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高中开学第一课的心得与体会简洁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预测故事,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锻炼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够把故事续编完整,并且能尽量做到续编的故事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学会预测并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尽量把故事变得生动有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1、说说自己是怎样过生日的,用简短的几句话说一说。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情景预设:

(课件出示2)

(1)傍晚饭店里,人都到齐了,生日宴会开始了。大家为我点上蜡烛,我数了数,一共10根。七彩的烛光闪烁着,就像闪闪的星星。大家为我唱了生日快乐歌。我对着烛光,双手合十,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

(课件出示3)

(2)我真高兴啊!因为老师也为我准备了一个大大的蛋糕。中午十一点钟到了,今天是辅导班春节前的最后一节课,老师也想借我的生日和同学们一起乐呵乐呵。可是多数家长都忙忙碌碌地把孩子接走了,只剩下我们四个人。不过我们的程序照常进行,点蜡烛,许愿,祝福,唱生日歌,吃蛋糕,歌声、欢笑声响彻整个教室。真是热闹,我的心里一阵阵的感动。

(课件出示4)

(3)妈妈把生日蛋糕盒放在桌上,揭开蛋糕盒的盖子。蛋糕是双层的,蛋糕上有樱桃、苹果片、火龙果和巧克力。蛋糕上还插着一个心形的巧克力,上面写着“祝你生日快乐”,蛋糕四周都有巧克力,漂亮极了。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生活真幸福啊,连老师都非常羡慕你们。今天我们的习作课就是续写故事——过生日。

二、观察图片,了解要求。

1、观察图片。

(1)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片,试着按顺序说说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

(2)小组交流,互相提示,完善内容。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5)

课外活动时间,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们聚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李晓红说:“我上个星期过九岁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李晓瑞说:“我也刚刚过了九岁生日,生日那天是我们全家人一起过的。”……细心的徐佳林发现李晓明自己坐在座位上发呆,他赶紧对同学们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们可以……”

2、这个故事没有结束,你们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吗?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编完整。在你们编故事的时候,要大胆想象,尽量要生动有趣。在编的过程中,也可以把你想的故事简单的写一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合理想象,把后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三、想象交流,补充内容。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试着把后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最汇报发言,提醒其他学生:在别人发言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听,听听他的故事里哪句话最生动有趣,哪个词用得好,哪句话还需要修改,等他讲完了,咱们来进行评价,看看谁听得最认真。

3、师生合作,进行评议。(在学生讲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听,讲完之后要马上进行评价,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要想让故事生动有趣,就一定要有语言、要有神态和动作描写。同时教师也要把学生没找到的好的句子和要修改的句子点明出来。)

4、教师小结,提出要求。

(1)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了解到了同学们对有困难同学的帮助,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爱心。同时也可以看到同学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根据图上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后面的故事补充完整。

(2)在同学们续编故事的同时,老师也编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

(课件出示6)

李晓明的生日终于到了,我们把灯关了,点燃蛋糕上的蜡烛,烛光照映着每张欢快的笑脸,气氛十分温馨。我们一边拍手,一边唱起了生日歌。唱完歌,李晓明闭上眼睛,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了一个愿望。开始分蛋糕了,李晓明拿起刀把蛋糕切成一块块,分给同学们。

这时,我站起来对大家说:“今天是李晓明的生日,我送上一段我自编自演的舞蹈,祝他生日快乐!学习进步!”随着劲爆、激情的摇滚乐,我不停地舞动手臂、身体,这下更热闹了!大家都为我鼓掌喝彩,把李晓明的生日推向了高潮……

我们说着、笑着、吃着,一个个都乐呵呵的,李晓明的生日过得真是太开心了!

(3)学生评议,教师小结。指出续写故事的时候,应注意几点:

(课件出示7)

第一,认真观察,把握中心。

(板书:认真观察,把握中心)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在话题作文时,很多同学喜欢一拿到题目就匆匆动笔,结果下笔洋洋洒洒上千字,最后牛头不对马嘴差之千里。因此在续写前,我们要认真阅读,把握文字或图片材料的中心思想,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和特点以及人物关系。只有把握了开头的精神,续写内容与开头的内容相吻合,续写才会合情合理。

(课件出示8)

第二,联系生活,展开联想。

(板书:联系生活,展开联想)

生活是我们的创作的源泉活水,如果离开生活,续写就是一潭死水,甚至要闹笑话。所以在写作时,我们千方百计地联系我们的生活,要符合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改革,通过合理的想象,对生活进行典型化和优选化。

(课件出示9)

第三,构思情节,大胆创新。

(板书:构思情节,大胆创新)

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我们要快速勾勒文章轮廓,合理安排故事情节,编织优美故事。在现实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的经过、结果写清楚。注意当时人的动作、神态以及语言等等。情节要编织得一波三折,这样才能引人入胜。

四、合作交流,修改内容。

1、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以上要求,把你的故事再次修改,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故事在小组里讲一讲,大家一起给他修改,并选出的一个故事作为你们小组的代表作,开始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故事和修改。

五、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1、学生那个动手写作。

2、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交流,评价提高。

1、指名读写作,老师、学生评议(这一段话哪里最吸引你?为什么?)。

2、给这节课写的故事情节加上一个开头,就是一篇完整的故事。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编出了生动有趣的一个个小故事,那么请问,回想咱们这节课,你们明白什么叫续编了吗?

