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那么如何输出一份打动人心的教学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公职人员个人辞职报告十二篇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1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核心,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运用。

(3)认识时间和长度单位。

教学难点

(1)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

(2)乘法意义的理解。

(3)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措施

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加强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3 周)

第二单元: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5 周)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2 周)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4 周)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 周)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4 周)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3 周)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2 周)

复习与考试(4 周)

六、教学评估

形成性评估: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总结性评估: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成果。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平面图形——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指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导学生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忆形,引角。

1、回忆再现学过的几何图形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图形,你会辩证吗?(课件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试摆小棒引入新课

你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看谁能最快地摆出一个三角形。

请大家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这个图形,有谁认识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

二、找角

1、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请同学们仔细地找一找,看看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举手说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说)

2、教师示范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几何形状。

大家刚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师也找到一个角(出示一块三角板),它有许多的角,老师指的其中的一个,请认真看老师是怎么指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在我们数学中的角,它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体验角的抽象过程。

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来。(教师描出三角板其中一个角)

现在老师把三角板移开以后,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图形呢?(移开三角板)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2、课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状是一个角。比如:房子的顶部,五星红旗,剪刀张开的这部分形状是一个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课件演示实物的角到数学的角的抽象过程)。

四、学角,画角

1、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谁来指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习: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学习画角,强化角的特性。

我们已经知道角是个怎样的图形,为了更好地认识它,我们还需要学会把它画出来。

想想,画角的'时候,要画什么?

请大家翻开书第39页看看例题2是怎么说的,想想例2那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的,可以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刚才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老师也想画个角,但老师想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帮老师画好这个角,愿意吗?

(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用什么工具才能画好角的边?从哪里开始画?

(3)另一边怎么画?谁来帮老师摆尺子?

(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看完老师和大家画的这个角,如果觉得刚才自己在画角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同学,现在可以再画一个。

五、演示,摆角

1、演示角从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请同学摆一个跟老师这个角差不多的,你会摆吗?(点击课件)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直角,再让学生摆直角。(点击课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钝角,让学生摆。(点击课件)。

刚才我们造出了三个角,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发现这三个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们觉得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说说你们的理由。

:一号角最小,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三号角最大,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师生操作活动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个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师造出一个这么大的角,你们要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摆角指角,深化角的认识。

请每个同学都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一个有角的图形,然后在图形中找到角,并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六、议角,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习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老师想用一个“√”来大家的表现,这个符号里有角吗?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3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作业能认真书写。但也有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需要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教学目标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

4角的初步认识

5表内乘法(一)(1)

6表内乘法(一)(2)

7观察物体(一)

8表内乘法(二)(1)

9表内乘法(二)(2)

10期中复习与考试

11认识时间

12数学广角——搭配(一)

13总复习

14总复习

15期末考试与评价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4

教学內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班级情況及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有学生二十一名,大部分来自移民家庭,经过两年的学习,这个班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探究,乐于合作。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所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礼品盒,大家想看看吗?(出示课题:看一看(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观察,老师要给大家提一些要求:

1、保持观察姿势,不能左瞧右看,随意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

2、观察后要说清楚自己看到的是几号面,这些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我相信大家都能按要求去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圆满完成观察任务的,有没有信心?(出示标有序号的长方体)

二、参与活动,探究新知。

(一)体验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也有不同。

1、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

2、通过讨论、交流,指名不同位置学生代表发言,说说自己看到了几号面?是什么形状?

3、师:同样一个长方体,怎么有的同学看到的面是正方形,有的看到的面却是长方形呢?

4、生讨论、交流、汇报。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课件演示)

(二)体验不同位置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同,同一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师:我刚才听有的同学说只看到一个面,有的同学却看到了两个面,还有的同学看到了三个面。请看到一个面的同学挥挥手、看到两个面的同学点点头、看到三个面的同学拍拍手。提问:为什么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同?(在不同位置观察时,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同)

2、同学中有没有看到更多个数的面?那么,在同一位置最多只能看到几个面呢?

