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编辑 摇滚小子)这篇文章的主要议题是与“四边形复习课件”紧密相关的,请务必保存本网页的网址以便日后查看。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做好教案并将其贯彻到教学实践当中。

四边形复习课件 篇1

【当堂检测】

1.(20xx 年永州市).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圆.

C.一组对应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2.如图,一个四边形花坛 ,被两条线段 分成四个部分,分别种上红、黄、紫、白四种花卉,种植面积依次是 ,若 , ,则有( )

A. B. C. D.都不对

3.(20xx襄樊)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中, 于E 且 是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则平行四边形 的周长为( )

A. B. C. D.

4.(20xx年南宁市)如图(1),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 中,点 、 分别是 、 边上的点,且 , .

(1)求 ∶ 的值;

(2)延长 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 ,如图2试判断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图(2)的 边上是否存在一点 ,使得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四边形复习课件 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134页复习第12~15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进行面积单难点】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今天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土地面积的有关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会进行土地面积计算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复习面积单位

1、(1)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并按一定州顺序排列。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做,并说计算过程。

三、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及其联系

1、说一说这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并说一说每个图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都是把它们变成已学过的图形,这种学习方法叫做什么(转化),以后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时,还是要用到这种方法。

3、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

用图表示出来。

(1)学生画图:

(2)从图上可以看出,谁的面积是基础

4、(1)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4题。

学生计算后反馈。

(2)填空:

①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60平方米,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平方米;如果平行四边形面积是60平方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②一个三角形底不变,高扩大3倍,面积()倍。

③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扩大16倍,高缩小2倍,面积就()倍。

(3)应用题练习,期末复习第15题。

注意第(2)题单位不统一,先统一单位后再解答。

四、复习土地面积单位

1、(1)计算土地面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1平方千米,1公顷各有多大

(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什么作长度单位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后,再换算成公顷或平方千米。

2、应用题:

(1)一个平行四边形果园,占地3公顷,它的底是400米,高是多少米

学生做完后,师问:这题要注意什么

(2)一个梯形的小麦田,上底长200米,下底长400米,高60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收小麦6000千克,这块小麦田能收小麦多少吨

反馈时,说明最后结果单位要统一成吨。

3、综合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3题。

在书上做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复习了面积计算。进一步知道通过图形的转化,可以推导出平等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且按它们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作业设计】

补充

1、判断: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等底等高。()

(3)62=62=12。()

(4)40公顷4平方千米。()

2、一块平行四边形棉田,底400米,是高的2倍,共收籽棉8000千克,平均每公顷收籽棉多少克

3、体育组跳箱的一面是梯形,它的上底是8分米,下底是1米,高11分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四边形复习课件 篇3

总第22课时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复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完成p47页第2题。

(1)指名说一说题意:怎么才能知道奖状能不能放进镜框?就是要知道它们的什么?

(2)你准备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2、完成p48页第4题。

(1)学生分组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2)分组展示,看看哪个组围的种类多。

(3)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3、完成p48页第6题。

(1)同桌讨论: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图形的周长长?

(2)组织汇报交流: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三、实践应用

1、独立完成p47页第3题。

2、找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并记录在p48页表格中。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老师总结。

四边形复习课件 篇4

【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

等效法:使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某点,所以这一个力F就是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

【实验器材】

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芯铅笔。

【实验步骤】

⑴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⑵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⑶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⑷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套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⑸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⑹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锦囊妙诀:白纸钉在木板处,两秤同拉有角度,读数画线选标度,再用一秤拉同处,作出力的矢量图。

交流与思考: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的位置保持不变,这体现了怎样的物理思想方法?若两次橡皮条的伸长长度相同,能否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提示:每次实验保证结点位置保持不变,是为了使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是物理学中等效替换的思想方法。由于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若两次橡皮条的伸长长度相同但结点位置不同,说明两次效果不同,不满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不能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误差分析】

⑴用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测力计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两个测力计的水平分力的实际合力比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小。

⑵结点O的位置和两个测力计的方向画得不准,造成作图的误差。

⑶两个分力的起始夹角太大,如大于120,再重做两次实验,为保证结点O位置不变(即保证合力不变),则变化范围不大,因而测力计示数变化不显着,读数误差大。

⑷作图比例不恰当造成作图误差。

交流与思考:实验时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和单个测力计测量的实际合力F忘记标注而造成错乱,你如何加以区分?

提示:由弹簧测力计测量合力时必须使橡皮筋伸直,所以与AO共线的合力表示由单个测力计测量得到的实际合力F,不共线的合力表示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

【注意事项】

⑴不要直接以橡皮条端点为结点,可拴一短细绳连两细绳套,以三绳交点为结点,应使结点小些,以便准确地记录结点O的位置。

⑵使用弹簧秤前,应先调节零刻度,使用时不超量程,拉弹簧秤时,应使弹簧秤与木板平行。

⑶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伸长时的结点位置要相同。

⑷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拉动时弹簧不可与外壳相碰或摩擦。

⑸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⑹两拉力F1和F2夹角不宜过小,作力的图示,标度要一致。

交流与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探究两力合力随角度的变化规律?如何观察合力的变化规律?

提示:保持两力的大小不变,改变两力之间的夹角,使两力的合力发生变化,可以通过观察结点的位置变化,判断合力大小的变化情况,结点离固定点越远,说明两力的合力越大。

【正确使用弹簧秤】

⑴弹簧秤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秤调零后互钩水平对拉,若两只弹簧在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另换弹簧,直至相同为止。

⑵弹簧秤不能在超出它的测量范围的情况下使用。

⑶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否则应校正零位(无法校正的要记录下零误差)。

⑷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秤轴线方向一致,拉动时弹簧不可与外壳相碰或摩擦。

⑸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小编推荐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件汇总11篇


励志的句子编辑从众多的选项中选择了这篇最优秀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件”。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希望我的文章和分享能够为你提供一些步入正确轨道的方法和技巧!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件【篇1】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梯形的的各部分名称。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一方面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一些内容。

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旧知识中孕育着新内容,新知识又是原有知识的扩展。教学时,要善于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教学的重点,有机地联系单元、全册,乃至整个年级、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加以研究。如果把“平行与垂直”这一内容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就不难发现它的学习既需要直线及角的知识做基础,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尽管教材在素材的选材上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现实背景,设计了一些学以致用的习题,如借助于运动场景里的一些活动器材引出垂直与平行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修路最近等。但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必要的充实和拓展,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这一单元涉及到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5.本单元可用6课时完成。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件【篇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图形、剪子、直尺、三角尺。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师:我们先来看一组多边形,它们是几边形,请找出这组多边形中不同的一个。(课件出示)

学生找出三角形。其余的都是四边形。

它们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做四边形(板书)。它们都是一家人。课件(集合图)

师:在这些四边形中,你最熟悉的是什么图形? 师: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

生: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正方形是长方形吗?生:是。师: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我们也可以说长方形包含正方形。师:你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吗?(指课件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你们认识得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1、认识平行四边形

师:我们先来研究平行四边形。为了便于研究,现在我们来挑选几根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想一想准备怎么选,怎么拼;拼完以后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然后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发现有什么特征?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做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 动手量一量,测一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师:刚才大家动手拼了很多个平行四边形,我选择了其中的四个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请看大屏幕。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谁来说一说,通过摆、观察和测量,你发现了这些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汇报:(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同学们观察真仔细。

师:谁还有其它的发现吗?(容易变形)

2、验证结论

师: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我们一起来验证吧,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方法)

3、总结概念。

师:(边操作边说)这组对边平行,这组对边也平行,两组对边都平行。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吗?(指名回答)师:请打开课本71页,找找课本是怎么说的,画起来齐读一遍。

揭示概念:[课件展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并板书)

4、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

师:在这定义中,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点? 生:两组,平行,四边形。

师:你真会找。我们把重点词读重音,齐读一遍。生:学生读。师反问:要想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个物体的表面上有平行四边形的图案吗?是什么样的,能比划一下吗?

师: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还真多,它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既美观,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认识梯形,刚才我们通过观察、验证,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下面将这个平行四边形剪一刀,把它分成两个图形,大家注意观察,分出的是什么图形?教师演示剪得过程。

1、汇报发现

师:梯形的边又有哪些特点呢?生: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师:你们都有同样的发现吗?生:有

2、验证结论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边操作边说)这组对边不平行,这组对边平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总结概念。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的四边形叫“梯形”吗? 师:请打开课本71页,找找课本是怎么说的,画起来齐读一遍。揭示概念:[课件展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板书)

4、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

师:在这定义中,你又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点? 生:只有一组,平行 四边形。

师:你找得真准确,我们把重点词读重音,再读一遍。

师反问:要想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梯形,必须要符合什么条件?

5、师:下面我来考考大家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的怎么样,请看题目。

比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不同。(指练习中的平行四边形)问:它为什么不是梯形?它其实是个平行四边形,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不同?

6、找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其实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就在我们的身边,老师现在带你们去校园找找,看这美丽的校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呢?(主题图)

师:谁愿意上来找找?

师:同学们真会找,我们在生活中也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和梯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欣赏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三)、教学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生:两组对边都平行。

师: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生:是 师:它们特殊在哪里?生:四个角都是直角。师又问:梯形有没有两组对边平行?生:没有

(教具出示四边形集合)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在四边形中,如果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我们就叫它是平行四边形,(出示平行四边形)如果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我们就叫它是梯形。(出示梯形)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出示正方形)

请同学上台演示。以上就是它们的关系。

三、动手操作,巩固拓展。

1、判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

2、判断对错。

3、拼一拼

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下面我们四人小组合作用七巧板中的几块拼一个梯形或平行四边形。看谁的手儿巧,看哪组动作快。

师:同学你们的小手真巧!设计了这么多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还想拼吗?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继续去拼。图形之间确实可以千变万化,他们中还藏着很多知识等待我们去研究。

四、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四边形家族中的两个新成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还知道了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希望大家能够收获探索过程中的快乐,更希望大家能够感受数学之美。你还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其他知识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

五、作业:课本74页6题、7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加载中...加载中...加载中...加载中...加载中...加载中...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加载中...加载中...加载中...加载中...加载中...加载中...

梯形正方形

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④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⑤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7.判断:

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三、巩固练习。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学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下面的图形中有()个大小不同的梯形。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把1张梯形纸剪一次,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拿一张长方行纸,不对折,剪一次,再拼出一个梯形。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五、课外实践: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图形,然后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几种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作业:册第37页。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件【篇4】

人教新课标四年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70-p71。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掌握其各自的特征。

2、使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种图形的关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4、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认识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5、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

1、在复习四边形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2、理清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把四边形分类。

3、练习现实生活,充实教材内容。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作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重难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的平行四边形,七巧板等。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一说都有哪些?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课件出示各种四边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让学生说出在上面的图形重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3.判断第三和第四个图形的每组对边是否平行。

4.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5.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结果。课件出示关系图。

(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1)教师演示。

拿一个活动长方形,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或钝角。

(2)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形。

(3)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因为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形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例来吗?(如推拉门,放缩尺等)

(三)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教师边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2)找出平行四边形中相应的底和高。

引导学生观察与讨论使学生明确:从A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C点画高,它的底是AB。(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通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4)巩固练习。

A.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B.观察下图中,有几条高?它们相对应的底 各是哪条线段? C.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

(四)认识梯形个部分名称。

1、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

2、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3、教学等腰梯形。通过PPT出示等腰梯形,教师讲解。

4、四边形的关系。

分组讨论: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图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件【篇5】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教材一开始出现运动场景图,展示了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的原型:单杠、双杠,目的在于利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物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学习。

例[1]用两幅图展示了任意画两条线的情境。第一幅图中,通过学生任意画出两条线,出现相交、不相交和垂直三种情况;第二幅图中,通过一位同学把本来不相交的两条线延长后却相交了,让学生认识平行线的本质特征,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例[1]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又有不同的情况,有成直角的和不成直角的。得出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做一做第2题的摆一摆,(1)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两根小棒互相平行吗?(2)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这两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结果,再动手摆一摆,渗透推理的思想方法。(初中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推理的思想方法。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展示把具有代表性的图形进行分类。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包括垂直和一般的相交情况)。

2、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3、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

4、学生试着说概念: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第二课时 画垂线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本课例[2]是教学画垂线的方法,有两种情况:一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二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教学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时,教材用了三幅图表示画法;教学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时,放手让学生试一试,自主探究画法。然后,教材引导学生把直线外一点a和直线上任意一点连起来,再经过实际测量这些线段得出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是垂线段的重要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最后引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高作准备。

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内容的设计层次鲜明。(1)可以教师示范画垂线的方法,让学生学着画,也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上的图,自学画法。用三角尺画垂线的步骤是: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②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③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一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2)放手让学生尝试画一画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教师适时适量的作指导。(3)探究直线外一点a到直线上的线段哪条最短,从而得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第三课时 画平行线 p67及练习十一第4、8题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例[3]如同例[2],没有文字说明直接以图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画平行线。接下来,要求学生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通过测量这些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初步体会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最后,是让学生讨论怎样画一个长方形,这是画垂线和平行线的综合应用。

教学重点: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教学难点: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学目标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教学建议

本课的教学与前一课类似,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一般步骤是:①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②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③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直线。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只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实际上应用的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练习十一第8题(文字图):拿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怎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可以提高解题难度:只有一把尺子怎样画?只有一个量角器又怎样画?也可以改成怎样画平行线?尽量让学生多思考、多操作,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和应用能力。

第四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p70、71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课开始的情境图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现实情景,学生也比较熟悉。

例[1]先让学生画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四边形,再标出知道的图形的名称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重点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梯形的定义。(文字图)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并用集合圈表示。

教学重难点: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建议或教学思路

用集合圈表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时,仍有部分学生不理解集合的意义(三下“数学广角”),在教学时教师仍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能力,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

第五课时 做一做,想一想 例[2]p71、72及练习十二第1、2、4、5、7、10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例[2]的做一做想一想,在三年级上册的认识“平行四边形”中操作过,主要探索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本册中可以把重点放在探究四边形的变化:长方形可以拉成平行四边形,此时周长不变,面积变小,平行四边形可以拉成长方形,此时周长不变,面积变大。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今后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图内高)在底边延长线上画高在小学不作要求。(图外高)

梯形高的画法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一样,教学时向学生说明,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较短的底叫上底,把较长的底叫下底。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

(2)、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3)、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教学建议或教学思路

用四根硬纸条钉成一个长方形,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操作过,本课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把重点放在图形的变化上,及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第六课时 练习十二 第3、6、8、9、11、12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本课是练习课也可以说是操作活动课。

第3题借助“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联系和区别。

第6题借助七巧板拼一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及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

第8题判断哪些是对称的四边形。

第9题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

第11题除了发现内角和是360度,还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及对角相等。。

第12题试试你的眼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有序思考的能力。

关于四条边都相等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菱形,作为课外知识让学生通过量一理它的线段和角从而发现菱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建议

第3题、第6题中,剪、拼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鼓励学生依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多种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并让他们与同学探讨和交流自己的剪法和理由。

第9题,“再任意画一个四边形试一试,你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吗?”可以让学生猜测、推理,再操作,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由直观认识上升为抽象认识,逐步数学化,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游戏: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通过介绍莫比乌斯带,并让学生操作一下,感受数学的神奇,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关于莫比乌斯带的知识,可以到网上查到一下。

莫比乌斯带

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mobius,1790~1868)发现:把一个扭转180°后再两头粘接起来的纸条,具有魔术般的性质。

因为,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

我们把这种由莫比乌斯发现的神奇的单面纸带,称为“莫比乌斯带”。

拿一张白的长纸条,把一面涂成黑色,然后把其中一端翻一个身,如同上页图那样粘成一个莫比乌斯带。现在像图中那样用剪刀沿纸带的中央把它剪开。你就会惊奇地发现,纸带不仅没有一分为二,反而像图中那样剪出一个两倍长的纸圈!

有趣的是:新得到的这个较长的纸圈,本身却是一个双侧曲面,它的两条边界自身虽不打结,但却相互套在一起!为了让读者直观地看到这一不太容易想象出来的事实,我们可以把上述纸圈,再一次沿中线剪开,这回可真的一分为二了!得到的是两条互相套着的纸圈,而原先的两条边界,则分别包含于两条纸圈之中,只是每条纸圈本身并不打结罢了。

莫比乌斯带还有更为奇异的特性。一些在平面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却不可思议地在莫比乌斯带上获得了解决!

