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介绍新员工主持词6篇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案让家更美好 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积极接纳自我是理性和智慧的选择。

2.学会欣赏自己。

3.掌握做更好的自己的要求。

4.正确认识每个人之间潜能的异同,懂得发掘潜能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搜集、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学活动,把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情感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交流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积极接纳自我,并学会欣赏自己,展示风采。

2.认识到每个人之间潜能的异同,了解发掘自身潜能的方法,做更好的自己。 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重难点突破重、难点:做更好的自己。

突破方法:“做更好的自己”,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有效突破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分析:1.如何积极接纳自我;2.学会欣赏自我;3.如何做更好的自己;4.发掘自身潜能的方法??通过一步步地分析这些问题,并针对在不同板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处理;然后分别由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进行归纳。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一、直接导入,启动思维

方法1:创设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发挥视、听觉获取知识的渠道作用,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提高了听课效率。

过程:播放刘翔参加比赛获得110米栏世界冠军的激动场面的视频。 2.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刘翔获得冠军时的心情及当时的比赛场景。 3.作为一名中国人,知道这个消息,会有怎样的想法? 4.请学生代表发言并交流感受。 5.引出课题:做更好的自己。

方法2:活动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31)板块,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活动,导人本课,降低认知难度。过程:

多媒体呈现:“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31)。

进入初中以后,晓蓉比以前更加关注自己了,她觉得自己是这样的:学习勤奋,做事很认真,对自认为重要的事情会思前想后,对别人很关心,在音乐方面有些天赋,在穿着打扮上比较保守,遇到一些事情喜欢哭??有时候,晓蓉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但有时候,她又很羡慕别人:别人能把她认为平淡无奇的事情神采飞扬地讲出来,并引来一群听众和阵阵笑声;别人对她认为重要而需要思前想后的事情却一笑了之;别人打扮时尚而自己太过保守;她甚至觉得自己的名字也有些土气??有时,她会学着别人的样子讲话、做事,这又让她觉得很累。

你怎么看待晓蓉的累?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如果有,它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你是如何理的?1.结合材料,针对提出的问题,分小组讨论,教师指导。 2.各小组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发言。 3.教师归纳,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自主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思考并解决提出的问题,必要时教师作指导。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自信与快乐。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体验成功与挫折的舞台,这对学生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动机的.强化都很有意义。自学提纲:1.我的风采。

(1)为什么要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包括哪些内容? (2)学会欣赏自己的方法、原因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2.我要飞得更高。 (1)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2)每个人的潜能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发掘自身潜能有哪些方法?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

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教师纠偏。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现实、感悟生活,让他们学会了与同伴交流,在传递信息中相互影响,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学生可超越自己的认识,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把课堂这个大舞台更多地留给学生,才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饱含期待、深情的话语,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过程:

活动1:“阅读感悟”(教材P32)。

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我。我和某些人可能会有些许相似之处,但没有一个人能和我完全相同。我的一切都真真实实地属于我,因为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我拥有自己的一切:我的身体,以及我的一切行为;我的所有感觉——愤怒、喜悦、沮丧、友爱、失望和激动;我的嘴巴以及由它说出的一字一句——或友善亲切或粗鲁无礼,或对或错;我的声音:或粗犷或轻柔;还有我的所有行动,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我拥有我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恐惧。 ......

我就是我,自得其乐。

——节选自维吉尼亚·萨提亚:《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过程:

1.学生阅读材料。

2.教师提出问题:接纳自己,包括哪些内容?

