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最近读了一篇关于“孩子学习心得”的网络文章写得非常出色,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最新消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我们可以用笔纸进行简单的记录。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让职场中的同事更快速的了解你。

孩子学习心得 篇1

近期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了学习,感触颇多。了解了《指南》对幼儿应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正面回答了幼儿阶段学什么,怎么学,家长和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提出了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指出了各种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幼儿园和家长提供了具体有效的指导。我收获最大的就是:爱孩子就不能拔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其实错误的事情;爱孩子就要明白,怎样帮助孩子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达到目标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更作为一名母亲,我有深深的遗憾:遗憾没有早点读到《指南》,没有早点领悟这一点。反思自己以前,曾经好大喜功,做过拔苗助长的事情。

随着教育观日益深入人心,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支持与配合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家庭教育对幼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自身言行的影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家长之间、家园之间的互动对于幼儿园管理及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全是大人,因此,他们接触的环境其实是一个成人的环境,而幼儿园的环境与家庭环境及教育毕竟不同,在这中间家长和老师就承担了桥梁作用。

《指南》的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教育幼儿的具体办法,对成年人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为了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应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简单比较。尽量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们做错了改了就好。不要打骂幼儿,以免他们因害怕惩罚而说谎。发现幼儿说谎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在“语言”部分,《指南》建议成年人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如: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脏话、粗话。(作为家长,我以后会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好表率。)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同时建议成年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结合情景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如要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提醒幼儿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如不大声喧哗。

“车有两轮,鸟有双翼”,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指南》的制定能有助于教师与家长澄清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期望,对儿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形成基本共识,在教育实践中更全面了解儿童,因而,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纲要》精神。有了《指南》引领,家长和老师能够充分的沟通,共同树立对幼儿期望值正确的思想,以身作则,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更能使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点、教育方式跟上时代的要求。另外,作为家长也能充分理解和支持老师,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让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中来,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孩子学习心得 篇2

前几天听了安徽师范大学张更立老师的讲座,收获挺大的,虽然张老师讲的是学前教育中和数学有关的知识,而现在的我是语言组的教师,但是这次的讲座对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是有很大帮助的,讲座中有很多的知识点让我恍然大悟。

首先张老师解说了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中让我铭记在心中的一点是“逻辑顺序颠倒”,回想一下,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似乎是忽略了这一点,在让幼儿接触到数学这一块时,一般我们让幼儿首先接触的就是数数、点数、对应这一块的知识,而不是像张老师说的那样,应该让幼儿感知了解整体和部分,只有感知了解整体和部分后,幼儿才会进行正确的数的认识。如果没有这一次的讲座我想我也不会意识到“逻辑顺序颠倒”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通过这一点我自己也在反思了:其实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错误的情况。我觉得我们幼儿园老师也要加强对数学理论的学习。因为只有充分地了解数学理论以及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比如:集合是人们所感知的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整体。如果我们能充分认识到集合概念在幼儿计数和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性,那么就会在多种活动中让幼儿根据知识点的不同,认识种种不同的新集合。所以我们仅仅做到知其然是不够的,还应做到知其所以然,这就必须去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的概念。

其次,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中,张老师说到我们应“理解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这一点更敲响了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警钟,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他们主要学习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幼儿的这一学习特点是有其龄段特征、认知特征所决定的,他们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学的.有趣,学的有效,学的有用。“玩中学”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学习。通过以前的教学经验让我知道: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操作、探究会收获到更多的经验需要。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对幼儿数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并且意识到了以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数学发展水平、兴趣、主题来确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正确投放数学操作材料,合理的指导幼儿进行数学活动,并且也要加强自己的数学理论知识!

孩子学习心得 篇3

围棋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一书中,就有围棋高手弈秋指导弟子学棋的记载。围棋在智力开发,思维能力的提高,情商的培养等个方面教育功能,更是得到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好评。

下面介绍一下学习围棋的注意事项和提高围棋水平的主要方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儿童特点,老师和家长要多交流沟通,以采取赏识教育为主,要让儿童从接触围棋开始,就对围棋产生浓厚的兴趣

2、提高面对,承受挫折的能力。下围棋就是一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从开始学围棋开始,就要面对围棋的输赢成败。围棋的胜负,也是围棋魅力的一部分,即使是世界冠军,平均每下一盘棋也要输上三四盘棋,何况是我们初学者呢。

3、要培养兴趣,提高水平,就要多用时间来学围棋,多上课,多下棋,多做题。学习围棋的同学,文化课也会十分出色,因为我们的综合能力提高了。

4。专门教棋以来,有些家长跟我这么说,“我就想孩子学学围棋,能安静一点,不指望他能学的怎么样,培养一下兴趣,加强一下孩子的自身素质,学数学也有很大帮助,我一边应和着,却有种不知莫名奇妙的感伤。

在我看来,围棋真的不是这么狭隘的东西,下了这么多年的围棋,感受到太多围棋的好处,将受用终生,就此聊聊两点在我看来围棋对于人生不可或缺的东西吧。

胜负心。围棋是最好玩的`游戏,也是最残酷的游戏,就盘中而言。所谓成王败寇,。那种心无旁骛,耳不旁听的世外桃源,那种如履薄冰,剑拔弩张的千钧一发,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畅快淋漓,如果您没有三五九天一盘棋后的浑身汗透的经历,又如何感受得到?

