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句子大全(编辑 悠游诗人)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我们时常会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是用文字把这些感想都记录下来吧。那么,到底应该要怎样去写感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5年全国生态日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植树的感悟和收获 篇1

通过本次准备课程、讲课的过程,我觉得对自己来说又是一次成长,学到了很多!

一、数学方法的渗透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直以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到底能让学生留下些什么?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能够单纯的解题重要还是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数学思想方法,更为重要。我想每位老师都能得出一个正确的解答:结果虽然重要,但过程与方法更为重要。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了两个数学思想:化复杂为简单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研究、验证。在例题中数字100米较大,我们可以转化为较简单的数字去探究规律。

(2)“植树问题”的'本质就是对应问题,只要明确了“间隔”与“树”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突出“一一对应”的思想,再以此为基础并通过适当变化就可以应对各种变化了的情况。因此,在此真正重要的应是“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应该用对应思想统领课堂。从而,在此真正需要的也就并非“规律的应用”,而是思维的灵活性,即如何能够依据基本模式并通过适当变化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对于“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与“两端都不种”这样三种情况的区分则不必过于强调,更不必将相应的计算法则看成是重要的规律乃至要求学生牢牢地去记住并能不假思索地加以应用。

二、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无论是“植树问题”,还是“路灯问题”、“排队问题”、“爬楼问题”,抑或“锯木问题”、“敲钟问题”等等,都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即可以被归结为同一个数学模式,可以统称为“植树问题”。因此,尽管“植树问题”可以被看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现实原型”,但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超出这一特定情境,设法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所有这些具体问题事实上都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帮助学生建构普遍的数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另外,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024植树的感悟和收获 篇2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第八册数学广角中的一个新内容。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不仅仅使学生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还要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我执教的这节课整体是成功的。

首先,设计流畅简单易懂。整节课设计基于我班学生实际情况,课前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紧接着引出例题探讨植树问题。我改小数据,将长度改成20米。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突现知识的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在这里改小数据,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主要照顾后20℅的学生。然后以例题展开,让学生动脑、动手反复验证,最终总结出:段数+1=棵数。整节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浅显易懂,始终围绕重点内容进行难点的突破。

其次,注重实践体验探究。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注重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这节课虽扎扎实实,但问题也存在着。

一、学生能够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却无法运用这个规律求路长的问题。因为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以为学生能发现“棵数=间隔数+1”就能解决问题了,实际上这只是部分学生具备了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恰恰导致了能找规律却不会用规律。

二、把握每一个细节,问题即时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学生的质疑,间隔长和间隔数之间的区别,两端和两边的区别,应该考虑学生的知识构建,学生的知识认知一般是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没有体验,建构就会显得很抽象。在这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虽然我创设了情境,但学生仅凭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达到继续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

由于植树问题的情况复杂,还要学生多加练习,巩固知识。

2024植树的感悟和收获 篇3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它不仅能写,能画,其实我们的手指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这里有几根手指呢?

预设:5根

教师:那手指与手指间的空隙叫什么呢?

预设:间隔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两个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大家观察一下,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4个间隔

教师:现在再看,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呢?

预设:4根间隔

教师: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3个间隔

教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数量关系了吗?

预设1: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

预设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教师:那你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呢?

预设1:手指数=间隔数+1。

预设2:间隔数=手指数-1.

教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入新知,经历过程,感受方法

教师:请看,请大家默读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引例:同学们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那么这条路的一边将被树隔成了几段?

教师: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提问)要求什么问题?(提问)

教师:同学们先用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并提问完成)

教师:这里的有几个间隔?

预设:4个

教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

预设:20÷5=4

教师:2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分别提问)

预设:20表示这条路的长度(一般我们把它称为总长),5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我们一般把它称为间隔长),4表示有4个间隔。

教师:4个间隔相当于4段,所以我们数学上通常把有几段称为段数。所以4后面的单位是段。因此我们就得到了公式:全长÷间隔长=段数(提问)。根据除法算式中的关系,间隔长该怎么求?(提问)段数该怎么求?(提问)

教师:那现在如果我想在这条路上种树,一共需要几棵树苗呢?

预设:5棵。

教师:怎么列数学关系式?(提问)

预设:4+1=5(棵)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呢?