3、生再次保持不变的观察姿势和位置,进一步细心观察,并讨论、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课件演示)

5、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不仅观察仔细,善于动脑,还能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真棒!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做一个拍手游戏,想不想做?(师带领学生做拍手游戏,回顾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

(三)认识各个面的名称。

1、师:老师带来的礼品盒上标有数字序号,同学们说的时候很方便,可是生活中不可能给每个物体的'面上都贴上这样的序号,怎样才能正确说出各个面的名称呢?其实,人们已经习惯给物体的各个面起一个名字了,大家在书上26页迅速地找一找,看看各个面都叫什么?

2、谁能给老师的礼品盒上各个面贴上他们各自的名称?(出示另一长方体纸盒和名称标签)

3、师:一般,我们把物体朝上的面叫“上面”,那么朝下的面呢?和观察者正对的面叫“正面”,那背后的面呢?相对于观察者右侧的面叫“右面”,那左侧的面呢?

4、出示不同的长方体并变换位置,让学生指出各个面的名称,使学生加深对各个面名称的理解,知道这些面的名称不是固定不变的。

三、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游戏一:猜一猜。

出示26页情境图,先说说每个人各站在讲桌的什么位置,再猜猜他们各会看到讲桌的哪些面?最后动手连一连。(课件演示)

游戏二:练一练。

出示27页“练一练”4题,今天智慧爷爷买了生日礼物要给一位朋友过生日,淘气、笑笑和机灵狗也去凑热闹,他们各自看到礼物盒的那一面呢?先说说,在连连。(课件演示)

游戏三:标一标。

出示27页“练一练”1题,同学们还认识了物体各个面的名称,看谁能准确快速地标出“正面”“上面”和“右面”。(课件演示)

游戏四:摸一摸。

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纸盒,摸摸它的各个面,并对同桌说说每个面的名称和形状。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2、3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分析、预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呈现出来,并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草稿纸

这次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一个小实验,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一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用统计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长的规律。可以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做这个小实验,并提出实验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适当,坚持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记录等。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同时在教室布置一处实验角,由专人负责。没有黄豆用绿豆代替也可以的。实验7天后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这里应该注意,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去请教家长、老师,也可以自己查阅书本。让学生从小就体验实验的.过程,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出示要求:

(1)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一天后将水倒掉,盖上一块湿布。

(2)待黄豆发芽后,选择一颗豆芽测量长度并记录。

(3)填入下表,并制成统计图。

三、布置任务。

1自己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有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或家长请教。

2我们一周后,看看你的统计图。

可以与同伴说一说,从这个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四、。

反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材第106—108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二第一、第二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课件、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

1、激趣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老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老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2、揭示课题:

板出: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

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1、识复式统计表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老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老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2、填写复式统计表

老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老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老师:参加( )的( )只数最多?参加( )的( )只数最少?

老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5、结:(略)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老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老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老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时间,那同学可要记好!你还想知道小牛和小猫的成绩吗?

老师: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一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7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两个班级学生好学上进,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顽皮,对学习不太自觉。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特长,又要照顾后进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全班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整册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

认数方面:千以内数的认识

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运算方面:有余数的除法、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在两位数加减和认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加减。具备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基础(表内乘除法、三位数的认识)。已经学会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有解决简单两步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方位、简单的路线图):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

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

3、统计与概率领域

数据统计方面: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4、实践活动领域

实践活动安排两次、两种类型:

操作实践型:测定方向

问题研究型:你能跳多远

主要考虑结合学习内容相机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与价值。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 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4、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5、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式题,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一位数。

6、 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 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 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 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四、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8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工整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页例3,以及练习七第7~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种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知旋转现象,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像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们叫做什么呢?