对,续编就是根据给出的开头,接着把故事编完整。咱们今天就续编了一篇生动感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习作:续编故事

认真观察,把握中心

联系生活,展开联想

构思情节,大胆创新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引导学生了解续编故事首先要弄清三幅图画写了些什么,接着根据三幅图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预测故事进一步的发展,续写接下来的故事,然后连贯地把故事写下来。不论故事按照什么情节续编,都要注意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总之,一个故事一定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思。续编故事,还要注意与开头部分紧密相联,展开想象的部分一定要合情合理,符合整个故事的意思。

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字,认识10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了解齐白石,收集齐白石的作品图片,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介绍收集析资料与图片。

2、展示齐白石的画,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3、今天我们要共同去了解的就是齐白石的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其他同学正音。

2、默读课文,如果在读中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记在书上。

3、学生通过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课文,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我想大家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提出疑问,引领全文。

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画画都有最拿手的,比如:徐安鸿的画骏马闻名世界、戴嵩擅长画牛,郑板桥的竹子令人称绝……那么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呢?默读课文,找找答案。

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微不足道”等词句。

3、小结:看来,齐白石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画全然不同,他从“小”字着眼,从“微”字着手,使中国画表现出全新的风貌。他为什么会形成这亲独特的风格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找找吧!

三、读懂课文,启发想象,练习写话。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齐白石都画了哪些画?你最喜欢哪能一幅呢?

2、学生简单交流:画了小鸡、蝌蚪、蝗虫和虾。并简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是哪个。

3、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自己最喜欢的那幅画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想想为什么喜欢?

4、学生交流朗读以及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是因为齐白石把都画活了,所以才这么吸引自己,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并有感情地朗。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海滨小城》这篇课文介绍了家乡海滨小城美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课文第一部分写海滨的景象。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写海滩的景观。这部分突出景物色彩的描写,文中描绘的景物色彩斑斓:有蓝色、棕色、银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展示了海滨的美丽。课文第二部分写小城美丽的景色。分别描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处景物,突出了美丽、整洁的特点。

课文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更加突显小城的美丽。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加强对写景状物这一类文章特点的感悟,进一步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策略】

1.观赏法:本课目标既是观赏为主,那样教学教程中,我将观赏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从进课堂开始,带领学生观赏海边风光的图片,到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整堂课让学生在美的画面与语言中去感受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2.提问法: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缺点,在教学中,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以激起学生探究交流的兴趣与信心,接着“顺承”“深化”,带出这堂课的重点与难点,逐个击破。希望以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

3.练习法:本课纵然是观赏为主,运用为辅,但也不能疏忽运用带给学生的积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仿写练习。运用练习法以突破难点和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4.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及相关词语,读准多音字“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第1~3自然段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插图导入,解题激趣

1.欣赏插图。学生欣赏课文插图,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预设:民居错落在绿树之中,红日衬托着海天岛屿,海上点缀着来往的各色船只,空中飞翔着海鸥。

2.揭示课题。教师提示:这是一座海边的南国小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南国小城迷人风光的课文,课题是“海滨小城”。

3.读题解题。

(1)齐读课题。

(2)理解“滨”的意思。

①“滨”是什么意思?请猜一猜,并说说猜的理由是什么。

②分别出示海滨、江滨、湖滨的图片,提问:谁能说说到底什么样的地方叫“滨”?预设:“滨”的意思是水边。

(3)再读课题,质疑。

①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海滨小城在哪里?海滨美吗?海滨小城与普通的小城有什么不同?

②教师提示: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得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本板块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滨”是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猜字义,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从前面看的图中猜,也可以根据“滨”的构字部件猜,还可以根据形声字的特点猜。“猜字义”既是学习方法的渗透,又是对一年级猜读方法的巩固运用。根据课题质疑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有利于课文的学习。

板块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海滨小城哪些场景?

2.认读字词,趣味识字。

(1)形声识记“胳臂”,读准多音字“臂”。

①出示“肚、腿、脚”,提问:这些字的月字旁表示什么意思?

