子的“善”蓬勃发展,枝繁叶茂。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篇2】

“当我们聚焦于积极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写在《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封面上的这句话,给了我迫不及待想把它读完的力量,期待能够从书中获得希望和进步。

记得一首歌中这样写: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会哭了。纵然“积极”代表着乐观向上,我心向往之。然而成年以后独自面对生活、工作,诸多烦恼四面八方而来,才懂得为什么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倘若被这八九吓倒、压垮,便只能在绝望中掩埋自己,只有积极地透过剩下的一二,看到希望,才能够将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而能够如是去做,必定要拥有积极的、强大的心理。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彼长。”所以我们的确应该学一点儿积极心理学,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能量,同时也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有些许特殊性,因为教师的人生与学生的人生紧密相连。我们努力寻找教育教学的乐趣,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快乐工作,更是要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愉悦体验,带动他们快乐学习。

积极心理学要求教师拥有慧眼识人的能力,相信人人都可成才,能够敏锐地发现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才能恰当的指导和培养他们成才,而不是只以“成绩”论英雄。这样你会发现,班里的学生虽然成绩高低不同,但十八般武艺各有精通,只要肯努力,都有可以成才的方向。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教学理想,然而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势,同时现在的教师工作辛苦、事情繁杂,在这样的状态下,每天面对各种调皮捣蛋,和老师斗智斗勇,想方设法逃避学习的孩子,老师们很难做到耐心倾听、平等交流。所以大多时候,习惯于用简单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以至于出现问题的学生往往是被“制服”而不是心服口服。最终问题看似解决,其实仍然存在。所以真正实现人人成才这样的一个目标,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就要求我们的心中要充满爱,要完整地接纳每一个学生,以真诚为基础,但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同时要一视同仁、以礼相待,相互信任,在心与心的碰撞中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捣乱,我们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就是个爱惹事生非的淘气包,也许他是因为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有的学生犯了错不肯承认,不要一味地反感他不知悔改,也许是因为每次犯错后被惩罚地过于严厉,他太害怕了;有的学生总是和同学发生矛盾,不要轻率地认为他是个不合群的孩子,也许只是因为他不懂得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因此当学生出现各种问题时,不要急于指责,要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从而弄明白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引导他们一点点去认识自己的问题,最终能够主动转变自己的问题。这样会让我们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被爱的感觉,帮助他们从学习的消极体验中走出来,去获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这就好像大禹治水,只有将学生心中的问题根源“疏导”出来,他们的问题才不会再次“泛滥”。

当我们面对阳光时,生命中便充满光明,阳光地面对工作,阳光地对待学生,相信在积极态度的催化作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必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篇3】

最近读了《儿童积极心理学》这本书,全书围绕培养孩子内心幸福感的“自信、情绪管理能力、学习力、探索力、社交能力、独立性、勇敢、耐挫力、品德修养等多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培养孩子心理幸福感的方法。

心理幸福感——是一种根植于内心,源源不断的制造快乐和幸福的力量。孩子一旦发现并掌握自己的力量,就能活力无限,茁壮成长,他们的生命力会蓬勃发展。对于孩子来说,心理幸福感会让他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以及自己能做什么!拥有心理幸福感并不能让整个世界都围着他运转,但是他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会让孩子终其一生都自信、勇敢、乐观。心理幸福感对孩子成长如此重要,该如何培养呢?

例如,在班级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的“问题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如此突出,随意插嘴、不受约束、过度表现、影响课堂纪律,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尤其是对于没有太多学习压力的小学科而言,这些在课堂中过分活跃的学生,实在让老师觉得很头疼。往往一贯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对其进行点名批评、课后教育谈心,而实践效果却非常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屡教不改,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积极心理教育技术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避免和控制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发生,就要在对学生内心想法的分析关注、对批评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分心思。要多想一想学生如此表现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根据规则和标准进行对错的判断和教育批评。积极心理教育技术所倡导的“赞美式教学”的力量就是最好证明。对于学生的称赞虽然是无形的,但这股无形的力量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像经典的教育格言所说的那样“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信心,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自卑。”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赞扬与鼓励,不希望听到的总是批评与指责。

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更是需要获得称赞的“力量”,需要成功体验,以及对学习的自信心。因为他们需要来自教师的肯定和期望,需要发现自身更多的闪光点。真诚的称赞,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他们获得认错的勇气、改进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一句鼓励和称赞的话语远胜过数句批评和讲道理,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点燃上进的火花。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篇4】

你知道吗?据说心脏病的“心”有两重含义,一是指问题出在心脏,二是指疾病与性格和密切相关。

“张小姐的皮炎和王先生的胃病,虽然临床上该看不同的科,可是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也是同一种问题——心身疾病。”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江苏省医学会心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贺丹军教授告诉记者,中国人以前就有“病由心生”的说法,但现在医学则认为,几乎没有什么疾病,和心理、性格、情绪因素无关。 目前,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和精神心理疾病以及神经症不同,虽然抑郁症、焦虑症也可以引起躯体上的不适,但检查却查不出病变,而心神疾病虽然是心理和社会因素导致,却真的引起了躯体疾病,“比如张小姐的皮炎真的引起了皮肤损伤,王先生的胃里也的确有溃疡面,但他们患病发病,仍与性格、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贺丹军分析说,从某个角度来说,性格决定疾病。

当然,这其中还包括每个人的易感体质,比如有的人表现为皮肤病,有的人哮喘,还有的人是消化道病,这跟每个人的体质有一定关系。同时,它还存在一个应激状态,在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更容易表现出来。但性格心理特点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贺丹军介绍,以一些常见病,也是公认的心身疾病为例,患者本身大都具有某些类似的性格特点。尤其是A型行为表现的最为突出。