赢,就好像你的面前有座高山,终于被你踩在脚下的兴奋,这是任何一个人无法抗拒的征服之感。数,在知己的心里绝不说“我不行”,相信山再高,只要你愿意爬,总有征服它的一天,每每听到孩子说:”又输的,可我一定要打败他!”我作为老师无限欣慰,只要你想赢,我们可以共同努力。

忍耐力,所谓棋如人生,每盘棋再波澜不惊也不可能静止水。从布局到序盘,从中盘到官子,无处不充满着不累与排雷的精巧设计和进攻与防守的巧妙构思。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句话也是对围棋盘中的完美诠释。

围棋之深奥远远不是浅浅两句可以概括得了的。我热爱围棋,热爱可爱的孩子们,寥寥几笔,止水真心地希望家长们可以看到围棋给孩子即将带来更多的东西,也许这些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中将会变得不可或缺,或将绽放得更加美丽。

孩子学习心得 篇4

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和规章:《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关键要务。新世纪的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十条”的要求,继续强调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来抓。

学前教育对质量的追求以“促进幼儿高质量的学习与发展”为根本目标。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除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做保障,还有赖于高质量的课程和高质量的教师。在这两个对学前教育质量有影响的关键要素中,高质量的教师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因为,高质量的课程要发挥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10月9日,教育部下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吹响了将科学保教进行到底的号角,在全社会掀起了关注学前教育质量的高潮。《指南》在明确对幼儿在各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揭示3-6岁儿童学习规律与特点、勾画“高质量课程”图卷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指南》的贯彻与落实,关键在教师。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是专业的幼儿教师,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相比非专业人员,他们能更敏锐地发现幼儿的发展需要,据此设计高质量的课程,并通过与高质量课程的互动促进幼儿身心获得高质量的发展。《指南》围绕“高质量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对幼儿教师在通过与“高质量课程”的互动来促进幼儿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

《指南》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提出了具体要求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素质提升,首先取决于头脑中是否树立了科学、正确的专业理念。理念正确,是行为正确的先导。《指南》强调要尊重儿童,“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承认并尊重“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要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家长和教师应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等等。这些理念的提出,突出强调了学前教育要回归“儿童中心”的本质,引导教师去思考当前教育实践中部分存在的“去儿童化”教育的错误倾向。同时,这些对幼儿教师专业理念的要求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相关规定也是一致的,是在更具体、操作化的层面对教师专业理念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和要点。

《指南》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具体要求

幼儿教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员,须具备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大致可分为三类:儿童发展知识、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对这三类知识,《指南》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在儿童发展知识方面,《指南》全面、系统地对3-6岁儿童在各领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做了描述,引导教师将发展心理学所呈现的儿童发展与幼儿在各领域的具体学习相结合,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书本上的“儿童发展”与生活中的“儿童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其次,在学科知识方面,《指南》在《纲要》所规定的五大领域“内容与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地明确了幼儿在每个领域学习与发展最应关注和掌握的关键经验,从而为教师设计领域课程所需的学科知识给予了更加具体的指导;再次,在教学法知识方面,《指南》强调的以整合的方式施教、基于幼儿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施教、针对幼儿学习品质施教等观点以及相应的教育建议,为教师设计有效教学策略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指南》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针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指南》着重强调了三点。

★首先是观察儿童的能力。

幼儿的发展需要是高质量课程设计的起点,更是评价幼儿教育适宜性和有效性的根本依据。所谓发展需要,是指幼儿的“理想的发展”与“现实的发展”之间的距离。其中,“理想的发展”主要指幼儿“应该”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方面的知识主要通过学习幼儿发展心理学获得;而“现实的发展”则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全面、细致观察幼儿,通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判断其发展的现实水平和学习特点。可见,观察是了解幼儿发展需要的有效手段。

一直以来,《规程》和《纲要》都将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发展需要的能力作为幼儿教师的必备专业技能之一,要求教师“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规程》);“应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谈话、幼儿作品分析,以及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和需要”(《纲要》)。但如何观察儿童,则主要是由《指南》给予了更具体的指导。

《指南》为教师提供了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的基本框架。它从五大领域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与发展内容入手,以“目标”和“典型表现”作为引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路标”,观察、了解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或个性化表现。同时,教师不仅要观察、分析幼儿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与发展规律,还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幼儿朝着“目标”方向发展。而从观察得以有效实施的途径上看,《指南》强调应以游戏和一日生活为基本场景,它们为教师了解幼儿真实、客观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最佳机会,从而使教师有可能更准确地将“教”建立在幼儿“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其次是合理安排与组织一日生活的能力。

《指南》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其87条教育建议中,大都也是以渗透于游戏和一日生活的活动为基本导向的。因此,教师应改变只注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忽视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只注重教师安排与组织的活动、忽视幼儿自由游戏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应在充分理解和认识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活动的教育价值的基础上突出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的整体效益,通过发挥活动间的互补作用,引导幼儿投入到本就属于他们的生活中去,在活动中生活,在生活中发展。

★再次是课程整合的能力。

基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整体”的理念,《指南》进一步强调了要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学习经验。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和综合性,实质上对幼儿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提出了挑战。课程整合,主要体现为对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有机整合。所以,教师必须首先对有待整合的各领域学习内容有全面、正确的理解。对此,《指南》延续了《纲要》对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划分,并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学习与发展的32个基本目标和最基本、最重要的11个内容,为幼儿园课程最应该“教什么”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在把握上述目标和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如何通过“单元主题活动”等整合课程的形式来促进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完整而非割裂的发展。

在贯彻落实《指南》的过程中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除关注以上三方面的素质养成外,还须以《指南》的理念和要求为基础完善幼儿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第一,完善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承担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任务的高校、高职(高专)学前专业应根据《指南》的精神和要求,及时调整、完善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方案。一方面,在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中,增加《指南》的具体要求,围绕《纲要》和《指南》的解读,加深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教学任务、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其对儿童发展需要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以《纲要》和《指南》为基础完善实践类课程内容,不仅注重实践知识的讲授,更加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提升学前专业学生观察儿童、合理安排与组织一日生活、整合课程等实践能力。

第二,完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教研机构和培训单位应进一步完善以园本教研为主的培训制度与机制,支持、引导和促进教师通过在一线教育实践中的研究性学习来准确理解和运用《指南》,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以提高教育教学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幼儿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有机连续体。幼儿教师只有熟知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与《指南》所描绘的“高质量课程”进行有效互动,在学前教育实践中不断研究,以丰富专业知识,锤炼专业能力,才能在促进幼儿高质量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同时获得自身在专业上的成长。

