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作文当我读完了作者写的作品,里面的剧情真的精彩绝伦。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悲剧的诞生读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篇1

狄奥尼索斯的救赎

读《悲剧的诞生》有感

19世纪的德国,还是一片百废待兴的局面,1948年革命的失败,浇灭了苦难的人们心中的那团星星之火。因此,一向不受欢迎的叔本华,以一种比安慰者更为暴露的态度出现在人们面前。他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以一种血淋淋的方式把血淋淋的事实揭露了出来。

经过了失败的痛苦和无尽苦难生命的无望后,人们才认真地看到:“哇,看叔本华,他说的真是有道理!”同时,哲学在经历了形而上梦想被康德的打破后,向前又迈进了一步,更加揭示了生命的那完全没来由的欲望的胡乱冲撞的本质,并引向了此在。

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可爱的、认真的尼采在一个破旧的书摊上找到了这本藏在角落里的书——《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从而走向了和一般的人完全不同的“哲学家”的道路。正是叔本华带领尼采走向了一种真正的哲学和他流浪的吟诵生活。

这本尼采的**作,《悲剧的诞生》,与其说是对叔本华的发扬,不如说是对叔本华的扬弃,虽然发扬的一面远远掩盖了弃绝的一面,但我分明从他的那种汹涌激荡的文笔中,看到了一种生命力的竭尽全力的挣扎,看到了那血珠的胡乱颤动。整本书,尼采好像是怀着一种着急的难以抑制的心情一气呵成的,就好像发现了振聋发聩的真理而急于告诉世人一般。后人总是称尼采为“诗人哲学家”,因为他的浪漫性质的语言对哲学的诠释。

从这本甚至被某些人称作“神秘”的似乎是表达着一种幼稚的书中,这样的文学性的语言随处可见。对于习惯了绞尽脑汁地推敲康德那些晦涩难懂的文章的我们,倒可以从尼采那里忘掉德国人的严谨,着实体味一下德国人的激情,甚至是疯狂。

关于艺术,关于悲剧性的歌剧,我作为一个学数学的理科生,难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而尼采那样的对古希腊悲剧和对瓦格纳**的褒扬和宠爱,让我不得不辩证地去看待艺术,去看待狄奥尼索斯把我救赎的可能性。

先说一下这本书的大体论述。尼采向我们描述了导致希腊悲剧的两条基本对立线,一条是狄俄尼索斯的陶醉,另一条是阿波罗的梦想。以狄奥尼索斯为绝对精神依托的酒神颂歌,所表征的是对生命本质的直接穿透,所抒发的是那最本源的冲动和悲哀。

在这样的酒神颂歌面前,阿波罗式的乐观主义就像那些镜花水月一般了,其目的只不过是一种掩饰,只不过是对此在现象的无知无畏式的流连忘返。认真的、严肃的已经完成那种对此在的深刻认识的那些希腊人面前,阿波罗式的摩耶之幕已经被彻底穿透了,他们看透了悲剧的实质,体验到了意志的无法排解的虚无性,于是,狄奥尼索斯的那样的对意志的冲撞,对他们来说就是不可或缺的了。

然而,在尼采看来,是苏格拉底和欧里庇德斯欺骗了人们,导致了代表狄俄尼索斯的希腊悲剧的毁灭。苏格拉底所自以为最具真知灼见的“知识即美德”错误地引导了人们,使人们在那完全不认真地代表欲望的摩耶之幕中企图发现真正的自己,企图冲出此在的荒谬,而完全忘记了那尼采自认为的人真正要做的事情:体验那抒发着最本真的欲望的,跟世俗之欲全不相干的狄奥尼索斯的真正的直达意志的**和古希腊悲剧。

于是,他建议以德国精神向古希腊精神的学习的方式,实现那真正的悲剧的再生,以及真正的审美观众的再生,实现狄奥尼索斯精神的苏醒。

德国是严谨的,这从以康德为代表的伟大哲学家的枯燥风格中可见一斑。而从这样的严谨来看,后来的尼采的疯狂也就有理有据了,因为要想实现对生命本质以及所有此在本质的究诘,必然得不出什么结果。即使严谨到不漏过每一种可能性,认真地思考到脑袋发麻,也不会从中得出什么像样的结果,到头来仍还是任由意志的无名乱撞,由此必然导致疯狂。