张小姐第一次被自己的皮炎缠上时,才刚工作没多久,正好赶上一笔大业务。因为一心想做出成绩,她那段时间格外努力,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饮食休息全都顾不上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多月,张小姐的身体状况不错,既没得胃病也没得失眠。可是她的肘关节的皮肤却老是发痒,让她忍不住想抓,挠过的部位皮肤隆起发红,还有许多白色皮屑落下。她担心是牛皮癣,赶紧去医院看皮肤科。可医生诊断结果却是神经性皮炎,说病因是太大,过度劳累。治疗方法只能是用激素类的外用药缓解症状,可是治不了本。 5年来,张小姐的职位在上升,皮炎区也在增多,手腕、肩肘、膝窝、颈部……它专门挑关节处,而且经常左右对称,一边的手腕发病,另一边的胳肢窝也会跟着痒。每次看不下去的时候,她就涂些药,效果神速,三天就好得连疤都没有,可是只要过个三天,它就换个地方再长,标准的此起彼伏。

如今,张小姐提起这个毛病只有叹气。“比如我春节休息了七天,什么药都不用,这皮炎自己就好个大半。但只要加班三天,铁定再犯。” 医生给张小姐的评价是:性格要强、认真、工作努力、感强。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更容易出现内源性,无法宣泄的结果,有的人可能是心理出问题,有的人可能是失眠、衰弱、胃溃疡,而张小姐则表现为——皮炎。

王先生的胃一直不好,可他从来没想到这可能和他的个性、血型有什么关系。

他从念书时候起,胃就不是很好,经常闷闷地疼,或者嗳气反酸。最严重的一次,他因为半夜加班,突然胃绞痛,只好到医院挂急诊,结果显示是胃溃疡!但是他并没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平时吃饭也很规律,所以医生也就劝他放松,不要抱太大。 源自你我网 前段时间,他认识了一个在血液中心工作的。当时就开他玩笑:“我猜你一定是A型血。”

的确是A型血的王先生很好奇对方如何知情,没想到对方说,“你的个性太过认真严谨,同时认死理太执着,不撞到墙绝不回头。这是典型的A型血。”

王先生一直认为血型与性格的关系,只是小闹着玩的理论,所以很不以为然,可对方却告诉他,“像你这种A型血的气质,最要小心的就是胃病,比如胃溃疡、胃出血,这个可是有统计学证明的。”

一般人们喜欢用急躁、悠闲、稳重、郁闷来形容人们的性格。而在心理学上,专家们将它分为更细致的三种行为类型:A型、B型和C型。

A型行为行为特点:

1、过分努力地工作,有雄心和明确的自我目标;总是处于时间下,从不于工作的进度,总是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

2、对过去的成就总不满意,不断地为自己确立新的更高的目标,并为此不懈地努力,宁愿牺牲娱乐和生活;

3、没有耐心,日常生活中也行动迅速,时间紧迫感强烈,对别人常怀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贺丹军告诉记者,现在临床研究最多的当属A型行为,有一个明确的量表可以界定人们是否为A型行为(见C11版A型行为问卷)。医学界已经公认,这种类型的人,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尤其高发,小规模调查显示,在冠心病患者中,具有A型行为者占75.5%),非A型(包括中间型,B-型与B型)为24.5%,两者约为3∶1;在高血压患者中,A型行为者79.5%,非A型20.5%,两者接近4∶1。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可以到,大多数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都会有上述典型而共同的特点:雄心勃勃,争强好胜,醉心于工作,但是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敌意情绪,常有时间紧迫感。同时临床还发现,A型行为与中风、脑血管疾病、消化道溃疡关系密切。而省人民医院的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中的A型行为比例为26.25%,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点评:A型行为常常表现为一种让人喜爱的个性,比如有感、富有行动力、自我要求高、办事认真努力……不管是员工还是学生,这种性格的人都是为人喜爱的。所以A型行为者,其实在工作和学业上更容易取得好成绩,获得的。但另一方面,它也是目前最明确的一种致病类型。开玩笑的说法是,如果你告诉“A型行为”者另外一个人正在与他竞争,他的血压和心率就会立即上升。

对于这种性格或者说行为类型,并不主张人们因噎废食地竞争心与高要求,因为与其说是“A型行为”带来的健康问题,不如说是这类性格者,更容易出现的敌视与愤怒的情绪,让他们处于疾病的威胁之下。所以如果你是“A型行为”人,可以针对附表,来分辨自己的类别。如果是时间紧迫感特别强烈的类型,那么就要培养自己的耐心,放慢自己的步调,例如可以从吃饭做起,时间不紧迫时就有意识培养自己细嚼慢咽的习惯;如果是竞争意识特别强,那么就要注意,确定实际目标和主要目标,在有的事情上该争取就争取,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则要注意提醒自己,适当的放开;如果工作特别努力,那么也要有意识的注意休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学会有的“偷懒”和放松。当然,还可以在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将过度的不健康倾向慢慢调整,而不必全面加以否定。

B型行为行为特点:

1、从容不迫,悠闲自得,生活节奏较慢;

2、稳重,现实,安宁,松弛,顺从,随遇而安;

3、对人较随和,较少侵犯性。

贺丹军介绍,所谓的B型行为其实是针对A型行为而言,采取的是排除法,非A型行为者,通常多认为是B型行为。

点评:从健康的角度来说,B型行为者出现各类疾病的几率的确较低。但是相对性格表现接近A型行为的人来说,这类人因为看得开,所以通常追求不多,几率较小。

C型行为行为特点:

1、性格克制压抑,不表现负面情绪,特别是对愤怒的压抑,好生闷气,尽量回避各种冲突;

2、与别人过分合作,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对别人过分耐心,屈从于权威;

3、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主意和目标,不确定性多,有孤独感或失助感。

C型行为是如今医学界提出的一种观点,贺丹军介绍,这种又被称为癌症易感性行为模式。

点评:经常有人认为自己脾气不错,从来不与人争执,也被公认为“性格好”的人。但这种“性格好”有两种可能,一种是B型行为者,真正的想得开,随遇而安,所以一般来说比较健康;但还有一种却是被动的屈服于别人,即使心中有所不满也尽量避免表现出来,这种压抑出来的“好性格”,绝对不是一种健康的模式,恰恰相反,它可能诱发癌症,和皮肤病、哮喘、溃疡病的关系也相当密切。源自你我网 血型VS性格VS健康