相机出示“胳臂”“胳膊”,提问: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学生手指身体相应部位。

②指导读准“胳臂”中“臂”的轻声。出示“手臂、臂力”,指导“臂”在这里读bì。

③相机指导读句子: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2)出示汉字,对比识字。

采——睬登——凳皇——凰容——榕

宾——滨区——鸥载——栽

说说发现了什么。预设:加点的字都是熟字加偏旁组成。“载”是用交通工具装的意思,所以有“车”;“栽”是种植的意思,所以有“木”。

相机读词语:理睬凳子凤凰树榕树海滨海鸥满载栽树

(3)猜一猜,辨析“鱼”和“渔”。

①出示“鱼”和“渔”的甲骨文进行对比,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

②教师点拨:“渔”表示捕鱼。相机读“渔民”“渔翁”,学生说意思。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很有特点,要么是熟字加偏旁或部件构成,要么与熟字字形相近,而且很多字是形声字,本板块设计就是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指导学生多途径识字,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板块三整体感知,厘清脉络

1.课文写了海滨小城哪些场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

预设: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

2.海滨小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3.借助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抓住表示地点的关键词语,能很快地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写景美文,作者由远及近,分别描绘了海上远景图、海上日出图、渔船归来沙滩图、小城庭院图、小城公园图、小城街道图。因此引导学生抓表示地点的词语,找出课文写了海滨小城哪些场景,能很快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的脉络,也能提示学法。

板块四聚焦海滨,感受美丽

1.聚焦“海上”颜色美。

(1)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海上有什么?你觉得它的美主要体现在哪里?

(2)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读一读。你的头脑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比较句子。

r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r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以及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读一读,你觉得哪种说法好?

预设:原句“……镀上了……也镀上了……”描写更加生动,更能表现朝阳下美丽的海景。

2.聚焦“海滩”的美丽。

(1)迁移学法,自主阅读第3自然段,圈一圈,画一画。场景中什么美?怎么美?

(2)课件相机出示海滩贝壳图片,填一填。

海滩上的贝壳真美啊!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都有,让人眼花缭乱。

(3)课件相机出示出海捕鱼船队归来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你仿佛看到海滩上的人们忙着搬运鱼虾,仿佛听到他们在说笑着、赞叹着。

说后读,读后又说,指导学生读出捕鱼船队归来时的热闹状态。

(4)用波浪线画出有新鲜感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5)小结:贝壳的“寂寞”突出了贝壳的多和孩子们见得多,不足为奇。它们与喧闹的船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能突出海滩特定时间的繁忙、热闹和人们的欣喜。

【设计意图】海上和海滩两个场景作者都对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都突出了景物的颜色美。因此教学时重点指导阅读“海上”场景,教给学生通过找景物,圈画表示颜色的词语,展开想象的`方法感受大海的美。“海滩”部分则迁移学法,自主学习,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后面适时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话,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是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助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滨、灰”等13个字及“海滨、街道”等16个词语。

2.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3.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板块一聚焦庭院,感受美丽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3自然段,谁能说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美丽的场景?这节课我们将感受海滨小城的庭院美、公园美和街道美。

2.学法回顾。

谁还记得在第18课第5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怎样去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预设: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小结:是的,我们先读懂自然段中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想想这些句子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3.任务驱动。

(1)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每一句话写什么。可以拿出笔来画一画。

①学生默读,圈画。

②学生交流。

③难点处教师适时引导。

第2句引导学生抓“有……还有……”体会这一句写树的种类多。

“开得那么热闹”中“热闹”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红云”体会到凤凰花红,联系下文“一片片”体会到凤凰花多。联系“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体会到小城中到处都是凤凰花,开得红艳,红得可爱,这就是开得“热闹”。这个词语的运用,让我们觉得句子具有新鲜感。我们读书要多关注这样有新鲜感的句子。

④教师梳理:这一自然段第2~4句分别是写树的种类多、桉树叶子的香味浓、凤凰树开花热闹三方面的内容,都是在写树,不仅写了树很多,也写了树很美。

(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设计意图】本板块的教学主要是巩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前一课的学习经验,找到关键语句,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领悟学习方法。

板块二迁移学法,赏公园、街道之美

1.运用学法找关键语句。

(1)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6自然段。要求:找出每一段的关键语句,画上横线。

(2)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画的关键语句,说说为什么是这一句。

2.品读句子,进一步感受公园、街道之美。

(1)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①读一读。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②这一句写出了榕树的什么特点?预设:“绿绒大伞”“密不透风”“遮”“挡”写出了榕树的生长茂盛、形态之美及在公园给游人带来的方便。

③作者为什么能把榕树写得这么美?

预设: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榕树写得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④再读,感受榕树给公园带来的美。

(2)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①读一读,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②“咯吱咯吱”指什么声音?你还知道哪些写声音的词语?