3.小组探讨。(如:身高、性别、体形、行为习惯、家庭、学习成绩、相貌、性格、优点、缺点等)

4.学生代表交流。 5.教师归纳答案:

积极接纳自我,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既接纳自己的优秀,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内在的性格、思想,也接纳外在的身体、相貌;既接纳自己与他人的相似之处,也接纳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点。活动2:“探究与分享”(教材P33)过程:

多媒体呈现:教材P33“探究与分享”。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案让家更美好 篇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培养乐观自信的态度,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认识自我的方法,能正确认识自我。知识目标: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及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难点: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教学方式】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情景导入(俗语导入)

师: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贵自知,自知者明/,这些话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我们学习--认识自己。三、讲授新课

【活动一:合作探究】

作业交流:用词语描述自己的中学生活。并说说自己展现的形象。思考:P25下面的三个问题。

(1)在每个镜头里,你展现的形象是怎样的?请尝试用几个词语进行描述。

(2)你对自己展现出来的形象满意吗?

(3)听听同学的意见,他们对你的看法怎样?答案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据实回答。师:自知者明、认识你自己??都告诉我们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

【活动二:阅读感悟】教材P26学生代表朗读本文章。

思考: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师总结: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进入初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会越来越关注自我。

【活动三:畅所欲言】教材P27探究与分享

问题:(1)你如何看待小刚对自己的认识?(2)这样的认识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答案提示:(1)小刚有点自负,没有正确认识自己。(2)小刚的态度,不利于他的自我发展,不利于和他人的交往,对自己,对集体都是有害的。思考总结: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醒: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活动四:我眼中的我】教材P28探究与分享

思考:(1)你是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的?(2)你是怎么得出这些认识的?

答案提示:(1)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等等。(2)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的。

【活动五:实践探究】P29探究与分享及方法与技能

(1)画画像。拿一张白纸,用文字、图画等形式描绘自己,然后折起来,收集在一起。

(2)猜猜看。每人从中抽一张折叠的画像,猜测这是谁的画像并说明理由。第一眼看到这张画像,你想对画像中的人说些什么?

(3)谈感受。当事人分享:自己满意的部分,不满意部分;听到别人评价后的感受。

(4)学习方法与技能。每位学生分享,自我评价的方法。

答案提示: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可以是自我观察和分析,也可以与他人比较。

【活动六:方法分享】P30探究与分享及方法与技能阅读30页探究与分享的材料,思考:

(1)不同的人对/我/的评价各不相同,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 (2)你觉得/我/该如何对待这些评价?

(3)全班学生分享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

答案提示:(1)每个人对/我/的评价角度不一样,从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2)对于这些评价,我会客观冷静分析,既不盲从,也不忽视,用理性的心态去面对他人的'评价,无论好坏,我都会勇于面对。(3)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

四、感悟提升

五、当堂演练

1.《咏梅》中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诗句,这句诗对我们个人成长的启示是(c)

①要看到梅与雪的差距②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③要看到梅与雪的共性④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A.②③B.①③c.②④ e.①②

2.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是人生的一大智慧,我们应该(c)

A.欣赏自己,不要被他人的评价左右B.找到自己的优势,塑造完美超人c.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既看到优点,也看到不足 e.多看优点,不要太在意自己的缺点3./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这句谚语启示我们要通过(B)

A.自我评价认识自己B.他人评价认识自己c.兴趣爱好认识自己 e.外在特征认识自己4./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1)请你谈谈这句话中蕴含着什么道理?

(2)你将通过哪些科学方法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答案提示:1c 2c 3B 4.(1)①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优势,也都有缺点与不足;②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才能公正、客观、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2)①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来认识自己;②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③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

六、布置作业

1、采集几片树叶。把自己的指纹印在一张纸上。

2、介绍几个改正缺点的办法。

3、搜集一个挖掘、激发潜能的故事

4、请给自己写一句寄语,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

教学反思:

3.3做更好的自己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案让家更美好 篇3

【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正确对待与教师交往中的问题与困惑,以积极的心态与老师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能力目标:从心理换位的角度正确认识和对待师生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矛盾,提高与教师进行积极沟通的能力;通过小品、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与教师交往与沟通的一些基本途径和技巧,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