比如在普通空间无法实现的“手套易位问题:人左右两手的手套虽然极为相像,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不可能把左手的手套贴切地戴到右手上去;也不能把右手的手套贴切地戴到左手上来。无论你怎么扭来转去,左手套永远是左手套,右手套也永远是右手套!不过,倘若自你把它搬到莫比乌斯带上来,那么解决起来就易如反掌了。

在自然界有许多物体也类似于手套那样,它们本身具备完全相像的对称部分,但一个是左手系的,另一个是右手系的,它们之间有着极大的不同。

“莫比乌斯带”在生活和生产中已经有了一些用途。例如,用皮带传送的动力机械的皮带就可以做成“莫比乌斯带”状,这样皮带就不会只磨损一面了。如果把录音机的磁带做成“莫比乌斯带”状,就不存在正反两面的问题了,磁带就只有一个面了。

莫比乌斯带是一种拓扑图形,什么是拓扑呢?拓扑所研究的是几何图形的一些性质,它们在图形被弯曲、拉大、缩小或任意的变形下保持不变,只要在变形过程中不使原来不同的点重合为同一个点,又不产生新点。换句话说,这种变换的条件是: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这样的变换叫做拓扑变换。拓扑有一个形象说法——橡皮几何学。因为如果图形都是用橡皮做成的,就能把许多图形进行拓扑变换。例如一个橡皮圈能变形成一个圆圈或一个方圈。但是一个橡皮圈不能由拓扑变换成为一个阿拉伯数字8。因为不把圈上的两个点重合在一起,圈就不会变成8,“莫比乌斯带”正好满足了上述要求。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件【篇6】

一、说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2、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等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平午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把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设计理念为:

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学法: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很熟悉了,已直观的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接触过梯形。因此,一上课我就出示一组几何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四边形”,观察这些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接着课件出示校园主题图,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这幅校园情景图中,哪儿用到了四边形呢?然后把找到的四边形或在其它地方见到的四边形画在本子上,并标出名称,让一名学生到台前展示并读出标有名称的图形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不规则的四边形),这时电视机屏幕上会出现学生找到的六种不同的四边形。其中有两个四边形这节课要和我们做朋友,你们猜猜是哪两个?从而揭示并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样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不但丰富了他们对四边形的认识,还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素材。

(二)比较验证,理解概念

通过“观察——验证——再验证——对比”等环节,让学生逐渐明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特征。

出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请大家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想想这两种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们能区分以下它们吗?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跟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直观感受,初步体会二者的特点)有的'学生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有的同学说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也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同学们,平行四边形是不是如刚才同学所说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是不是也如同学们所说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呢?能用你们学过的方法验证一下吗?这时学生们借助直尺和三角板分别验证,找几名同学到黑板前验证,接着老师问: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怎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你心目中的梯形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呢?你是怎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梯形的?(通过学生发现、验证、得出结论这三个步骤,使学生探索中发现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并复习了平行线的画法。)接着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些图形是梯形?学生都能很快找出其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时老师问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数学源于生活,联系身边的实物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生活服务,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探讨交流,合理分类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习了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请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为什么?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已的看法。大多数同学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是老师接着问,你能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特殊的地方吗?有的学生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还相等。如果用图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让学生试着在下面画一画。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图来清楚地表示出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呢?请同桌同学合作把它表示出来,学生汇报,哪一种方法最能体现这几者之间的关系?课件展示集合图。这个集合图,告诉了你什么?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件【篇7】

例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例2.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例1.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关键: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7册P64-65例一、做一做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垂直。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与垂直。

教具准备:铅笔、小棒、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1、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小组讨论,一共有几种摆法?组长做记录,画于纸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一小组到投影仪下展示其记录单。

(2)除了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1、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生自由发言)

2、师引导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将学生的分类结果画在黑板上。

3、师: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画长一些会怎样?量一量两条相交直线做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4、由小组同学在原记录单上动手合作操作,并进行讨论、汇报。

5、师生共同总结: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画长一些仍不相交,这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也可以说它们相互平行;相交的两条直线形成的四个角,如果都是90度,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叫另外一条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焦点叫做垂足。

6、生齐读P65平行和垂直概念,并画下来。

1、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

2、P64主题图,找一找,图上有哪些平行和垂直的现象?

3、做一做1 找一找、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两根小棒平行吗?

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

5、P68练习十一第3题:折一折(生动手操作,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 把一张正方形纸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1、练习十一第一、二题,及练习册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巩固理解和掌握垂直、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初步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①教师演示:教师用两条着色不同的毛线表示两条直线,粘在黑板上,使它们相交。

②教师转动其中一条线,使学生一个角变为直角。

提问:角的个数有没有变化?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其余3个角是什么角?

③小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外一条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教师在图上直接标出垂直符号。)

反馈:观察下面向组图形,看哪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哪两直线是互相垂直的?

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叫互相垂直,与两条直线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件【篇8】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济南市解放路第二小学 于立刚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

教学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梯形的特征,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量角器;钉子板;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框架等。教学设计:

一、观察体验 学习准备

师:我们在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时,要有较强的观察力。下面,就测试一下同学们的眼力。图1.这两条线段长度一样吗?图2.这几条直线相互平行吗?

结论:我们的眼睛有时看的并不准确,所以需要用工具来检察和发现。

二、复习长方形 了解方法 出示长方形的框架:什么形状?

师:请你也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相互检查一下,都是长方形吗? 说一说长方形的特征?(特别注意邻边与对边的位置关系)

小结认识图形的一般方法:先要知道它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其次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板书:边和角

位置关系

三、演示操作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现在还是长方形吗?给它起个名字!板书:平行四边形

2、在信封里的四边形纸片中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在投影上展示)

师:请4人一组,其中1人负责记录,检查这些平行四边形纸片的特征!

3、找1~3组同学汇报。(注意让学生说检查的方法)

要点: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师:请在钉子板上围出各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大家一起来欣赏。

4、讨论:平行四边形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5、把钉子板上的平行四边形拉成(各种)梯形(注意显示清楚):“还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你也试一试!”板书:梯形

6、找出梯形的纸片,检查汇报:它们为什么是梯形!

强调:一组平行,另一组不平行,我们就说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板书:只有一组

7、总结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四、练习拓展 深化认识

1、找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本76页第一幅图)讨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异同。

2、填空(注意一般四边形和梯形学生容易混淆)

(1)

(2)

(3)

(4)

(5)

(1)上面的图形都是由()条线段围成的。(2)()号图形是梯形。

(3)()号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3、把平行四边形框架推成长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吗?正方形呢?(让反方先说,正方反驳,引起争论)

结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分层完成表示四边形关系的集合图。对四边形形成较完整的认识。板书设计:

边和角

平行四边形

“分别平行”

位置关系

梯形

“只有一组” [评析]

小学的几何教学具有实验性、操作性、描述性的特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在三年级学习了四边形及对长正方形有一定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的基础上,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体验”过程和学会一般认识平面图形的“方法”两个方面,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得到了较好的统一。如:教学初对学生观察力的考验及验证,使学生体会到人的眼睛有时看的并不准确,需要借助工具来发现;检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纸片,发现特征;在钉子板上围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等。又如:通过深化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总结认识一般平面的方法,并在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中使用它。其它,如两次推拉长方形的框架,设计的填空练习,都对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件【篇9】

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及其定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理解书中集体图的含义。

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动手动脑,支持思维、建筑知识”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学法:

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等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充分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理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回想什么叫“四边形”,之后根据其概念让学生找一找校园内哪些物体是四边形,然后画四边形,丰富了他们对四边形的认识。再运用多媒体演示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由此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及其定义。

2、以前的教材是把平行四边行和梯形分开独立教学的,新教材把平行四边行和梯形放在一起进行教学的。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根据对边是否平行,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这样的问题情景,学生紧紧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动手验证,然后利用这种分类方法归纳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理解和突破集合图这个难点做好了铺垫,这样就关注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整节课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创新意识、及小组合作的意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判断题,此题仅凭学生的想象是很难作出判断的,但我让学生动手去拼一拼就很容易把问题解决了。我还设计了用小棒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动手剪一剪,用七巧板品图形等活动。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渗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分割和图形拼组的知识,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4、体现数学生活化

让学生说一说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生活服务,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全过程,掌握它的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四边形。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真牢固!正方形是长方形吗?

师: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我们也可以说长方形包含正方形。

指明学生上台画几何图。

师:你们认识得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另外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师:平行四边形可能会有哪些特点呢?(边问边指向课件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下这些猜想是不是正确的。请同学们看到手中的教学案,学案上有一平行四边形,请大家研究上面的猜想。

(1、2、3、4组研究第一条:对边平行?5、6、7、8组研究第二条:对边相等?)

(1、2、3组研究第一条,4、5组研究第二条,6、7、8组研究第三条)(预设)

师:谁来大胆汇报自己的发现?你是怎样知道的?(指名说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我是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我用的是画垂线段的方法。

教师要求学生讲出具体方法。

师:这边4组的同学已经验证出对边平行了,这边的同学呢?你们的发现呢?

生:我通过量长度的方法得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擦掉板书中的第二个问号)

如果关于角度的猜想在之前被提出来,此时同样叫学生来回报研究结果。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吗?(指名回答)

师:请打开课本71页,找找课本是怎么说的,画起来齐读一遍。

揭示概念:[课件展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并板书)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一)》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一)》教学设计生:两组,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真会找。一个四边形只要满足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个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平行四边形了。我们把重点词读重音,齐读一遍。

预设:选择B和选择C的都会有。各请选择B或者C的同学说明原因:为什么要选择此项。

生1:我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因为我觉得平行四边形应该是斜的。

生2:我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只要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生3:我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因为我觉得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大小应该是不一样的。(预设)

师:赞成第一位同学的举手,赞成第二位同学的举手,(赞成第三位同学的举手)看来赞成第二个同学的人比较多。

师:只要符合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这个条件就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符合了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这个条件,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只是它有点特殊吧了。我们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叫做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选择C的同学是对的。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了,请你在原来画好的集合图中间将平行四边形加进去。

指明学生上来画集合图。

你们能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特殊的地方吗?

(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同时更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1)、两组对边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且(),它们是特殊的()。

师:你们判断得真准确。其实平行四边形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看看生活中存在哪些平行四边形吧。(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在老师现在带你们去校园找找,看这美丽的校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呢?(主题图)

学生找,教师核对。

师:今天,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件【篇11】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四单元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2、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把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1、垂直与平行

我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习状况,结合数学知识的生成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分类比较法和观察发现法。即让学生把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不同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再分类,比较再比较,观察再观察,自主发现垂直与平行概念的本质特征,让学生经历感知——比较——理解——发现这一认知过程。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排意图和学习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建立表象

教师设计一个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初步建立了垂线与平行线的表象——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

(二)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交流——分类,这样让学生经历一个从个人——小组——全班逐层递进的过程。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教师点拨中,逐步达成分类共识,也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这些垂直和平行概念的基本特征。

(三)分析比较,感悟属性

这环节主要揭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主要过程:归纳含义——理解重点词——练习——小结。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里运用观察发现等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不断比较、辨别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感悟概念的本质,体现出了数学学习的真谛。

(四)运用概念、巩固拓展

本课我设计了三种练习:一是生活实践练习、二是理解应用练习、三是拓展延伸练习。

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设计应用练习,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研究即生活研究,数学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自己的身边,这种练习既有趣味性,又有实践性,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享受生活的乐趣。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三)、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本单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汇编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所有内容都是经过老师精心完善的。通过教案的引导教学,学校能够顺利地实现有机更新。本篇文章励志的句子编辑准备了一些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 篇1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务川第一小学:罗鲜梅

教学内容: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九册P80~8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课件,剪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动画课件《老爷爷分地》,一块地是长方形的,一块地是平行四边形的。大牛二牛都以为老爷爷偏心,都认为对方的面积要大。老爷爷也说不清楚。

(这样的设汁,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提示课题并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数方格法

课件出示方格图:

(1)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8平方米)

(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米? 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3)指出数方格的缺点(麻烦、不精确、大面积不好数)(4)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主要利用方格纸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探索中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

2、引导启发: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了,能不能通过割补发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呢?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剪拼。(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各小组的剪拼方法。(3)师再用课件展示剪拼方法。

(4)小结: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3、讨论:

(1)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面积变了吗?(2)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3)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4、再课件演示。

5、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6、回顾老爷爷分地的故事,帮他们解决了分地的难题。

7、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

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

8、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

(通过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边形的关系,会用字母表示其计算公式。)

9、应用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P81页例1:教师规范学生解题的书写格式。三反馈练习:闯关练习第一关:判断 第二关:选择 第三关:找朋友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在愉快的学习中你得到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或S=ah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0-83页。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贯穿始终的。本章教材承担着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平行四边关系面积的计算式本单元第一节课,是学生在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运用会为学生后面的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公式的推导,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式的推导和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底和高的关系。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将采用“自主实践,合作交流” 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与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求知的学习状态中展示个性。

本课的学法有:自主讨论、小组合作、实际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亲自探索,主动发现,让他们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愉快!

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卡片、长方形卡片、格子纸、剪刀等。

三、说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设疑,激发情趣导入

在新课开始我将结合生活实际,用一个分地故事设疑导入,让学生在一个生动的教学氛围中开始探究活动。

从前,有个农民伯伯给两个成年的儿子分地。他根据平日收成及地垄大小,把这块地分给了大儿子,那块地分给二儿子。但是,两个儿子都认为分给自己的那块地小,都说农民伯伯偏心。这可把农民伯伯气坏了,可他又说不明白。只知道这两块地的垄数和收成是相同的,所以,农民伯伯就想找一个聪明人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吗?

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了本节课所以研究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主题进行思考。

(二)组织动手实践,尝试多维探究

我将以故事的问题为主线,进一步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帮农民伯伯想办法。

我首先先引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这两块地是一样的。为此,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两张学具卡片,“假设这两块地就是大家手中的学具卡片,你们江怎么办?可以小组讨论。”这样引导可以使学生不受任何束缚,开动脑筋,想尽一切办法。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确定办法的可信性。学生或许会想出许多的办法,如:数格子、重叠卡片对比法、剪割拼补法等等,不会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可贵的,因为这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结果,是课堂中生成的收获。

最后在学生多种答案的基础上,我将组织学生分组实践各种方法,并要求说明实践过程,要合情合理。学生在认真、细致的操作中会认识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为下一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做好充分准备!

(三)抓住重点环节,深入推导梳理

学生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已经知道:两张卡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但这三者之间并没有在学生思维中产生联系。我抓住这个重点,组织学生深入推导。我是这样做的,利用实践割补法小组的汇报,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呢?学生顺势就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的顺势推导都源于上一环节的实践操作,这样就水到渠成,突破教学重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到此,我并没有停住,仍然借助农民伯伯分地的情境,给出两个图形的个体数据,让学生利用公式计算,从而得出面积相等的确切答案,为农民伯伯彻底解决问题,农民伯伯开心地笑了。在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分层运用新知识,逐步理解内化

对新知识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的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联系生活”的原则,安排了四组形式的练习。(基础练习、趣味练习、实践练习、提升练习)

基础练习:

出示的几个平行四边形位置各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相应底和高的认识,巩固其面积计算方法的应用。

趣味练习:

趣味题的设计,进一步巩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方法的使用,同时开拓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视野。

实践练习: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道实践练习,在学习加强知识运用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快乐。

提升练习:

提升练习既考查了学生对理解知识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又考察了他们的想象力及空间观念。

这四个层次的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能涵盖本节课所有知识点,将练与趣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课快要接近尾声时,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完整的了解,我先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然后提出:你还能有折纸或是其他的办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公式吗?作为课后的操作作业,这样就为学生提供多元思维的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做到“曲终而有余音绕梁”。

四、说板书

我以条理清楚为原则,既体现了学习目标,又突出了学习的重点,能够帮助学生更明了地理解这节课的知识点。特设计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形的面积 = 底 × 高

平行四边的面积 = 底 × 高

S = ah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56—5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热热身,进行一组口算接力赛。

一、课前热身

口算接力赛

二、复习铺垫

你还记得这些图形的名称吗?关于这些图形你还想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点?