判断: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呢?能不能举例呢?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小结:像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7题。

师:是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你们知道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吗?同学们先独立看看,再想一想。

学生独立看题,并判断、思考。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而哪些又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旋转现象,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8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 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时间吗?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那么分针走到“10”的时候又是几分呢?(50分)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9题。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小组合作,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

两人一组游戏,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比谁的积大。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出示紫荆花图,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对旋转现象有了那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

旋转是在生活中不同与平移的另一种现象,他们的特点是围绕一个点转动。我们常见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旋转现象就是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的旋转,所以如果一个物体的旋转方向和钟表的指针方向一样,我们就说它是顺时针旋转,相反地,我们就叫做逆时针旋转。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2.1班和2.2班共99人,这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比较浓,大部分学生都能按预定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孩子们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一定困难。本学期我会把重点放在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使他们在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上保持,并逐步让他们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排列问题、表内乘法和除法(二)、观察物体、统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方向和路线、千克和克、四边形、加减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乘法和除法,认识1000以内的数,千克与克,四边形。

教学难点: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认识千克与克,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排列问题

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活动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并且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 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哪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 发展空间观念、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几何模型各一个;各种几何形体的实物。

学具准备:

小长方体、正方体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三单元(板书:引导学生读一读)

同学们可能会猜想:老师叫我们看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兴趣。)

老师坐在小板凳上,分别请三位学生站在老师的正面、侧面和高处拍照。

在电脑上展示刚才拍的照片。

生:这些都是老师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同学们天天都在学校学习,肯定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也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小结:刚才我们用相机当成自己的眼睛让同学们发现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所看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一看。

二、观察、交流(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1)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

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活动。

注意: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如,可以先引导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察,再帮助他们调换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3)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

么样子的'?

生:我站在左侧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这里(指了指侧面)

师:哦。看到了两个面,这是左面。

生:我站在讲台的前面,也看到了两个面,是上面和前面。(让学生指一指)

生:我观察到的讲台的形状和某某同学是一样的,只不过我是站在这边(指了指右侧面)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还有哪位同学是怎样观察的?

(学生可以从一个角看到三个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个面,又或者在每个面前蹲下来,看到一个面。)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课本的观察讲台图。

2. 说一说图上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个面?

3. 想一想,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图中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面?

生:我先说图上的老师。我认为老师可能看到讲台的上面和前面。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老师很高,他只能看到上面。

生:笑笑看到桌子的上面和她前面的一面。(左面)

生:淘气是站在右角边,他可能看到上面、前面和右面三个面。

师:为什么?

生:我刚才在观察物体时体会到的。如果不是站在桌子的一个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个面。

小结:通过上述验证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4. 连一连

(1)按照刚才讨论的结果,让学生连书上的图。

(2)交流。(让学生说说哪幅图是谁看到的。)

四、认一认

1. 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侧、正面。

2. 交流、体会长方体的上、侧、正面。

(1)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分别指着上、侧、正面,让学生说说是哪个面?同时板书。

(2)再将一个长方体不停地变换着摆,每次都让学生指出上、侧、正面,从而加深理

解:一般朝上的那个面叫上面,对着观察者的那面是正面,两侧的面称侧面,最后让学

生自己说说,只要意思说对即可。

(3)拿出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上、侧、正面。

(4)拿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实物,让学生指着说说它们上、侧、正面在哪里?

小结:通常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朝上的一面称为上面;面对自己的那一面称为正面;两侧的面称为侧面。

五、完成练一练

1. 第一题。

(1)引导学生审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反馈:说一说你的同桌对了没有,如果错了帮他纠正过来。

2. 口算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反馈。

3. 连一连,说一说。

4. 观察一个物体,小组内说说他们的上、侧、正面各是什么样的?

六、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回家观察一个物体向家长说出你看到的面。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议中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收集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

迁移法,观察讨论、比较分析法。

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1、能较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

2、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兴趣。

1、对口令。

二七()六九()

()八五十六六八()

()八三十二九九()

()九四十五()七二十一

2、口算。

12÷6=()36÷6=()

30÷5=()24÷6=()

18÷6=()8÷2=()

3÷1=()12÷4=()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求商的?

生:想乘法口诀。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师: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用“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这些方法来求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一起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知道属于你们的节日吗?

生:(六月一日儿童节)

师: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正在布置他们的教室呢,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通过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生: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

生: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

生: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板书“平均每行几面?”“平均每组几个?”“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请一人读题,提问:56÷8=?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师:我们平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列玩算式要在后面写上什么?(单位)一起说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面)今天我们要探究学习的是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所以它的单位同学们在口头上说出来就可以了。下面的题目也一样,清楚了吗?

