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编辑 飞翔的鱼)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4五年级下册浯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失重、心驰神往、广袤无垠、嶙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人类一直梦想着能够登上月球,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月球之旅》,看看作者是怎样记叙这一真实历程的。(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课文的情况。

2、词语的读音和写法指导。

三、自由读文,理清记叙顺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思考:登月分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阶段的要点。

2、指名复述登月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复述,板书其要点。

3、登月的全过程有三个阶段:

(1)飞船升空;

(2)登月成功;

(3)胜利返航。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四、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质疑并共同探究,深入体会。

(1)宇航员从月球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宇航员是怎样生活的?

(2)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些事?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

(3)课文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

(1)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经历76千米,历时95个小时。失重状态下吃饭和睡觉很有趣和特别。

(2)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拍摄了许多照片。“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3)语言方面:恰当的描述,用数字说明,叙述中有议论。

3、拓展延伸,联想和想象。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插图,引导想象。

(1)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2)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篇小短文。

2024五年级下册浯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读懂诗句,了解春天的特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春色盎然的美景,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4.进行古诗配画和美文积累。

二、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古诗。

2.引导学生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喜悦之情。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轻音乐

四、教学过程:

㈠激趣导入。

1、欣赏春天。课件展示:美丽的春景图。同学们,看到这样充满生机勃勃的画面,你是怎样的心情?

2、学生畅所欲言。

3、春天百花盛开,一片生机,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许多赞美春天的诗歌,今天让我们跟随着大诗人苏轼一起欣赏《惠崇》吧!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声色并茂的课件,呈现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让学生沉浸在春意之中。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地融入课堂学习。

4、板书释题。

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⑵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⑶观察图画。

①课件出示《春江晓景》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②学生自由说图。

㈡初读诗文,触摸美景。

1.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对苏轼、惠崇的了解。

⑴课件出示:简介惠崇。北宋有名的和尚,能诗善画,尤善画鹅、鸭等小动物。

⑵课件出示: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又名苏东坡。文学创作成就极高,文、诗、词均为一代大家。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写的诗。

2.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注意把字音读准。

①自由读。

②同桌互读互评。

3.检查自学情况 。

⑴抽学生读诗。(师生评价)

⑵师生评价,读准字音:晓、鸭、芦、欲。

⑶师范读、生读。

⑷结合插图,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4、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可以吗?

5、齐声朗读,老师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

每一首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只有细细地品味诗句,才能和古诗情景交融,真正领悟出古诗的赏心悦目之美。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很好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多种读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感悟,在读中渐入佳境。

(三)品读诗歌。

1、说一说。

⑴齐读古诗,教师质疑:诗歌写了拿些景物?哪些景物画中有,哪些没有?

⑵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谁来读这首诗?

⑶学生思考,同桌相互学习。

⑷学生汇报,随机点拨。

①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鸭字、蒌蒿、芦芽、河豚。

②作者站在江边,看到这春意盎然的美景,心情怎样?假如你就是诗人,你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渗透说话练习,创设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可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更深入的体会。

⑸同学们,当看到这美丽春天景象,我们的'心情如何呀?带着这种感觉去读诗吧!

⑹思考: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诗中那句诗写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诗人又是怎样感受到的呢?

⑺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⑻用学过的四个字的词语赞美这美丽的春光。(春意盎然、春暖花开……)

2、想一想。

⑴勾勒景象:诗中写到哪些景物,在大脑中勾勒出这些景象。(竹林之中,伸出两三枝桃花,鸭子在江水里嬉戏,最先感受到江水变暖了。蒌蒿长得满地是都是,芦芽抽出了芽。)

⑵渲染色彩:给美丽的景物染上颜色。(清翠的竹林之中,伸出两三枝红艳艳的桃花,鸭子在清澈的江水里嬉戏,最先感受到江水变暖了。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抽出了嫩嫩的芽,到处一片绿色,好一派明媚的春光呀!)

⑶让画面活起来:赋予一切事物动感活力。(漫步江边,清翠的竹林之中,伸出两三枝红艳艳的桃花,鸭子在江水里自由自在地嬉戏,它们最先感受到江水变暖了。江边,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抽出了嫩嫩的芽,到处一片绿色,好一派明媚的春光呀!)

⑷播放轻音乐,感情朗读。

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眼前这情景,鸭子陶醉了,河豚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感情的朗读,加上表情、动作去感受春天之美!)