孩子学习心得 篇5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会体会到不一般的快乐。就像我,我喜欢在儿子兴奋地大叫着发现他养着的宠物螺丝生出了宝宝时陪他一起去看看,表现的很新奇;喜欢儿子回来时教我唱学校老师教他唱的歌,然后总是一本正经的批评我唱的不对,说:“你真笨!”;喜欢陪着他一起捏各种各样的粘土,并偶尔地寻求一下他的帮助;喜欢陪他一起看乐智小天地的故事书,贴贴纸;喜欢他给我讲讲他在学校和喜欢的同学之间发生的趣事;喜欢在做家务的时候要求他帮个忙;喜欢和他一起比赛找个茬;喜欢他一本正经的纠正我的错误。

《指南》中指出3—6岁是孩子发育的一个黄金时期。《指南》给每个阶段的孩子制定了一些目标,也给了家长很多的建议,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宝宝的特点和喜好,支持和引导他们更好、更快乐的成长。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多给孩子肯定和表扬,不能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与其他孩子的优点作简单比较。我想,在以后的教育中,有了《指南》的指导,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就更有方向,更注重方式了!

以上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交流中能做得更好,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孩子学习心得 篇6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幼儿入园开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指导,将直接关系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家庭幸福,更是关系到整体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为此,我认为认真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实质切实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落实到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各个环节。下面我谈个人的体会与经验:

一、“育人为本”终身教育的理念: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石,但教育的基本宗旨是树人育人,它以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有意义的童年。

二、“尊重儿童”热爱幼儿的旗帜

伟大先哲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这些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对儿童的尊重,建立在倾听与理解、包容与接纳,感性共情与理性认知的基础之上,体现在实施科学的教育活动之中。教师的教只有根据儿童已有的基础构建在恰当的起点之上,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儿童从教育价值的边缘走向教育价值的中心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特征。《指南》强调“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些基本原则都是“尊重儿童”个体价值的理性表达。

三、防止和纠正“小学化”

日本教育家大田尧在清华大学做了一个精彩的演讲。他一开头就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只施有机肥料,不用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这样做,虽然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与市场经济不相宜,但是长成的苹果又香又甜。如果施加无机化肥,苹果虽然长得又红又大,却不香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苹果成长是有规律的,不能随便去改变它。苹果生长是这样,孩子的成长,智力的发展更是有规律的,更不能随便去改变它。如果在孩子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就反复向他灌输精确的科学知识,就会扼杀孩子的首创精神和求知兴趣,是孩子不可能理解科学的丰富内容;空泛无益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实际上是有害的,因此孩子在上学前应该充分的让他们玩耍不要强加他们任何不必要的知识,使儿童在玩中充分地扩展他们思维的自由空间,开发智力,增强儿童大脑中各方面功能的神经元;从小被灌输那么多知识,结果会使知识僵化,思想呆滞,这种思想为大脑接受而不加以利用,从而使思想也便得僵化。要是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所以我们要以《指南》的要求教给儿童使幼儿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学习知识。

四、严禁“拔苗助长”认真学习《指南》精神

学前儿童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但很多孩子因为不堪忍受学习的重负,被迫学会了欺骗和伪装。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忽视了儿童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或“拔苗助长”或强行灌输,让孩子过早地承担起并不适合他们的重担。不知孩子的成长有规律可循,如此心急只会适得其反。此外,有些家长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童年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跨越、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童年亦然。

今天,重要的问题不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赢是输,而是如何为孩子们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使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得到更好地保护。只有真正做到尊敬儿童,才能真正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帮助儿童快乐成长。

五、《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

健康领域从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着重强调,一是幼儿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语言领域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强调语言领域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社会领域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着重强调了一是培养幼儿的交友愿望与交往能力;二是学习自尊,自主和自信;三是关心和尊重他人,逐步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科学领域从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方面,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应注重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食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六重视家园共育,提高科学育儿能力

《指南》强调“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因此,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是必然的,家长参与幼儿园也是必然的,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同步协调,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担负起教育人的任务。

我在2年幼教工作中体会到,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尚属薄弱环节,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从主观上,独生子女增多,家庭结构基本是三个四个或两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这样造成了爷爷?奶奶对孩子的传统教育方式与父母对孩子的新要求互相矛盾,相互冲突,老人的过分溺爱与父母的正确对待相互矛盾,造成孩子的两面性,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不一样,采取的教育方式不一样,造成家庭教育中的互相抵制;另一方面,从客观上存在着许多家长都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在陪伴方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社会不利因素,不良作风的影响,在幼儿发展关键时期已经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幼小的心灵中,不是树立崇高的远大理想、抱负、团结,尊重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给幼儿造成了教育障碍。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的互相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幼儿园教育使教师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而作为幼儿最接触的家庭教育,我认为:

1.教师、家长都应该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树立大教育观,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不能把教育工作的对象局限在幼儿身上。应该扩展到家长以及其他社会成员。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指南》精神。

2.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尊重家长,取得家长的信任。还要努力提升自己,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培养和发展自身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

3.教师要主动了解,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的时间,利用家园联系册,教育活动开放日,幼儿活动成果与汇报会,便条或校讯通联系家长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商讨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向家长提出要求,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一致。

4.家长要自觉学习育儿知识,提高家教质量。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孩子天真,好奇,好问,家长要把握住对孩子的启发诱导,要自觉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掌握规律,不断提高家教水平,主动开展家庭教育,家长除了和教师经常联系,接受教师的指导外,还应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参与幼儿园的全过程,让家长都具有“我也是孩子的一个重要教育者”的意识,把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视为己任,并且不断总结经验。做好教育儿童的工作。

5.让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里,家长除了要求孩子,自己应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模范形象,孩子的模仿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待人接物及生活,学习习惯,孩子都有意无意地模仿着,并在孩子自己的生活中表现出来,要让孩子充分的活动,愉快的成长。