预设:因为两端都栽。

教师:你们都跟他一样吗?所以你发现了树的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提问推出棵树与段数的两个公式)

教师:刚才我们是在20米长的路上种树,那现在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种树呢?你还会吗?请看例1(课件出示例1)。大家在书本上完成。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请同学上台展示)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连例题都难不倒你们!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可是,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大家请看(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实例)可见植树问题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就请大家应用刚才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几个问题。

教师:今年的圣诞节刚结束,为了度过一个美好的圣诞节,张老师前几天在家可花了不少的心思!你们看——(分别出示3道练习)

练习1.我买了装礼物的袜子,像这样每两只袜子之间隔0.5米,挂成一排长8米(两端都挂),一共买了几只袜子?

教师:现在老师要把题目难度加大。(做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说)

练习2.我又买了21只铃铛,挂成一排,长6米(两端都挂),每两只铃铛之间要隔几米?

练习3.我还买了像圣诞树的衣服来装扮,15人排成一排,迎接圣诞老人(两端都排),每两个人之间隔2米,这个队伍有几米呢?

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

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

教师:最后老师有一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想留给同学们回家思考!请看:

练习4.在圣诞节这天,老师看见100位圣诞老人一起来给我们送礼物,他们并列排成两队(两端都排),每前后两个圣诞老人之间相距1米,则这个队伍排了有多长?

六、布置作业

略。

2024植树的感悟和收获 篇4

今天,为了迎接即将来临的地球日,大家学校决定在每一个班选出两名同学代表班级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植树活动,经过老师的评选,我获得了代表班级参加这次活动的机会。

中午,大家携带提前筹备好的植树工具在学校大厅集合整队,在带队老师的指挥下,同学们有秩序的乘上学校安排的大巴车,当汽车发动的`瞬间,我又兴奋又紧张,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以前在电视上和互联网中看到的植树画面,感觉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无声无息中大家来到了目的地,一下车我发现有不少叔叔阿姨在等待着大家的到来,带队老师给大家介绍后,我才知晓,原来这次的植树活动不只有大家学校,还有英特尔公司和其他公司一块组织举办的,经过分配大家分出不少小组,每组都有两位叔叔阿姨和四名同学,再分别负责铲土、扶树苗、浇水。在叔叔阿姨的帮忙下,同学们轻松了很多,我看叔叔铲土非常轻快,便跃跃欲试的想亲自试一下,我偷偷的跑到一边学着叔叔的样子,用力的铲向土里,又连着铲了几次后我便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心想看上去容易没想到这么吃力,回头一看产出来的土却少的可怜,还没有叔叔一铲子铲的多,大家组的叔叔看到后笑着来到我身边,在叔叔的帮忙下我成功的种下了一颗小树,看着小树我非常有收获感,心里非常激动也不感觉累了,大家一鼓作气种下了一颗又一颗小树,每一颗大家都精细的培土、浇水,期望它们能快快长大。真是人多力量大,转眼间小树苗全被种到空地里了,原来的空地变成了一片小树林,今天的活动也进入了尾声,大家分别向叔叔阿姨们告别后坐车回到了学校。

夜晚,我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的星星心里还在想着那些小树,期望今天的小树会在不久的明天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绿化大家漂亮的家园。

2024植树的感悟和收获 篇5

《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歌通过描写少先队员参加植树活动的场景,展现了植树造林给祖国大地带来的喜人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让学生明白植树是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为社会、为今天、为未来造福,我们应该具有这种意识。这种情理交融的诗歌,很容易感动四年级的学生,但感动归感动,让他们真的行动起来,那是难的,特别现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难有这种体验,课上我根据这句“荒滩、沟渠、山坡、公路……”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这个问题孩子很容易答出来。但是当我再问:他们还去了哪些地方?这下难倒了孩子,孩子还真没有说出几个地方。当有同学犹犹豫豫说出小区时,其他孩子不同意了“小区没地方栽。”“有人管,不能随便种树。”“都放满了车。”……这真是不怪孩子,城市的植树往往是由专门的劳动者来做,不然到处停满了车,要不然就被一些人开采来种菜,孩子还真没有这种经历。为此我给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在小区里,(允许)种上一棵花(树太大了),实在不行,在学校的花园里栽上一棵花。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写出自己的感想。孩子结合诗歌,编写了《种花》,虽然不太押韵,但这是孩子的一个创造,时间久了,就会有着巨大的收获。

给孩子创造的机会,引导学生拥有这种创造。将来孩子才能给我们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未来。

2024植树的感悟和收获 篇6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平均分成若干个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以及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本节课就是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发现现实生活中它们的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规律解决植树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中三种情况:两端都要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植树问题”中三种情况:两端都要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的解题方法。

教具学具:

绳子、挂图、泡沫、小树、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游戏:

点名学生动手操作,给绳子打3个结并观察:给绳子打3个结,会把绳子分成几个间隔?(有三种情况:4个、3个、2个)(解释“间隔”的意思)