【设计意图】

古诗具备有很强的凝聚和减缩功能,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勾勒画面--渲染色彩--让画面动起来”的三个步骤,凭借想象让诗歌的语言文字转化、还原为栩栩如生的画面,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不但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形象之美,同时更深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㈣拓展练习。

1. 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根据你的想象,咱们也来学学惠崇,把这一幅美丽的春景图画出来。

2.把诗题在自己画的画上。

3.展示画作,大家欣赏,再次情朗读。

㈤感受写法,总结学法

感受写法。

【设计意图】

“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全诗一句一景,有动有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美丽画卷。读诗作画,把绘画引入古诗教学。结合学生的理解,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的线条、丰富的色彩、整合的画面将无形的诗词形象幻化成直观形象,在愉快地情境中,领悟文字的内涵,体味意境的高妙,在赏画吟诗中,深入情境。

2.归纳学法。

⑴我们一起来回忆刚才是怎样学习诗歌的。

⑵学生归纳。

㈥布置作业。

课后延伸:找描写春天的诗,读一读,品一品,感受诗人笔下春天的无限美好。

【设计意图】

通过同类内容的迁移,让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达到古诗沉淀的目的,感受古典文化的底蕴。

2024五年级下册浯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我”和刺猬和睦相处的故事,感受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想象第3自然段描绘的情景,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人跟刺猬和睦相处的故事,感受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第3自然段景物描写的好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类和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和动物之间应该和谐相处,无数事实证明,爱护动物就是爱护我们自己。你以前学过哪些这类文章?学生回忆并说一说。今天我们再学习这样一篇课文《刺猬》。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己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认读字。

2、出示认读字,指名认读。

3、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三、自学课文。

1、自己认真地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你能按照事情的发展给课文分段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3、订正分段结果,并说明理由。

4、“我“是怎样和刺猬相处的,把你印象深或感受深的地方画下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做好批注。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5、指导汇报,体会刺猬的可爱和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把表现小刺猬可爱的句子练习朗读。

过渡:刺猬是怎样适应了我家的环境的?读一读第3自然段。

(1)投影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边读边想象作者家中的情景。

(2)指名读,说说我家中的情景和树林里的夜晚有什么相似之处。

(3)再读,思考:我为什么这样做?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通过这段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再读读这个自然段。学生练习朗读。

四、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024五年级下册浯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垂头丧气、胸有成竹、得意洋洋、讥讽”等词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基础知识

1.生字

忌嫉妒、憎恨:猜忌。怕,畏惧:顾忌。禁戒:忌酒。

败战争或竞赛中失败(与“胜”相对):胜败乃兵家常事。

讽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讥讽、讽刺、嘲讽

蔑小;轻:蔑视。无;没有:蔑以复加。

赢胜:输赢。获利:赢余。

2.要求会写的词语:

猜忌轻蔑赢利讥笑讥讽反唇相讥

垂头丧气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目瞪口呆转败为胜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文章语言简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两次赛马过程中,同样的马匹,只是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就得到了截然不同的比赛结果,这其中的奥秘值得分析。同时,文章对齐威王、田忌、孙膑都有一定描写,恰当的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也是孙膑能使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所在。

2.教学重点:

了解孙膑究竟是如何使田忌转败为胜的。

3.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感悟孙膑的足智多谋。

4.教学突破点:

从两次比赛截然不同的结果入手,分析是什么原因使同样的马匹调换了出场顺序后,就改变了比赛结果。从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四、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了解我国古代的赛马吗?你知道赛马不仅体现了马的实力,还体现了人的智慧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田忌赛马》。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膑、蔑”的读音。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事件。

(四)小组研究学习赛马过程。

自由读文:

1.找出文中具体写赛马过程的段落。

2.赛马过程可以概括为几部分?

(初赛失败、孙膑授计、再赛胜利)

小组成员讨论学习,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收集智慧小故事,课上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2.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却是一败一胜,产生什么问题?

(二)学习第一次赛马:

1.指名读描写第一次赛马的段落。一边听,一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可以用序号在书上标记,使思维更具条理。

2.小结:你能试着像体育节目播音员那样把这次比赛介绍给大家吗?

3.指名口述这次比赛,学生互评。

(三)学习第二次赛马:

1.边读边思考:从这段描写中又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补充板书,并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

3.分析“强”与“调整顺序”的关系。

“明明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可只调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就转败为胜”,你有什么疑问吗?