学生汇报: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说出相关的知识点。例如: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圆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重点让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对这些图形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认识了这些图形,了解了他们的特征,还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你们真了不起!接下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其他几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先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三、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多媒体出示平行四边形)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四、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实践探究

(1)、让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提出第一个思考的问题,边操作边思考。

思考问题:怎样把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剪一刀,变成长方形?小组合作动手试一试。

(学生思考并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2)、学生汇报。学生小组派代表用实物投影边展示边交流做法。

教学预设:学生甲: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做一条高,沿高剪下,得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将三角形向右平移得到一个长方形。

学生乙: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做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得到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有困难小组教师要给予引导。)

2、交流讨论、发现关系

(1)、师直观的多媒体演示“画——剪——移——拼”的过程。同时提出第二个思考问题。

思考问题: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倾听意见,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给予引导。)

(2)、学生汇报。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预设:拼成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地相等,拼成长方形的宽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3、归纳小结

教师用多媒体直观展示: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以及它们面积之间的关系。得出:

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地相等,拼成长方形的宽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拼成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用字母表示为:S=ah

4、尝试应用

师:学习知识,就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所学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试着解决下面问题。

完成“试一试”

(课件出示试一试习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题,教师提示学生写好公式在计算,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完成在答题纸上。

五、小结收获、总结得失

1、学生小结

师:同学们表现的都不错。大家来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你打算怎样解决?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

2、教师小结。

师:真不少!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一些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只要大家运用这些方法,一定会学会更多的知识。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 篇4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我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并且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剪切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难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一、重在每个孩子都参与

本节课教学我充分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首先,通过财主分地的故事导入,让学生大胆猜测:长方形的地和平行四边形的地哪块大?然后让他们各自说明理由,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有的孩子提出用数方格的方法,还有的孩子用剪切和平移的方法,然后再进行逐步展开。全班孩子在数格子的时候会发现问题,平行四边形的格子没有那么好数,不满1格的都只能算半格,虽然数出的答案一样,但是不太精确,而且孩子们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地的大小是不可能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的。所以我们着重讲转换的方法。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去主动探求知识,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通过割补、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的关系,高与宽的关系,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样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二、渗透“转化”思想,让所积累的经验为新知服务

“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我在教学本节课时采用了“转化”的思想,现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谁有关,该怎样计算,接着引出你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什么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做的高剪开,通过平移,拼出长方形。第二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中间任意一高剪开,第三种是沿平行四边形两端的两个顶点做的高剪开,把剪下来的两个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再和剪后得出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节课学生只是拼出两种,另外一种情况(沿中间高剪开)学生没拼出来,我只好自己演示出来,让学生了解,拓宽空间思维想象。接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架起由具体到抽象的桥梁,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过程,把三种方法放在一起,让孩子们讨论比较,转化后的图形和原图形有什么样的关系,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语言,组长汇报。这样就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到转化的思想很重要,在以后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可以提供方法迁移。

虽然本节课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但后半部分的教学还存在着教师不敢完全放手的现象,课堂上有效的评价语言在本节课中也体现不够完善等等。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做为教者的我们,往往在执教后,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精彩!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节课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很显然,这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材编写的特征: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先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是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来源。

(3)教材编写的内涵:

教材编写中渗透了数学中的变换思想,进一步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同时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比一比、看一看、动一动、想一想”等手段让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用一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等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问题的理解,主要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长方形等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平行四边形课件,学生准备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剪刀。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次讨论,使他们自主、快乐地解决问题。在本节课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法的体现:(1)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创设生活情境,设疑引入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2)在探究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大胆放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熟悉的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究和体验,感受新知;联系生活经验,构建新知;小组合作交流,扩展新知;创新活动设计,超越新知。

(二)说学法

坚持“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和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学习数学的终结所在。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有趣和可学,我们还应注重将数学知识提升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学教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以校园风景图为引入,绿色文明指示牌为的图形为疑问,说说他们的面积,猜想,设疑。引发兴趣。这样设计,由生活中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完成了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成为一名探索者,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操作探索,推导公式

1、数方格法求面积(课件出示)数完后,问问学生结果如何?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设计,让学生掌握用数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初步感知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转换法

教师启发谈话,如果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常用数方格这种方法方便吗?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我们已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拿出剪好的平行四边形,每四人一组,想一想,动一动,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呢?

学生动手若干分种,教师要注意巡视,可选择做得对的小组派一名学生给全班演示,说说你们的想法。然后教师再重点的演示和完善的叙述平移(可能学生说得不准确)。

3、归纳:

提问:这个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了什么图形?它们的面积有变化没有?拼成的这个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用字母怎样表示?S=ab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做完全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实际应用:

1.测量平行四边形的长、高。

2.计算停车场的面积。

3.变式练习。

4.拓展练习。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问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全盘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四、说预设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突破难点达到突出重点的教学思路。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是给学生充足的眼看、手做、耳听、嘴说、脑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新知,应用新知,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渗透了转换思想,总之使学生掌握了学法,为学习提供一把释疑解难的钥匙。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

=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课后反思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我有幸参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下面我将自己的教学做如下反思: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对学生的学习,必须赋予“真实性”的学习任务。这种“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可以驱动学生迅速产生学习的需要。基于这一认识,本课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以校园风景图为引入,绿色文明指示牌为的图形为疑问,说说他们的面积,猜想,设疑。引发兴趣。这样设计,由生活中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完成了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成为一名探索者,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有助于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探索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没有任何帮助,但正是这种没有铺垫的教学,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得到了体现,问题解决的策略不再像前述教学整齐划一,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过程充满了生命活力。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成长并不需要教师“迫不及待”的帮助,他们需要经历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正确与错误的考验,他们需要的是探索的时空、交流的机会和心理安全的、富有激励性的学习氛围,这些才是学生需要的帮助。

在操作探索,推导公式中。先启发谈话,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拿出剪好的平行四边形,每四人一组,想一想,动一动,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呢?

学生动手若干分种,教师要注意巡视,选择做得对的小组派一名学生给全班演示,说说你们的想法。然后教师再重点的演示和完善的叙述平移(可能学生说得不准确)。这样让学生凭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互评”的渐进过程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在“亲历”和“体验”中初步感悟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这样设计,让学生经历从特殊问题到一般问题的过程,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到重点突破,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面积公式作好铺垫。当然,在这个环节中不管是操作还是汇报,感觉还不够到位。

感悟

正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在案例二中,正是有了自主探索的时空,学生才充分调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正是有了交流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学生才敢于大胆表达不同的见解,提出个性化、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办法;也正是经历了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正确与错误的考验,学生才从中体会到了数学思考的乐趣、探索成功的喜悦。

多次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有当教师真正了解了学生的需要,才能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才能在学生感到“柳暗花明疑无路”时,他才巧妙地“拨开乌云见月明”,让学生眼前“豁然开朗”,只有这样的帮助才是促进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真正的帮助。也许这样,我们的学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的课堂会失去“严谨”和“流畅”,也许预设的任务会难以完全达成,但当我们发现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奋力向前,大声喊出“让我试试”;当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真正体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我飞”的美妙滋味时,身为教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一味地信守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呢?

我们是农夫,但不是“拔苗助长”的农夫,应是一个懂得怎样真正帮助禾苗成长的“农夫”,是一个让“禾苗”充分享受自由空间、阳光和雨露,也经历风吹雨打,最终能品尝到“硕果累累”之喜悦的农夫。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 篇6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有助于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进而推导出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又是后面学习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依据。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于是我在教学时,将充分运用转化迁移思想,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引导学生用已学的旧知去获取新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把握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

三、说学生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和经验,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四、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按照三个维度的要求,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三个: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推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的方法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五、说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长方形面积公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验证推理的过程,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把握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并通过运用面积公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六、说教学环节

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四步:

1、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再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温故知新,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作好铺垫。

2、用数格子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误差大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激发寻找另一种方法。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让学生带着这个思考题进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思维之中。

本环节教师呈现带有方格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凭借独特思考,同桌交流互评的渐进过程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再亲历和体验中初步感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这样设计,使得做到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面积公式做好铺垫。

3、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为了验证前面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悟,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等积转化的思想渗透开来。通过转化,在旧知基础上生长,而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与生成,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实践运用,深化认识

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在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检验他们能否学以致用,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与应用达到熟练灵活掌握的目的,实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下面的分层随堂练习:

(1)基本练习,检测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情况,并适时进行品德教育。

(2)深化练习,深化对推导原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公式特征的认识。

(3)开放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 篇7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以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运用转化思想,在数方格法的基础叟,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沟通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让学生尝试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3)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并会运用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一堂几何初步知识课,为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提供了知识准备。本课的教学设计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从动手操作 观察思考 归纳概括 初步反馈,遵循了概念教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现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正体现了概念教学的顺序:动作感知 形成表象 抽象概念。

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观察、比较,自己去探求,重视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获取知识,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互助合作,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整体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具逐个出示:

1、图(1)是什么图形? 它的面积怎样算?现在量得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那么图(2)我们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它的面积吗?用什么办法求它的面积?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后反馈。(教具演示把多的一块剪下来,拼过去正好是一个长方形,再用长乘以宽就是它的面积)

3、刚才我们用割下来补过去的方法将图(2)转化成和原来图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再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出它的面积。现在谁能计算图(3)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教具演示:把图(3)右边的三角形割下来补到左边,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图(2)、图(3)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它们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就能算出它们的面积。(教具出示下图)

你能想办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出示课题。

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尝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谁能说一说,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答案。

到底怎样思考才是正确的呢?充分运用你手头的学具和有关工具(尺、剪刀等)来尝试操作,然后列式计算(四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 篇8

前端分析: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北京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基于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之上,并为以后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奠定基础的。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体现多样化解题的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推导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转化方法及平形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平行四边形纸片、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

教学过程:

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01分00秒

05分00秒

08分00秒

2分

5分

10分

10分一、游戏激趣。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你能快速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你还记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吗?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十一国庆节就快来临,工人师傅们正在修整一块草坪,你能计算出这块草坪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吗?

谁愿意大胆猜想一下?

看来你们之间存在着分歧,到底哪种思考方法是正确的呢。需要我们共同来验证

三、引导探究:

(一)大胆猜测,操作验证

1、赶快拿出我们手中的长方形框架拉一拉,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图形?

现在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把框架继续拉伸呢?

2、你们看,底没变,为什么面积越来越小呢?

如果高不变,底发生变化,又会怎样呢?

3、看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它的与什么有关呢?

㈡、剪拼转化,推导公式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操作、观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发现。

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用数方格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它的面积,那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吗?如果这个平行四边形像我们操场那么大呢?)那该怎么办呢?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各小组进行讨论:怎样进行剪拼转化?

操作提示:

(1)你们是怎样剪拼转化的?

(2)剪拼成的图形各部分与原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3)怎样推导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⑴、谁愿意把你们探究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呢?请上台来交流!

⑵、有没有不同的剪拼方法?(继续请同学演示)。

(3)在你们剪拼的过程中,不管是剪拼转化成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大家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小结:同学们真棒,通过你们的汇报,看来大家都运用转化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这个新图形转化成了我们已经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建立图形之间的联系后,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数学家总结出来的知识,我们也能推导出来,你们真是太优秀了!

4、自学字母公式

你会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

四、应用解决,巩固练习

下面利用刚才我们推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生活中的数学:

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让学生求面积。

要求它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2、判断题(略)

3、计算出下图的面积

2米10米3米4米5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预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学生猜想

(1)75=35底高

(2)73=21底斜边

周长没变,面积变小。

生:框架越拉,平行四边形面积也越来越小

生: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扁,是高变短了

预设: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底和高有关。

预设:可以通过剪拼,可以数方格

预设:数方格法太麻烦了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拼摆

组内交流,选派代表,集体汇报,指着图形说拼摆转化过程,推导公式

预设:都是沿高剪开,平移后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

学生说字母公式:

S=ah

生答:平行四边形的底和这条底上相对应的高引导学生根据长方形面积,大胆猜想,引发争议,产生实践验证的欲望。

通过演示操作、观察发现,感受面积与底和高有关

通过探究验证活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交流汇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求积方法

通过推导公式,使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巩固新知,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反馈监控能力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用转化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产品吗?比如:鱼、虾、扇贝。去水产品养殖基地参观过吗?下面我们一起去参观小明家承包的两个养殖池吧!(出示课件)仔细观察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求虾池的面积就是求什么的面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都有一个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有没有公式呢?(有,师同时出示课件:虾池的平面示意图)

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在探究之前,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能是什么?并说说你的理由。

(1、我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邻边”。我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猜的。)

(2、我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我发现沿着高把平行四边形剪下来,移过去就拼成了长方形,所以我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

师:现在出现两种猜想,各有各的理由,而真正的计算公式肯定只有1个。我们怎么办?(验证)

师:对!我们要逐个进行验证,看看正确的公式究竟是什么。

为了方便大家探究,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来代替虾池,还有一些学具,或许会对你们的验证有所帮助。在动手验证之前,老师有几点小提示,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指名读)

1.小组同学先讨论验证的方法,再动手验证。

2.小组成员要团结合作,合理分工。

4.使用学具时注意安全,用完后装入信封。

比比看,哪个小组合作得好,最先找到答案!小组长拿出第一个信封,开始。

师:经过大家的动手操作,相信都有答案了。哪个小组愿意先来交流?

(我们小组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来验证的。我们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纸片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而用猜想公式算出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所以 “底×邻边” 的猜想是错误的。)

师:听明白他们小组的做法了吗?(找两人分享)感谢你们的介绍。还有不一样的小组吗?(没有)

师:我们再一起看看验证的过程:(课件演示)用方格图数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而量一量它的底是7厘米,邻边5厘米,根据“底×邻边”的猜想公式算出面积为35平方厘米。所以通过“数方格”验证,“底×邻边”这个猜想是错误的。虽然这个猜想是错误的,但我们要感谢提出这个猜想的同学,因为你的猜想很有价值,让我们大家对“底×邻边”为什么不对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既然“底×邻边”是错误的,那“底×高”是不是正确呢?现在请收起你的方格图,我们再次小组合作利用第二个信封的帮助再来验证“底×高”这个猜想对不对。一定要交流好验证方法再动手操作,开始。

师:相信大家又有了新的发现和收获。哪组先来分享你们的研究成果?

(1、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厘米,高4厘米,乘积是28平方厘米,所以“底×高”的猜想是正确的。

师评价:他们小组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我发现他们小组很会利用资源。刚才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28平方厘米,于是他们想到的验证方法就是用底×高,看是不是等于28。有不一样的验证方法吗?注意听,看看他们采用的究竟是什么方法。)

(2、我们小组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把它拼成长方形,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可让其利用投影仪向全班展示。)

师评价:他们小组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很好)谁再来说说?

师:我们再通过大屏幕一起看(播放课件):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通过平移拼成长方形,面积有没有变化?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板书: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板书:长、底),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板书:宽、高)。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可以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呢?(这样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长方形就能够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奥,我明白了。原来这一剪的作用很大,把我们不会解决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难题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简单问题了。

师:我还有第二个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不是长×宽,而是底×高呢?

师:我们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你能独立解决虾池的面积这个问题吗?写在你的练习本上。(出示虾池平面图课件,指名板演:90×60=5400(平方米)

师:如果老师再给你提供这样一条信息:每平方米放养虾苗30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个虾池能放养多少尾虾苗?)

师: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30×5400=162000(尾))

师:听说你们很顺利的获取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平行四边形家族就派出了几名代表,来挑战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1、初试锋芒:下面是四个平行四边形,明明认为它们的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你认为对吗?

3、再接再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底是2.5米,高是4米,一个停车位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4、聪明小屋:下图中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师:不知不觉中就要下课了。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我学会了“转化”这种方法;我们学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回忆一下: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按什么步骤进行的?

(猜想--验证--结论。这是数学上常用的探究方法,相信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使用它。这节课,同学们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简单的问题来解决。课后想一想生活中你是否也用过转化法解决问题呢?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运用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灵活变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培养团结合作、和谐共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长方形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行纸、平行四边形纸、剪刀、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图形。

2、老师总结多边形的概念,并让学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由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归入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里面去。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但还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不会求。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1、剪拼图形,渗透转化。

(1)小组研究

老师提出要求,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桌上的材料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汇报结果

第一种是把长方形关剪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行;第二种是把长方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第三种是把长方形剪成了两个梯形,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板节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2、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1)老师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从这三种方法中任选一种重新剪拼,并思考:把长方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根据长方形与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又能有什么发现?

(2)学生重新剪拼,互相探讨。

(3)汇报讨论结果。

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让学生齐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5)让学生明白如果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课件展示讨论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否相对应。

(6)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代表公式:S=ah (师板书S=ah)

(7)比较研究方法。

三、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课件显示练习题

第一层:基本练习

第二层:综合练习

第三层:扩展练习

下面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你还能在这里画出与这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吗?可以画几个?

四、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附说课稿:

一、 教材与与学情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的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运用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灵活变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自评、互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认识自己;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培养团结合作、和谐共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长方形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剪刀、直尺、

二、理念设计:

1、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2、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3、构建一个以学生情感、思维、动作三维参与的“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

三、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迁移规律,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组织丰富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多媒体优势, 促进多项互动生成。

学法: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特点,设计如下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我先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进行反馈,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1、剪拼图形,渗透转化。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为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材的编排意图是通过数格子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并且通过剪拼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让学生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而我设计的是首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动手操作将长方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在这里学生充分的发挥了想象,想出了多种拼组方法:有的将长方形剪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有的剪成了两个三角形;有的剪成了两个梯形),从而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建立表象。

2、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在这个环节中,我再次让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并提出更明确的要求,让学生从刚才的发现中任选一种重新剪拼,思考当长方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还能有什么发现?知识的再现将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观察与思考,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将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原来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个环节让学生主动经历探索结论的过程,让他们一次次获得新的发现的喜悦,使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的状态。

当学生已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后,引导学生认真看教材中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探究数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三)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层:基本练习:

计算面积,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正确分清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第二层:综合练习:

通过不同的高引起学生的.混淆,在计算中让学生明确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底要找出与它相对应的高,这样才能准确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且根据已求的面积和另一条高,求出与这条高相对应的底。

第三层:扩展练习:

1、下面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你还能在这里画出与这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吗?可以画几个?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等底同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2、把平行四边形模型拉近,它们的面积发生变化了吗?