6.让家长尊重孩子,关心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观点逐渐形成,有时孩子出现问题,家长要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分析前因后果,正面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肯定长处,指出存在的问题,孩子容易接受,在家庭活动中家长要处处考虑到孩子的位置,尊重孩子的意见?兴趣和自尊心,在家庭中团结融洽,互相关心,民主商量,根据孩子的特点,家长让孩子在日常生活、游戏、散步、参观、旅行等活动中,更好的接触大自然?社会?与人交往,从而让孩子或得更多的机会锻炼。

因此,在幼儿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教育的今天,幼儿园应将家园合作视为重要工作之一,注重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家教质量,让每个家庭牢牢抓住学前教育这个关键时期,科学育儿,是孩子受到良好一致的教育,促进幼儿各方面全面发展。

孩子学习心得 篇7

《指南》着重强调的教育理念是:幼儿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者,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重视家园共育。幼儿教师和家长由于教育理念、知识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引导和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误区。

本书选取常见的教育误区,结合《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有利于促进《指南》的正确实施。正如本书在(二)社会适应章节所例举的案例,就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涵涵,一个内向、胆小、缺乏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的孩子,他是因何原因变成这样?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怎样的,细心的教师都进行详细的了解,进而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去引导涵涵,逐步融入集体,自信大胆。其间的一些方法可以借鉴学习:当幼儿来到一个陌生环境时,如果找到了可以信赖的人,也就找到了归属感和安全感。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要把握好每一个可以交流的时机。教师可以通过次次的心灵交流努力成为他可以信的人。

第二,要无条件地鼓励和支持幼儿。孩子在新的环境中特别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鼓励、支持、鼓励他们多参与班级活动,多与同伴游戏,多在同伴钱表现自我、树立自信。

第三,要善于发现优点,帮助幼儿实现自我价值。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细心解读,多赞扬幼儿在集体中的表现,使幼儿逐渐得到同伴的认可,最终找到自我的价值。

第四,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和帮助。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当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成长。即使幼儿暂时没有回应我们,我们也要坚持与之交流,让孩子慢慢打开心扉。同时也要与家庭密切沟通与合作,争取家长的支持。

最后,我想以昆体良名言,来提醒自己要学会更耐心地观察、等待,给孩子成长的时间与空间,适应群体生活。

孩子学习心得 篇8

作为一位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老师,在很多方面教育理论是结合不到实践中去的,几年来的工作经验也让我体会到,这份职业它所存在的特殊性,不会向我们想象的那样,想要做好,想要教育好孩子那么简单。还是要不断的学习与探究。

今天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它是国家教育部所出台的,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把幼儿的学习分为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通过对《指南》解读的学习,我明白从“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目标的解析、案例的描述、给我们进行了细致地解读,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

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深入学习,我对《指南》有了全面的了解。以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指南》的学习、贯彻、落实作为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并且要与加强师德建设相结合,扎扎实实做好全员培训,做好社会宣传,还要做好幼小衔接等各项工作。我们幼儿园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把实施《指南》作为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利抓手,我将学好《指南》用好《指南》.我们园将以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指南》,切实转变家长的教育观点,促进家园合作。有了《指南》的引领,我们教师能和家长充分地沟通,共同树立对幼儿期望值得正确思想,以身作则,摆正教育重心,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更能使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点,教育方式跟上时代的要求。另外,作为家长也能充分理解和支持老师。

《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就必须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应消除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积极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指南》的指引和导向作用,真正将《指南》精神落到实处。

孩子学习心得 篇9

近日,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向家长宣传并下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宣传册,作为家长的我自然关心孩子的学习水平与发展程度,所以认真阅读了宣传册,并查阅了全文,感慨颇多。

《指南》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指南》能够准确的告诉我们3-6岁的幼儿是怎样学习的,应当学什么,怎样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解决了家长在平时教育中的很多困惑与误区。我把感触最深的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一定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幼儿天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通过感官、动作、语言与周围环境互动,无时无刻不在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想想我们自己的做法,非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去学习书法、舞蹈、珠心算等所谓的兴趣班。到底是他的兴趣还是我们的兴趣?珠心算要抽象思维,现在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你拼命要他学,只能造成他的恐惧或厌恶情绪。对以后的学习极为不利。他是白纸,你已经随意涂画了。他要去挖沙、去草坪打滚、去捉蝴蝶等等,都被你无理拒绝;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你懒得回答或者敷衍,对孩子的学习能力都是扼杀。还有就是尊重孩子个性差异这个规律,真的不要去比,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长独特性,允许孩子按照自身的节奏和方式学习发展。

二、要教育孩子敬畏生命和热爱大自然。观察整个世界,不懂得敬畏生命的情况时有发生,只有从幼儿时期引导其认识生命的不易,才能让他们今后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提升他们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要教育他们妈妈十月孕育他们的不易,家长、老师、社会对他们的期待,生命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对于别的动物植物生命都要尊重。孩子天生具有怜悯性,加以正面引导,必然从小在孩子心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以后不会去伤害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大自然是有生命的,要爱护自然,尊重自然,不然大自然会惩罚我们的,洪涝灾害,雾霾,沙尘暴等,直观的教育他们。

三、让孩子享受家庭关爱。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觉得学校教育是最好的、最到位的,学校把孩子都教育好了,自己直接领回去就好了。殊不知,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多么重要。这样的孩子情绪积极稳定,能主动、自信的面对未来。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是幼儿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形成良好情绪情感的重要基础。其实做起来也很容易,多亲吻、拥抱、爱抚孩子,经常和孩子一起游戏、聊天、讲故事,让他感受到家的温馨。特别强调一点,父亲的作用无可替代,父亲带给孩子勇气、力量和自信,让孩子的人格更加健全。现在父亲与孩子交流的太少,出现问题他能告诉你吗?遇到困难,想想勇敢的爸爸,他自然就克服了!