4.自读第二部分,再找找更关键的原因。(找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一句)

5.分析理解这句话

(1)请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做好的六匹马的学具,试着摆一摆,想想假如六匹马一块儿跑,将是怎样的结果?

(请学生通过动手,尝试理解“快不了多少”。)

(2)请一学生摆放马与马之间快不了多少的位置关系。

6.理解三句话的联系

你觉得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四)学习第二段(孙膑献计)

过渡:作者用精练的文笔描写了两次赛马的过程,又用精彩的对话再现了孙膑献计时每个人不同的神态,不同心理,这样对话多的段落既适于表演,又适于朗读,你们想怎么学?

1.朗读和表演都应把握人物的`心态,看看初次比赛后,三个人各是什么样的神态,用文中的词概括出来:

田:垂头丧气齐:得意洋洋

孙:胸有成竹(相机理解这几个词)

2.在把握人物的心态基础上,练习朗读或表演。

3.台下学习依据课文中的描写评价演出。(相机进行语言训练)

4.找一找齐威王失败的原因。

(五)总结:从两千年前的这次比赛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作业

如果齐威王在第二次比赛中有所警觉,是否还会出现其它的比赛结果呢?请同学们回去试着摆一摆,画一画。

五、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一场:上—→上下—→上

第二场:中—→中上—→中

第三场:下—→下中—→下

场场失败转败为胜

善于观察,准确分析,合理安排

六、资料索引与精华

人物简介——孙膑田忌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不传,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在今山东鄄城人,汉族。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诳他到魏,处以膑刑(挖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银雀山出土,有一万一千余字。

田忌,生卒年不详,田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田忌以田齐宗族的身份作齐将,他很赏识孙膑的军事韬略,向齐威王举荐孙膑,威王任孙膑为军师。田忌在孙膑的谋略和协助下指挥了两次的战役。

2024五年级下册浯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4.能复述课文内容。

5.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题,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能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检查读书情况。

3.读书,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并做上记号。

4.交流不理解的词句意思。

5.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6.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三、自由读文,质疑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2.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3.晏子怎样反驳?

四、解决第一个问题

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自己读文解决。(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五、作业:看关于晏子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2.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判断让对方服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3.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交流。(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5.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6.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7.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8.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

9.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四、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五、作业:复述故事。

板书设计: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陪着笑

2024五年级下册浯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6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知道课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介绍了刺猬的外形以及“刺”的作用。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介绍了刺猬的外形以及“刺”的作用。

教学难点:

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PPT、练习纸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说谜语: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地窜。

2、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3、学习生字“猬”,积累带有“反犬旁”的汉字。

4、看看图片,你能介绍一下这种小动物的外形吗?

(1)四肢短:学习“肢”。月字旁的字多半和什么有关?

(2)除了腹部,浑身长满了刺:学习“腹”。你的腹部在哪里?

5、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去详细了解刺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不加字,不漏字。

2、指名分句读课文。

3、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出示PPT。

(1)组词:遇、针。

(2)比一比,再组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2、这一小节主要介绍了刺猬的哪些部位?(头、眼睛、耳朵、牙齿、四肢、爪子、硬刺)在描写这些部位时,按照了什么顺序?(从上到下)

3、既然说它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那么读了这段文字,你对作者描写的哪一个部位特别感兴趣,为什么?(小组讨论并交流)

4、学习“身体”一句话。理解“活像”的意思。(非常像)

5、理解“锋利”。

(1)什么叫“锋利”?还有哪些动物有锋利的牙齿?

(2)出示PPT,了解刺猬长长的门牙。

6、了解“四肢”。

(1)看图了解刺猬的四肢。

(2)出示:()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你能给这句话填上一组关联词吗?用“虽然……但是……”说一句话。

7、理解“浑身”。

(1)“浑身”是什么意思?近义词是什么?(全身)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出示PPT。

(3)“密”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多)

8、齐读句子。

9、作者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详细地介绍了刺猬,其实就是围绕着第一句话所写的。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的开头,有一句概括全文或全段主要内容或中心的话,叫总起句。因此这句话我们叫做“总起句”。

四、小结。

1、因为身上长满了又短又多的硬刺,所以取名为刺猬,那么刺猬身上的刺究竟有什么用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2、齐读课文1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刺猬的刺究竟有什么用呢?自己读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2、出示:刺猬不仅能用硬刺保护自己,还能用它来搬运东西呢。

(1)短短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刺猬的'刺有两个作用。作者是怎么把这两个作用连在一句句子里的呢?(不仅……还……)

(2)你能换其他的关联词来替换吗?