理解教师,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正确认识和评价师生矛盾。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步人青春期,他们中有些可能仍然保持孩童的活泼和外露,但闭锁心理的出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意识的增强和性心理的萌芽,会慢慢地改变学生的交往状况。一方面,学生需要友谊,渴望得到朋友的信赖和尊重,需要长辈的关爱和重视。温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他们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和老师愉快相处,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也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学习更自信更轻松。另一方面,受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和经验的限制,很多学生不能恰当地理解相处之道。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尤其是受到老师的批评,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容易导致师生交往中的各种隔阂。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该更多地以聆听者、支持者、协商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和氛围,设计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创设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情景,增进学生的亲身体验,锻炼实际的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学生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这首歌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感和愿望?你愿意长大后也成为歌中的哪个“你”吗?说说你的想法。

(不管学生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注意作正面引导)

二、心情故事

说说你的故事: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是谁?他(她)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交流与沟通

1.分组讨论:从你的认识出发,你认为教师这门职业与其他职业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师:教师的这一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对自身和他们的工作要求非常高,特别是我们学生对教师有更高的期望。但教师也是人,也有被社会特别是被我们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的需要。我们不仅要了解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更要理解老师也可能出现过错,特别是当被老师批评或与师生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要理解老师的苦衷。

2.小品:老师,你错怪了我。

(故事内容:小王同学在语文课上正认真地听讲,邻座同学传过来一张纸条,约他放学后去打篮球。小王随即把纸条退还给了那个同学,并轻声劝告:“上课不要传纸条!”谁知被李老师发现了,马上批评了小王上课传纸条、随便讲话的行为。当时,小王同学有口难言,十分委屈……)

请你帮他出出主意:这时小王该怎么办?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是怎样处理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3.课堂调查: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和表扬的情况。(采用举手的方式)

讨论:

(1)老师对我们有哪些期望或要求?

(2)我们该怎样看待老师的批评和表扬?

师:有些同学说得很对,我们也要理解老师,老师对我们的批评表扬都体现出对我们

的期望,我们不仅要理解这些,更要理解老师也可能出现某种过错,特别是当被老师批评

或与老师之间发生某种不愉快的事情时,要理解老师的苦衷,自觉反省自我,切不可对老

师求全责备,更不应该怀恨在心。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P15训练一

【板书设计】

教师 教师的职业特点

批 正

评 确

正视师生矛盾 与 理

表 解

学生 学生自身特点

【注意事项】

1.注意正面引导。

2.分组讨论要注意对主题的提示。

3.欣赏小品时注意既要让学生说真话,又要让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判断。

4.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案让家更美好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深刻认识的适当的学习方法将会对自己初中三年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创造出一片学习新天地。

(二)知识与技能: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分为“学习的烦恼”、“经验共享”、“记忆法宝”、“我的学习方式我知道”、“互动时刻”、“实话实说”六个板块,其间以学生自主、合作活动交流为主,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之中,真正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重点和难点

通过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身边开始,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真情实感

1.首先让学生看看自己周围多了多少新同学,让学生体会到每一名新同学都是自己学习新知识的好帮手、好伙伴、好老师,他们能使自己在新的学习天地里愉快地成长。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学后,你们认识了不少新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认为最有个性的是哪一个?让学生充分交流,说说从开学到现在,自己在新同学身上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在新同学的帮助下有什么新收获。

2.再让学生看看自己周围的环境有什么新变化,让学生充分交流,它给自己的学习带来了哪些启发,带来了哪些有利条件。

师: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土都会触发我们的灵感,它们都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谁能举例说明这个问题?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就会有千言万语。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每个新生都是学生学习、成长、进步的课程资源,并且是很现实很有说服力的资源。由于生活阅历不同,个性不一,学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正面引导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班级就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学校的环境也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学生对它们有亲切感,因为这些“朋友”始终在伴随着自己成长。

二、从心语开始,学生觉得实、悟得深,能心服口服

师: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尽情说说自己对学习的看法。

1.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尽情说说自己对中学学习的看法,允许不同观点的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只做一个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欣赏者。

2.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每个学生一片阳光、一个笑脸,给每个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教师要特别关注对学习有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的同学。