我们学校和家长都应该清楚,教育和学习的目的是让孩子有教养,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必须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幼儿的全面知识,《指南》给了我们明确的方向,我们要学以致用,一起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

孩子学习心得 篇10

早期教育应该是对出生到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给予关心、干预和教育的一体化过程。然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0~3岁的婴儿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基本上是脱节的,尤其是0~3岁婴儿教育远远滞后于3~6岁的幼儿教育,这不仅加大了托幼衔接上的难度,也大大影响了早期教育的质量和效能。

近两年来,我们吸取了当代脑科学、发展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学前教育学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学前教育一体化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并通过对幼儿园已有的教育模式和活动展开方式的深入研究、实践和反思,筛选出有益于0~6岁儿童发展的教育模式。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0~6岁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必然是丰富多彩的。因而想用一个模式去统率所有的教育活动是不可能的,也是有悖于学前教育规律的,为此我们将研究的焦点锁定在婴幼儿参与、进行活动的行为方式和教师对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上,通过“研究”和“行动”这一双重活动,实现教师实践过程和研究过程的统一,提出了“基于个别化教育的适应性教育模式”、“基于合作教育的自主游戏教育模式”和“创新教育模式”三种学前一体化教育模式。

个别化教育模式是以个体各自特点为出发点,以发展个性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归宿,以适应个人需要为原则,以儿童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活动。从教育活动本身看,个别化教育这一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内涵:其一,在个别化教育中,教学活动让位于学习活动,教学从儿童出发,受教育的人成为自我教育的人。其二,儿童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个体的发展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其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时间与地点;教学内容与方法根据自由选择、学习者的心理倾向和他的内在动力来确定。

我们经过初步探讨和实践,以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确立了个别化教育模式中符合0~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适应性教育模式”。

适应性教育模式的基本理念体现在“适应性”上,即把教学的适应性作为个别化教育的突破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改变环境使教学环境适应儿童学习;二是改变传统教学形式以适应儿童具体的需要。

一是拟订明确的教育目标,且以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学习和表现行为的情况和条件来具体表述;二是评估儿童活动前的各项能力,以便确定即将开展的活动是否具备起点条件;三是设计可以自由选择的变通性教育活动,便于儿童自由选择或在教师帮助下的自由选择;四是在教育活动进行中,教师要不断掌握儿童的各项表现,适时调整教育活动方案。

(1)传统的学前教育模式多是以大一统的集体教育为主要形式,每个儿童在统一的教育目标下接受统一的教育。在研究中,我们采取了个体化非正式活动为主、插入式正式活动为辅的教育模式,以顺应2~3岁婴幼儿个体发展的总趋势和个别差异。个体化的非正式活动是个别化教育中适应性教育模式的一种组织形式,即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个体发展目标,创设丰富的环境,提供充足的材料,帮助和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到活动中去,活动内容直接指向游戏化、生活化、情境化和操作化。插入式正式活动是另一种组织形式,是个体化非正式活动的延续和深化。教师依据婴幼儿的个体差异、发展目标与活动目标之间的差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取集体(10人左右)、分组。分层、个别等形式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以婴幼儿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突出孩子的主体性,并以是否适应儿童发展阶段的特点为这一模式的重要评价指标。为了解决这一关键性问题,我们通过对婴幼儿入园前的家访、发展测试,了解每个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同时通过儿童入园后对其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分析、评估,来确定婴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以便采取适宜儿童发展的具体措施。

(2)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征,采取适应于年龄、个体的教育形式。2~3岁婴幼儿正处在“自我中心”阶段,还不能完全分清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时,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采取“给小动物讲故事”“对小白兔讲一句话”等形式,让孩子拿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小动物们一起学习、一起作游戏,活动设计形式指向婴幼儿的发展需要,这样,儿童是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和进行各项教育活动的。

(3)依据婴幼儿的发展需求,及时投放材料,调整活动方案,创设合适的活动环境。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决定着教师如何设计和投放材料,如何改变适应婴幼儿学习的环境,采取与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相一致的教育行为。因此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细致地观察、记录、分析、评价每一个儿童的发展情况,为其制定适应性发展目标,并使其缩短到达“最近发展区”的时间。

(4)依据儿童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目标与活动目标之间的差异设计相适应的“插入式正式活动”。插入式正式活动并非单指认知活动,其指向是多方面的、广义的活动。可以是认知活动、操作活动或者是游戏式的学习活动。通过灵活地设计各种活动来满足每一个儿童的需要;同时为不同的儿童建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允许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适宜的发展;根据儿童不同的能力、需要、兴趣等来合理地分组。如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到某小朋友对任何材料都不能坚持摆弄,常处在东摸摸、西瞧瞧、无所事事的状态中。故在区域活动时,教师单独对他进行指导,从玩拼板开始,先让他拼成一幅简单的图形,并予以及时地鼓励,培养其兴趣与坚持性。同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每天都适当延长孩子玩的时间。如今,该孩子每天一到幼儿园,就要玩拼板,并能坚持较长一段时间,而且还常常会高兴地告诉老师“明天,我还要和小猫(拼板)做好朋友”。

经过适应性教育模式的试点研究,2~3岁的婴幼儿由不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到现在的喜欢上幼儿园,喜欢与同伴一起玩,由不会玩到现在的我愿意玩、我会玩,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己的发展轨迹上取得了长足地进步。

生活与健康1.74%7.78%49.2%62.7% 75.4%

探索与认知020.5%81.3%81.9%80.9%

感受与表现1.26%39.06%64.4%61.3%72.1%

从上表可以看出,四月份是婴幼儿发展最快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适应期后,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个别化教育下,他们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儿童入园时各方面发展状况的前测到6月份的后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儿童的进步是显著的,这说明“个别化教育模式”中的适应性发展教育为学前一体化教育模式探寻了一条有积极意义的途径。

适应性教育模式的研究,打破了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仅调整和改变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还把先进的理念融于实践活动中,主要表现在:

(1)教育活动时间、内容和教育资源配置上的灵活性──教育时间安排的灵活性能够满足儿童不同的个性、学习风格和发展速度,材料和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婴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与能力进行选择的前提条件。