后面的那些法西斯们所做的各种劣迹还没有资格和这样的疯狂随意称兄道弟。法西斯的疯狂是严谨后对已知结果的疯狂,这种疯狂不会冲出摩耶之幕的桎梏,只能在世俗中被各种各样的平稳生活的人们指责臭骂。

而正是德国人的严谨的风格,才产生了伟大的康德,以及后来的似乎是唯一能给世俗的人们以安慰的马克思和并不能给人们以哲学上的绝对的安慰的尼采。读了康德之后,我们就会知道是康德判处了形而上学的死刑。而尼采和书本华的那些悲观的论调以及对科学知识的轻蔑的缘由,其实在康德这里,在这两人面对康德之时就已经初见端倪了。

如果没有康德对形而上学理想之破灭的解读,我们可爱的尼采还能对那宣称“知识即美德”的苏格拉底冷嘲热讽吗?在康德通过对人类认识能力和人类理性能力的深刻解读,得出了上帝、灵魂、自由等概念的超验性之后,才会有叔本华的对意志与表象的区分。在叔本华看来,我们的知识的内容,所有的根据律只能在表象中起作用,并不能直达意志——这世界的真正自在之物。

作为一个纯粹的认知主体,认识意志的唯一途径就识意术。只有艺术才能表现出最完美的想法。在这一点上,尼采深陷于叔本华所设下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并因此于此书中有了对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科学乐观主义的深恶痛绝,和对以狄奥尼索斯为神圣的代表艺术的希腊悲剧的推崇。

不得不说,叔本华的消极唯意志论确是是一剂强效药,它深深地刺激了尼采的心灵。但在这本书中,我清楚地看到尼采的不情愿。首先,尼采并没有对叔本华所倡导的意志的自我消除——也就是苦行僧式的生活进行过多的描述,他所对叔本华进行发扬的是另一条相对而言比较积极的道路,即完全以纯粹认识主体进入艺术的道路。

请看那通过酒来达到绝对清醒的狄奥尼索斯,难道这里面所蕴含着的,仅仅是生命的与生俱来的悲剧性实质吗?难道没有对生命的赞美吗?哲学的理想虽然快要破灭,但意志还是在那里,人还是在活着,难道我们就任由生命静静地枯萎而不做点什么吗?

尼采的强力意志学说虽然是后来的,在这本书中看不到什么苗头。但这本书的确是以一种强烈而有力的风格写成的。

我说一下我自己的关于狄奥尼索斯的“醉”的经历。那一年,我好像喝了一瓶茅台酒,外加半斤汾酒。好酒贪杯,我喝多了。

当我喝了太多的酒,我得到的不是那种陶醉的快乐,而是像刺刀一样的完全清醒。那一刻我切实领会到了狄奥尼索斯的几乎无法超脱的强大和残酷。前几分钟我还在和我姐姐高谈阔论,沉浸于醉酒之中,后几分钟我就突然陷入了癫狂,那种因完成对狄奥尼索斯的深刻认识的绝对的绝望,鬼哭狼嚎——我记得我是从邻居家跪着爬到了自己家的炕前,也不顾邻居的笑话,哭着祈求上帝的原谅。

这种痛苦,我实在是无法解脱。至今我都无法找到绝对正确的面对狄奥尼索斯的方法。以前我是绝对信仰上帝的,但是那一刻,我感到了信仰的破灭,上帝的不存在,而我还在固执地哭着求得上帝的原谅,唉,何苦呢?