通过这个过程的操作,让学生明白当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一定时,越拉近它的面积就越小。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充分提高归纳和总结能力。

本节课以探究为核心,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自悟加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通过活动,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教学自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然,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无限的,这节课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真诚地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研究,相信只要努力了,我的课堂教学艺术将会越来越完美。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 篇11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小组合作等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充足自主探索和观察交流的机会,探究平行四边形的转化过程,交流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由果究因,在操作中相互启发,促进思考,悟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突破本课难点。进而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推导能力,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P79-81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认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要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及六年级圆的面积与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但知识和认知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对图形的转化、公式的推导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和经验,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求知欲望。 2、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小组合作等数学活动,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推导能力,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会应用公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板贴。 学具: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尺、文具(铅笔、橡皮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课本P79主题图 2、观察、思考:仔细观察找一找图中有哪些是你们学过的图形? 3、猜测、比较:这两个花坛中哪个面积大吗?你是怎样比较的? 4、数方格验证: 老师把这两个花坛画到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它们面积各是多少?注意:这里的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5、揭示课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水平中用数方格比较两个花坛的面积大小,如果不数方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猜一猜: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怎样计算?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学生可能会猜测出两种情况。猜想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边的乘积;猜想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 验证猜想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边的乘积。 动手演示: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动手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邻边长度没变,面积变了,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等于相邻两边的乘积) (2)验证猜想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看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边的乘积这个猜想是错误的?那会不会等于底乘高呢?研究这方面知识,我们可以化未知为已知,这里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现在,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可以转化成了什么图形?转化成长方形究竟能不能研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①  剪一剪,拼一拼 操作要求:各小组现商量后拿出学具袋中的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进行剪一剪、拼一拼!(分组操作,教师巡视)。 ②  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1、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画一条高剪开,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平移拼成了长方形。2、任意画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分成两个直角梯形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3、取两边中点画垂线剪开,剪出两个小直角三角形,旋转后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③  课件演示 同学们都把平行四边形沿着一条高剪开(点击课件),平移、拼都可以把把平行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在操作过程中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 ④  观察思考 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并思考: A  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了没有? B  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C  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3、抽象概括    (1)推导公式平行四边形沿着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    (2) 用字母表示 师: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呢? (师出示板贴“S=ah”)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 篇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0页。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理解转化的思想,初步学会运用转化法来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究过程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解决“山西省的面积大约有多大”这个问题,向学生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良好情感,树立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学具等。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中国的版图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我们山西省就位于祖国的华北西部。你知道山西省的面积大约有多大吗?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山西省近似我们学过的什么平面图形?

师:你很会观察。要想知道山西省的面积大约有多大,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师:同学们,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你们还记得吗?

师: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图形,如果从这点引出一条高,你知道和这条高相对应的底在哪里吗?

师:回忆起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就可以顺利的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现在这个平行四边形已经缩小放到大家的学具袋当中了,请大家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想办法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我看到大家都已经研究出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方法了,请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到前面来给大家边说边演示一下。

小结: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只要沿着高剪开就可以拼成长方形。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如果要计算这么大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或者比他更大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用这张小小的方格纸数出来吗?

师:请大家再想一想,在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的,比如像花坛、麦田、楼梯扶手等,要计算它们的面积,我们还能用数方格的方法吗?还能用这种割下来补过去的方法吗?

师:有没有一种既科学又简便,象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一样,运用一定的公式来解决的方法呢?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请大家打开课本第81页,自学例1上面的两段话。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研究得非常好,各种平面图形是有一定的联系,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今天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从而找到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师:会计算它的面积吗?(不会)我建议大家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下课后继续研究。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七篇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份好的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和落实教学内容的必要手段,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我整理了以下信息:“四边形的认识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要了解更多关于该主题的内容请您继续往下看!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 篇1

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较为系统得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它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感受图形与生活、图形与图形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用吸管和毛线做成的长方形,谈话:老师手里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长方形

教师拉成平行四边形,谈话:仔细看,现在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平行四边形

揭题: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揭题)

2.教师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

谈话: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其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出示挂图(电动移门、楼梯扶栏、篱笆),你能从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用彩色笔画出平行四边形。

教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

二、操作探究、发现特征。

1.谈话:同学们都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闭上眼睛在小脑袋里想一想平形四边形是什么样子的?好,脑子里有平行四边形样子了吗?如果老师让你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你准备怎么做?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做。

做完后在小组里交流:“我是怎么做平行四边形的?”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3.谈话:谁愿意上台来展示自己的平行四边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生可能会这样做:

1、用钉子板围;

2、用小棒摆的;

3、在方格图上画;

4、用纸直接折的;

5、用剪刀剪的;

4.谈话: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如果把这些平行四边形画下来,就是这样一个平面图形。(边说边用多媒体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可能有什么特征?(如果学生没有一点儿发现,教师可以再问:它的边可能有什么特征?)

小组交流:有什么发现?

5.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有针对性的板书。6.课件出示“课堂活动”,判断:“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1、出示两个等边而不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教具粘贴在黑板上,便于画高。)观察:对边分别相等,为什么形状不同? 引导学生知道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同。

2、教师举例:我们都是四年级的学生,但高不同。怎样量一个人的身高?

学生知道:从人的最高点头顶量到脚底。尺子能倾斜吗?

学生明白:尺子要垂直于脚底。

3、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高怎么画? 教师:从平行四边形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教师边讲解边在教具上演示。

学生在学具上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可以画几条?试一试。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教师: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四、实践游戏、练习提高。

1.拉一拉:课一开始,老师将长方形一拉变成了平行四边形,现在老师再轻轻一移又变成了长方形,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哪里变了,哪里没变,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生:相同点是它们的对边都是平行且相等;

生 :不同点是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2.教师:平行四边形不改变边长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提问:说一说,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这种特点在哪些地方有应用?

生:有种可以弹的那种拳击套;

生:晒衣服的衣架;

生:捕鱼的网;

3、七巧板的历史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七巧板

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七巧图”不知何时传到国外,受到他们的欢迎与重视,李约瑟说它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至今英国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还珍藏着一部《七巧新谱》。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特竟用象牙精制了一副七巧板。法国拿破仑在流放生活中也曾用七巧板作为消遣游戏。谁能想象到七巧板居然会跟拿破仑〃波拿巴、亚当、杜雷、爱伦坡特以及卡洛尔等人发生关系?实际上他们全都是七巧板的狂热爱好者。

玩过七巧板吗?那简简单单的七块板,竟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谁能想到呢,这种玩具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

4、课堂活动的第3题。周长为126厘米

5、剪一剪: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剪一剪,试一试。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形状纸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水彩笔,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

(小组合作,分一分)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二、讨论、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

(四边形)(板书课题)

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

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

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

1.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2.涂一涂(教材35页例1)。

活动内容:(课件)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反馈展示,适当评价。

3.剪一剪。

活动内容:拿出准备好的纸、剪刀,每个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

(1分钟,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馈展示,教师评价。(边要求直直的)

4.说一说。

活动内容;现实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四边形?

5.找一找。

活动内容: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四边形吗?(允许下位寻找)

四、教学拓展――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小结:同学们活动得开心吗?你们和四边形成为好朋友了吗?

(配以主题图放学场景)

今天放学后,请你们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们的好朋友──四边形,并请爸爸、妈妈一起认识它,好吗?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教材用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校园场景作为主题图。图上有许多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信息。如:长方形的篮球场、通道、窗户,正方形的地砖,平行四边形的推拉门、楼梯护栏,等等。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然后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认识四边形以后,进一步给四边形分类,让学生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四个角都是直角。

【学生分析】

考虑到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主题图中的信息也是十分丰富的。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找到更多的图形,我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找出主题图中的几何图形。课前预习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也可以为后面突破“对四边形进一步分类”这个难点,留足够的时间。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了解不同四边形各自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做一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教学难点】

对四边形进一步分类,了解不同四边形各自的特性。

【教具、学具】

课件一套、三角尺、图形卡片(35页的14个图形)、学具盒(包括钉子板、小棒等)、纸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感知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四边形。(出示课题)请打开课本34页,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什么地方?(电脑课件展示主题图)多么美丽、整洁的校园啊!我们要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保持校园的美丽和整洁。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图形,谁来介绍一下?

请学生上台指图形。学生一边在主题图中指出图形,教师边把预先准备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找得真仔细!找到了那么多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图形。(教师把补充的图形贴到黑板上)也就是书本35页的。(课件显示)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图片素材,渗透环保教育。把主题图的教学和35页例1的教学整合在一起,大大缩短教学时间。把图形做成卡片编上序号贴在黑板,可以方便学生叙述,也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具体地认识图形,为认识四边形做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找出四边形

教师指着黑板的图形说:这么多的图形,你认为哪些是四边形呢?请拿出卡片(每个小组预先准备好14个图形卡片)小组合作分一分,分好以后在书上把四边形涂上颜色,说一说理由。比赛一下,看哪一组最快完成。

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从贴在黑板的图形中挑出四边形。并说理由。

※学情预设:

(1)如果这个小组能找出所有四边形。

师:这组认为2号、5号、6号、8号、11号、12号、14号都是四边形,同意吗?(演示课件把这7个图形涂上颜色)

师:为什么这样分呢?(无论小组成员是否回答正确,老师引导看书35页。)师:请打开书35页,四边形有什么特征?(让这个小组的学生把“有四个角”“有四条直的边”贴在黑板)

指着这个图形问:那7号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强调边是“直的”。

指着这个图形问:9号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强调有四个角。

(2)如果这个小组不能找全或者找错了

师:这组认为这些是四边形。同意吗?(请学生补充)

课件演示正确答案

(方法同上)

无论小组分对还是分错都要适当引导学生概括出四边形的特征:有四个角,有四条直的边。并强调边是要“直的”。学生把结论贴在黑板形成板书:

四边形

有四个角

有四条直的边

多请几位学生完整说出四边形的特征,能完整说出的奖励星星卡片。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涂一涂,交流自己的想法,从中得到结论。在探究交流中,让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的结论,教师只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没有包办代替直接给出结论。这样很大程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请几位学生完整说出四边形的特征,起到照顾学困生的作用。奖励星星卡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集体练习,巩固新知

(一)基础练习

1、判断

师:大家的表现真棒!小精灵想考一考大家。判断题,你认为错的做x的手势,你认为对的做V的手势!第一题,准备!开始!(课件演示)

(1)这是一个四边形()

(2)四边形的四条边都是直的()

(3)正方形是四边形()

(4)这是一个四边形()

(5)这是一个四边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同时做手势,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巩固知识。题目很有针对性,第(1)题和第(5)题让学生明确四边形有四个角、四条直的边,强调四个四条。第(2)题和第(4)题,强调边是直的。填空题让学生再次巩固记忆。】

2、填空题:四边形有()个角,有()条直的边。

(二)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你们学得真不错!你能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吗?

学生举例……

老师也找了一些表面有四边形的物体,请看(课件演示画框、直尺表面、消防车车窗……)

师: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四边形就在我们的身边。

【设计意图: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学习习惯。考虑到课室里的物体表面多数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找到的也多是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了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外的四边形,给学生更多体验。】

四、四边形的分类(36页例2)

教师把这两个图形抽出来,然后添加一个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的7个四边形说:如果老师把6号和12号拿走,添加一个15号。这些图形都是生活中经常看见的、比较典型的四边形,可它们的样子还是有些不同的,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这些四边形分分类吗?(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些角的大小,还可以量一量它们的边长。小组合作确定按什么标准来分的,然后给这6个四边形分类)

【设计意图:考虑到如果让学生直接把找出来的7个四边形分类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先抽走6号和12号两个图形,添加一个长方形15号,是为了与36页例2的图形相同,学生可以通过看书找到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汇报。(着重让学生说分的理由)

a.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归一类,其余不是直角的归一类。

b.根据:把对边相等的归一类,不相等的归为另一类。

c.根据:四条边都相等的分为一类,其余的图形分为一类。

d.根据:四条边都相等的为一类,只有对边相等的为第二类,四边都不相等的为第三类。

e.把方法d再细分。

师小结:你们分的好极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有理由,你的分法就是对的。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四个角都是直角。

五、巧做练习,拓展延伸

1、做四边形

师:我们已经会认四边形,还会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那大家会做四边形吗?现在大家可以利用钉子板围,用小棒摆,用纸折或者画等方法,做几个不同的四边形,行吗?现在开始。

学生汇报

2、完成36页做一做第2题

3、画几个四边形,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六、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 篇4

十、新课程理念在本课中的体现:

在本节课中,我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创设问题情景。纵观本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告诉学生:老师要带领你们到光明小学去参观,接着出示主题图。这幅图是学校操场示意图,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所以学生感到非常亲切、非常有兴趣。《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和应用数学。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在这节课中,通过让学生从熟悉的主题图中找出许多关于“图形”的信息如:长方形的篮球场、通道、窗户、正方形的地砖、平行四边形的推拉门、楼梯护栏等。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其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获取新知。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 篇5

预习要求:看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回答。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四、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学会用不同方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在制作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和画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1、出示校门口伸缩门照片,问:这张照片你熟悉吗?是哪里?请你观察我们校门口的电动门,你能在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给大家看。对,在这个伸缩门上有许多平行四边形。

2、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呢?(指名说)

3、师:是的,平行四边形在咱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漂亮的小篮子上,安全网上,花园的栅栏上,学校楼梯的扶手上,三菱汽车的标志上,足球门的网上,以及工人叔叔用的升降架上,各式各样的电动门上都有平行四边形的存在。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探究

1、师:看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先独立完成,再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方法。

2、师:谁来汇报?你选了那种材料?是怎么制作的?(让学生依次在投影上演示,并介绍制作过程)

3、讨论: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平行四边形,大家制作的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4、下面,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讨论。

小组活动:

(1)仔细观察小组内每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它们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组长记录在练习纸上。

(2)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你们的猜想?怎样操作?

(3)通过观察,操作,验证,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5、师:哪个小组来汇报?首先说你们的猜想是?怎样验证的?(让学生在投影上操作演示)你的结论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操作,验证了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的特征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板书)对边是指?(课件演示)谁再来说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呀?多指名几人说,同座位说。

7、师:要看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就要看?(多指名几人说)下面大家来判断,这里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拿出练习纸,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理由,你是怎么判断的。

三、探索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那平行四边形的高在哪儿?又怎么画呢?请大家自学书44。

2、指名汇报,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提示:画高用虚线)底与高什么关系?

3、出示试一试,你能量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各是多少厘米吗?在练习纸上完成。汇报,你能向大家示范一下你是怎么量的吗?第3小题你量的是哪一条线段?为什么?蓝色线段应是哪一条底边上的高?

4、师:做完这一题,你有什么体会?(底与高互相垂直)

5、师: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怎样画高呢?你们会吗?谁来指导我来画一画。指名说,老师操作。

6、师:你会画吗?完成练习纸第3题。

7、指名上台展示,问:画高前,我们要先找准什么?并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演示三角尺摆放方法。

四、探索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老师手上的这张纸片是什么形状的?现在我想让它变成一张长方形纸片,我该怎么办?请大家帮一帮我。出示想想做做4。小组操作。

2、指名汇报,你是怎样剪的?谁来看着这个长方形,说说它的特征是什么?

3、刚才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下面我们再做个游戏,让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想玩吗?

4、依次出示想想做做6的几个步骤。让学生一步步操作,最后小组里观察讨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五、小结,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认识?

2、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它还有什么特征呢?请看。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校门口的电动门要做成由许多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了吗?(观看电动门伸缩过程)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大家课后做个有心人,搜集相关的资料吧。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 篇7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四边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四边形》是本单元的起始内容中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培养。本次教学内容包括教材79页例1和做一做,以及教材81页练习十七第1题。

(二)学情分析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可以初步感知四边形,但是并不能较好地抽象概括出四条边的特征。所以在教学中通过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出发,让学生自己感知四边形,接着通过讨论、举反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概括四边形的特征。最后再通过辨一辨、说一说、找一找、画一画、判一判等系列活动强化学生对四边形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区分、辨认四边形,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感受数学之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难点:探索发现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四边形,概括四边形的特征,并能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辨、找、说、画等过程,培养学生动手、交流、思考的能力,深化对四边形内涵的认识,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四边形无处不在,体会到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之美。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擦、直尺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具准备: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图形磁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没错,他就是大耳朵的图图,老师非常喜欢图图,因为他最近特别爱学习。今天,图图会学什么呢?我们看一看。

教师:播放动画:《一起找找家中的图形》 教师:图图今天要学什么? 学生:回答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15分钟)

1、感知图形,引出课题。出示:图图家里图片

教师:图图和小怪会找到什么图形呢? 学生:寻找房间中的图形 教师:展示出学生找到的图形

其实在刚刚在我们找到的图形中,就有今天要学的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四边形。

板书:四边形的认识

2、师生合作,探索特征 特征一:4条直边

教师:现在老师将我们找的图形标上序号。你觉得几号是四边形?就把号数写在练习本上。

问题1: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问题2:这些图形形状、大小都不一样,你为什么认为它们是四边形?同桌之间相互说说。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探索四边形的共同特点 质疑:只要有四条边的图形就一定是四边形吗? 教师:多媒体出示

教师:这个图形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小结:四边形有四条直边 问题3:那要怎么变成四边形? 教师:课件演示 板书:四条直边

特征二:4个角

教师:这个图形也有四条直边,那它是四边形吗?