(2)教师角色的转换──从原来的知识传播者变为婴幼儿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育技能来帮助儿童学习,发现儿童的需要与兴趣,及时评价,共同讨论,个别辅导,不断鼓励。

(3)采用标准参照测验进行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其目标是为了评价儿童的进步、诊断儿童发展的出发点,更好地矫正问题与继续开展新的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师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儿童不断进步。

合作教育模式是当代格鲁吉亚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创建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它的显著特点是:从尊重儿童的人格与个性出发,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条件将儿童在游戏中固有的自由选择感和全身心投入的心态迁移至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在师生真诚的合作中实现目的与手段、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一致。

自主游戏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合作教育模式基础之上的一项尝试。

自主游戏教育模式设计的基本原理如下: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主交流是儿童自主游戏过程的三个环节;共享、观察、帮助是教师指导游戏过程的基本态度和主要任务;计划调整是游戏后教师对儿童游戏情况的及时分析和儿童再次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环境创设及其指导。这一原理凸现了游戏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意愿活动这一本质特点,明确了教师作为游戏环境的创设营造者、游戏过程的观察支持者、游戏成果的分享激励者的角色地位,充分体现了游戏的自然发展价值和教育引导游戏的促进发展价值。

(l)自由选择:这是学前儿童游戏的起始部分。这部分的关键在于:教师应通过提供儿童自主游戏的环境条件,鼓励儿童自己选择决定玩什么,在哪儿玩、和谁一起玩,激发儿童的游戏热情和投入游戏的主体意识。对于儿童自由选择游戏的过程,教师指导的主要策略是观察、帮助和共享,即①鼓励幼儿自由选择。鼓励的方法通常有语言的启发暗示,也可以是教师的体态表现。②提供儿童自由选择的条件。包括满足儿童选择、决定游戏的时间和空间要求;为儿童提供其感兴趣的、适合其年龄特点的、能促进儿童发展的玩具材料;重视儿童相关知识经验的积累。③帮助儿童解决自由选择中的困难和矛盾,以保证游戏顺利开展。

(2)自主展开:这是游戏的主体部分。这部分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引导儿童自主开展游戏,使游戏成为儿童充分表现、自由交往、协作创新的愉快的教育过程;使儿童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情绪情感得以激发,自我价值得以体现,社会交往技能得以培养,身心得以全面和谐发展。同时,教师要善于为儿童自主展开游戏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以推进游戏的进程;要绝对避免过多地干预儿童游戏、作出有悖于儿童游戏本质、抑制儿童自主展开游戏的错误行为。教师的指导策略是:①观察了解。即加强对儿童游戏行为的观察,为对儿童游戏进行正确的指导提供依据。②提供适时的帮助指导。一方面教师可以作为儿童游戏的伙伴对儿童进行隐性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直接点拨,给儿童以建议和帮助的显性指导。显性指导是指教师在儿童游戏之外插入的有目的的教育指导,它强调自主游戏中儿童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儿童游戏的放任,也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插入的教育教学,以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活动知识或技能而更好地开展游戏,只不过这时的游戏已暂时转变为教学活动,融入了教师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意图。如在游戏中教师发现玩水池的孩子在一一用手捡拾水底的小铁片时,便提供他一块磁铁,并启发他说:“请你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么样?”这样,在自然状态下,以不干扰儿童的游戏为前提,适当地插入科学教育,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然掌握了磁铁的.有关原理。

(3)自发交流:这是游戏的结束部分。这部分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引导儿童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儿童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其指导策略是:①自发交流中,共享游戏中的不同体验。教师要鼓励儿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以增添游戏的兴趣,为儿童提供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并使儿童之间有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平行学习的机会。②自发交流中,共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提高儿童游戏的质量。儿童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教师及时地引导儿童评论、讨论,是发展儿童大胆表达表现、共同探索的有利时机。为此,教师切忌把儿童对游戏的自发讨论变成教师对儿童游戏结果与行为好坏的价值判断。

近两年来的研究实践表明,自主游戏教育模式体现了儿童游戏的本质特征,这种以师生合作为基本形式的教育模式,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儿童的学习行为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自主游戏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施给教师带来的变化:①游戏观的变化。通过研究和学习,教师真正认识到在自主的游戏中儿童可以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需求,在没有任何控制关系的背景中儿童才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意愿,从而达到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同时,在儿童自主的活动中,其个性的发展才是最充分、最和谐的。②游戏指导能力的提高。在儿童自主游戏中,教师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随便干预儿童的游戏进程,刻意安排游戏活动,对儿童提出苛刻的要求等现象,而是重视良好游戏环境的创设,注重在游戏过程中予以适时与适当的帮助指导,并适时适度地介入儿童的游戏,与儿童分享游戏的快乐。③师生关系的转变。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共同营造一种友好的、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良好气氛,使自主游戏在教师与儿童合作和共同作出创造性努力的条件下进行。教师不仅是儿童游戏的指导者,而且还是儿童游戏的伙伴。

(2)自主游戏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施给儿童带来的变化:①儿童的自主体验更为强烈。自主游戏完全允许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游戏内容,自主决定游戏同伴,自我表现和体验游戏进程,儿童可以在完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感受、发现和探索,因而体验是充分强烈的。②儿童的创造力体现得更充分。自主游戏为儿童提供了表现与创造的机会,使儿童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因而儿童有了更广阔的想象、探索和创造的空间。③师生之间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合作交往更显积极主动。自主游戏中,宽松和谐的氛围消除了儿童的胆怯、紧张及师生间的距离感,使师生之间、同伴之间能更加积极主动地交往与合作。

创新教育模式是依据创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课程理论和学习理论,以培养儿童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目标,以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为依托,开发儿童的创新潜能,让儿童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进行学习和创新的教学基本结构与活动样式。

创新教育模式集中体现了为培养儿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服务的创新教育思想和基本原则。

(1)教育过程的创新性:教师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来展开。因而,教师要不断创新来创设适合于儿童创新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气氛与环境等,以激发、促进和培养儿童的创新兴趣、创新精神和能力。同时,教师要