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强调结数和间隔数的.三种关系)。

点评:通过游戏激趣,引出“间隔”、“间隔数”的概念教学,由于有绳子打结作铺垫,抽象概念得到了具体化,同时间接渗透了间隔与间隔数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探究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新课探究:

1出示例题:(同学们,今年我们海南迎来了一件大喜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批了,为了响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号召)寰岛小学决定美化校园,要在长50米的塑胶跑道的一侧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点评:所选例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同时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引入例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数学。

2.分组动手操作(分八小组,每组6人),在泡沫上“植树”,要求:

(1)计算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2)思考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点评: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通过仔细观察、交流讨论,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体验以及情感的体验过程,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汇报结果:

(1)两端都种:50÷5+1=11(棵)结论:棵数=间隔数+1

(2)只种一端:50÷5=10(棵)结论: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种:50÷5-1=9(棵)结论:棵数=间隔数-1

4、总结(学生汇报教师书写):

(1)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2)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种:棵数=间隔数-1

点评:孔子说:“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在操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充分交流,加深对植树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结论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课堂练习

1、做一做:

(1)园林工人要在全长800米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李家庄小学从校门口的门柱到教学楼的墙根,有一条长120米的笔直的校道,在校道的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椰子树,一共种了多少棵椰子树?

2、数学竞技场:分组竞赛,每组派代表选题,解答对得相应的分值,解答错则机会让给其他表现好的小组,总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1)挂灯笼(20分):要在长90米的教学楼上每隔5米挂一个灯笼,需要准备多少个灯笼?(两端都不挂)

(2)插彩旗(20分):学校要在长12米的国旗台前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两端都插)

(3)上楼梯(20分):小明从一楼到三楼走了30级台阶,如果从一楼走到六楼,需要走几级台阶?

(4)公交站(30分):5路公交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2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5)锯木头(30分):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一次需要8分钟,锯完需要几分钟?

(6)街道上(50分):在一条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每隔50米安装一盏路灯,一共需要几盏灯?(两端都安装)

(7)滑冰场(50分):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8)钟表上(50分):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9)电线杆(100分):在公路一边每隔50米埋设一根电线杆,共埋设了10根(两端都埋),这段公路有多长?

(10)广告牌(100分):在马路的一侧立有广告牌,若每隔5米立一块广告牌,一共立21块,从第一块到最后一块的距离有多远?

2024植树的感悟和收获 篇7

8月15日,我们迎来了首个全国生态日,标志着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近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逶迤秦岭到葱茏红树林,深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还需要在三方面下功夫。

坚持理念先导,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根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来谋划发展。树立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念、贯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根本宗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下牢固的生态根基。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制度保障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建立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实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河(湖、林)长制、排污许可制度、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四梁八柱”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得以修订。

统筹战略部署,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要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要发挥好政府作用,利用政策制度约束资本市场对环境的'破坏,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继续发挥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总结运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立实施以来的成果和经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紧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久久为功,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中国贡献。

2024植树的感悟和收获 篇8

在参与全国生态日的相关学习活动中,我深受触动,对生态保护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过去,我或许只是在书本和新闻中听闻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但这次的学习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真实而具体。比如,了解到森林面积的减少导致许多物种失去了家园,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湖泊的污染使得水生生物面临生存危机,生态平衡被打破。

学习过程中,那些触目惊心的案例和数据让我深刻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我们过度的开采、不合理的排放以及无节制的消耗资源,都在一点点地侵蚀着地球的健康。

同时,我也看到了许多为生态保护付出努力的人和事。有环保志愿者们不辞辛劳地在各地宣传环保知识,有科研人员为了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日夜钻研,还有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采用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他们的行动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态保护中发挥作用,无论力量大小。

我们不能再对生态问题视而不见,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短期的利益。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垃圾分类、节约水电等,都是在为保护生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定了保护环境的决心。我将把学到的生态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人,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增强环保意识,积极行动起来,我们一定能够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成为生活中的常态,让地球家园更加美丽宜居。

让我们携手共进,用实际行动守护我们的生态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世界。

2024植树的感悟和收获 篇9

又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我们离开教室那阴暗的“匣子”,奔向了大自然的怀抱。扑鼻而来的花香直,抬头望去,原来是一簇簇桃花,有的粉红色,有的粉白色,还有紫色的.,争奇斗艳。放眼望去,金灿灿的油菜在我们视线里摇拽着,在微风中不停地跳舞。

稍做休整,我们一声欢呼,冲进田野,往植树目的地跑去。“五七乐园,精彩纷呈”的班旗迎风飞扬。

“快!妈妈,这里。”我窃喜占了一块好地方,生怕有人与我抢,呼喊着远处跑过来的妈妈。

没等妈妈过来,我急不可待举起大锄头,狠狠往下扎。没有挖出坑,反倒将锄头搭进去了,怎么用力拔也拔不出来。刚开始挖坑,就给我一个“下马威”。妈妈跑过来帮忙,总算把锄头拔出来。

妈妈要帮我挖树坑。我嚷嚷道:“是你植树还是我植树啊!自己的事情我自己解决,我还要你帮忙!”