教师:这四条直边没有围起来形成四个角。而我们找到的图形不仅有四条直边还有四个角的。

板书:四个角 教师:那要如何修改才能变成四边形。

教师:课件演示

注:如果与学生交流时,学生很轻松总结出四边形有4条直边,4个角。则最后出示两个反例,强化学生对四边形特点的认知。

教师:我们刚刚说的四条直边、四个角就是四边形的特点。板书:特点

(三)动手实践,深化感知 1.辨一辨。

出示:教材第79页例1。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起来。看谁圈得又快又准。

学生:圈图形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圈得对不对。

学生:以打手势的方式表示。认为是四边形,就比√的手势,同时说“是”;如果不是四边形,就比×的手势,同时说“不是”。

教师:幻灯片操作。如果是四边形,该图形就会变大;如果不是四边形,该图形就会变小。

注:交流反馈时,对于形似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说说不是的理由。对其他规则图形让学生尝试说出它们的名称,如五边形等,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2.说一说

【过渡】同学们,刚刚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是四边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认识四边形了。

3.找一找。

教师: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呢? 学生:举例说明

小结:大家真很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这么多四边形。

4.看一看

课件:播放音乐,出示图片

教师:没错,四边形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各个领域都有它的身影。它时而俏皮可爱,时而高贵冷艳,美丽动人。是它,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是它,让我们的世界缤纷灿烂。

学生:欣赏

5.画一画。教师:你们喜欢四边形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喜欢的四边形。

接着请大家用你们灵巧的手在点子图上画出你最喜欢的四边形。提示:四边形的四个点要在点子图的点子上。

教师:巡视并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交流。学生:动手画图

6.判一判。

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四边形有4条直的边。()四边形有4个直角。

()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四)全课小结,内化新知 教师:通过学习,你收获的什么? 学生:反馈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创新设计,学以致用

图图房间里,许多物品的形状都是四边形的。你能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用你最喜欢的四边形设计出一件物品吗?可以是一本书,一盏台灯,甚至是一辆小轿车......回家动手试试吧!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四边形

四条直边 四边形的特点

四个角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8篇


让我们一起来浏览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四边形的认识课件”,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本文。在课堂上,教案和课件是老师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因此老师需要认真制定和使用自己的教案和课件,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老师的专业素养。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是密不可分的。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 、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有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3)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2)

一、说教材

《认识平行四边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的特征以及认识了平行与相交,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认识梯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本课包括两个例题、1道试一试、6题想想做做以及“你知道吗?”。

例1呈现了三幅生活场景图,通过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找一找、说一说哪里有平行四边形使之充分地感知平行四边形。接着教材要求学生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相互交流,使学生在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或沿着直尺边画平行四边形这些具体操作及交流中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教材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的活动自主发现并总结平行四边形的边的特点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2通过让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边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揭示底和高的含义。

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以此体会底和高相互依存的关系。

此外,“想想做做”安排了实践性很强的练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中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最后,“你知道吗”介绍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及其应用,有利于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高,能正确画出或测量它的的高。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分析、概括和判断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在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和学生学习地难易程度,我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作为教学重点。能正确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作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与学法

古人强调:“善诱者,善导。”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谈话法、讲解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不止要学会,而且要会学。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认真听讲、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教学准备

按小组准备小棒、钉子板、方格纸、直尺、三角尺、七巧板、吸管等,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对新课标和本课教材的理解,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因此,课一开始,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材中的三幅生活场景,并说:“同学们,请先欣赏几幅图片,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到其中的平行四边形吗?”引导学生找出每幅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再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在学生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说:“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了解的真不少,今天我们将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数学的结果,也要理解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我将这个环节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动手操作,感知特征。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参与活动中并进行必要的指导。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沿直尺边画四种做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逐一隐藏小棒、钉子板、方格纸和直尺,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渗透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第二层次:猜想验证,总结特征。教师根据刚才抽象出来平行四边形图形,板演一个标准的平行四边形图形,并提问:“你能结合之前的操作过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能会有两组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平行等猜想。接着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测量、比较等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共同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之后,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利用这一基本特征判断平行四边形,其中说说第二个四边形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反例揭示平行四边形的外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三、四两个图形改变平行四边形的位置,通过变式图形揭示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

>>

第三层次: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这个平行四边形中上下两条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能量一量吗?请学生板演如何量出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之间的距离,并画出相应的线段。教师相机告诉学生,像这样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教师进行板书,并标出底和高) 随后教学“试一试”,指导学生在图中指一指需要测量的线段后再分别测量三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后就其中的一个平行四边形追问:“如果把另一条边看作底,你还会测量出它的高吗?你认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最多有几个不同的数值?”让学生巩固对底和高的认识同时体会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最后,出示“想想做做” 第五题让学生画出每个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指导画法,并提醒学生把高画成虚线并标上直角标记。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新课标强调,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因此,我通过“想想做做”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加以提高。

第2题让学生探索用两块以及用四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拼法。在小组合作完成后全班汇报不同的拼法,进一步内化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第3题是动手操作题。先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完成,再汇报方法,最后教师课件演示改拼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

第4题要求学生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剪成两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是怎么剪拼的,使学生知道把平行四边形沿一条高剪开,再把其中的一个图形沿合适的方向平移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从而为以后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作孕伏。

第6题可以请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再请小组派代表汇报成果。最后总结归纳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相同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在将饮料管做成的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角变,边没变,所以周长没变)。进而引出平行四边形有易变形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阅读“你知道吗?”,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来感知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有利于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四)全课小结

课的末尾,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引导他们归纳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培养概括与评价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本课采用的是纲要式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层次分明突出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3)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找四边形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光明小学,高兴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图形?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生: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长方形的篮球场,篮球场中间的圆形,平行四边形的推拉门,菱形的黄色地板砖,…

师:噢,这么多我们熟悉的图形,有些同学还认出了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真厉害!

2.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发现的图形中,哪些是四边形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四边形。板书(四边形的认识)

3.给四边形涂色

师:同学们,这里有许多的图形,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师:我们来看下,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那冬冬你说说看,为什么长方体也是四边形呢?

生:因为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所以我觉得它也是四边形。

师:对啊,很有道理,谁来反驳他呢?小明你说

生: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整个图形就不是四边形了

师:恩,很好,四边形他是个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是立体图形。所以冬冬你现在认为呢?

4.讨论四边形的特征

师: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四边形,他们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哦,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师:有四条直的边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呢?为什么?

生:不是,他有一条弯曲的边

师:你的意思是说,你来

生:要有四条直的边。

师:现在,谁再来说说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板书(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师:好,大家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些图形,你能说一说涂色的几个图形为什么是四边形,而另外几个为什么不是呢?

生:他们都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另外几个没有四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也就是说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就要看他有没有具备四边形的特征板书(四边形的特征)

师:下面同桌之间说一说四边形的特征,再分别指一指这些四边形的边和角

4.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四边形,你能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吗?

生:黑版的表面,电视机的表面,课本的表面。

生:黑板的表面

师:是吗?谁来说说为什么这个面是四边形呢?小红,你来

生:因为他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所以我认为他是四边形

师:嗯,真不错!接下来回答的同学,老师要求也要像小红一样,先来说出你找到的物体,然后说出完整的理由,行不行?好,开始吧

师:你说,课本的表面对吗

师:你来,国旗的表面她说得怎样呢

二.分类,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

师:看来生活中的四边形我们说也说不完,虽然都是四边形,可他们还是有些不同的,你能给他们分一分吗?好,开始吧!分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你来说,君君

生:我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为一类,其他的分为一类。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师: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君君是按照什么来分的呀

师:哦,也就是按照是否有四个直角把长方形正方形分为一类,其他的分为为另一类

师:长方形正方形真这么特殊,你能上台来验证一下吗?其他同学也动手试试

师:恩,刚才君君按角的不同,把四边形分成了两类,分法很不错!

师:好,下面老师要加大难度,回答的同学不仅要说出分类结果,还要说清楚你的分类标准,会不会!

生:我是按四边形的对边是否相等,把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分为一类,其他的分为一类。

师:说的真完整!来,掌声表扬一下

师:那么分类结果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生:我用直尺量了量四边形各边,只有他们的对边相等,所以刚才的分类结果是对的。

生:老师,我还发现正方形和菱形四条边都相等

师:这特征真不一般,你们发现了吗?

师:很好,刚才从边的角度进行分类,恩,真会思考!同学们,你还有其他分法吗

师:你说,恩,也可以!

师: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但不管怎么分,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啊!

三.围一围,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心目中的四边形,好,请大家拿出钉子板,在上面围出你心中的四边形。然后给你的同桌欣赏下你围的四边形。

师:接下来,老师要求同学们围一个长方形,然后说一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生: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恩,概括的真完整。我们继续,这回老师要求同学们把这个长方形稍微变动一下,把它的每个边变得相等,是什么图形呢

生:正方形

师:那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好,谁能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呢?

师:哦,都有四个直角,非常好

师: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而长方形呢

师:来,小组同学再来说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四.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都收获了什么呢?

生:认识了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能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更多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呢?

师:好!那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4)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1.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先猜想,再验证,并以小组为单位有序探究。通过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在汇报和补充的过程中,逐步把知识完善起来,以达到有效的自主学习的目的。

2.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扩展新知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之间画一条垂直线段,明确这条垂直线段叫做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这组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教学,能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具用硬纸条钉成的长方形框架

学生准备三角尺直尺量角器平行四边形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教材64页三幅图。

2.找一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平行四边形?

3.揭题。

从上面三幅实物图中抽象出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你们知道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引入新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1.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猜想。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教具)先观察,谁能大胆地猜猜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预设生1:对边平行。

生2:对边相等。

生3:对角相等。

(2)验证。

师:你们打算怎么验证呢?(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小组合作验证)

(3)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们是如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的?

(学生汇报验证平行四边形特征的方法)

(4)揭示概念。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5)拓展思考。

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教具)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师小结: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不断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同时,及时回顾相关旧知,便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为后面学习四边形的分类作铺垫。

2.探究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

(1)引导学生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出示一幅平行四边形的图)

师: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上、下对边是一组平行线段,你能量出这两条平行线段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呢?

(2)明确认知。

学生自己尝试后汇报,教师指导明确“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线间的距离”。

(3)深入思考。

在一组平行线间,能画多少条垂直线段?这些垂直线段有什么特点?

(在一组平行线间,能画无数条垂直线段,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4)自主学习。

①学生自主学习教材64页内容并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及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②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用画平行线间垂直线段的方法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师巡视指导,并提示:高一般用虚线表示,并要标出垂直符号,写上高和底)

③课件演示用三角尺画平行四边形高的过程。

④同桌间互相指一指对应的两组底和高。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5)

预习要求:看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回答。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四、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6)

教学内容:

书本第43—45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能正确测量和画出它的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准备小棒、钉子板、方格纸、直尺、三角尺

总课时:

28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形成表象

1、教师出示生活情境图,提问:在这些图片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平面图形,是什么?(平行四边形)你能找到吗?

指名学生指一指,课件演示。

2、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小组合作,制作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提出要求:每个同学在小组学具袋中,任选一种材料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做完之后,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制作方法?

汇报交流(让学生依次在投影上演示,并介绍制作过程)

2、对比猜测平行四边形特征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制作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平行四边形,那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谁来猜测一下?

学生猜测,教师板书或板贴(并在后面打“?”)

3、小组探究,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的猜测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一方面平行四边形角的特点。(教师同时板贴将学生的猜测进行归类)那么就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小组合作,想办法验证黑板上的一点或几点猜测。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总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内角和是360度。

4、判断巩固:想想做做第1题,并让学生说说第二图形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认识底、高

1、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图,提出:你能量出这个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间的距离吗?拿出手中的作业纸,先用虚线画出表示这组对边距离的线段,再测量。

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教师指导明确“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指出这条垂直线段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这是它的底。标出高和底。

2、教师平移此线段,提问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这个底上的高?有多少条?

3、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什么是它的底呢?打开书44页自学例题中的内容。

指名汇报,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4、出示试一试,你能量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各是多少厘米吗?在书上完成。

汇报后,师指最后一个图形的另外一组底,提问:如果以这条边作底,这个还是它的高吗?为什么?

师小结:平行四边形有两组相对应的底和高。

5、完成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如果有错误,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然后让学生说说做平行四边形的'高需要注意些什么?(底和高要对应,高画成虚线,画上直角标记)

问:这节课咱们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关于平行四边形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三、实践体验,深化特性

1、想想做做4。师:你能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剪成两部分,再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先自己试一试,再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么剪拼的。

指名汇报,你是怎样剪的?谁来看着这个长方形,说说它的特征是什么?

2、想想做做6。刚才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下面我们再做个游戏,让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想玩吗?

出示想想做做6的几个步骤。让学生一步步操作,最后小组里观察讨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出示集合图,指出: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看做一个整体的话,长方形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小结。

教师:出示平行四边形演示变化过程,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改变了,但是什么没有改变?指出平行四边形不改变边长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请同学看书上P45页“你知道吗?”

提问:说一说,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这种特点在哪些地方有应用?大家课后做个有心人,搜集相关的资料吧。

四、全课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高。

教学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彩纸、剪刀、平行四边形纸等,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谈话:游戏猜图形导入。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谈话:看看录像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楼梯扶手、电动门、篱笆)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过平行四边形?(学生举例)

三、学生探究特点

1、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了,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自己来想办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呢?

2、教师巡视,并进行一定的辅导。

3、哪个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注意把你的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说说这么做的理由,其他小组等他们说完后可以进行补充。

4、刚才我们已经能用多种方法来制作平行四边形,现在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独立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想想应该怎么画?注意些什么?

5、我们已经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平行四边形,并且能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到底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根据你们在制作平行四边形的体会,你们可以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

6、学生小组讨论后提问并板书猜想:

对边可能平行;

对边可能相等;

……

7、那我们能够自己想办法来证明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学生分组验证猜想。

8、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自己验证了猜想,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其他小组认真听好,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你觉得怎样?

9、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自己小组的验证方法,其他小组在其完成后进行评价。

最后,教师板书出经过验证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10、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理由(课件)

四、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底

1、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并且自学课本44页)

2、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4、完成“试一试”:(1)先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2)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5、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标记。如果有错误,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五、练习提高

1、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2、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3、想想做做4,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

4、想想做做6,用饮料管做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六、阅读调查

自主阅读“你知道吗?”,说说有什么收获,再到生活中去找找类似的例子。

七、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8)

教材分析

一、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1.建立空间观念,能够认识生活中的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4.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1.长方形的概述;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接下来的平行四边形以及周长知识的入门基础和铺垫。

四、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四边形、长方形以及正方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初步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比较深入地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1.通过课前的提问,让学生复习回顾了以往知识,了解到学生学生学习了空间与图形之后,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2.在此基础上,本节将讲授一些四边形的简单知识,并进一步介绍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四边形的特点及共性,将抽象的几何知识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将会是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1、 建立空间观念,能够认识生活中的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通过找一找、涂一涂、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4、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认识四边形课件范例


笔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了一篇非常实用的“认识四边形课件”。根据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其中教案和课件的内容需要教师自行完善。构建出色的教案和课件是教学任务的核心。以上所述信息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专业人士意见为准!

认识四边形课件 篇1

“认识四边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课时“认识四边形”。

二、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

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四、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尺、四边形、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感知新知 师:同学们图形是一个美丽的世界,生活中的许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由图形构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美丽的图形世界,认识四边形(出示课题)

这是什么地方?(电脑课件展示主题图)多么美丽、整洁的

校园啊!我们要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保持校园的美丽和整洁。你从图中发现 了哪些图形,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找到的图形。师给与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找四边形

(1)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图上颜色。说说理由。(2)小组合作,讨论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指生说出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二)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你们学得真不错!你能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吗? 学生举例??