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儿童创新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把儿童视为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和学习者。

(2)满足儿童心理需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热爱、尊重每一个儿童,尊重他们的个性与主体地位,信任孩子,平等对待每个孩子。

(3)活动设计过程的开放性:这里的“开放”是指活动内容依据儿童经验进行选择性整合;活动方式进行多样性融合;活动资源进行综合性调控。开放思想观念、开放活动空间、开放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总之,开放性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

(4)教育活动设计与活动实施的交融性:教育活动的创新设计要不断符合并满足儿童活动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的活动设计过程与儿童的活动过程同步并进、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使设计、调整过程伴随整个活动进行,直到活动结束。

(5)教育活动过程的师生呼应性:教师要随时关注儿童的活动状况,反思设计过程中教育的要求是否能转化为儿童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活动的教育发展价值。

满足儿童需要的创新教育模式采取了研究与实践并行的研究方法。为了使教育活动能够不断指导实践,而且及时反映实践操作的真实水平,我们将整个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整体性操作调控阶段:研究初期,为了在宏观上保障活动创新的发展方向,我们改变了儿童一日活动流程,在教师的活动预设计划中,采取了组织指导、自由选择、小组合作等组织形式,目的是强化教师从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教育活动的展开过程,进行活动考虑。其重点是从思考方式上改变教师的操作过程。

(2)活动性自发创新阶段:这一阶段是教育活动模式多样化自发产生的开端。强调创新的目的在于:突出教师创造性地汲取各种活动对儿童发展的有益性,并根据儿童的需要生成新的、具有促进儿童发展价值的活动。其重点是树立教育实践精品,鼓励创新。

(3)发展性返朴归真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教师原来过分关注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改变为关注探索活动对儿童发展的内在作用,即活动形式不再成为教师主要关心的问题,使活动所具有的发展功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凸现。其重点是以品牌活动的设计思路为主线,帮助教师从实践操作的角度,认识活动方式的改变给儿童发展带来的变化。

主要教育活动形式有:一是探索性学习活动。其功能是将0~6岁儿童在一日生活中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在游戏中积累的经验综合运用于这类活动中。它具有平衡课程的作用,能充分满足儿童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和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其活动过程充分体现出儿童探索学习的游戏性、自主性,活动的展开过程具有明显的低结构和开放性特点。其主要活动形式有:探索性主题活动(托班和加班是趣味探索活动、中班是情景或经验探索活动。大班是主题探索活动)。儿童活动计划书、班级选修课等。二是自助活动。其功能是挖掘儿童生活教育内容中所隐含的更广泛的教育发展意义,拓宽生活教育活动固有的内涵,将幼儿园生活活动纳入教育范畴。其主要活动形式有:选择性进餐、自助进餐启助午茶等。三是互助服务活动。其功能是通过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解读儿童行为的内在发展动因,对儿童的活动作动态的发展性考虑和方向性引导。每学期要设计出既能实现儿童阶段发展目标的持续性特色活动,又能满足儿童每一年龄阶段优势需要的主导性活动。其主要活动形式有:小鸟服务队、小能人俱乐部、值日生工作台、小鬼当家等。四是自由休闲活动。幼儿园的自由活动是一种让儿童自己调整、自己安排的活动。其功能是满足儿童自理、松驰、宣泄的需要。自由休闲活动突出了时间的控制,意在提示儿童在一个时段内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调整好情绪,为以后活动作好准备。其主要活动形式有:互联网上的玩伴、下课十分钟、自助安排一刻钟、混龄混班游戏等。

这一研究使教师从操作层面上落实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使学前教育机构的影响真正延伸到家庭和社区。然而,深入反思本研究的整个过程,我们认为还有两方面的问题有待深入探讨:一是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还没有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因此本研究的局限性在所难免。教师自身积累的组织儿童探索活动的经验,也难以在教育活动中自觉地进行迁移,所以教师研究方法论的学习掌握是继续研究的前提。二是在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育模式研究的同时,还要从整体课程观的角度,深入探索各种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功能价值,使各种教育活动全面、科学地纳入幼儿园的整体课程管理体系。

个别化教育模式、合作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各个模式的教育功能,满足来自儿童、社会、家庭三方面的不同需要。如果教师掌握了多种适合于0~6岁儿童的教育模式,便可以根据具体教育实情,综合运用各种模式,从而为儿童的身心发展创造最佳教育环境和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孩子学习心得 篇11

通过观看王金战老师的讲座,我的体会有三点:

1、要端正爱孩子

爱孩子,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也不是自以为是的爱就是爱;爱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爱孩子不是“画”出来,也不是“话”出来,爱孩子就是点点滴滴的陪伴,一点一滴的支持,用心对待孩子作为一个小小的人,他的一切需求、困难、快乐、悲伤等等。王老师讲座中提到的家长,孩子考试考得不好,家长表现的那叫愤怒,孩子吓得哆哆嗦嗦。这是有这个机缘找到了会教育的王金战老师,如果没有这个机缘呢?那个孩子生活的该是个什么样?另外一个家长,要孩子学些学到夜里12点钟,其实作为一个人,别说是孩子,我们大人也是会疲倦的。所以,爱孩子,就是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要考虑他的成长所需,用心体会,用耐心支持孩子。

2、多鼓励孩子

孩子的一切成败得失,都是有原因的。当孩子考试不好、表现不好、遇到挫折失败时,作为家长,其实我们内心是看得清楚的。如果没有看清楚原因,要仔细帮助孩子寻找原因,鼓励孩子慢慢赶上来。作为家长不是一味急躁,训斥孩子,那样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多鼓励孩子,承认他做的好的地方,这是事实求是的做法。

3、家长要不断地学习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好好地引领孩子。现在社会信息传播迅速,知识更新快速,家长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不断变化的现实,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适应复杂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这是我体会到的主要的三点。其实做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家长首先要审视自己,要自己做到合格的家长,才能好好地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学习心得 篇12

认识《父母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真正的静下心来研读还是在准备去济南参加课程以后,按照要求需要提交学习心得,近段抽空认真读了《父母规》及研究,更清楚的认识到《父母规》的核心主旨是:父母修,子女正,家道齐,天下平。想让孩子改变,先让自己成为那个改变!