提到血型,一般人都认为这就和年轻人喜欢玩的星座算命一样,纯属娱乐范畴。但是江苏省血液中心血源管理科周知祥副科长告诉记者,统计学显示,血型的确和性格以及疾病谱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血液中心,最容易缺的血液为A型,而最不容易缺乏的就是B型,而统计学显示,A型的确最容易出现胃病,特别是胃部的出血性疾病,至于B型血的人在4大类血型里,相对的确是最为健康的一群。”

据他介绍,一般来说,A型血的人,忍耐力较强,比较有持久力,偏向于内向、沉稳、安静;B型血的人,则比较开朗、果断,比较看得开,即使吵架也是吵过就忘,很少记仇;O型血的人比较圆滑,目的明确,能力强,竞争意识强,但是容易粗心;AB型血的人在总人群中是最少的,因为兼具A和B的特色,所以比较复杂,可能倾向于某一类表现,但一般都具有聪明机敏、理论性强的特点,且协调能力好,但不善于或不喜欢表达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如果拿一群人出去打水井举例,大多数A型血的人喜欢一口井挖到底,不见水不回头;B型血的人更爱挖一地坑,哪里有希望就从哪里挖,可是未必能坚持下去;O型血的人会是很好的者和者,负责分配工作;AB型血的人则是专家指导者的角色,更倾向于丰富的理论支持。”周知祥开玩笑道。

由于这样的性格特征,所以每种类型的人在容易患的疾病上,也有不同的表现。

A型血的人因为比较“闷”,凡事喜欢埋在心里,同时耐久力足,所以平时不经常生病,但与胃病的关系特别密切,不管是胃炎、胃溃疡或者胃出血,A型血的人总是比较多。而与胃病有关的消化道疾病,也容易缠上他们。若放任胃部的疾病不管,最后可能恶化为癌症,所以A型血者出现胃癌的几率也高,不少是由长期胃炎等所导致。

B型血的人身体相对健康,统计学没有显示他们有特别容易患的疾病。只有一些专家提出,他们可能易出现龋齿的问题。

O型血的人,大多数具有较佳体质,体力耐力都很好,所以长跑、短跑的运动员常常都以O型血居多,也容易出成绩。而且O型平均寿命较长。但是O型血的人比较马虎,比如开车,喜欢开快车,却又往往不够细心,所以要特别小心出事故。在血液中心,O型血也是容易缺少的一类血型。

AB型血的人,因为个性冷静沉着,神经反应也较敏捷,所以要小心抑郁、焦虑这些与心理、情绪关系密切的疾病。

不过他强调,以上都是统计学显示的特点,在大的方向上具有指导性,但如果落实到每个个人,则还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来注意。“比如B型血的人虽然大多好、够健康,但如果是生在一个有癌症家族遗传特点的中,或者处在一个污染严重、有明确致癌物的环境中,他患癌症的几率也会明显上升。”所以个体并不能照本宣科,但根据大的方向来提高警惕,还是可以的。

原发性高血压:排除富贵病的不良生活因素外,高血压病人被发现更容易具有趋向好斗和急躁易怒、要求过高过急、A型行为等特点。冠心病者也与上述倾向有关。

消化道溃疡:这个疾病与心理、情绪、性格的关系相当密切。病人常常具有以下特点,如争强好胜,即使休息仍不能松弛;情绪易波动,但惯于克制,喜怒不形于色;虽然人际关系正常,但自我控制强,而并非天生热情、喜好社交等。

糖尿病:排除了遗传、生活方式等原因后,生活与工作中的重大变故、和心理冲突等可以诱发和加重病情。曾经有医生提出“糖尿病人格”,认为他们容易有性格不成熟、被动依赖、优柔寡断、缺乏等特点,但后来发现,这些人格也见于其他慢性病人。

头痛:最常见的有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长期情绪紊乱、精神紧张容易造成紧张性头痛。而偏头痛与心理、血管、生化三方面有关,在性格和情绪方面,患者容易有情绪不稳定、过分因循、对问题处理欠灵活、极端关心身体,偏于抑郁、悲观,易于不满等性格特点。

支气管哮喘:作为儿童较常见的一种心身疾病,与体质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在研究中也发现,患儿的性格特点多为过分依赖、幼稚敏感和希望受人照顾。

复发性口腔溃疡:这类患者的A型行为问卷得分值高于常人,同时常常有体质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的情况。

神经性皮炎:本病是多种不良刺激的综合结果,其中精神刺激、情绪因素是重要的原因。甚至有观点认为,如果幼年时期缺乏母亲通过抚摸和拥抱等方式给予足够的皮肤刺激,就可能会导致本病。

癌症:某些个性特征例如过分谨慎、细心、忍让、追求、情绪不稳而又不善于疏泄负性情绪等,被证明与癌症的发生有联系。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篇5】

雷婼熙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及语文教师,深感教育一群正值青春期的未成年人绝非易事。事实上它可能是一件让你投入越多越深越是悲喜交加、五味杂陈、迷惘困惑的事。面对青少年激素控制下学生情绪表现的不规律,教师应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保持师生关系的和谐,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课堂效率?这已成为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任务。

教师的心灵需要保养

朱向阳主编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一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展示了在积极心理学引导下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氛围融洽的画卷。看完的最初感受是:自己平时上课也在不自觉的使用积极心理学的很多技术,所以其中的案例并不觉得非常新鲜;但同时,自己做的还很欠缺,对待学生的叛逆行为显得比较急躁、焦虑,这个时候往往做的越多就错的越多。