师: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四边形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小巧手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彩纸,剪刀自己制作一个四边形。

(四)学生作品展示

将做的好的四边形拿给全班同学看,并借助同学们的作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接着进入下一部分的学习。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借助同学们做的图形选出做得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同时大屏幕出示这两个图形,让同学们观察,小组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各小组派代表说出自己的发现

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找同学板书。

四、愉快练习,提高认识

1、走迷宫:“小猴摘桃” 调皮的小猴要去摘桃子,但必须朝着画有四边形的路牌方向前进,才能顺利摘到桃子,让学生说一说小猴的行走路线,再次让学生对四边形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2、涂色

让学生更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提高练习

查找四边形,让学生在挑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无止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课堂总结

由学生现总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师最后总结。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对课堂发生的一些教学设计之外的情况还有些手足无措,比如学生在拼图的活动中时间浪费过长,导致最后的提高练习时间紧张,没能完成,是一个遗憾,其次,由于上的是比赛教课,心里难免紧张,老是想着所设计的环节能不能进行完,迫切的期待学生的精彩发言,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将课堂教学的天秤倾向了表演一方,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目标体现不突出。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细微处需要改进,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力争把课上扎实,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学会学习。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敬请各们老师批评指正。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第一课时。

首先,我对这一课时的教材和学生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本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给四边形涂颜色,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感悟四边形的特点;例2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 形的认识。教材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

为了掌握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了解情况,课前和部分学生进行了交谈,发现他们对四边形不是一无所知,在生活和学习中,此类图形比比皆是,只是对这一类图形的概念非常模糊。为了在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其对四边形具有更加科学、系统的认识,我在教学时,对例题做了稍许改动。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画一画、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难点:

1、一系列活动直观感知四边形,总结概括四边形的概念,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由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所以我认为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将知识内化,并抽象出概念性的知识。故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如下:

四、设计理念:

1.联系生活,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空间与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实生活为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宝贵资源。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生活实际的情境--校园场景引入四边形的教学,把认识四边形这一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图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充分认识了四边形后,又回归到生活中,找到真实存在的四边形,不只局限于书上的平面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2.动手动脑,自主探究。像空间与图形这样实践操作强的课程,我主张提供一定的素材,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学习上的成就感,增强学习兴趣。3.小组合作,全体发展

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分工、协作,一方面在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中,各种层次的学生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另外,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他们学会谦让、团结友爱等的情感、态度方面的优点。这样做,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由于本节课是继续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所以在教法上的选择适合这类课程的方法,有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操作法等。

(二)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较佳:

1、观察对比:在概括四边形特征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其特征,再通过对比他们不同的特征,将其进行了分类;

2、动手操作:如让学生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采取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方法制作四边形;

3、小组合作:在拼四边形和四边形分类中都采用了合作的学习形式,但根据其难易程度,又分为小组合作和同桌合作,让同学在不同的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直观感知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和本节课小结。

在第一个环节中,利用书中校园主题图导入,较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们找到图中认识的平面图形导入本节课主题。

第二部分,直观感知。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判断观察、比较,概括出了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在议一议的过程中先让大家观察涂好的四边形,接着提出这些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一问题,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学生板书)。再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图形说一说哪些不是四边形,为什么?进一步巩固四边形的特征。最后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

(2)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剪一个四边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分工的,在这个环节里,我以“温馨提示”、“建议”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任务和分工,为有效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愉快练习提高认识 练习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途径,在整节课上我设计了许多有针对性、层次感强的练习。

1、走迷宫:“小猴摘桃”

调皮的小猴要去摘桃子,但必须朝着画有四边形的路牌方向前进,才能顺利摘到桃子,让学生说一说小猴的行走路线,再次让学生对四边形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2、涂颜色

让同学们给长方形图上红色,正方形涂上黄色,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提高练习

仔细数一数找出图中的四边形

本节课最后的课堂小结,让数学回归生活,找到生活中的四边形,并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

“认识四边形”教学设计

胡家学校 孙立鑫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

胡家学校 孙立鑫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胡家学校 孙立鑫

认识四边形课件 篇2

“认识四边形”教学设计 三达地小学 梅德青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9页。

二、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变一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四、教具、学具:课件一套、三角尺、四边形若干、格子纸,非四边形几个等。

五、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认识四边形。

(1)师:(板书课题)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你见过四边形吗?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在老师发给你的纸上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 生:圈一圈 师:圈好的同学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你为什么说它是或不是四边形 生:自由说 师:指名说

(师板书:四边形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二)判断四边形,巩固对四边形的认识。

师:原来四边形有这样的特征,请大家齐读。(生齐读)师:你认为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

师:大家看,这幅图里面就有不少假的四边形混进来了,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金睛火眼找出真正的四边形来?看谁找的又快又对? 指名说

师:大家可真聪明呀,能准确的找出四边形,非常好。下面你们愿不愿意当小魔术师,把不是四边形的图形变成四边形呢? 请学生来变魔术

(三)画四边形

师:师:同学们真能干,经过你们的修改,这些图形都成了四边形,同学们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又成功地进一步了解了四边形。那在数学课本79页,做一做的第2题在点子图上画几个不同的四边形.你觉得怎样才能又标准又快的画出这些四边形呢?需要老师给你们提供什么工具吗?(尺、)请学生展示画的成果 师生共同指导

(四)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通过大家的认真学习,我们已经和四边形成了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 生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能找出这么多表面形状是四边形的物体,看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数学问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而且我们还通过动手圈.摆.画将四边形进行了分类,同学们不仅观察能力强,而且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也很强。继续努力!你们真棒!

同学们活动得开心吗?你们和四边形成为好朋友了吗?课后请你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出我们的好朋友──四边形,并请爸爸、妈妈一起认识它,好吗?

(六)作业 课本79页做一做

(七)板书:

认识四边形

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是封闭图形。

认识四边形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学习了三角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所以,要落实好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快乐、充实的课堂中得到一定层次的提高。因此,本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借助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的特点;例二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材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设计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认识四边形是一种需要。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解决,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起点,我作了课前调查,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四边形并不是一无所知,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且不同学生的认识存在差异,学生只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尤其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还只能在直观上理解,还不能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三、说学习目标:

依据一:《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目标是: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的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一)、摘录课程标准上相关的内容

1、辨认四边形简单图形。

2、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类。

(二)、确定关键词

从课程标准中摘录的两个目标中的知识名词是:四边形、简单图形;行为动词是:辨认、分类。

(三)、分解知识

“四边形”分解为:有四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

(四)、分解认知行为:

“辨认”分解为:从各种图形中找出四边形。

“分类”分解为:能按边的特点、角的特点分类。

依据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摘录单元目标中的相关内容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确定关键词

从单元目标中摘录的相关目标的知识名词是: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行为动词是:认识、掌握、活动、感受等。

(三)、分解知识

“四边形”分解为:有四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

“长方形”分解为:两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正方形”分解为: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四)、分解认知行为:

“认识”分解为通过观察、发现会总结出四边形的特点。

“掌握”分解为熟悉或充分运用。

“活动”分解为找一找、看一看、涂一涂、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

“感受”分解为感觉到、体会到。

依据三:本节课教学内容

本节课以一幅校园场景图为主题图,图上有许多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信息。如:长方形的篮球场、通道、窗户,正方形地砖,平行四边形的推拉门等等。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本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借助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的特点;例二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依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设置为:

1、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能够从多种图形中辨认出四边形。

2、学生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3、学生通过多种活动,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评价设计:

1、通过提问、评价样题达成目标1.达标率100%

2、通过提问,交流小组合作结果达成目标2.达标率95%

3、通过游戏、围一围或拉一拉、剪一剪、折一折等活动达成目标3达标率100%

评价样题:

1.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

2. 小组合作把纸袋里的四边形分类。

3、游戏:组织小组长拿出学具袋,学生做摸一摸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从袋子中摸出四边形卡片。

4、比比谁的小手巧,用你喜欢的方法创造一个四边形 (可以围一围、拉一拉、剪一剪、折一折等方法)。

五、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六、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时,我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涂一涂、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七、说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需要,这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一套、每个小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纸卡、直尺三角板、学具袋各一套。

八、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引入数学知识,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四边形的兴趣与欲望。上课开始我邀请同学们在主题图这一现实情景中寻找躲藏在我们校园和教室里的图形宝宝,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确实到处都有图形存在,接着老师把它们都展示出来,你们看!出示例1.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图形----四边形。 板书课题

接着我让学生再仔细观察所有的图形,把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进而进入环节二: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这一环节我分两步走:

1、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判断观察、比较,概括出了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在议一议的过程中先让大家观察涂好的四边形,接着提出这些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一问题,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图形说一说哪些不是四边形,为什么?进一步巩固四边形的特征。最后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达成目标1)

2、动手分类,加深认识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分工的,在这个环节里,我以“温馨提示”、“建议”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任务和分工,为有效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我首先出示任务:小组合作把纸袋里的四边形分类,同时出示老师的建议:

(1)定好分类的标准。

(2)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们分类的理由。

(3)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接着让学生进行分类并展示学习成果。

分类结果可能出现书中的分法:

a按有没有直角来分:正方形、长方形;

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b按对边是不是相等分: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达成目标2)

整个环节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对不同四边形的理解,生生之间通过互动的方式,取长补短,既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合作的意识。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三)愉快练习提高认识

练习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途径,在整节课上我设计了许多有针对性、层次感强的练习。

1.游戏

组织小组长拿出学具袋,学生做摸一摸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从袋子中摸出四边形卡片,小组长进行记录,然后比一比谁磨得又对又快。再次让学生对四边形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2.巧手坊:

比比谁的小手巧,用你喜欢的方法创造一个四边形 (可以围一围、拉一拉、剪一剪、折一折等方法)。这是一道提高练习,让学生在挑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无止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试一试:把一个四边形剪去一个角后,它会变成什么形状? (达成目标3)

(四)反思评价 升华提高

在全课结束后,让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和学习小组,讲收获、谈感受,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多元的评价中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九、说板书设计: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板书,能使教材内容的要点及逻辑关系通过简明的文字符号形象地体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表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引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提高数学质量。结合本节课教学我设计了下面这个板书:

认识四边形课件 篇4

学习目标

1、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知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学习难点:

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学习准备:

课件、长方形框架、平行四边形纸、钉板

导学过程:

一、魔术表演:

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二、揭示课题和目标。

三、体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揭示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例子吗?

3、图片展示。

四、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一)观察图形,合理猜想

请学生拿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纸,让学生大胆猜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发言。

(二)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操作实践。教师提示用三角板或者直尺验证。学生小组验证。

2、汇报交流验证的过程。

预设:1、测量后发现对边相等

2、延长对边不相交,所以对边平行

3、用画垂线的方法,从一边向另一边画垂线,垂线段都相等,所以对边平行。

3、归纳特征。

师:现在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教师帮助归纳并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4、应用做教材67页1题。

五、动手操作,认识“底和高”:

1、观察画出的垂直线段,告诉学生:

像这样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平行四边形的底。

2、请学生猜猜,平行四边形有多少条高?

3、揭示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

4、练习:画出四个平行四边形的高。

五、智慧屋(练习题)

六、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东西呢?

认识四边形课件 篇5

四边形的特点:四条直的边        四个角

十、新课程理念在本课中的体现:

在本节课中,我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创设问题情景。纵观本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告诉学生:老师要带领你们到光明小学去参观,接着出示主题图。这幅图是学校操场示意图,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所以学生感到非常亲切、非常有兴趣。《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和应用数学。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在这节课中,通过让学生从熟悉的主题图中找出许多关于“图形”的信息如:长方形的篮球场、通道、窗户、正方形的地砖、平行四边形的推拉门、楼梯护栏等。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其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2、动手实践,获取新知,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获取新知。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1】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一、练习

二、总结

练习二:

第1题:使学生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为15。所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为5和3、3和5或15和1。

第2题:学生在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一组。

第3题:要告诉学生用途中标出的数据计算出来的面积是近似值。这种近似的测量和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

第5题:可以让同桌两人分别准备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框架。操作时,一个长方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比较后要明确两点:

1、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

2、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就会越小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量出它的长和宽(平行四边形量出底和高)。

(二)观察老师出示的几个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底和高。

(三)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量出它的长和宽(平行四边形量出底和高)。

(二)观察老师出示的几个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底和高。

(三)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1.猜测:哪一个图形面积比较大?大多少平方厘米呢?

2.要想我们准确的答案,就要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指导探究

(一)数方格方法

1.小组合作讨论:

(1)图上标的厘米表示什么?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为什么?

(2)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4)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再比较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你发现了什么?

2.集体订正

3.请同学评价一下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麻烦,有局限性。

(二)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不数方格怎样能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想一想,如果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就可以根据已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它的面积了,转化成什么图形,怎样转化呢?请大家拿出手里的学具试试看。

2.学生动手剪拼(可以小组合作),并向周围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转化的。

3.学生到前面演示转化的方法。

4.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组织学生讨论:

(1)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2)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

(3)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三)应用

例1.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它的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

4.83.517(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约是17平方米。

三、质疑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四、巩固练习

(一)列式并计算面积

1.底=8厘米,高=5厘米,

2.底=10米,高=4米,

3.底=20分米,高=7分米

(二)说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计算它们的面积。

(三)应用题

有一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底是43米,商是20.1米,这块地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四)量出你手里平行四边形学具的底和高,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3】

教学内容:课本第72页。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应用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是通过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推导出来的)

2.填空。

0.28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2000平方米=()公顷

0.5平方千米=()公顷。

3.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口答)

(1)底18厘米,高10厘米

(2)底25分米,高4分米

(3)底12.5米,高8米

(4)底16米,比高多6米

(5)底和高都是30厘米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一公式来解决一些题目。(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2.出示例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

学生口述解题思路:求钢板的面积就是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解答

4.83.5?17(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约是17平方米

补充问题:如果这块钢板每平方米重3.9千克,钢板重多少千克?

总重量=每平方米重量平方米数

学生试做。

集体评讲。

钢板重量:3.917=66.3(千克)

三、巩固练习。

1.P72页做一做。

通过书面练习第1题达到巩固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能力。

指导书本第2题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把不规则的近似四边形的四条边,用直线取直成为一个假设中的平行四边形。找出相应的底和高的数值即可求出它的近似面积。

2.练习十七第6题。

先让学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提问: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求它们的面积我们根据什么公式来求?(底是2.5厘米,高是1.6厘米,根据S=ah来求)

学生独立计算后,问: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它们的底和高分别相等)

得出:底和高分别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也相等。

判断:下面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3.练习十七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4.练习十七第8题。

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一道题与刚讲的例题有什么相同点。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什么?(先求这块菜地的面积。

四、作业。

练习十七第9题。

五、补充练习。

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因为:ah=S

所以:h=Sa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容易变形的特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平行四边形的

高,绘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知道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渗透数学中的集合的思想,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

4.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高的意义,画指定底上的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挂衣钩

学具准备:

纸条4根、图钉、平行四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受特征,引出课题。

1.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制作一个长方形框架,然后互相看一看,说一说长方形的特征。

2.引入新知。

师:请你捏住这个长方形框架的两个对角,轻轻地向相反的方向拉动,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监控:拉动后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归纳特征。

(一)课件演示,初步感知。

1.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的?

2.课件演示:(图片)

(1)推拉铁门。

(2)升降架。

(3)花池围墙。

3.师:看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平行四边形,它给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感受特征。

1.师:根据你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请你选择小棒摆一个平行四边形。

2.指名学生用实投展示,组织学生评价。

监控: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能摆成平行四边形。

3.师:打开学具袋,从中找到平行四边形。

(三)小组合作,归纳特征。

1.问:请你们将学习小组找到的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观察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提出要求:四人一组,充分利用学具,开动脑筋,想办法,共同探讨。

监控:(1)先商量方法,再共同研究。

(2)利用直尺,进行测量,注意记录。

3.小组合作发现。

监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

4.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监控:用不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发现。

5.归纳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问:我们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那什么是平行

四边形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2)看书理解意义。

问:①你怎么理解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②为什么只强调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不再说对边长度相等,相对的角度数相等?

(3)课件演示:是不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就保证了对边长度相等,相对的角的度数相

等。

(四)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你认为关键是什么?

2.判断练习:(要求: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自主发现,理清关系。

1.师: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那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你是怎样发现的呢?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监控:(1)通过特征发现。

(2)通过转化发现。

3.学生汇报,投影展示。

四、观察事物,发现特征,理解应用。

1.出示活动挂衣钩。

问:见过吗?想没想过为什么做成平行四边形呢?

监控: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平行四边形的这种特性呢?

3.师: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五、自主学习,认识新知。

(一)明确底、高的意义。

1.师:关于平行四边形还有一些知识请大家自己看书来认识。

2.学生自主学习。(P52第三自然段)

要求:(1)将你把学到的新知识用笔画一画。

(2)将你学到的新知识与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3.学生汇报。

(二)实践应用。

1.学生在作业纸上自己试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2.组织学生依据高的意义进行评价评价。

3.教师指导板书画高的方法。

4.提高对高的认识。

问:通过画高,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监控:(1)平行四边形有4条底,每一条边都可以作为底。

(2)同一条底上有无数条高,每条高都相等。

5.识别提高。

(1)投影出示:画在平行四边形外边的高,让学生识别认识。

(2)问:这样话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为什么?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5】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图形面积计算,请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图形?你能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从平行四边形的花坛中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怎样算呢?