(3)这句话既连接了前面的内容,又引出了后面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就叫做过渡句。

(4)齐读句子。

3、那么,刺猬的刺究竟是怎么保护它的呢?

出示: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了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1)什么叫“强敌”?你认为哪些动物是刺猬的强敌?出示PPT。

(2)当它把身体蜷成一团,变成一个刺球的时候,为什么强敌也拿它没有办法了呢?

4、刺猬是怎么运用身上的刺来搬运东西的呢?

出示: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1)“进入梦乡”是什么意思?刺猬为什么要等人们睡觉了才出来呢?(刺猬是一种性格非常孤僻的动物,喜安静,怕光、怕热、怕惊。)

(2)圈出这句话中表示刺猬动作的词。

(3)齐读句子。

三、复习巩固。

1、齐读全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刺猬的?你觉得刺猬“有趣”在什么地方?

2、完成课后练习1、2。

3、看视频“刺猬背西瓜”。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纸。

2、听写词语。

2024五年级下册浯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三、四段,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

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

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学习三、四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讲什么?“再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大事了”,这令人兴奋的大事指什么?为什么这事让作者兴奋?为什么作者能获得这个新发现?

(观察细——地上有一小滩水;善分析——足迹,判定是尿,推想刺猬醒过,想进食;勤实验——立刻端来食物,第二天不见食物,而后反复验证。)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观察刺猬冬眠的经过和新发现。

(2)自由读第四段。

这段讲什么?“荡然无存”、“野性难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交情荡然无存,又变得野性难驯的?‘(结束冬眠,恢复了它的生理机能。)

2、研究方法。

(1)重新默读课文,思考;

《冬眠》介绍了几个知识要点?研究动物冬眠有什么意义?

《冬眠》和《养花》、《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后学《冬眠》一类的科普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学习?

(写法不同:知识点正确,表达准确,常举例和数字说明。学科普文要抓:讲述的知识点;说明的写作方法。)

从课文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有一只刺猬和作者有一只刺猬,有哪些不同?我们可以从作者身上学到些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3、巩固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题。

(2)在下列各题中任选两题作业。

①作业本上第7题。

②写句子:

荡然无存——

野性难驯——

即使……也……至少……

③以《当人类掌握休眠秘密后》为题写一篇短文。

④介绍一种动物休眠的趣闻。

2024五年级下册浯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2、通过读课文,理解“龙”的深刻含义。

3、根据文章内容续编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龙”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说说有关龙的知识。

齐读课题质疑——大人们关于龙会说些什么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哪些大人关于“龙”在文中有说法?分别是怎样说的呢?

小组合作寻找,读相关句段,汇报。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龙”在大人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

2)你对哪个大人的话有浓厚的兴趣,着重谈一谈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读了这篇小文章,你认为那一段,那一句更能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齐读:在美读中体会作者的强烈民族自豪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文章主题自然水到渠成)。

“龙”象征的'我们腾飞的中华,那么你再来开动脑筋继续想一想“龙”还有什么含义哪?(自己续编,然后小组交流。)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龙”象征的腾飞的中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腾飞的中华龙是怎样震惊世界的呢。(播放课件——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航天事业,军事,经济贸易,教育等事业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中国正在不断的腾飞,不断的进步。)

看到中国各项事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想说点什么吗?

(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发生的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念)

五、布置作业

1、用你知道的事实,试着在第五段后面继续写几句。

2、谈谈你作为“龙”的子孙又有那些感想。

2024五年级下册浯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学会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4.引导学生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读准字音:淄

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理解词语: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

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了解三个故事。

(一)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二)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

每人选择一个小故事,准备后复述。

3.按要求摘录课文中的词语。

(1)写动作的:____

(2)写神态的:____

(3)写外貌的:____

2024五年级下册浯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且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4、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5、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教学设计: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1)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全班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有关句子与背景,作深入地探讨。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3)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判断让对方服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4、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5、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6、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6、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可以边讲课文,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学完三个小故事后,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作业设计:

必做题:

1、生字组词

2、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选做题:

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实践创新作业:

收集晏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钻狗洞下等人押强盗晏子

(失败) (胜利)

狗国 下等国生盗之国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94729.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平安夜发朋友圈的句子短句搞笑64句
下一篇 : 晚安温馨句子(优质2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