我意识到:积极心理学的运用需要足够的理性思考去代替感性评判,教师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控制语音语调、神态表情、肢体动作,注意自己的举手投足,因为教师在讲台上的一切都是放大的,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情和感受。所以教师需要时时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保养,以乐观、自信、宽容、平静、微笑的精神风貌来面对学生,这样才能真正让自己成为一束温暖的光源,投射出的每一道眼神都带有温度。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老师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悲伤。他们也会因为学生们的不断教诲而愤怒和哭泣。作为传道授业者的老师遭受不良的情绪侵袭后,保持平静和微笑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岁月洗礼和智慧、经验的累积,否则容易陷入情绪泥淖之中。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了。“责任如此重大,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停止学习,更不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为了保护教师的心灵。

水顺其势成就其昌,海纳百川乃成其大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的马丁·赛利格曼曾说:‘当你真心愿意去做这件事时,他就能为你带来很大的满足,因为你在为这个工作的意义而不是为了它所带来的物质报酬而工作’……倘若我们以积极的心态从教,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我们的课堂就会焕然一新".很幸运,我享受教师的身份,也珍惜参与每个孩子成长最旺盛的青春期的这个机会。

既然我们是教育者,就应该能够看到孩子们的好,也能够容纳孩子们的各种“小问题”。谁的青春毫无问题?没有年少的轻狂、天马行空的想象、放荡不羁的内心、玩世不恭的叛逆,都是一群一教就学,一学就会的乖宝宝、棒学生也是不可能的。

正如北大教授戴锦华穷尽一生的体验说的那句"人类的悲剧就在于没有人愿意听过来人的建议,所以我不建议了",面对大学生都能有此感慨,更别说初中生了,所以教师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需要的是多一份的耐心去理解去等待,允许他们释放自己的情绪,接纳他们的"小问题",花期自有期,用心浇灌,总有一天会听到花开的声音。反倒是拔苗助长的方式,很可能会引起既伤人又伤己的后果。

亲其生,道业得传

"歌德说:‘你按一个人现在的样子对待他,他将会保持他现在的样子,如果你按他可能成为和应该成为的那个人对待他,他将会成为他可能成为和应该成为的那个人’。有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学生的学***性和学***,也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的体验"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学生自己愿意亲近老师。

“严厉”的确会对课堂管理产生明显的影响,但这种威慑力永远不会赢得学生的真正尊重。没有爱的教育是空洞的、可怕的、令人失望的。书中有一段统计让我印象深刻,在北京市教科院对北京1239名小学和初中学生进行的问卷中,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教师微笑上课,不喜欢教师当着众人怒斥学生,使课堂气氛太过压抑,一天到晚板着脸。

教育应该是关怀。青少年人格发展的首要前提是要有独立的人格,被理解和尊重。教师微笑着接受学生是一种教育艺术。

书中还提到"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持尊重和支持的态度,无论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进行练***候,出现怎样错误或给出如何不可思议的答案,教师均要对学生的积极思考予以尊重,并在情感上给予支持,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创新及**的主动性".只要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亲其生,那么道业自然得以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综上,在教育的这条路上,作为教师的我,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但我相信:只要我时时保养自己的阳光心态,用大爱的心胸去接纳学生,亲近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那么这样的老师,不管走在哪一方讲台,传播的都不止是知识,还有阳光。

20xx年3月2日 18时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篇6】

固化型自我观是静态的、不可改变的自我信念。它包含有九个方面,增长型自我观是动态的、可成长的自我信念。也包含有九个方面。在固化型自我观的思维模式中有三方面是我所符合的,分别是:我往往对现状感到无能为力、我乐于待在舒适区和失败会证明我不够优秀。

我往往对现状感到无能为力,很多情况下我总是对过于困难的问题或不太了解的事情而感到束手无策,这种事情总能体现出我最脆弱最无能为力的一面,就像我在高中时,我是学习美术的,我本想以此来参加高考,可是在专业证下来后我并没有考到艺术证书,当时的我是无助的,我害怕我因此而无法考上大学,在面对高考只剩半年的情况下,我对此非常的无助。但值得庆幸的是让我遇到了济工院。

增长型自我观的思维模式中有六方面是我所符合的,分别是我可以靠努力提升能力、批评对我很宝贵、即使遭遇挫折,我也会坚持不懈、每次失败都是宝贵的一课、他人的成功激励了我、我应该终身学习。

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你去努力,自己的能力总会得到提升,例如:在我大学以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心理学这门学科,大学以前我也一直认为我不会接触它,也不会有机会接触它。但是上了大学以后,我加入了心委会,而心委会的主席是我的直系学长,所以我拥有了这个学习的机会,在开设的必修课中,也有心理学这一课程。于是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体来说,增长型自我观的思维模式更优于固化型自我观的思维模式,《积极心理学》一书,开阔了我的思维,澄清了我的一些困惑。我将满怀热情、继续一如既往的学习下去。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篇7】

在《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许多教师刚入行的时候意气风发,以三尺讲台为事业,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希望功成身退时桃李满天下。但是,入行不久他们就发现这个职业不容易,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很快被消磨了,职业倦怠感也就与日俱增。” 我想我就是走过这样路的人。面对几个简单的算式,讲解多遍算理情况下始终还是有记不住的孩子,耐心一点点的被瓦解,连带着自己也开始急躁起来。但是,在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过后使用各种方法,却也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时间长了,家长累、孩子厌恶,我也感到没有职业幸福感。

在读完《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后,我感悟到:成功的关键不是消除各项弱点,而是充分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的建设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献、专注是人类共同的美德,教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让自己的职业人生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肖川有过这样一句话:“流光在你的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你以研究的姿态对待工作和学习时,春天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满的生活。”对比自己的每一个阶段内的表现,真的感觉一个教师积极投入的工作状态对教学效果、教育生活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虽然是写写教室里的故事、课堂里的发现、读书感悟,但愿在本该采摘果实的季节再开出几多芬芳的花来,充满远方的诗意。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篇8】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学原理,同时又结合学科,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因此,学习此书,一举两得,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自己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科教学能力。