2、(1)师:这56面小旗,要是挂成7行,平均每行几面?

怎么列式?

列出算式:56÷7=,能用乘法口诀求出这个算式的商吗?

让学生独立试算。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用一句口诀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男生一道,女生一道。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

5、小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我们把求商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乘法口诀求商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一起读读。

三、反馈练习(课件出示)

1、选择题:用“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求商的算式是:

A、7+9 B、7×9 C、36÷9 D、63÷7

2、请大家完成书上49页做一做的习题。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一组习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乘法算式里的积,在除法里做被除数。

生:乘法算式里的因数在除法里做除数和商。

生:这3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乘法和除法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继续学习。

3、巩固练习

(1)练习:小猴摘桃子(课件9)

师:其实,儿童节不仅是我们小朋友们喜爱的节日,就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也喜欢出来看热闹。这几只可爱的猴宝宝想在“六一儿童节”上给同学们送上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当他们来到桃树下面正准备上梯子的时候,才发现梯子上早已站好了除法算式,要算对了才能往上爬,小猴子怎么也算不出来,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猴子?

(2)练习:小猪吹泡泡

出示课件10:小猪吹泡泡的情境

师:小猴的问题解决了,小猪被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它特别吹了一些泡泡来送给大家,如果你们把提算对了泡泡会飞的又高又远。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橘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帮小熊分了苹果,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分的吗?今天小熊又要请客了,它家里只有14个橘子,它想每盘放4个,可不知道放几盘,你能帮助它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试着自己列竖式后,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因为有除法算式做引导,估计学生不会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就直接拿来当作下一环节的样本,解决余数不大于除数。然后教师做小结。

2、完成“试一试”,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用竖式计算。

9÷4 21÷5 14÷3 19÷6

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四、总结

1、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板书设计:

分橘子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

14÷4=3(盘)……2(个)

答:14个橘子可以放3盘,还剩2个。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对称图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飞机、蝴蝶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生活中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我们的身边普遍存在着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让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图案、物体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和想像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生:白纸、彩纸、剪刀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下面的图形吗?下面请同学们来观察如下的图形?(课件出示幻灯片一)

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观看感受。

师:观察如下图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说一说。

师:启发这些图形都能从中间分开,被称为对称图形。

二、自主探究,感受对称美:

1、猜一猜:课件展示图形。

师: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观察两侧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图形两边是同样的。

2、提出问题。

师:大家想一想,另一半的形状、大小应该是什么样呢?你们能想办法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3、探索发现。

(1)师:这些图形的对称轴都在哪些地方。、指明学生说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在什么地方?

(2)小组交流对称轴的方法。

(3)课件展示比较各种图形的对称找的方法。

师:我们应该怎样找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4)师: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发现用对折剪的方法,就能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

4、折纸实践认识。

(1)实践——尝试对折。师:我们用彩笔照画出图形,用对折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学生折纸操作,用对折的方法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2)认识——观察比较揭示概念(“对称图形”“对称轴”)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看,刚才我们用对折的方法剪出来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观察,发现折痕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而这条折痕就叫“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教师示范画出对称轴。)

(3)画出前面剪好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归纳巩固。

师:大家再观察一下我们前面的民间剪纸中的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因此,我们说这些图形也都属于“对称图形”。揭示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三、应用拓展练习

1、课件展示:观察生活中对称现象?

师:我们在生活中哪些事物是左右、上下对称的?你能找到对称的图形吗?

2、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对称的?。

①学生交流后并指名回答:门、窗户、黑板、五星红旗、五角星、火箭、正方形、长方形…

②师: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对称图形!

3、判断并分析以下两幅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四、联系实际总结升华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们认识了对称图形

2、老师用一个字形容对称图形——美,课件出示对称的“美”字。

师:学习了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感受?它们是不是非常美丽?

观看美术字“美”字,是不是对称图形?

生:“美”就是一个的对称图形?

3、在生活中找一找有哪些对称的事物?

师:学习了对称图形,你在课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事物,画一画。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8593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团日活动汇报ppt内容(通用12篇)
下一篇 : 表达心存感恩的经典语句(分享3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