设计意图这样做是让学生“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课程标准语)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学生头上。教师要有“在课程改革中,我与学生同成长”的理念,蹲下来看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第二课时)

三、从比较开始,学生相互了解,结伴而行

1.认真看教材14~17页,对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初步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式,并说说这种方式的优点。

学生可能会在交流自己学习方式的活动中,发生争执,各自认为自己的学习方式好。教师要正确引导,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判断某种方式好,某种方式不好,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各自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好比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大花园,愿各自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2.列出老师的优点,轻轻松松地学习。

让学生列出曾给自己上过课的老师的.优点,互相交流一下,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以便在老师教学优点的熏陶下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设计意图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教师要让学生在感悟教材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学习方式,发现自己的优点。教师在这里不去总结每个学生的特点,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我感悟中提升自己,并能意识到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将给自己的终身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初中的学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了吧?老师真诚地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努力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开创初中学习的新天地。最后,祝愿大家学习进步,梦想成真。

作业:

课后反思:通过本框的学习发现有不少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进步,今后不断介绍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同学们。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案让家更美好 篇5

一、教案背景

学习中有苦更有乐。作为初中生,面对初中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因而产生畏难情绪,这对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帮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内心激发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兴趣,逐渐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显得十分必要。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真正做到珍惜学习机会,热爱学习。

二、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作用

本框题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主要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本课《享受学习》的教学主题是让学生认识学习,感受学习,从而领悟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能够喜欢学习。教学设计应通过体验的教学方式从学生已有的学习,尤其是进入中学这一阶段对学习的亲身感受出发让学生体会学习中的快乐,进而让学生感受到享受学习权利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其次,从探索世界奥妙的角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会学习的快乐。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到学习苦中有乐,领会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能够喜欢学习;懂得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感激家庭、感激学校、感激社会,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感悟。知识与能力目标:懂得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是苦乐交织的一种认识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活动;意识到学习能不断认识和发现自我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无穷快乐。同时提高自主学习、克服困难和辨证思维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学习活动的苦与乐,认识学习的必要性。教学难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学会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各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师生在此情此境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2、活动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不仅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且,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的体验和感悟到知识,使学生终身难忘。

四、教学过程

(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教育本身就应该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把握“活动”和“情感”两条主线,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以体验式教学为途径,深入学生生活实际,使教育的实效性得到不断延伸。第一环节:情景导入播放歌曲:《童年》

这首歌反应了童年时代的快乐生活,歌词中就提到了学习,说明它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学习带给我们的是苦还是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设计意图】:思想品德课强调情境和氛围,教学情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

果的实现。因此本节采用学生都熟悉的《童年》这首歌导入,用以渲染气氛,做情感铺垫。

第二环节:指导学习

(一)、学习中的苦与乐

活动一:辩论——学习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自己探求发现学习中的苦与乐,并及时的分析快乐的原因和感到痛苦的原因,同时能够通过讨论知道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活动二:真情感言

请同学们观看贫困地区学生读书的照片和汶川地震中学生的照片。设疑:1、看到刚才到这些照片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2、既然学习很辛苦,那我们又何必知其苦而为之呢?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照片资料,把自己的周围环境与照片中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对照,体会到自己现在的学习生活多么的优越,意识到拥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也是一种幸运和快乐!进而分析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要珍惜自己学习的权利和机会。

(二)、探索世界的奥妙

活动一:视频欣赏

设疑:1、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你都了解多少呢?观看《太阳系—太阳》的视频。

2、世界上还有很多奥妙等待人们去揭晓,你还知道哪些奥妙呢?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看视频,让学生自己探求世界的奥妙,以此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

活动二:你知道原因吗?

展示新月抱旧月、阿拉斯加上空的彗星与极光、武夷山悬棺之谜三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些奥妙的认识,体会当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自己的潜能的时候,当我们的好奇心在学习中获得满足的时候,当我们从学习中逐渐了解世界奥秘的时候,学习的快乐就洋溢在我们心中!