一、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时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习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自古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期对《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篇9】

在《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许多教师刚入行的时候意气风发,以三尺讲台为事业,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希望功成身退时桃李满天下。但是,入行不久他们就发现这个职业不容易,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很快被消磨了,职业倦怠感也就与日俱增。” 我想我就是走过这样路的人。面对几个简单的算式,讲解多遍算理情况下始终还是有记不住的孩子,耐心一点点的被瓦解,连带着自己也开始急躁起来。但是,在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过后使用各种方法,却也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时间长了,家长累、孩子厌恶,我也感到没有职业幸福感。

在读完《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后,我感悟到:成功的关键不是消除各项弱点,而是充分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的建设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献、专注是人类共同的美德,教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让自己的职业人生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肖川有过这样一句话:“流光在你的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你以研究的姿态对待工作和学习时,春天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满的生活。”对比自己的每一个阶段内的表现,真的感觉一个教师积极投入的工作状态对教学效果、教育生活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虽然是写写教室里的故事、课堂里的发现、读书感悟,但愿在本该采摘果实的季节再开出几多芬芳的花来,充满远方的诗意。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篇10】

刘轩是个多面手,他身兼作家、音乐制作人、主持人、广告人、企业讲师、品牌顾问等不同身份,并在摘得了《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他还顶着一个巨大的光环——“刘墉之子”。但最近两年,他更重要的角色是心理学导师,他从开始在“十点课堂”推出《教你巧用心理学,过更有效率的人生》系列视频课,迄今已拥有超过10万用户订阅。

与很多大讲励志与“鸡汤”的所谓成功人士不同,刘轩是毕业于哈佛大学心理系的正宗心理学博士。想当年他硕士毕业,正想大展手脚之时,美国遭遇了全球震惊的“9·11”事件,因缘际会刘轩加入了帮助人们走出创伤的心理咨询团队。但面对如此大的苦难,他发现自己学到的知识根本无法帮上忙,这种无力感甚至让他患上了抑郁症。失望的他回到台湾,放下了本行,转而尝试各种新领域,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转眼毕业,刘轩发现,心理学的研究有了巨大转变——积极心理学成为了研究主流,一套系统化的`科学,帮助人不单单“活着”,而是要“活得更好”。而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些年来,其实心理学并没有离开他,当他在不同领域游刃有余,用高效的行动去生活,这背后是心理学的支撑。

近两年,丧文化流行,幸福似乎成了一件只可调侃却遥不可及的事。对于刘轩,他曾经也是个“单身狗”,是重度拖延症患者,有社交恐惧,脸上写着大大的丧气。他8岁时移居美国,语言不通,童年在寂寞中度过,性格内向不善于社交。上学时,每次交报告前都像跑马拉松,连着两三天不睡,赶截止日期,“下次一定要提早开始!”但下次照旧拖延……

Q:做自己和去改变怎么去衡量?哪些方面需要被改变呢?

A:任何个性上的东西,包括习惯都可以被改变,理解自己能够被改变是第一步。然后,你当下处理事情的习性,你的人生观,如果你明显发现它们成为了你前进的阻碍,或者,它们成为了你一再逃避的借口,这些东西就需要被改变。

Q:不断积累“小改变”,会有“大幸运”,但人往往是三分钟热度,怎么办?

A:三分钟热度是必然的,三分钟热度就像我们的一个学习曲线,刚开始你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大幅提升,你的好感大幅提升,后来你会进入第一个瓶颈,进步空间开始变小了,这时候如果有人说,“哦,去学这个”、“这个好有趣”,你转而再换另一件事。其实第一个瓶颈就是需要一些坚持,人没有办法坚持就是因为克服不了内心的声音,还没有养成习惯,当另外一个新的兴趣取代了这个瓶颈,你又从零开始。所以我说幸福的最小行动,你把它变得最小化,最不需要费脑力和决策力,但是你能够每一天不断去执行,用对的原则,对的态度,慢慢你就会发现你的能力已经开始提高,你发现自己可以继续下去,就自然而然地突破了瓶颈。人就是在不断地进化,沿途你必须要给自己设置目标关卡,因为我们最终目标就是离开这个世界,沿途之中要完成怎样阶段性的目标就需要你自己来设定。

Q:在单身大潮的环境下,你对如何收获一份爱情有哪些建议?

A:了解对方的故事,多分享,多聊天,把每个对象当做是交心的朋友,未来的社会,比如称老婆为“贤内助”是慢慢会被抛弃的,很多的东西都会被打平,于是在男女开始相处时,该不该总是男生付钱,这也是每个人可以去决定的。未来婚姻的一个大原则就是不要说“哎呀,我就是要照顾你”,而是我们可以有个互补的朋友的关系。朋友应该做什么,尝试彼此沟通,彼此了解,就是实话实说,交心,然后置身于对方的处境去欣赏彼此的不同,祝福彼此的改变,朋友对待彼此就是一对恋人要对待彼此的,并不深奥。

A:孤独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代人看似越来越能够通过科技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越来越分散。我们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如果你把它看作一个机器的话,它需要交流和接触,但你给它一些科技的假象的接触时,并没有满足到它真正的需求,所以我认为未来的社会大家应该更鼓励回到原生态的交流。家庭环境、小群体、有共同兴趣的实体小群体很重要,就好像现在线上购物发展,线下购物又起来了,人们在不断地思索,最终会回到本质的东西,需要交流。孤独造成的抑郁之类的问题将会是未来社会十到二十年最大的心理挑战。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篇11】

同汽车一样,人也消耗“燃料”。但对人来说,光供给“燃料”是不够的。英国一家医学杂志载文说,要保持精力旺盛,需要注意以下十点: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加向大脑和其它部位供氧,还可以排汗,并有助于睡眠。要达到最佳效果,每天坚持运动半个小时,每周运动至少三四次。