狄俄尼索斯,这个不得不面对的可恨的人,真的能救赎我们吗?尼采的赞誉真的值得发扬吗?我想,答案是“不”。

尼采他自己也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会带给我们真正能给我们希望的“超人”,他会谆谆教育我们——去强力地生活!去发展生命!即使没有给我们带来实质性的回报,这也是唯一的办法。

尼采初期的对狄奥尼索斯的袒护,按照他后来的思想来看,这并不是为了让人们走向叔本华这条不归路,而是为了让人们正视叔本华,正视哲学,正视自己的生命。我真是傻,“上帝死了”,我竟然还在上帝那里墨迹,我竟然还不明白——人只能依靠自己对意志的发扬,来获得可能的救赎。

这样的自我救赎,正是尼采教导我们的。为什么人们总是把尼采和马克思放在一起?这是因为这两位思想家给了我们对世俗世界和生活不同的态度。

马克思是一位向我们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残酷性的理想主义者。如果不是他,我们就不会知道我们人类只是工作的奴隶,我们是我们的工作。那些即使年薪百万的精英们,也只是被工作代表了,也只是被榨取了剩余价值。

我们一点也不喜欢我们的工作,因为我们努力工作只是为了分一杯羹,养家糊口。热爱工作的人要么无知,要么正在做真正的工作,要么就是资本家。而尼采则像一个先觉者,马克思给予了我世俗上的安慰,尼采给了我关于生命本质的方向——去强力地生活,去发展自己!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篇2

—1人类的活动(不论体力或智力的)创造了艺术,艺术来源生活,而那些不朽而光辉,得以长存至今艺术形象,是人类活动在无边的历史长河的淘洗下,脱颖而出的精华。同一时期,各地的人类文明根据各自的社会形态和文化风格,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在这些意象中,可以称之为经典,为我们所熟知,即夸父和普罗米修斯,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在讨论之前,我必须不充一些历史背景知识,这将有助于传播文章和读者的理解。所以请耐心地读下去,肯定会有所受益。

如果我们假设这两个人曾经以人类的形式行走在地球上,他们大致生活在同一个历史阶段——公元前第三个千年到第一个千年。这一时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即从新石器时代到古代文明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期,因为灌溉农业、金属冶炼,和牛耕农用动力的产生和推广,古代文明首先在中东破土而出,然后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各地传播。这一时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出现在中东,东方的黄河流域出现了中华文明的雏形,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古印度文明;西方的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埃及文明,地中海的波浪和美丽的克里特岛是孕育着米罗斯文明的摇篮。然后,在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之后,中美洲的古代文明。

这是一个古老文明充满活力和繁荣的时期。它也是一首反映人类挑战、突破自然局限的伟大诗篇。从新石器时代的荒野中重生的人类似乎受到了文明之火的鼓舞。他们睁开眼睛后的第一件事,旧石用微薄的力量去挑战强大而无边的大自然。现在看来,人类无疑赢得了这场战争,他们成功地开辟了一个超越自然奇迹的广阔世界。

但是,当时的人类决不会有这样的自信,在他们辛劳而短暂的生命中,一定充满着“人生苦短”的慨叹。在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美索不达米亚,频繁而不规则的可怕山洪和多变的气候变化不断地摧毁那里脆弱的农业生产,而周边游牧军队的不断侵略和骚扰,则是对文明国家国计民生的重大威胁。纵观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只有人,寿命不久长,无论做什么,都如清风一扬。”

在可怕的自然力面前,我们的祖先是十分渺小的,但他们心中涌起的欲望又无法让他们在与自然的对抗中妥协,实际的情况是,人类已经没有退路了,在与天地进行的斗争中,他们必须放手一搏,哪怕这是一场必输的战斗。

古人是怎样看待他们与自然力的较量呢?

人类的神灵意识,贯穿着人类发展演变的历史。在他们眼中,自然力化身为万能的神。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对自然的挑战,实际上是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不敢超越的权威——神。实是上,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合理的。我们无法想象大多数古人会忽视神的存在。

事实上,正是因为对自然力的恐惧,人类才需要上帝——一种强烈的依赖,无论他带来灾难还是祝福,都是一种心理安慰。

进入文明阶段的人类没有对神灵的存在产生怀疑,他们依然要仰赖对神灵的信仰才能生存,但与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不同,那时的人类已经敢于接近神灵,去获取神灵的智慧。我们都知道巴别塔的故事,骄傲的国王集合天下能工巧匠,想要造就一座通天的高塔,结局自然是神战胜了人类,浩大的工程最终在神的干预下半途而废。这个故事反映了人类对待神的态度的变化。尽管最终的结果是人类遭受了失败,但敢于接近和违背神是当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特征,也是许多艺术形象不可或缺的精神。