1、以前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能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一起看“初步探究学习卡”,大声读出要求读懂要求后把表格填完整。

请你仔细观察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数一数,把表格填完整。

2、同桌交流一下填法。

3、汇报想法。

谁愿意说说你的填法?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面积是24平方厘米。)

这位同学是横着汇报的,谁能竖着汇报?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4厘米,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4、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也相等。)

5、小结:(指图)通过数方格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也相等。这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真有某种联系呢?通过下面的学习你一定会明白。

看来,数方格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现在我想得到一个很大的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你认为数方格的方法怎么样?有没有合适的方格纸呢?

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适用于计算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我们试试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图形的面积,是学生熟悉的、直观计量面积的方法。同时呈现这两个图形,暗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探究作了很好的铺垫。]

老师为每组准备了4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我们就利用剪刀、三角板等学具,完成下面的深入探究活动。寻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探究前思考:

思想决定行动,动手操作前建议大家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能不能把它变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呢?怎么变?

静静地想,想好了吗?

2)探究活动步骤:

想好了,我们来看“深入探究活动”,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动手操作。为了剪拼的规范,建议大家用铅笔和三角板先画一画,再剪拼。

①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

②剪拼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什么不变?”

③剪拼后的图形各部分和原来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三步:把你的剪拼方法及你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明白了吗?比比看,哪个小组进行的又快又好!开始吧!

3、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请同学找到和他的图形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上下帖在黑板上,并在黑板前交流剪拼方法和对三个问题的思考。

1)汇报剪拼过程。

我们先请这几个同学和大家交流一下他的剪拼方法。

请你们一边演示,一边说说你的剪拼过程。

指导规范叙述:

(生1:我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向右平移,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2:我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一个直角梯形,向右平移,也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在:我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向右平移,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请大家也像他们三个那样,一边操作,一边说说你的剪拼方法。

2)汇报深入探究的三个问题。

结合剪拼过程,谁来这儿边指图形边说说你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

(生:①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

②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不变。

③剪拼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追问:你怎么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剪拼后的长方形面积相等?

请每位同学选一种你喜欢的剪拼方法,像刚才两位同学一样,说说你对这3个问题的思考。

[设计意图:此环节留给学生充分探索、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剪、拼等一系列实验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后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总结奠定基础。在探索活动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也使学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刚才大家在剪拼的时候,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你们为什么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呢?

对啊,新问题变成已有的知识来解答。大家知道吗?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这种方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板书:转化)通过转化,我们可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新问题。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运用这种方法,尝到它给你带来的喜悦。

1、刚才我们通过剪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我们发现:(生齐说: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你能不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谁说说看?

哎!我们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我们成功了!自信、骄傲地把我们的重大发现读出来吧!

3、如果用字母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公式是?

4、小结:孩子们,看,我们多了不起!通过剪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还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面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收获来解决问题!相信你们一定没问题!

1、(课件:)校园里的平行四边形花坛,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S=ah=6×4=24 m2       S=ah=14×8=112 m2)

小结: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要用它的底乘高就行了。

2、你能算出芸芸家这块菜地的面积吗?

题上给了这么多信息,应该怎么选择呢?试试看,你一定行!

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请板书的同学给大家讲解方法。

小结:看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是一组相对应的底和高相乘才行啊!

3、接下来大家要加油噢!看,向你挑战!怕不怕?

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一样大吗?

(生:我认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一样大。因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2分米,高都是7.5分米,所以面积也都是15平方分米。)

小结:判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要抓住哪两个关键点就行了?(只要抓住它的底和高就行了。)

[设计意图:数学规律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层次的课堂训练.我设计了以上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三组练习,以期达到对知识的有效掌握。]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通过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6】

《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考号:2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P53—5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它是在学生已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及多种感官并用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公式推导,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培养其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生活处处有数学的认识。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教具学具:自制长方形框架、方格纸、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出课题。

在动物村里住着两只小兔,一只小白兔,一只小黑兔,小白兔住在村东头,它的菜地却在村西头,小黑兔住在村西头,它的菜地却在村东头,它们都觉得干活时很不方便。于是它们商量把地换一下。可是小白兔的菜地是长方形的,小黑兔的菜地是平行四边形的,它们都在想这样交换公平吗?同学们,你们说这样交换公平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样交换是否公平呢? 出示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二、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课件出示:如图,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上草坪。如何求这块空地的面积。

师:那现在我们来看大屏,有这样一个平行四边形,它为大家提供了3条数学信息。

想一想,你觉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是多少,怎样来计算呢?

(一)用数格子的方法来验证。

师:我把这个平行四边形放到格子图中,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点了多少个格子?

师:同学们的第一感觉非常好,相信你们一定有自己的思考。这里面6是平行四边形的什么?3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什么?

生:6是平行四边形的底,4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师:既然如此,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怎么计算呢? 生:可能是底乘高。

师:那么底乘高怎么就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学生可能会争先恐后来答。)

师:不着急说,因为你反映可能非常快,咱们呀,把自己的想法先沉一沉,给更多的同学留一点思考的空间,好不好?

(二)图形转换,验证猜测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想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一下。你打算怎么办?(个别同学给出初步想法)

1.出示自学提示:

(1)学生分组合作,在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上,折一折,画一画,剪 一剪,再拼一拼,通过多种方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2)想一想: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把你的观察和思考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教师巡视。2.组织学生汇报。

师:你把它转化成了长方形,怎么就能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用底乘高呢? 师:请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转换的过程。

师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那么我们把我们的发现写在黑板上好不好?你们说,我来写。师:我发现咱们同学非常善良,看见我写这么多字,有点慢,还稍微放慢了语速,那你们说完了我也没有写完。多亏咱们数学中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它们呢?

生:符号或字母。

师板书字母表示法。面积用S表示,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S=a×h 师:我们梳理一下我们刚刚经历的学习的过程。

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

这样的学习方法,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三.应用新知,解决疑问

1.在动物村里住着两只小兔,一只小白兔,一只小黑兔,小白兔住在村东头,它的菜地却在村西头,小黑兔住在村西头,它的菜地却在村东头,它们都觉得干活时很不方便。于是它们商量把地换一下。可是小白兔的菜地是长方形的,小黑兔的菜地是平行四边形的,它们都在想这样交换公平吗?同学们,你们说这样交换公平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样交换是否公平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2.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指明学生汇报。

四、综合实践,应用促学

1.算出下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件出示)

强调:先统一单位再计算,切记底与高要对应。

2.判断。

(1)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高乘对应的底。

()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m,高是20dm,其面积是100㎡。

()

3.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底是18米,高是10米.这块草地的面积是多少? 4.教材54面练一练第1题。五.拓展提升

1.如右图,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中间有一条长8m、宽1m的小路,求草地的面积。

2.教材55面第7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长方形面积=长×宽

S=a·h

S=a·b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7】

一、说教材,目标

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是在学生已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转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与等积变形。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现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3、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分四大节进行: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为了跳出陈旧的数学课单纯讲知传道的框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的`快乐。在新课开始,我结合阿凡提的趣事设疑导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征设计了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无法解决的生活实际问题。接着,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猜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为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于前面在数格子时已经有同学提到用割补的方法来求面积,所以我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操作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验证过程。汇报的时候,剪拼的方法有好多种,在这时,我及时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沿高剪开?”引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比较,进而讨论: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推导过程: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接着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而建构了学生头脑中新的数学模型: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这样完全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把学习数学知识彻底转化为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有效方法。新知需要及时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层:基本练习:课本例1.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正确分清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第二层:综合练习:你会球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通过不同的高引起学生的混淆,在计算中让学生明确只有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它相对应的高,才能准确求出它的面积。并且根据已求的面积和另一条高,可求出与这条高相对应的底。

第三层:扩展练习:比较几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整个习题设计,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充分提高归纳和总结能力。

以上教学环节,我力求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利用“转化”的思维方法,“直观”的教学手段,变教师的“讲”为“导”,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探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量出它的长和宽(平行四边形量出底和高)。

2.观察老师出示的几个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底和高。

3.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猜测:

哪一个图形面积比较大?大多少平方厘米呢?

师:要想我们准确的答案,就要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指导探究

1.数方格方法

(1)小组合作讨论:

a.图上标的厘米表示什么?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为什么?

b.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c.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d.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再比较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你发现了什么?

(2)集体订正

(3)请同学评价一下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麻烦,有局限性)

2.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讲话:不数方格怎样能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想一想,如果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就可以根据已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它的面积了,转化成什么图形,怎样转化呢?请大家拿出手里的学具试试看。

(2)学生动手剪拼(可以小组合作),并向周围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转化的。

(3)同学到前面演示转化的方法。

(4)教师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载)并组织学生讨论:

①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②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

③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n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3、应用

例1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它的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

4.83.517(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约是17平方米。

三、质疑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四、巩固练习

1、列式并计算面积

①底厘米,高厘米,

②底米,高米,

③底分米,高分米

2、说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计算它们的面积。

3、应用题

有一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底是43米,商是20.1米,这块地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4、量出你手里平行四边形学具的底和高,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五、板书设计

典型例题

1.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分析:

图中给出的两个已知条件并不是一组相对应的底和高,要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可以得出和高(6厘米)相对应的底也是4厘米,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求出它的面积。

解答:(平方厘米)

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2.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单位:分米)

分析: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底和高分别是12分米和7分米,可以求出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可以逆推出:底=平行四边形面积高,已知面积是84平方分米,高是6分米,可以求出和6分米相对应的底,用9分米),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已知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分别是12分米和14分米,就可以求出它的周长。

解答:(分米)。

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52分米。

3、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出两个平行四边形(如下图),试判断甲和乙谁的面积大?

分析与解答:

平行四边形ABCD和BCEF是画在两条平行线之间,那么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两个平行四边形都是以BC为底,所以说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也相等的,底和高都分别相等,那么底和高的乘积(面积)也相等,从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中减去同样的一个三角形,剩下的面积也相等,所以甲和乙的面积是一样大的。

4、一个平行四边形,若底增加2厘米,高不变,则面积增加6平方厘米;若高增加1厘米,底不变,则面积增加4平方厘米,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

要求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根据第一组条件,增加部分是一个底是2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即求出原平行四边形的高。

根据第二组条件,,增加部分是一个高为1厘米,面积为4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可以求出增加部分的底,即求出原平行四边形的底。

解答:(平方厘米)

答: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习题精选

一、填空

(1)4.5平方米()平方分米2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分米,高是底的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厘米,面积是156平方厘米,高是()厘米。

(4)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底是1.5米,高是1.2米,如果每平方米钢板重23.5千克,这块钢板重()千克。

二、判断题。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分米,高是20厘米,面积是100平方分米。()

(3)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42平方米,高是6米,底是7米。()

三、选择题。

(1)下面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

a.相等b.不相等

(2)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高和面积()

a.都比原来大b.都比原来小c.都与原来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3倍,高缩小3倍,面积()

a.扩大3倍b.缩小3倍c.不变d.不好判断

四、评议。

下面是四个平行四边形,小红认为它们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你认为对吗?(单位:厘米)

五、已知下图中正方形的周长为36厘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答案:

一、填空

(1)45024(2)162(3)13(4)42.3

二、判断题。

(1)()(2)()(3)()

三、选择题。

(1)a(2)b(3)c

四、评议。

下面是四个平行四边形,小红认为它们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你认为对吗?(单位:厘米)

()()()

()

五、已知下图中正方形的周长为36厘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64=9(厘米)

99=81(平方厘米)

教学设计示例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9】

学生已经了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而本节课开始怎样计算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既是对之前学过的知识的延续又是对接下来学习梯形等面积的铺垫。因此,学好它既能对旧知识的迁移又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心理学知识该阶段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知目标: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动手体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初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还未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但已经学习了三角形,长方形面积公式 让同学先自己试图转化计算,然后在ppt展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转换过程 在ppt展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转换过程 使得同学更形象生动了解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转换,有利于同学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课后练习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还未实践应用 在ppt展示练习题 在ppt展示练习题 同学更形象生动了解平行四边形公式,有利于同学的学习

展示出长方形问同学这样拉回变成生命形状,生命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 为平行四边形的讲解和本节课的内容铺垫 5分钟 展示出长方形并通过拉其一端展示出平行四边形,同时扔出疑问给同学解决,为本节课做铺垫 学生通过想象观察配合课堂进行 由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积极性,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情感铺垫

同学们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运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计算,巩固旧知识 12分钟 教师下去巡视同学做的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再在ppt展示 学生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在小组讨论下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探索时间和空间,鼓励创新、发现;放手让他们去操作、去探索,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做完全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题,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通过ppt的转换总结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5分钟 教师在ppt展示各种转换方法也把长方形转换平行四边形展示出来引导同学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对刚刚的学习进行总结,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运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再一次演示其中一种方法的验证过程.并介绍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让学生体验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图形转化的理解,并在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

对平行四边形公式进行巩固练习同学已经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公式但还未实际应用 8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所学情况在ppt展示所对应练习题 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做练习巩固知识点 通过总结,疏理知识,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掌握,进一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上拿的什么形状?如果老师现在固定这个端点,再将右边这个端点向右拉,你们想象一下,它会变成什么形状呢?

师:对了,就是平行四边形,你们在这个过程中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有发生改变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出本节课的研究任务,揭示课题“我们就共同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发自主探索.

那么大家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可能与边有关)只与它边的长度有关?大家看老师手中这个平行四边形,(演示)还可能与什么有关?(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究竟与它的底和高有怎样的关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2、自主探究、验证猜测:

师: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剪成已经学习过的图形来计算他的面积,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同学的计算方法不一,抽取最简单的进行讲解,引出数格子的方法,让同学们总结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

指名上前演示并表述用方格图数两个图形面积的过程和方法,并展示填写的表格。

师:你们成功的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这一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师:你是怎么剪的?沿什么剪的?为什么要沿高剪开?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1)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变了吗?

(2)方形后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能不能根据这些关系,总结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方法呢?

课件演示,结合课件填写各部分间的相等关系。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自己看书学习81页倒数第2自然段的内容。

师:如果用表示S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

师:现在我们来算一下这块平行四边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大屏幕中的字母全部去,换上数据底6厘米,高4厘米。)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家会算吗?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计算一下。(生独立计算,选一个快的,正确的上台板书)

师:这个6是什么?(a),4呢?(h),那么底和高求出来的是什么?(S)。你后面用的单位为什么是平方厘米呀?

师: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猜想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并且经过验证证明了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对于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能说说这节课,你是怎么学习的?你有哪些收获吗?

结合你对教学设计的想法,可以对教案模板进行修改,以便更符合你教案内容。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运用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灵活变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培养团结合作、和谐共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长方形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行纸、平行四边形纸、剪刀、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图形。

2、老师总结多边形的概念,并让学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由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归入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里面去。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但还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不会求。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1、剪拼图形,渗透转化。

(1)小组研究

老师提出要求,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桌上的材料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汇报结果

第一种是把长方形关剪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行;第二种是把长方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第三种是把长方形剪成了两个梯形,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板节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2、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1)老师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从这三种方法中任选一种重新剪拼,并思考:把长方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根据长方形与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又能有什么发现?

(2)学生重新剪拼,互相探讨。

(3)汇报讨论结果。

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让学生齐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5)让学生明白如果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课件展示讨论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否相对应。

(6)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代表公式:S=ah(师板书S=ah)

(7)比较研究方法。

三、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课件显示练习题

第一层:基本练习

第二层:综合练习

第三层:扩展练习

下面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你还能在这里画出与这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吗?可以画几个?

四、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通过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算一算,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得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

1、让生看P69,观察方格纸上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填写:

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数一数,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观察并讨论:这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怎样的关系?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二、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算一算,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1、出示:平行四边形,请你想想办法,怎样求它的面积。(让生每人先准备两个平行四边形)

2、让生小组讨论,尝试。

3、检查学生讨论的结果。如果有学生想出,让他到讲台上给其他同学介绍。

(1)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下来,移到右边拼拼。

(2)比一比: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这两个图形形状变了,但面积相等

(3)、请你量一量长方形的长与宽,算出它的面积。

(4)、根据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得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么你能不能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4、总结得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S=ah

5、例: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底是18米,高是10米,这块草地的面积是多少?

(1)让生独立做。

(2)检查:1810=18(平方米)

(3)注意:面积单位。

6、看书,质疑。

三、练习

1、口算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厘米)

50

12.5

100

9

高(厘米)

40

8

36.4

4

面积(平方厘米)

2、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2米

24米40厘米15米

25米

50厘米

3、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底48厘米,高3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120米,高比底少40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平行四边形课件集合7篇


如果您对“平行四边形课件”感兴趣那么这篇文章一定值得您一读。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制作科学规范的教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我们为您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敬请参考!