暴食有害消化系统,并消耗大量体能,使人无精打采。

三、不能缺餐

虽然你可能在用餐时不觉得饿,但吃点东西,甚至只吃点水果,也有利于稳定血糖水平。当然,也不要吃太甜的食物。

咖啡、茶和可乐都含有咖啡因,它会刺激大脑,影响睡眠质量。因此,下午和晚上最好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食物最后都要变成粪便,多喝水有助于排泄。

40岁以上的和绝经妇女适量饮酒,可以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但是,饮酒过量会使血糖大起大落,引起脱水和伤害肝脏。

除了晚上睡觉外,白天也需要打个盹。打盹能增强体能和提高工作效率。打盹的最佳是中午。

经常伏案工作的人,一定要选择一把舒适的坐椅,既稳当,又能调整后背和高低,还要有伸展双腿的空间。

在紧张工作之余,人需要适当放松放松。放松的形式多种多样,按摩便是一种有效方式。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篇12】

这个月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翻开书,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话吸引: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极力量(愤怒、怨恨、自卑等)。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披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里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热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教师能够成为播种幸福的人,则不仅自身可以拥有幸福,在生活当中充满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更有幸福感和创新活力。

那读了这本书之后,播种幸福是教师存在的价值,让我感触特别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幸福不单单只有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所有能让孩子感觉幸福的体验,都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很惭愧的'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而吝啬于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时光,我希望能成为一个传播幸福的人,让我的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师的人生是有榜样效应的,某种意义来说教师的生活对全社会的人来说是一面镜子,当教师生活幸福、工作顺利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文明和谐。

后来看了这本书,书中说:"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需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1、积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如果老师能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就会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开朗,同时抗压能力也会提升)

2、保持规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稳定的友谊。

4、经常与好友聚会。

5、为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教育培养人是促进一个人更好地更快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和社会规范,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步走向通情达理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比价复杂的心理成熟过程。一个人较成熟,让他人觉得是通情达理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懂事"。

教师困惑:古人说"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的确自古以来管教孩子是件麻烦的事,尤其是由于他们不懂事,甚至比较顽劣,教育管教就遇到了麻烦。也暗示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必定会遇到这些和那些的麻烦。

案例生活中:现实生活中,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体现在:

1、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要,虽然成绩还可以,但是习惯比较差,他经常会做一些比较异常额行动来吸引注意。

2、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自我控制能力。

3、没有合作意识,在团队中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和角色,行为特殊。经常无理取闹、不讲道理。

应对策略:

1、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观。

2、为孩子设立一种较高的但可以达到的标准,在孩子实现这种过程中提供支持。

3、采用以一种稳定的权威性教养方式。

4、在孩子低能力领域提供技能训练。

总结:面对"不懂事"的孩子,我们往往会有烦躁心理,这类学生就成了我们心中的那类问题学生。现在看了书中的应对策略,不管怎么样,心中就踏实了一些,不会那么茫然无措。

最后,还是那句话: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完整的人!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篇13】

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内容简介:

今天,心理学家的任务不仅是纠正心理缺陷,救人,而且要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承担新的使命,即如何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时代的到来,既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试图以全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本书系统介绍了以幸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

●怎样理解幸福和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主题:沉浸体验、希望与乐观、情商、才能、创造力与智慧;

●个人积极特质与动机的**;

●塑造积极自我,增强社会适应力;

●在友谊、婚姻和家庭的生命周期中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如何瞄准成长机遇,进行积极改变 。

不久之前,读了《积极心理学》一书。说实话,对于心理学,以前的认识是这样的:谁都可以扯,把听人抱怨擢升到理论高度的东西。一直觉得可以认同那是一门学科,而不是科学。

但接触了本书后,却发现原来心理学也可以别有洞天,其中的一些面对人生、社会的态度以及对人对己的调适的确颇有道理,换言之:颇具科学性。

过去,据我所知,心理学文献中充斥着关于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变化状态心理学的文章、报告和论文。这种消极心理学的研究模式导致人们对人的心理消极方面的关注,却忽视了人的积极品质、自我实现和社会和谐,导致了心理学的积形和片面发展。

马斯洛曾经指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因此对畸形的、发育不全的、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这样的心理学,只能叫人面对一个不健全的“倾诉者”,最终导致的也往往是接触越多,自身的心理障碍也越深。

所以,以前盛传不少心理热线接线员会在过多地为人排解疏通之后,反倒自己深陷抑郁之中难以自拔甚至轻生。——这也成了我过去常质疑心理学意义的证据。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要真正全面地理解和解释人的本性式不可能的。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类的光明面以及人类的优点和价值。

事实上,发展人性的好处比疾病的康复更有价值和意义。毕竟,一个健康、积极、美丽的心灵是理想社会的精神基矗。因此,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消极心理,更需要积极心理。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的积极心理素质,关注人的健康、幸福和发展,试图用新的观念和开放的态度来解读和实践心理学。

正如积极心理**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钉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我是一名大学生,由于对心理学有兴趣,对于“人文关怀”始终保持关注的热情。“积极心理学”,更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它探索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的生活生活的途径与方法,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它的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最终使人走向“幸福最大化”。说到底,“积极心理学”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作为校园园丁,我面对的是学生和群众。他们的行为偏差,有其特殊的不良心理因素在于压力。现代医学中“中西医结合疗法”往往能治愈疑难杂症,西医治标,使病人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中医治本,使病人的发病机制得以祛除。

我们用西医这种方法,迫使学生和群众外在的行为习惯“健康化”。

因而,学习、研究“积极心理学”,对于我们是大有裨益的。有健康的心灵,才会有真正健康的人生。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究竟怎么样才算幸福?每个人都想要快乐,但真正快乐的人又有多少?生活一直很忙碌,但最后,最深的感觉是空虚和苍白。怎么了