先民们创造的这些伟大的艺术形象,多是以挑战不可战胜的神灵为开始,以主人公受到神灵惩罚的苦难为结束,体现了充满磨难而又百折不饶的人生这一悲剧性的主题。大悲剧是人类艺术史上的巅峰。悲剧所折射出的人性光辉,甚至超越了其美学成就。

“宇宙心灵所怀蓄的矛盾,在他看来显然是由于种种不同世界的交错混乱,譬如说,神界与人界,这两者分别来说都是合理的,但是,正因为它们分庭抗礼,所以势必各因其个性而经受痛苦。当个人英勇地努力追求共性,当他试图跨过个性的界限,从而使自己变成唯一的宇宙生灵时,他定必经受那隐藏在万物本质中的原始矛盾,也就是说,他越轨了,因此受苦。”

普罗米修斯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形象,他虽然是一个神,但他更像是一个在大地上行走的人类,在对待火的立场上,他和人类是一致的。这样一个为人类的利益奋斗而不惜背叛自己身份的神灵,我们不妨就把他看作人类中的一位勇士。

当人类走出蛮荒,努力地征服自然,想要在世界上拥有自己的位置时,他们就已经从内心深处与自己的神灵决裂了,客观地承认神人二界的分野,只会加速这种决裂的发展。面对生存环境的艰险,文明人不会寻求妥协,正因为这名正言顺的分界,造就了人类与神灵分庭抗礼的局面。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人类跨越个性的限制,去追求共性的过程,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使自己成为宇宙中唯一的生灵。

但是这种疯狂的行为,又是对神灵权威的冒犯,越轨者必遭受苦难,他会为其所作所为付出痛苦代价。而这就是其悲剧之所在,冒犯神灵的权威会招致灾难,但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普罗米修斯这样的英雄必须去犯。他做了,神灵不会给他好果子吃;他不这样做,人类将遭受灭顶之灾。

普罗米修斯的人生悲剧,就这样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无独有偶,在遥遥相隔万里的东方,黄河流域养育下的中华文明也诞生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他就是夸父,那位手持拐棍,只身追寻太阳的巨人。

与希腊人埃斯库罗斯所写故事的背景相同,夸父生活在一个极端寒冷的年代,鹅毛大雪漫天飘洒,遮蔽了太阳火热的脸庞,给行走大地上渺小的人类带去了无边的寒冬长夜。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巨人夸父表现出了与普罗米修斯相媲美的勇气,告别族人,他要去寻找太阳,为了让太阳回到族人身边,他必须说服这位力量强大的“神灵”。这一情节的设置,与普罗米修斯为救人类而盗取神火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两个故事稍有不同的地方,只在故事的结果。

普罗米修斯盗取了神火,也受到了惩罚,宙斯把他悬挂在峭壁之上,派巨鹰日日啄食他的肝脏。夸父的结局是死亡,他长途跋涉,历经艰辛来到了太阳面前,对他说出了自己的诉求,然后悲壮地倒下。两位代表着人类利益去冒犯神灵的英雄,一个得到的是万年的折磨,另一个则面对生命的终结。

普罗米修斯成功地获得神火,使温暖重回人间;而夸父没有带回他所渴求的太阳,他的同胞并没有获得解放。

但是结局不言自明,在逆境中生机勃勃的人拥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巨人夸父所表现出来的超凡勇气,预示着人类将克服一切艰险,创造出光明璀璨的未来。在故事最后的部分里,夸父丢在地上的那根拐杖,化作了一片美丽的树林,树上结满了甘甜的果子。这个美丽的地方,后来成为了一代又一代行者追寻不止的所在。

个人认为,夸父追日这个悲剧故事,比起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普罗米修斯,在对结局的艺术处理上要技高一筹。总之,夸父与普罗米修斯这两位人类英雄的悲剧形象,是人类在历史上试图超越自我,战胜自我,挑战极限过程的完美写照。在中国,与他们相类似的艺术形象还有填海不息的精卫,和开天辟地的盘古。