第三环节:探究与实践

案例分析——讲述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小故事

设疑:

1、法布尔为什么对昆虫的观察研究如此入迷?

2、如何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呢?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事例,体会只要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帮助你发现学习的快乐,进而思考如何培养学习兴趣,以改变对学习的态度。

本课结束语:学习中有苦更有乐。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带知之更多,不断提升着我们的精神境界。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登上新的知识高峰,实现新的自我超越。

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享受学习》这一课,对于刚上初中,现在正是感到课业压力负担特别重的学生们来说,他们怎么可能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呢?所以心里困惑很大,再加上书上这课内容很少一,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备这一课。于是请教了老教师,他们给了我很多指导,让我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的活动中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机会,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去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过后,很有感触。

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案让家更美好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知道未成年人需要保护的原因;了解法律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四个方面给予了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体现了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和关爱;通过对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现状的讨论,能够说出未成年人需要保护的原因;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知道法律给予了未成年人哪些特殊的关爱与保护,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和问题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教学难点:法律给予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特殊的关爱与保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材料一20xx年4月3日,南京市民徐某在网上发布了数张一名男童遍体鳞伤,疑似遭虐待的照片,引发了一场“养母疑似殴打养子”的轩然大波。几天后,养母李某被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刑事拘留,后变更为取保候审。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以李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向浦口区法院提起公诉。

20xx年9月30日下午2点,江苏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李征琴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一)法律与未成年人

活动一:情景再现——生活中的未成年人

(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95“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想一想:

(1)在生活中,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享受哪些特殊的保护与关爱?

提示:有来自家庭方面的保护、学校方面的保护、社会方面的保护、司法方面的保护等。

(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提示:

①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给予特殊的保护。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与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花朵,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呢?

提示:可从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未成年人等角度进行回答。

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为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

想一想:

材料表明了谁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提示: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阐述

教师讲述: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指出未成年人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伴我们成长的

社会: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的社会环境。

家庭:以正确的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给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尽到家长的监护职责。

学校:定期开展有关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讲座,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等;做好消防、地震等各种安全演练。

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适龄子女辍学经商、务农或做工;……

(二)学校保护

什么是学校保护?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国家为什么要实施学校保护?

(1)学校保护的作用:学校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①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板书)

②学校教育是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目标导学二:感受法的关爱

活动二:未成年人保护法

(多媒体播放教材p98相关链接)

思考:

(1)你知道哪些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法规?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其中,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时国家制定的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2)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设置了几道防线?

提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位一体。

(一)家庭保护

什么是家庭保护?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案例分析:

小林的父母经常在家叫几个朋友一起来搓麻将小搞搞\甚至有时候让小林也搭一搭手\慢慢的小林学会了搓麻将,成绩也直线下降。

(1)小林的父母有什么错?

提示:小林的父母亲应该以健康的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而不应该误导子女。

(2)你如何帮助小林解决这个问题?提示:小林可以通过老师与父母沟通;通过自己的提醒,不能参与赌博活动;还可以要求父母不再搓麻将特别是在家搓麻将;……

④家庭应该如何保护未成年人?

提示:家庭应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家庭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使

要环节(板书)

(2)学校保护的含义: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3)学校保护的内容:学校保护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发展、人身权利人格尊严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四个方面:

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介绍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适应,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③保护未成年人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三)社会保护

什么是社会保护?国家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社会保护?社会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社会保护的重要性及作用:青少年不仅生活在家庭中、学校里,还经常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而社会环境中既存在着许多积极因素,也有一些消极因素。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而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则可能会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受到消极影响,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因此,国家必须对未成年人实施社会保护。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全社会都应该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社会保护的含义:社会生活环境不同于家庭环境,也不同于学校环境,社会保护是特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指全社会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3)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社会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

①各级政府应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对中小学生开放。

②营业性舞厅、酒吧、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③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想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⑤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应当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四)司法保护

什么是司法保护?说说你所了解的司法保护有哪些?