生活中不断遇到的矛盾与挫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积极心理学》一书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它将帮助我们克服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有一种关注人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心态的心理学,叫做积极心理学。它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并倡导的。积极心理学已经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卓越。

它关注人的积极主观体验,探讨人的幸福;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它提供了积极的心理特征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让我们看到,如果一个人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他可以让自己感到快乐和幸福。

积极心理学不仅有助于个体心理状态的调整和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对积极教育环境的构建和课堂教学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过重的学习压力、时常出现的焦虑情绪,习得性无助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主观幸福感,重建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力量,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效果。

例如,在班级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的“问题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突出,随意打断、不受约束、过度表演,影响课堂纪律,甚至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对于学习压力不大的小学生来说,这些在课堂上过于活跃的学生确实让老师们感到头疼。

往往一贯的教育方法是在课堂上对其点名批评、课后教育谈话,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不改,甚至愈演愈烈。

当一些学生在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他们就会对探索事物、参与活动产生焦虑和恐惧。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们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失败是永久的,是能力不是努力,一旦这样的“习得性无助”形成,学生就不愿意为完成任务而付出认真的努力。那么,这些学生的课堂行为是否很难改变这种习得性无助的结果呢。

也许,他们一开始的表现只是因为对这个课题感兴趣,急于表现出来并参与其中,得到师生的关注。然而,这种不符合课堂要求的行为往往被视为影响课堂纪律的表现,批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被泼了一盆冷水。慢慢地,这些学生可能会认为老师不欣赏他们的参与,而这些行为会受到批评,而原有的学习兴趣也会丧失,故意破坏课堂纪律成为目的。

积极心理教育技术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避免和控制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发生,就要在对学生内心想法的分析关注、对批评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分心思。多想想学生表现的可能原因,而不是简单地按照规则和标准来判断和批评是非。积极心理教育技术所倡导的“赞美式教学”的力量就

是最好证明。虽然表扬学生是无形的,但这种无形的力量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像经典的教育格言所说的那样“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信心,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自卑。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赞扬与鼓励,不希望听到的总是批评与指责。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更是需要获得称赞的“力量”,需要成功体验,以及对学习的自信心。因为他们需要老师的肯定和期待,需要找到更多自己的闪光点,不能被缺点淹没。

真诚的表扬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获得承认错误的勇气、改进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一句鼓励和称赞的话语远胜过数句批评和讲道理,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点燃上进的火花。

积极心理学的六大美德:

一、智慧与知识;

二、勇气;

三、仁慈与爱;

四、正义;

五、修养与节制;

六、心灵的超越

积极心理学的二十四种优秀品质:

一 、智慧与知识:知识的获得和应用

1.好奇心。你对世界的好奇和情趣,你对任何事都感到好奇。你经常发问,对所有话题和题目都感到着迷。你喜欢探索和发掘新事物。

2. 喜好学习。你喜欢学习,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自学,你都喜欢学习新事物。你喜欢上学、读书、参观博物馆和任何有机会学习的地方

3.创造力。你有创造力、独立性和完整性及开放胸襟,能够想出新方法做事是你拥有的重要特质。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你决不会满足于用传统方法去做同样的事。

4.开放的思想。你有判断力、批判性思维和原创力,能从多角度思考和考证事物是你重要的特质。你不会妄下结论,只会根据实际的证据做决定。你能够变通。

5.智慧和知识。包括社会智慧、个人智慧、情绪智慧。你明白别人的动机和感受。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你知道该做甚么,也知道要做些甚么,才能使其它人感到自在。

6.独特视角。有统揽全局、洞察力和观点见解。你不认为自己有智慧,但你的朋友却认为你有。

他们重视你对事物的洞察力,并向你寻求意见。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无论对自己和别人来说,都具有意义。

二.勇气:面对内部、外部两种不同立场誓达目标的一致

7.勇敢。英武、勇敢和勇气。你这个人无所畏惧,绝不会在威胁、挑战、困难或痛苦前畏缩。即使面对反抗,你仍会为正义声疾呼。你会根据自己的信念而行动。

8.坚持不懈。坚持性、努力、勤奋和坚毅。你努力完成自己开展的工作。无论怎样的工作,你都会尽力准时完成。工作时,你不会分心,而且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9.真实性。正直、诚实、真实。你是个诚实的人,不止说实话,还会以真诚和真摰的态度生活。你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不虚伪,是个“真心”的人。

三.仁慈和爱:人际交往的品质;

10.仁慈善良慷慨。你对别人仁慈和宽宏大量。别人请你做事,你从不推搪。你享受为别人做好事,即使是那些人和你认识不深。

11.爱与被爱的能力。你重视和别人的亲密关系,特别是那些互相分享和关怀的关系。那些给你最亲密感觉的人,他们同样感到跟你最亲密。

四.正义:文明的品质;

12.精神。责任、团队精神和忠诚。指公民之间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团队精神、忠诚。

作为团队的一份子,你的表现突出,是个忠心和热心的队员。你对自己分内工作负责,并为团队的成功而努力。

13.公平。平等、正义:对所有人公平,是你坚持不变的原则。你不会因为个人的感情,而影响你对别人作出有偏差的判断。你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

14.领导能力。你在领导方面表现出色。你鼓励组员完成工作,令每名组员有归属感,并能维持团队的和谐。你在筹划和实践活动方面表现良好。

五.修养与节制:谨慎处世的品质;

15.自我控制。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感觉与行为,是个自律的人。你对自己的食量和情绪有自制力,不会反被它们支配。

16.谨慎小心。你这个人很小心,选择也是一贯的审慎。你不会说些将来会令自己后悔的话,或是做会后悔的事。

17.适度和谦虚。你不追求别人的注视,比较喜欢让自己的成就不言而喻。你不认为自己很特别,而你的谦逊是公认和受重视的。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篇14】