平行四边形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学会四边形分类;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教具:课件,平行四边形,梯形模具各一个,活动平行四边形。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做猜图形。谁想来?其他同学们向他提供准确的信息,不能比划图形的形状,信息里不能包括这个图形的名字。好.开始!

教师逐个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逐个提供信息逐个猜(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即时评价学生或纠正学生的错误)。

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大家提供的信息既准确又充分,(拿下长方形和正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谁和谁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揭示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呈现课本情景图)这是一个学校的一张照片,找一找,有平行四边形吗?梯形呢?说说看!

既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应用如此广泛,我们就来研究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梯形。

先来观察一下,这两种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对边平行。

师:还有什么共同点?指名一名学生上台,指黑板图形的平行边。这是我们通过观察出来的,真的是这样吗?同学们手中的1号纸上就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能验证它们的对边平行吗?拿出你的工具开始吧!

学生操作,通过验证,说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对边平行,有同样的发现吗?

3.形成概念。

(1)平行四边形。

刚才我们验证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那么其它的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是不是也这样呢?老师这里还有两个平行四边形,指名学生再来验证其它两个。出示:两个平行四边形验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现在证实大家的发现是正确的,谁再来说说我们的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

说说吧,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叫做平行四边形  (指名读)

(2)梯形。

再来看梯形 (出示:3个梯形)第一个刚才验证过了,发现梯形的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其他的梯形也这样吗?我们再来验证另外两个。

学生说明,板书:叫做梯形(于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后)。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中.是平行四边形的画“√”,是梯形的画“○”。

学生汇报:平行四边形(2个)“√”,梯形(2个),“○”,第一个图形既不是平行四边形也不是梯形。

长方形如有争议,教师引导学生分两组选代表辩论,解决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引导错误学生说明原因。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研究过哪些四边形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出示集合图: (指长方形)我们用椭圆形的圈表示所有的长方形,它(指正方形)表示--(生:所有的正方形),它(指平行四边形)呢?(生: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它呢?(生:所有的梯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属于-- (生:四边形),也就是说,四边形里包含着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呈现: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进入四边形。

这样能不能表示这几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呢?   不能! ?

1.包含关系。

引导学生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并列关系。

师:那梯形呢?梯形属于四边形,但不属于平行四边形。

3.出示韦恩图,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谁能结合图说说它们的关系?

1.猜图形。

说到四边形,瞧,这就有一个!PPT呈现,可它被数学书挡住了,我们再来做一次猜图形的游戏,它是什么图形?

学生猜测,课件随学生汇报在图形下面逐个呈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注意看!不可能是什么?书往一旁移动,排除正方形。

师:再看,不可能是什么?书移动露出两个角,排除长方形。

2.分图形。

师:通过一次次的猜想,我能感觉到大家对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想挑战吗?

呈现题目:在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画画看,比一比,哪个组的分法多?    (学生操作并汇报。)

①两部分都是平行四边形。(只要我们画的这条线段和其中的一组对边平行就可以)

平行四边形课件(篇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数学课件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条件。

2、经历平行四边形识别条件的探究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的方法和说理的基本技能。

3、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合理推理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它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它具有如下一些性质:(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3)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2、新课讲解:问: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1)当然,我们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原始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加以判定。

(2)借鉴“逆命题与逆定理”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条件与结论相交换,形成性质定理的逆命题。

你能说出上述三条性质的逆命题吗?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整理出上述各性质的逆命题的文字表达。

逆命题A: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逆命题B: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逆命题C:对角线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在教师得指导下,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推理证明出上述三个命题都是真命题,由此得出这三个命题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四、随堂练习:课后练习讲解证明。

五、课后小结: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六、教后反思

本节课以复习引入的方式,首先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接着通过探究逆命题的真假直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任务,让学生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作了铺垫。

平行四边形课件(篇3)

平行四边形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通过图示和实例来展示这些性质是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

让我们来看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是一个四边形,它的对边是平行的。也就是说,平行四边形的两对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互平等。这个定义非常简单,但是它却包含了很多重要的性质。

第一个性质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也就是说,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交于一个点,并且这个点将对角线等分。这个性质使得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计算难题。

第二个性质是平行四边形的相对边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长度相等。这个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非常有用,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计算,节省时间。

第三个性质是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个性质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互平行和同旁内角相等等性质来证明。这个性质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内角时非常有用,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确保计算的正确性。

除了上述的性质之外,平行四边形还包含许多其他有趣的性质,比如它的内角和为360度,它的对角线长度满足勾股定理等。这些性质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如何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解决一个几何问题。假设我们需要计算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利用它的高和底边长来计算。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它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乘以高。通过这个简单的公式,我们就可以很快地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不需要进行繁琐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是几何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特点。通过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从而更好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平行四边形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它的性质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平行四边形课件(篇4)

教学建议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重点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涉及平行四边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时它又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联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

难点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较多,综合性较强,能灵活的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是本节的难点、

3、关于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教法建议

本节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重点是四个判定定理,这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1、教科书首先指出,用定义可以判定平行四边形、然后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出发,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因此在开始的教学引入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尽可能利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很快参与进来、

2、素质教育的主旨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因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本章重点中前三个判定定理的顺序与它的性质定理相对应,因此在讲授新课时,建议采用实验式教学模式或探索式教学模式:在证明每个判定定理时,由学生自己去判断命题成立与否,并根据过去所学知识去验证自己的结论,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这样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自己去实验,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在动手动脑中得到的结论会更深刻――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较多,综合性较强,能灵活的.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是本节的难点、因此在例题讲解时,建议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根据题目中具体条件结合图形引导学生根据分析法解题程序从条件或结论出发,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灵活掌握熟练应用各种判定定理会有帮助。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训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各条判定定理,并能灵活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系列

1、复习旧知识: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答对者记分,答错的另点同学补充)

2、小实验:有一块平行四喧形的玻璃片,假如不小心碰碎了解部分(如图所示),同学们想想看,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

(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各自画图,画好后互相交流画法,教师巡回检查。对个别差生稍加点拨,最后请学生回答画图方法)学生可能想到的画法有:

⑴分别过A、C作DC、DA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于B;

⑵过C作DA的平行线,再在这平行线上截取CB=DA,连结BA;

⑶分别以A、C为圆心,以DC、DA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B,连结AB、CB。

还有一种一法,学生不易想到,即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特性,引导学生得出连结AC,取AC的中点O,再连结DO,并延长DO至B,使BO=DO,连结AB、CD。

二、引入新课

上面作出的四边形是否都是平行四边形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生答后师指出这就是今天所要不得研究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板书课题)。

三、尝试议练

1、要判定我们刚才画出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应当加以证明。第一种画法,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它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可作性质也可作判定)。

2、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种画法,这就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一(翻开课本看它的文字叙述)。请想想,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究竟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这里已知是什么?求证是什么?请写出。

自学课本上的证明过程,看后提问:这个证明题不作辅助线行不行?为什么?(因为要证平行线,一般要证两角相等,或互补,要证两角相等,一般要证全等三角形,而这里没有三角形,要连一对角线才有三角形)

3、再看第三种画法,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情况下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写出已知、求证,请两位学生上台证明,其余在课堂练习本上做。(注意考虑要不要添辅助线)完成证明后提问哪些学生是用判定定理一落千丈证明的?哪些是用定义证明的?(解题后思考)

四、变式练习

1、再看看第四种画法,可知,已各条件是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一平分,这种情况下它是不平行四边形?

阅读课本上的判定定理之后,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求证最简便?(应该用判定定理一)2。变式题

⑴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练习第1题)(口述证明,不要示书面证明)(问要不要添辅助线?)

⑵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教师补充)

⑶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家相等及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思考,然后回答不是平行四边形。因为边角不能证全等三角形)

⑷自学课本例1思考:此例证明中,什么地方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什么地方用“判定”定理?

观察下图:

平行四边形ABCD中,<A、<C的平行线分别交对边于E和F,求证:AE=FC(怎样证最简便?)

五、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平行四这形的判定有哪些方法?试列举之。

2、这些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中最基本的是哪一条?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有什么关系?同一个证明题中应注意什么地方用判定,什么地方性质?

平行四边形课件(篇5)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教材一开始出现运动场景图,展示了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的原型:单杠、双杠,目的在于利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物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学习。

例[1]用两幅图展示了任意画两条线的情境。第一幅图中,通过学生任意画出两条线,出现相交、不相交和垂直三种情况;第二幅图中,通过一位同学把本来不相交的两条线延长后却相交了,让学生认识平行线的本质特征,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例[1]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又有不同的情况,有成直角的和不成直角的。得出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做一做第2题的摆一摆,(1)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两根小棒互相平行吗?(2)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这两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结果,再动手摆一摆,渗透推理的思想方法。(初中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推理的思想方法。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展示把具有代表性的图形进行分类。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包括垂直和一般的相交情况)。

2、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3、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

4、学生试着说概念: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第二课时 画垂线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本课例[2]是教学画垂线的方法,有两种情况:一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二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教学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时,教材用了三幅图表示画法;教学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时,放手让学生试一试,自主探究画法。然后,教材引导学生把直线外一点a和直线上任意一点连起来,再经过实际测量这些线段得出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是垂线段的重要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最后引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高作准备。

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内容的设计层次鲜明。(1)可以教师示范画垂线的方法,让学生学着画,也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上的图,自学画法。用三角尺画垂线的步骤是: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②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③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一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2)放手让学生尝试画一画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教师适时适量的作指导。(3)探究直线外一点a到直线上的线段哪条最短,从而得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第三课时 画平行线 p67及练习十一第4、8题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例[3]如同例[2],没有文字说明直接以图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画平行线。接下来,要求学生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通过测量这些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初步体会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最后,是让学生讨论怎样画一个长方形,这是画垂线和平行线的综合应用。

教学重点: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教学难点: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学目标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教学建议

本课的教学与前一课类似,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一般步骤是:①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②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③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直线。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只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实际上应用的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练习十一第8题(文字图):拿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怎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可以提高解题难度:只有一把尺子怎样画?只有一个量角器又怎样画?也可以改成怎样画平行线?尽量让学生多思考、多操作,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和应用能力。

第四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p70、71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课开始的情境图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现实情景,学生也比较熟悉。

例[1]先让学生画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四边形,再标出知道的图形的名称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重点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梯形的定义。(文字图)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并用集合圈表示。

教学重难点: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建议或教学思路

用集合圈表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时,仍有部分学生不理解集合的意义(三下“数学广角”),在教学时教师仍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能力,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

第五课时 做一做,想一想 例[2]p71、72及练习十二第1、2、4、5、7、10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例[2]的做一做想一想,在三年级上册的认识“平行四边形”中操作过,主要探索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本册中可以把重点放在探究四边形的变化:长方形可以拉成平行四边形,此时周长不变,面积变小,平行四边形可以拉成长方形,此时周长不变,面积变大。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今后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图内高)在底边延长线上画高在小学不作要求。(图外高)

梯形高的画法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一样,教学时向学生说明,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较短的底叫上底,把较长的底叫下底。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

(2)、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3)、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教学建议或教学思路

用四根硬纸条钉成一个长方形,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操作过,本课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把重点放在图形的变化上,及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第六课时 练习十二 第3、6、8、9、11、12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本课是练习课也可以说是操作活动课。

第3题借助“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联系和区别。

第6题借助七巧板拼一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及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

第8题判断哪些是对称的四边形。

第9题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

第11题除了发现内角和是360度,还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及对角相等。。

第12题试试你的眼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有序思考的能力。

关于四条边都相等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菱形,作为课外知识让学生通过量一理它的线段和角从而发现菱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建议

第3题、第6题中,剪、拼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鼓励学生依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多种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并让他们与同学探讨和交流自己的剪法和理由。

第9题,“再任意画一个四边形试一试,你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吗?”可以让学生猜测、推理,再操作,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由直观认识上升为抽象认识,逐步数学化,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游戏: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通过介绍莫比乌斯带,并让学生操作一下,感受数学的神奇,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关于莫比乌斯带的知识,可以到网上查到一下。

莫比乌斯带

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mobius,1790~1868)发现:把一个扭转180°后再两头粘接起来的纸条,具有魔术般的性质。

因为,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

我们把这种由莫比乌斯发现的神奇的单面纸带,称为“莫比乌斯带”。

拿一张白的长纸条,把一面涂成黑色,然后把其中一端翻一个身,如同上页图那样粘成一个莫比乌斯带。现在像图中那样用剪刀沿纸带的中央把它剪开。你就会惊奇地发现,纸带不仅没有一分为二,反而像图中那样剪出一个两倍长的纸圈!

有趣的是:新得到的这个较长的纸圈,本身却是一个双侧曲面,它的两条边界自身虽不打结,但却相互套在一起!为了让读者直观地看到这一不太容易想象出来的事实,我们可以把上述纸圈,再一次沿中线剪开,这回可真的一分为二了!得到的是两条互相套着的纸圈,而原先的两条边界,则分别包含于两条纸圈之中,只是每条纸圈本身并不打结罢了。

莫比乌斯带还有更为奇异的特性。一些在平面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却不可思议地在莫比乌斯带上获得了解决!

比如在普通空间无法实现的“手套易位问题:人左右两手的手套虽然极为相像,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不可能把左手的手套贴切地戴到右手上去;也不能把右手的手套贴切地戴到左手上来。无论你怎么扭来转去,左手套永远是左手套,右手套也永远是右手套!不过,倘若自你把它搬到莫比乌斯带上来,那么解决起来就易如反掌了。

在自然界有许多物体也类似于手套那样,它们本身具备完全相像的对称部分,但一个是左手系的,另一个是右手系的,它们之间有着极大的不同。

“莫比乌斯带”在生活和生产中已经有了一些用途。例如,用皮带传送的动力机械的皮带就可以做成“莫比乌斯带”状,这样皮带就不会只磨损一面了。如果把录音机的磁带做成“莫比乌斯带”状,就不存在正反两面的问题了,磁带就只有一个面了。

莫比乌斯带是一种拓扑图形,什么是拓扑呢?拓扑所研究的是几何图形的一些性质,它们在图形被弯曲、拉大、缩小或任意的变形下保持不变,只要在变形过程中不使原来不同的点重合为同一个点,又不产生新点。换句话说,这种变换的条件是: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这样的变换叫做拓扑变换。拓扑有一个形象说法——橡皮几何学。因为如果图形都是用橡皮做成的,就能把许多图形进行拓扑变换。例如一个橡皮圈能变形成一个圆圈或一个方圈。但是一个橡皮圈不能由拓扑变换成为一个阿拉伯数字8。因为不把圈上的两个点重合在一起,圈就不会变成8,“莫比乌斯带”正好满足了上述要求。

平行四边形课件(篇6)

平行四边形是几何学中常见的一种特殊四边形,其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特点。下面将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题,详细介绍和解释这些性质,让读者对平行四边形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第一性质:对边平行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最显著的性质是其对边是平行的。换句话说,如果一条线与平行四边形的两边分别相交,并且这两条交线是平行的,那么这两条边也是平行的。这个性质是平行四边形得名的根本原因,是定义平行四边形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二性质:对角线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另一个重要性质是其对角线的重合性。如果一条线分别连接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上的顶点,并且这两条对角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两条对角线一定重合,并且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

第三性质:同底角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第三个性质是其同底角的相等性。同底角是指平行四边形中对边平行的两个角,这两个角是相等的。这个性质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证明,例如利用平行线之间的性质或利用对角线的性质。

第四性质:同位角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性质是其同位角的相等性。同位角是指两条平行线与一条穿过它们的第三条线所夹的对应角,这两个角是相等的。同位角性质在解决平行线问题时起着重要作用。

第五性质:形状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性质是其四个内角和为360度。我们可以通过将平行四边形切割成三角形来证明这一点,然后应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

第六性质:对角线的分割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最后一个性质是其对角线的分割性质。具体来说,平行四边形的一对对角线将其分割成四个相似且相等的三角形。这个性质可以用于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其他相关问题。

小编认为,平行四边形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特点。这些性质包括对边平行性质、对角线性质、同底角性质、同位角性质、形状性质以及对角线的分割性质。了解这些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几何问题。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性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属性,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这些知识。平行四边形是几何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深入了解它的性质,我们可以发现更多有趣的几何特性和应用。

平行四边形课件(篇7)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第四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的内容,根据聋校数学教学要求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把这课分为三课时,今天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性,并会画平行四边行的高。

(2)了解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3)、教学难点:

为突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有机结合,我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根据“自主发展”数学教学模式,在这部分教学中我运用了如下方法:

用课件出示: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首先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图形;

(2)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3)抽象概括:根据你们看到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小组先讨论,让同学们自己用尺验证,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1)课件演示: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

(2)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板书:易变形)(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如汽车间的保护网,推拉门、放缩尺等。)同学们上网站上搜索看看还有哪些实际例子。

课件演示: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高的画法基本相同,都用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1)教师利用长方形框,拉动长方形的边,使其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

(2)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集合图。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4978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温暖美好的一天短句子109句
下一篇 : 妇女节收礼文案(集合8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