(1)司法保护的含义: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国家司法机关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有关机关部门。

(2)司法保护的基本要求(板书)

①办理未成年人的案件,实行有别于审理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制度。)

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③对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免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应做好安置工作,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④人民法院处理继承案件、离婚案件、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较为普遍。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法律知识教学,法律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和抽象,学生不易于理解,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一个好的方式,这样可以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组织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枯燥单调的法律知识教学变得丰富生动。“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这两个知识点比较难懂,要多结合情景材料展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要给学生多理解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案让家更美好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心理特征,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

B、了解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B、尽量避免自信的两大误区——自负与自卑。

C、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

B、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信的含义、自信与成功的关系及树立自信的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自信、自负、自卑三者之间的不同表现。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我能行”

故事导入:

小泽征尔是日本的名扬世界的指挥家。在一次音乐指挥家大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时,发现有几处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乐队演奏错了,便停下来重奏,结果依然如故。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郑重申明:乐谱没有问题。面对几百位权威人土,小泽征尔思考片刻,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席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前两名参赛者就是因为盲从权威而被淘汰了。小泽征尔终于获得大赛的桂冠。

教师提问:他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入课题——“我能行”。“我能行”是一种信念,是人们在沙漠中看见的一片绿洲;“我能行”是一种胆量,是载着人们走向成功之路的思想之源;“我能行”是一种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烈的竞争中大显神威。

(一)自信一族(板书)

思考:在众口一词的批评与反对意见面前,罗丹为什么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罗丹塑像”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罗丹相信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现巴尔扎克是正确的;相信自己的艺术主张必将会被人们所接受。罗丹是十分自信的,相信自己行,这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一句“我能行”,让我们持有的是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每一个成功者都应该坚信“我能行”。

活动一:夸夸我自己

“我能行”的范围很广泛,可以是学习上,生活上的,也可以是体育、文艺领域方面的,还可以是知识技能、特长方面的。

在活动中,让学生陈述“我能行”的种种表现,尤其是对未建立起自信的同学要鼓励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我能行”。

活动二:说一说自己感触最深的“我能行”

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回首走过的成长之路,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都说过很多的“我能行”:比如,有的同学说:勤学苦练,我能行,唱歌跳舞,我能行;吹箫弹琴,我能行;打球下棋,我能行;做风筝,做手工,我能行;与其他同学友好相处,我能行;孝敬父母,我能行;做好英语练习,我能行;科学生活,我能行;学习电脑,我能行;锻炼身体,我能行……

首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选两位同学说说感受,在学生进行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自信的含义和自信的表现。

1、自信的含义:“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自信是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事,实现自身所追求的目标。

2、自信的表现: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活动三:自信者的风采

展示多位自信者的风采,让学生感受自信带来的成功和精彩。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成功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个性魅力的人,而这一切,都是自信所赋予他们的。

(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活动四:请你来分析

材料一:马某从小学、中学在父母眼中,一直都是孝顺、懂事的孩子,在老师眼中他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2000年他以697分的高分考入了云南大学,进入大学后,马某发现周围的同学分数都没有他高,就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最好的,就开始目中无人,连教授老师也不放在眼里。

提问: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进入大学后马某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这种心理呈现出的就是自负(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忽视或看不起他人,自以为是),并让学生阅读课本“谁最大”的故事加深对自负的认识。

材料二:

进入大学不久,马某在自己生存的小环境培养起的自负和骄傲迅速被现实击得粉碎─竞选干部的失败,参加运动会的失利,人际关系的紧张使他的心理严重失衡,导致成绩急剧下降……马某开始怀疑自己,进而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并认为同学们都瞧不起自己。

提问:马某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这种心理就是自卑,分析出自卑的含义(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知识结构图:

自信:实事求是看待自己。成功

自负: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忽视或看不起他人,自以为是。失败

自卑: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失败

(展示两个神态迥异的卡通形象—蜗牛和青蛙,分别代表自卑和自负,使展示更加生动形象)