1、接受性原则.即对所有求治的病人,不论心理疾患的轻重、年龄的大小。地位的高低、初诊再诊都一视同仁,诚心接待,耐心倾听,热心疏导,全心诊治。在完成患者的病交收集、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心理测定,并明确论断后,即可对其进行心理治疗。施治者应持理解。关度,认真听取病人的叙诉。以了解病情经过,听取病人的意见、想法和自我心理感受。如果施治者不认真倾听,表现得不耐烦,武断地打断病人的谈话。轻率地解释或持怀疑,就会造以求治者的不信任,必然导致治疗。

另一方面,施治者留并非机械地、无任何反应地被动听取来治者的叙述,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注意其言谈和所表达的心理症结是什么。因而该原则又可称为“倾诉“或\'顺听“原则。认真倾听来治者的叙述,其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甩。“某些求治者在对施治者产生信任感后会全部倾诉出自己压抑已久的内心感受。。甚至会痛苦流涕地发泄自己的悲痛。结果会使其情绪安定舒畅。心理障碍也会明显改进,故接受性原则具有“宣泄疗法“的治疗效果。

2、支持性原则。即在充分了解求治者心理疾患的来龙去脉和对其心理病因进行科学分析之后,施治者通过言语与非言语的信息交流,予以求治者精神上的支持和,使其建立起治愈的信心。一般掌握得求治者的第一手资料之后,即可进行心理治疗了。对求治者所患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从医学科学的角度给予解释,说明和指出正确的解决方式,在心理上给求治者和支持。要反复强调求治者所患疾病的可逆性(功能性质)和可治性(一定会治愈)。这对悲观消极、久治未愈的病人尤为重要。反复地支持和,可防止求治者发生消极言行,。大大调动求治者的心理防卫机能和主观能动性;对强烈焦虑不安者,可使其情绪变得平稳安定,以加速病患的康复。_在使用支持治疗应注意;支持必须有科学依据,不能信口胡言;支持时的语调要坚定慎重、亲切可信、充满信心,充分发挥语言的情感交流和情绪感染作用、使求治者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持。

3、保证性原则 即通过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精心医治,以解释求治者的心理症结及痛苦,促进其人格发展、日臻成熟。在心理治疗的全过程中。应逐步对求治者的身心症状、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和等心理缺陷的病理机制加以说明、解释和保证;同时辅以药物等其它身心综合防治措施,促使疾病向良性转化.在实施保证性原则的过程中,仍应经常听取病人的意见、感受和治疗后的反应,充分运用心理治疗的人际和心理相容原理,在心理上予以保证,逐步解决求治者的具体心理问题,正确引导和处理心理矛盾,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篇15】

寒假里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翻开书,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话吸引: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极力量(愤怒、怨恨、自卑等)。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披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里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一、播种幸福———教师的存在价值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热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教师能够成为播种幸福的人,则不仅自身可以拥有幸福,在生活当中充满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更有幸福感和创新活力。

那时,我刚从事教育工作只有半年并且担任了班主任,有时候真的茫然无措,不知道怎么去管理。所以我经常会板着脸,要树威信,直到有一天,我从孩子的日记中看到了:“郑老师极少笑,要是能够多一些微笑,就更美了。有时候想跟老师多说一句话都不敢”。当我们班得到流动红旗,获得“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时,杨老师的脸依然那么严肃,似乎这些荣誉的得来本来就是应该的;当我们做错了事,郑老师的脸还是那么严肃,但严肃中更多的是斥责。虽然我们知道郑老师都是为了我们好,但是她为什么总是不笑一笑呢?”当看到学生的这篇日记时,我感到有根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着我的心灵。我也何尝不想“一笑泯恩仇“呢?但是又很害怕一“笑“会让学生爬到我头上来,班级纪律就会松散。

那读了这本书之后,播种幸福是教师存在的价值,让我感触特别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幸福不单单只有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所有能让孩子感觉幸福的体验,都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很惭愧的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而吝啬于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时光,我希望能成为一个传播幸福的人,让我的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快乐生活——教师的生活态度

教师的人生是有榜样效应的,某种意义来说教师的生活对全社会的人来说是一面镜子,当教师生活幸福、工作顺利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文明和谐。

在上个学期,在课间做眼保健操的时候,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上来,各方面都需要慢慢地调整和适应。因此他们在做眼操过程中,总是因为个别同学睁眼而扣分。为此,我也想过很多办法,各种软硬兼施的方法都有,甚至

哪怕下节课不是我的课,我都会盯了再走。尽管这样,有时候还是眼睁睁,看着检查人员从我眼前因为某某睁眼扣分。所以,每当静下来的时候,也是很无奈,更多的是力不从心。当然,我也好几次因为这个情况,到了半夜也没睡好,慢慢地就陷入了焦虑当中,那段时间也是很不开心。

后来看了这本书,书中说:“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需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1、

积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如果老师能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就会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开朗,同时抗压能力也会提升)

2、保持规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稳定的友谊

4、经常与好友聚会

5、为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三、学生不懂事与教师智慧

教育培养人是促进一个人更好地更快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和社会规范,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步走向通情达理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比价复杂的心理成熟过程。一个人较成熟,让他人觉得是通情达理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懂事”。

教师困惑:古人说“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的确自古以来管教孩子是件麻烦的事,尤其是由于他们不懂事,甚至比较顽劣,教育管教就遇到了麻烦。也暗示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必定会遇到这些和那些的麻烦。

案例生活中:现实生活中,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体现在: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自我控制能力。不讲道理。

应对策略:

1、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观。

2、为孩子设立一种较高的但可以达到的标准,在孩子实现这种过程中提供支持

3、采用以一种稳定的权威性教养方式

4、在孩子低能力领域提供技能训练

总结:面对“不懂事”的孩子,我们往往会有烦躁心理,这类学生就成了我们心中的那类问题学生。现在看了书中的应对策略,不管怎么样,心中就踏实了一些,不会那么茫然无措。

最后,还是那句话: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完整的人!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4899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关于兄弟的名言警句188句
下一篇 : 2024三个月试用期转正总结精华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