他们在悲剧中诞生,在悲剧中寻找超越的动力,亦在不竭的奋斗中得到永恒的生命。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设想,应该把夸父的形象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标志,中华民族在近代的发展充满着挫折和艰辛,只有保持最大的勇气才能支持我们在逆境中前行。我呼唤当代的夸父,那坚定的巨人,能够忍受大众的奚落和嘲讽,向着那美好而渺茫的希望之林前进,哪怕等待前方的是死亡,也能顽强的前行,为了人类的幸福,挑战那不能超越的极限。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篇3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哲学着作,该书涉及的是哲学中的重要分支美学。在这一领域,学术界一向重视黑格尔、帕克以及后来的本雅明、阿多诺等人的研究成果,尼采的这一着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悲剧的诞生》一书却一直为艺术家和诗人们推崇。仅以我们中国为例,鲁迅、周国平、郭沫若以及现在的新裤子、超载等摇滚乐队都曾对这一着作产生过浓厚的兴趣。撰写《悲剧的诞生》时,尼采还是一个意气风发、初露头角的青年学者,然而仔细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他不仅阐述了西方艺术的源头,而且也为他自己的悲剧命运写好了注脚。也许这本书的问世本身就意味着尼采悲剧命运的开始。

尼采在书中把西方艺术的源头归结为日神情结和酒神情结,而尼采尤为推崇后者。酒神情结即迪奥尼索斯情结,此后一直为众多学者和艺术家关注,比如王小波就曾以迪奥尼索斯情结为题写过多篇杂文。在中国文化中,酒神情结也在诗人、隐者和失意者中十分流行。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年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是一个国家分崩离析、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是一个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度尖锐的年代,那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年代。在那个时代,产生过一批令后来人神往无比的隐士。他们或不问世事、一心耕读,或放浪江湖、蔑视权贵,或庙堂为官、勤心修身。不管是隐于野的小隐,还是隐于市的中隐,抑或是隐于朝的大隐,他们都有着强烈的迪奥尼索斯情结。例如着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先隐于朝而后隐于野)就是一个喜诗好酒、寄情山水的隐士,迪奥尼索斯情结在他身上展现无余;更不用说让无数文人向往的大隐组合竹林七贤了。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魏晋士人,自然可以以竹林七贤为代表,与药和酒是分不开的。竹林七贤中着名的刘伶(天地为屋,房屋为衣,赤裸终日)、阮籍(猖狂一生,难效长途之哭)以及他们的精神领袖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都是终日与酒相伴的狂士。由此可见,酒神情结和日神情结的交织在中国文化中同样可以找到映射,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在西方,酒神情结在哲学家、音乐家、画家和诗人中都存在,而在中国,似乎主要是诗人钟情于酒(自然是以酒为命),而像着名画家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哲学家朱熹,我们并没有听说过他们好酒的记载,这也许与中国儒家思想的深入影响有着很大关系。可见,中西艺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用殊而不同而又殊途同归来概括吧!

尼采在书中对西方艺术的这一源头作了深入的阐述,并运用这一论断对西方历史以及现实中种种艺术现象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尼采和着名音乐家瓦格纳是好朋友,而在书中他对瓦格纳的音乐作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尼采分章节对希腊、罗马的各方面的艺术文化进行剖析,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尽管与黑格尔、帕克相比,尼采在美学上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他的论断和阐述多有随意性和主观性明显的缺陷,他的文字逻辑性和严密性也有待推敲(这方面的缺陷与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经典着作《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有相似之处),但是他对西方艺术的分析,他在书中所体现出来的悲剧人生观,仍然深深影响了几代艺术家和文人。该书中许多看似随意、漫不经心的论断成为后来许多文人的座右铭或者信奉的箴言。