为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自卑、自负的心理状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介绍xxx事件:刚才所说的马某是真人真事,就是骇人听闻的xxx事件中的主人公xxx,xxx在大学期间由于缺少心理上的自我调适,内心的自卑与自负发生了剧烈的碰撞,结果酿成了惨剧——在一次与同学打牌所发生的冲突中,他杀死了他的四位同学。20xx年4月,昆明市中级法院公开审理此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xxx死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

为深化学生对自信、自负、自卑之间区别的认识,让学生充满自信,最终告别自卑,超越自负。我设计了

活动五:情景剧场——在成功面前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都曾有过自负或自卑的心理经历,下面,让我们进行一个即兴小品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三名表演的同学;

2、小品内容:数学考试后,自卑的甲、自信的乙、自负的丙都得了90分,三个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分别会有什么表现)。

3、分组讨论(约三分钟),同学们为表演的同学设计人物和语言。

4、其他同学根据表演来猜测他们所扮演的角色。

5、最后评一评哪一组表演的更形象。

课后小结

自信是对自我能力的确信,而自卑、自负都源于对自己能力的错误估计,现在,同学们正处于一个注重个性张扬的青春阶段,都渴望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充满自信心是必要的,但各种不适当的心理状态都会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让我们告别自卑,超越自负,走向自信,好好学习,快乐生活,做未来生活的强者,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案让家更美好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理解: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明白青春应该有的品格和行为准则。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形成健康向上的青春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青春有格的内涵。

掌握青春品格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

如何将青春有格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青春的视频,引起学生对青春话题的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青春应该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点?

引出课题:青春有格,即青春应该有其独特的品格和行为准则。

二、新课讲解

青春有格的内涵

解释青春有格的含义:青春时期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举例说明青春有格的具体表现: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勇于担当等。

青春品格的具体表现

诚实守信:不撒谎、不欺骗,言行一致。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意见,不歧视、不侮辱。

勇于担当: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承担责任,不逃避、不推卸。

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如何培养青春品格

自我反思:经常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青春品格的.要求。

学习榜样:向身边的优秀人物学习,汲取他们的优点和经验。

积极参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品格和能力。

三、案例分析

呈现一个关于青春品格的案例,如“诚实守信的小明”。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青春品格的要求。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小组讨论

分发问题卡片,如“你认为在校园里如何体现青春品格?”、“你曾经做过的符合青春品格的一件事是什么?”等。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和经历。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五、课堂小结

总结青春有格的内涵和具体表现。

强调培养青春品格的重要性和方法。

鼓励学生将青春有格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具有高尚品格的青少年。

六、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青春品格”的短文,描述自己的品格特点和如何培养这些品格。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青春品格,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学生在理解青春有格方面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行动中的表现。针对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成长进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案让家更美好 篇9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犯罪百害而无一利,从内心深处憎恶违法犯罪;欲望面前,理智地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重视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

2、能力目标:理解道德水平的高低影响行为的好坏,从小事做起,加强道德修养;理解犯罪的危害,逐步形成自觉依法律已的观念;初步培养自我分辨、自我控制、自我践行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知道自我防范应从矫正哪些不良行为做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道德品质的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犯罪的危害

教学难点:道德品质的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违法犯罪,我们明白了无论什么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些不良习惯会害了我们,我们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今天我们学习第三框的内容:防范于未然。

展开教学:

(一)、“认清犯罪危害”

案例分析(见教材第97页案例)以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①陈某由违纪再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人们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

②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他曾有过知耻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渊?)……

③用“违纪、违法、犯罪”三个词谈谈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通过分析思考我们认识到: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思想观念支配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可能违法,甚至于犯罪。我们要意识到应该增强法纪观念,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因此,我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积极追求上进,这样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小迪的案例教师提问导入教材第98页“小迪的案例”:

①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对。严重的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犯罪不但对社会造成危害,它对家庭、他人以及行为人自己都会造成伤害,