去年在一次家长课堂上给朋友们分享的一个案例“重庆10岁女孩摔打男婴”,针对这个案例,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系教授李玫瑾说。“女孩对一个无辜的婴儿下狠手,这种事情是对社会底线的挑战,对公众基本情感的挑战。”李玫瑾认为,舆论与其关注李某“是不是有反社会人格”,还不如关注她有什么样的父母。

专家的声音将案例根由直指家庭教育。亲子教育于父母并不陌生,但更多的父母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认知,行动上还是在没用旧有的模式,所以现在的孩子更多地出现叛逆且周期加长。我们现在有一些新理念的朋友都知道:家长这种职业的特点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作为父母,其天职是抚养和教育。抚养指的是为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所需,教育指的是父母自身通过学习,实现自我成长,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进而高质量陪伴孩子快乐成长。那么在家庭教育中,首要成长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孩子在不断地成长,如果我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昨天,想用一劳永逸的方式方法教养自己的孩子,自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父母,要首先做到自我成长,通过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方式和途径去学习,从而可以超越自身的局限,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学习是因为拥有的选择不足以满足所需,幸福是拥有的选择比所需的更多,所以学习是达到幸福的最佳途径。当然,父母的自我完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教育好孩子,以功利之心去学习,去衡量自己的付出值得不值得,那注定会失望的。我们学习完善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自己人生的幸福感,是为了负起我们对自己生命的责任,使我们能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受益是结果,不是目的。

为人父母,需要学习的,需要完善的方面很多。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左右我们情绪的,并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的看法和评价,甚至仅仅是我们当时的心情。情绪没有对错,但表达方式有好坏。想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父母首先要做自己的情绪主人。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你真让我生气”,“你真让我失望”。那么,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孩子,别看你只有3岁,但你要对30的妈妈情绪负责。”作父母的,要真正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在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记着把“我”当成情绪的主语:“我觉得很生气”,“我有些失望”。把我们的情绪与需求,正确的表达给孩子,而不是带着情绪与疲劳强迫自已做些什么。孩子在小时候是通过母亲的眼神看世界的,母亲的情绪是影响孩子教育的最大因素,有个温柔善良、心态平和、恬静安详的母亲,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学会了管理我们的情绪,就能做到更好的和孩子沟通。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孩子理解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任何时候都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其感受;沟通的内容要具体,多描述,少评价;语气要温和,多使用短句;多用肢体语言,特别是眼神的交流;对重要的话要进一步确认,重视孩子的反馈;关注沟通效果,重要的不是自己说了什么,而是孩子理解了什么。父母自身情绪稳定,心态平和,懂得理性表达,不仅会给孩子一个好的示范,教会孩子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同时也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我们都知道,生活即教育,我们给不了孩子我们没有的,所以我们希望孩子有什么改变,需要先让自己完成那个改变,而不是仅仅去约束和要求孩子。我们是根,孩子是花。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根也有问题。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长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父母是孩子的根,正确的教育是肥沃的土壤。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一位崇拜圣雄甘地的孩子非常爱吃糖,他妈妈为了让他戒掉糖,千里迢迢找到甘地,希望他能劝说自己的孩子。可是甘地说,你三个星期后再带着他来。母亲说我们家很远,好不容易来了就请你帮帮我吧。可甘地坚持说,你三个星期后再来。于是,这个母亲三个星期后又带着孩子去见甘地。甘地告诉孩子要少吃糖,孩子答应了。孩子的妈妈问甘地,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上次不说,非要自己等三个星期。甘地说,我也很喜欢吃糖,我花三周时间让自己戒掉糖,我才有勇气跟他讲。”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对孩子的约束和说教,而是父母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成就最好的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你会发现这种感觉真的很好!能够一次次发现自己曾经的不足,一次次发现与孩子沟通原来还有更美好更人性的方法。而且你的一言一行,也在作着示范,示范着我们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行为。努力做好自己,用健康的,无条件的爱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真的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着要掌握多少知识,运用多少技巧,学习各种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但《父母规》教会我们的是修行。其实养孩子,走心远远胜于用脑。与孩子进行爱的连接,是心灵与心灵的拥抱,不需要很多的“理论”和“知识”,只需要完全的敞开和接纳。就是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细节,滋养着我们,用心去感受,只有我们的内在丰盈了,才能给孩子更多内心的力量,获得生命中的宁静和喜悦!

孩子学习心得 篇13

我仔细地阅读了此书,书中很多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我,同时我也为孩子的能感到震撼,为老师们的发现感到佩服。

书上说:“学习故事”这套叙事性儿童学习评价体系把儿童视为“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提倡从相信和接纳儿童的`视角观察、解读和促进儿童的学习,培养儿童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并支持儿童建构和发展关于自己、他人以及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理论。在与书中老师们分享的一个个学习故事中,我看到新西兰老师是如何运用理念引领教育实践的。

缺乏教学经验的老师会把教育的职责定义在“教”上面。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和事实大相径庭,因为每个老师的职责远比这个更重要。由于老师有责任引导孩子的精神发展,因此在观察孩子时,他们不能仅限于了解他们。老师的观察最终应当辅助孩子的能力呈现出来,而这也是观察的唯一目的所在”。

当然,我们老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要在游戏中或者活动中去支持孩子,更要抓住孩子在游戏或者活动中闪耀的一面。

怎么样,“孩子学习心得(集合13篇)”中这些人生感悟的句子让您有没有大彻大悟?希望如此,顿悟只是一时,希望您可以读读djz525.com小编其它感悟句子孩子学习心得,愿 您喜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5044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换座位作文十篇
下一篇 : 物流实践总结报告1000字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