在该书的末尾,尼采用悲凉的笔调写道:就算人生是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场梦,不要失去了梦的情致和乐趣;就算人生是悲剧,我们也要尽情地上演这场悲剧,不要失去了悲剧的壮丽和轰烈。这句话成为许多喜爱尼采的文人、甘于孤独的斗士的座右铭,而同时似乎也为尼采孤寂而又悲壮的一生埋好了伏笔。尼采靠《悲剧的诞生》而成名,《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问世使他成为继叔本华之后唯意志论的代表人物,而他鼓吹的生命意志、重建偶像的超人哲学即使他成为德国哲学的领军人物,也给他带来了无数谩骂和污蔑。也许在他撰写《悲剧的诞生》时,他就已经预测到自己一生的悲剧命运。在他精神失常后孤苦的日子里,在他郁郁不得志、愤愤而终的时刻,甚至在他的哲学为俾斯麦和希特勒所所以解释、肆意篡改的年代,这一悲剧似乎一直在延续。这已经不只是尼采本人的悲剧,也是人类,是这个世界的悲剧。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篇4

此时,记忆中,脑海里出现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背着旅行包的旅者独自穿行在不知是什么地方的地方,前往不知是何处的何处,走过的路弯弯曲曲,歪歪斜斜,镜头中的他突然转变了方向,走向一条无人会在意的小道,这条小道满是蚊蝇与垃圾,腐烂刺鼻的味道就要刺穿人的心肺一般,然而他依旧沉醉在自己的梦中,幻想着自己是与世隔绝的世外人,他甚至以45度角对着阳光微笑,享受着美好的他开始了奔跑,而此时魔鬼在一边等待着一个结局——他坠入前方无底的深渊。魔鬼疯狂地庆祝这场悲剧的诞生。他也呼喊着在高速坠落中死亡的悲剧性诗句。然而,他在最后一刻说:永恒的美来了。

这是在我苦苦冥思我应该怎样表述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时,在脑海中忽然出现的一个场景,就是这个场景让我内心不再纠结,就是这个场景表达了我对这本书浅显的理解,或许下面我的阐释很笨拙,很混乱,但我只想用一种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对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对文本的细节理解:

一、尼采的悲剧意识

在第三节的开头,尼采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迈达斯国王长期以来一直在森林里寻找狄俄尼索斯的同伴,智者西林,但他没有。后来,当西琳最终落入他的手中时,国王问他:

对于人来说,什么是最妙的东西呢?这个魔鬼僵在那儿,默不知声;到最后,在国王的强迫下,他终于尖声大笑起来,道出了下面这番话:“可怜的短命鬼,无常忧苦之子呵,你为何强迫我说些你不要听到的话呢?

那的东西是你压根得不到的,那就是:不要生下来,不要存在,要成为虚无。对你来说下一件美妙的事就是死。

在这篇文章中,尼采并没有直接解释他真正想提出的是,最悲惨的事情是活着。尼采的触角深深植根于古希腊神话之中,从古希腊神话中寻找根源的观点很多。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也奠定了尼采悲剧的基础。

因为这是他的**作,而早期受到的叔本华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弥漫着一种悲剧的氛围,甚至有些让人窒息,不过尼采的一些观点跟叔本华又不完全统一,比如尼采认为,叔本华的哲学最后导致了对人生意义的否定,这是他所不能客忍的,在他看来,纵然人生本来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也要赋予它一种意义,叔本华的悲剧是一种完全的悲观主义,而尼采在继承叔本华悲剧人生的同时,进一步提出我们应该在悲剧中寻找出路,应该从悲剧中寻到有意义的事情,他渴望找到可以让他得以超脱的东西作为后盾。

二、尼采的探寻

尼采悲惨而孤独的人生经历也使他寻求摆脱困境的方法。在不断的探索中,他想到了古希腊人的生活。

在第七节中他提到“深沉的希腊人,能够承受至柔至重至痛之痛苦的希腊人,就以这种合唱歌队来安慰自己,希腊人能果敢地直视所谓世界历史的恐怖浩劫,同样敢于直观自然的残暴,并且陷入一种渴望以佛教方式否定意志的危险之中。是艺术挽救了希腊人,而且通过艺术,生命为了自身挽救了希腊人”,尼采相信古希腊人必然有一种不同与常人的方式,才可以获得这样的快乐,因此尼采开始了他的追寻,并最终形成了他的悲剧哲学。

三、尼采的悲剧哲学

阿波罗:作为古希腊神话中闪耀的人和光明之神,它在悲剧的诞生中形成了一个虚假的美的形象。狄奥尼索斯:

作为一个酒神,它意味着和解,消除隐藏和返回结束,这代表着一种陶醉的状态。二者成为尼采悲剧诞生的主角。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尼采艺术哲学的内涵。日神精神带给人日光的温暖,让人们在光明中为生存找到了意义,由此推演出外观与表面是艺术的真正本质,相对于本质,实在来说,外观反而是对人更有意义的,而所有的艺术,其使命就是使人们无瑕关注黑暗中的魔鬼,于是,即使悲剧是必然的,无意义是世界的真理,人们仍然要生活下去,而艺术的谎言赋予了生命悲剧一层屏障,借此,人们在表象的满足中继续旅行。所谓酒神精神,归根结底使让人从宇宙的高度俯视世界和个体生命。

在酒神的陶醉中,人们忘记了一切,生命是悲剧性的,超越导致了悲剧的陶醉。

根据尼采的人生哲学,他把艺术包括悲剧理解为一种生命现象。在他看来,美学不仅是艺种艺术哲学,更是艺种艺术生理学。肯定生命并肯定生命的追求强力的本能,是贯穿《悲剧的诞生》全书的基本思想。

他赋予希腊神话中的两位神阿波罗和狄俄倪索斯丰富的内涵,使之成为自己悲剧理论的基石。

在尼采看来,太阳神和酒神是两种生命力形式。他们所代表的日神的“梦幻”和酒神的“醉狂”,既是两种彼此对立的生理现象,也是两种基本的心理经验。这就是宁静、节制、理性、道德、和谐、幻想和酒神的变化、放纵、直觉、本能、疯狂和残忍。

由此产生了两个具有不同内在本质和目的的都立艺术领域:阿波罗的梦幻世界和狄俄尼索斯的陶醉世界。前者生产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和诗史,后者生产舞蹈和**。

这显然不是悲剧或各种艺术的真正起源。尼采实际上是试图从人的本质上确认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并希望解决生命的价值取向问题。在叔本华看来,意志是生命的源泉,宇宙在时空的帮助下不断创造着个体生命的永恒。

基于此,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认为,希腊悲剧的永久魅力在于其间的人类童年时代原始生命意志冲动及灵与肉的和谐发展,这本身就是生命本能的创造物。这其实也就同他之后“上帝死了”的呐喊不期而遇了。因为他认为正是宗教导致了人性的**。

他批判上帝的目的,是基上是基于他的哲学初衷,即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世界。

在古希腊,戏剧是文化、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中心。他们以戏剧艺术为媒介,表达对童年人类命运的理解。悲剧和其他艺术一样,在存在之前不可能有任何本质。

经过尼采“日神与酒神”的论述,艺术不再是外在于人生命的东西,而是对人的灵魂和生命状态的观察与反思,是人类生命存在自觉自为状态的体现。

在第八节中尼采提到“我们就必须把希腊悲剧理解为总是一再地在一个阿波罗形象世界里爆发出来的狄奥尼索斯合唱歌队。这篇文章也解释了尼采关于悲剧有两个要素的观点:阿波罗要素和狄俄尼索斯要素。

这两种元素的完美结合是我们能够找到一种存在的方式。他借用形而上学的生命意志来拯救我们,即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与美。

总的说来,日神精神是审美人生观,酒神精神是悲剧人生观,二者共同构成尼采的悲剧哲学。

四、尼采对艺术的执着

悲的活生生的世界,它是永恒的残酷的生成变化,所以人生是无意义的,悲观主义是真理;但是真理并非比艺术更有价值,正是我们有了艺术的形而上的慰藉,我们才不至于毁灭于真理。

“真理是丑的。当我们有了艺术,我们就不会被真理所毁灭。”

《悲剧的诞生》大部分说的是艺术形而上学观点,也就是尼采独特的美学理论。叔本华认为世界是盲目的意志,而生命就是这种意志的现象,两者都是没有意义的。尼采针对这个进行了他对叔本华的批判,他承认世界和人生本无意义,但他不甘心悲观厌世,为了肯定世界和人生,人类便会诉诸艺术。