②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些什么危害?(犯罪有没有什么好处吗?)……

同学们,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个案例,我们看教材第98页“小迪的案例”(教师朗读)。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危害性。(教师板书以下内容,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板书危害性)

对他人的危害:侵占他人财物、造成他人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

对自己的危害:坐牢、自毁前程

对家庭的危害:妈妈精神失常、爸爸出车祸、姥姥死亡;

对社会的危害:影响社会安定

教师归纳小结:犯罪的危害有哪些?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通过上面这个案件我们可以看到: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国家司法保护。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心中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能图一时痛快、占小便宜,。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98页“相关连接”的内容: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同学们,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9页的材料“小张改掉了占小便宜的习惯”)思考其中的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个孩子的行为?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老人们常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俗话也讲:“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合格的公民,就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是十分必要的。

2)要划清是非美丑和行为界限

简单地说也就是要弄清什么事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事是我们不应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矫治自己的不良行为。

我国有一部《来了解一下有关内容。请你找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作了怎样的界定?

(集体或指定学生朗读P99“相关连接”的内容并把相关知识勾画下来。)

学生活动:填表(根据要求填写教材第100页的表格)

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学生填好后相互交流,教师点评。

行为表现对他人的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传播淫秽读物

其他(学生举例)

3)要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社会是复杂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上的人是形形色色的,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学习、工作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老人们常说:“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小时偷针,大时偷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俗话也讲:“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无数事实都证明,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许多的人违法犯罪都是从交上了不良朋友或沾染了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谨慎交友,要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学生活动:写一封回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00页的“父亲给儿子信”,以儿子的名义写封回信。

课后小结

违法犯罪的危害是极大的,而违法犯罪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是紧密联系的,我们青少年要远离违法犯罪,加强自我防范,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案让家更美好 篇10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学会与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谊。

2、能力目标:积极寻找朋友,把握原则,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3、知识目标:明白朋友对一个的影响很大,要善交益友。懂得友谊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友谊的力量

难点: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课堂流程】

引入新课交流独学师生交流合作展示小结明确目标初步感知共同讨论探究点评提升

【引领独学】(独学要求:①认真预习课文38—43页教材,读懂教材,梳理知识要点并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知识;②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

1、长大,意味着什么?

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2、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友的范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有什么变化?

(1)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护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

(2)或者: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3、了解并反思自己的交友现状有什么意义?

经常对自己朋友圈关系做些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觉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友谊具有怎样的力量?

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③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合作探究】探究一:教材P38运用你的经验及P39探究与分享

(1)把你的选择涂在P38上面对应的符号里(可以多选)。

(2)在成长的岁月里,哪些朋友曾与我们相伴?请把他们的名字写在P39图的相应位置。

(3)你的朋友在年龄、性别、性格、地域、民族、与你的空间距离等方面,在不同时间段有什么特点?

(4)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交友的范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有什么变化?

答案提示:前3问据实回答,填写即可。

(5)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探究二:教材P40探究与分享

(1)随着年龄的增长,寻找友谊更难了吗?

(2)你会因为怕麻烦而拒绝友谊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

(1)不是更难。因为虽然小学时的朋友分开了,但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朋友圈也会扩大。

(2)不会,因为我们渴望友谊,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探究三:教材P40—41探究与分享

(1)朋友对你有哪些影响?请完成自己的“朋友影响力”图。

(2)完成了“朋友影响力”图,你有什么发现?

答案提示:

(1)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图。

(2)发现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探究四:教材P42探究与分享

这些是真正的友谊吗?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答案提示:场景一、四是真正的友谊,场景二、三不是真正的友谊。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探究五:教材P43阅读感悟及下面拓展空间

(1)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有人说:“能结交到亲密的朋友是一种幸福,而拥有一个对自己深刻而良好影响的朋友则是人生的幸运。”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自己的交友经历谈谈感受。

答案提示:

(1)体会到了友谊的力量。正是伟大的革命友谊成就了两位伟人。

(2)同意,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种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

【总结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这节课我未解决的疑惑:。

【自我检测】:

做练习册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