一旁的李老师边拍手边叫:“集合,大家快集合!”我们只好极不情愿地放下手中锄头,跟着同学走到老师面前。一位五十多岁的爷爷向我们介绍如何种植“金桂树”。我终于明白:金桂树的根不会使劲向下生长,树坑不要挖很深。听了爷爷的一番教导后,我由衷的感叹了一句:“真是专家啊,不象我们这些‘门外汉’”。

挖好了坑,我把小树苗放进去,填上泥土,用脚踩踏实。天下起了毛毛小雨,给小树苗洗了一场澡,好像是约定过一般似。小树苗在雨中摇摆着,显得更加可爱。

我高高兴兴地给小桂树挂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牌子,发誓每年都会给小桂树施肥添土。站在小金桂树前,默默地许下了一个心愿:“桂树啊,快快长大!到时桂花飘香,为大地披上绿装,绿化春色”。

举着班旗,迎着春风,向着太阳,我们踏上归程……

2024植树的感悟和收获 篇10

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但这种能力不是那么强,在学习中很难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但学生的合作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在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完成学习任务。适当的鼓励是激励学生学习,克服困难的最好方法。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们看到过“道路两旁每隔一定距离会种有树”,但是,在这样的现象中包含哪些数学概念他们是不清楚的,需要教师针对此予以明确;在数学知识方面,他们知道“依此类推”和“除法的意义”,像“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他们可以通过计算和画图的方法解决,只是对这些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教学过程

(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猜谜导入揭题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师:对,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请你们伸出右手,五指张开,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师伸出4根手指、3根手指、2根手指)现在有几个间隔?

师: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激发探求植树问题的欲望。

二、经历探究,发现规律

1、激趣引入,启发探究积极性

(课件出示)出示江口小学为绿化环境的招聘启事及设计要求

2、招聘启示

学校将进行校园环境美化,特诚聘环境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设计要求:

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两端要栽。

【设计意图】通过招聘启示让学生设计植树方案的出发点是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平等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

2024植树的感悟和收获 篇11

今天中午,我刚吃完饭,只听外面很热闹。我推开窗户一看,嗬!邻居家姚叔叔在植树!

今天是植树节,怪不得大人们在植树。我赶忙跑过去观阵,心里痒痒的,只想也亲自试试种树的滋味。叔叔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思,他笑着和蔼地对我说:“你也植棵树吧!”我听了一蹦三尺高,悄皮地行了个军礼,并连忙用英语回答:“yes!”

叔叔帮我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树苗,并愿意和我一起种下这棵树。我挽起衣袖,拿着工具干了起来。叔叔负责给树苗挖坑,我负责将树苗放在已挖好的坑中。俗话说得好:身大力不亏!没多久工夫,坑就挖好了。该我放树苗了。我按照叔叔指点的方法放,我把树苗放在坑的`正中央,叔叔就一锹一锹地填土。刚填几下,叔叔就说:“纤纤,快!把树苗向上提一下。”我不解地问:“这什么要往上提呀?”“这样能让土填实一些。”叔叔还讲了一些道理,我一一听着、记着。不一会儿,坑就填满了土。我高兴得拍起手来:“呵,树苗栽好了哟!”叔叔笑着对我说:“这还只完成了第一步,还有几道工序嘞。”

接着,只见他用脚在刚填好的地方踩了几下,还让我将事先准备好的水浇上几瓢。然后慎重其事地对我说:“好了,这棵树就由你负责护理啦!”“我一定完成任务!”我又跟开始一样向叔叔敬了个军礼,内心深处由衷地感谢这位好心的叔叔,他像父亲一样教给我知识,帮助我成长,我得用实际行动感谢他,把这棵亲自栽种的树苗培养成材。

下午上学的时间到了,我带着无限的喜悦和憧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亲手栽种的小树。我给小树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雄风”。我要用心血浇灌它、像大人保护孩子一样呵护它,让它早日长成参天大树,造福人类!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djz525.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教师感悟收获,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