他的艺术形而上学理论是建立在太阳神和酒神这两个人类就是主的概念之上的。在艺术上,尼采又对柏拉图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并不存在,存在的是我们生活于其中,悲剧为什么能再展示个体的痛苦之同时,又给观众以一种难于言说的快感呢?叔本华认为观众受到了悲剧的感染,感受到了生活的幻觉,产生了一种屈从感。

尼采不这么认为,他说:“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真的成为了原始生物本身,感受到了它对生存的不可抗拒的渴望和对生存的幸福。”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篇5

尼采的第一部作品是《悲惨剧的诞生》,他提出了日神精力和酒神精力。日神的光芒使万物呈现出美的外观,制作一种错觉,酒神标志着心情的放纵,它的一种状况是一种苦楚与狂喜交错的颠狂状况。咱们都很喜爱听音乐,而音乐正是日神与酒神精力的一种归纳心情的披露。尼采以为,看悲惨剧时,"一种形而上的安慰使咱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经过特性的消除,咱们反而感觉到国际生命毅力的丰盈和不行消除,所以生出快感。实际的磨难化作了审美的高兴,人生的悲惨剧化作了国际的喜剧,必定生命,连同它必定包括的苦楚与消除,与苦楚相嬉戏,从人生的悲惨剧性中取得审美快感。这便是酒神精力的要义。

日神精力便是沉湎于外观的错觉,敌对追查本体,酒神精力却要破除外观的错觉,与本体交流交融。前者用美丽的面纱隐瞒人生的悲惨剧面貌,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惨剧。前者教人不抛弃人生的欢喜,后者教人不逃避人生的苦楚。前者沉迷瞬时,后者神往永久。日神精力的潜台词:就算人生是个梦。咱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趣味;酒神精力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惨剧,咱们也要绘声绘色的演这幕悲惨剧,不要失掉悲惨剧的绚丽和欣慰。

尼采以为权利是生命毅力的最高方针,人生便是强弱权利毅力的比赛进程。这种权利毅力实际上便是用酒神精力改造过的"生命毅力",降服异已,使之成为自己生计,开展的东西,这是生命的准则。因而他将人分为天才和流氓。一个能否对人和持审美的心情,是必定人生仍是否定人生,归根结底取决于内涵生命的强成虚弱。他还声称"天主死了",呼唤打破偶象,损坏陈腐的传统观念,发起狂放不羁的酒神精力。

人类的活动(不管膂力或智力的)发明了艺术,艺术来历日子,而那些永存而光芒,得以长存至今艺术形象,是人类活动在无边的历史长河的淘洗下,锋芒毕露的精华。在同一时期,不同当地的人类文明以自己的社会形状、文明风格为原型,发明出了很多特色明显的艺术形象。在这些形象傍边,可谓经典,为咱们所熟知的两位,即本文即将评论的夸父和普罗米修斯。

在评论他们之前,我有必要诲人不倦地弥补一点历史背景常识,这样将有助于文章的铺展和读者的了解。所以请耐心肠读下去,必定会有所获益。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篇6

尼采的第一部著作是《悲剧的诞生》,他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日神的光辉使万物呈现出美的外观,制造一种幻觉,酒神象征着情绪的放纵,它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颠狂状态。我们都很喜欢听音乐,而音乐正是日神与酒神精神的一种综合情绪的表露。尼采认为,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通过个性的毁灭,我们反而感觉到世界生命意志的丰盈和不可毁灭,于是生出快感。现实的苦难化作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化作了世界的喜剧,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与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这就是酒神精神的要义。

日神精神就是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酒神精神却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前者用美丽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前者迷恋瞬时,后者向往永恒。日神精神的潜台词: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的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尼采认为权力是生命意志的最高目标,人生就是强弱权力意志的较量过程。这种权力意志实际上就是用酒神精神改造过的"生命意志",征服异已,使之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工具,这是生命的原则。因此他将人分为天才和流氓。一个能否对人和持审美的态度,是肯定人生还是否定人生,归根到底取决于内在生命的强成衰弱。他还宣称"上帝死了",号召打破偶象,破坏陈腐的传统观念,提倡狂放不羁的酒神精神。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78088.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乐观演讲稿三分钟
下一篇 : 早操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