③再读,读出踩在街道上的独特的感觉。

④小城的街道除了踩上去有舒适的感觉,还有什么特点?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会说些什么?

⑤带着这种感觉,齐读第6自然段。

3.关注自然段之间的联系。

(1)课件分别出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

r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r小城的公园更美。

r小城的街道也美。

(2)读一读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3)从“更”“也”二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4)分组分别读这三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自然段之间的紧密联系。

【设计意图】课文第5~6自然段结构与第4自然段一样。教师“扶”着学生学习了第4自然段,小结了学法,本板块的教学是实现学习的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运用找关键语句的方法学习,然后小组交流,同伴互助,可以较好地实现单元语文要素的精准落地。教学要聚焦核心目标,也要落实一般目标,所以后面设计优美句子的品读和关注段落之间联系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实践强化,习得能力。

板块三回归整体,品优美词句

1.快速默读全文,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1)画一画:你觉得哪句话能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说一说:中心句中哪两个词是中心词?

(3)想一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再次默读全文,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句子写得特别好?为什么?

(1)引导关注构词有特点的词语。

①预设:来来往往银光闪闪

②提问:能说说你见过的“来来往往”或“银光闪闪”的景象吗?

(2)分享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指导品读。

①品一品:为什么好?

预设:有新鲜感、语言生动。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背下来。

【设计意图】本板块安排学生品优美词句,旨在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关注表达有特点的词语、句子的意识,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板块四指导书写,摘抄积累

1.归类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按结构归类。

(2)左右结构的字重点指导有笔画变形的“躺”“踩”和易错的“洁”。

①范写“躺”:左右结构,左边的“身”最后一笔撇右边不能出头。

②范写“踩”:左边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③范写“洁”:右上部分是“士”,不是“土”。

(3)上下结构的字重点指导横画较多的“靠”“夏”。

①范写“靠”:上边“告”字得写扁,“非”的横画间距要均匀。

②范写“夏”:上边部分里面有两横。

(4)半包围结构的字两个:“灰”“载”,重点指导“载”。

范写“载”:笔顺不能错,“十”要写得小,第三笔横要写长;“车”字紧靠竖中线,第四笔横变提;斜钩足够长,最后一点不能丢。

2.学生书写汉字,每个字写两个。

3.抄写词语。

海滨街道交界来来往往渔民遍地远处汽笛

船队满载银光闪闪靠岸初夏散发除了整洁

提示格式,抄写时,一个词语空一格,注意词语之间的间隔。看一个词写一个词。

4.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书写能力,但有的字不易写好,有的字容易写错,因此,写字教学要针对学情,重点指导,有效地突破难点。抄写词语、抄写句子是积累表达的有效手段。

板书设计

19海滨小城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在《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教学时我在此方面下了一番工夫,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抓住重点,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把自学的金钥匙。

在这节课里,教师做到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于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给他们一把独立欣赏文章的金钥匙。如教师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是诱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品读这一重点段,接着就让学生运用同一方法去自学第五、六自然段,并作出小结。这样的“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

教师的精讲巧练符合时代的特点,如理解第二部分课文内容后,教师让学生一个接一个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优美的句子;当小结第四自然段后,紧接着让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样不但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是符合大纲中的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的要求。又如:总结全文后还设计了内容相似,结构相同,要求一致的语言训练,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有话可写。进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优越性。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用部首查法查下面的字。

“靠”查(

)部,再查(

),共(

)画,组词(

)。

“除”查(

)部,再查(

),共(

)画,第13笔是(

“遍”查(

)部,再查(

),共(

)画,第5笔是(

)。

二、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

早晨

机帆船

军舰

海鸥

云朵

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帆船上的渔民

军舰上的战士

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分

两部分,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第一部分写了

的景色;第二部分描写了

的景色。

四、重点段落品析。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1.仔细读第1自然段,再回答问题:

(1)从这一段的中心句,可以看出庭院的主要特点是

(2)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庭院的这个特点?()

A.第1句B.只有第2句

C.第2、3、4句D.第1、2、3、4句

(3)朗读第3句话时,哪个词语要读重音?

(4)第4句是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红云”?()

A.凤凰树的枝叶B.凤凰树的花

C.小城D.火烧云

(5)“开得那么热闹”中的“热闹”,意思是凤凰花

2.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这句话,再回答问题:

(1)把这句话缩到最简:

(2)“一棵棵、一顶顶”可以换成“一棵、一顶”吗?为什么?

(3)“撑开的绿绒大伞”写出了榕树的几个特点,下面哪一个不是它所描写的特点?()

A.数量多B.颜色绿

C.树冠大D.形状像一把撑开的伞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你的家乡有什么美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靠”查(非)部,再查(7)画,共(12)画,组词(依靠)。

“除”查(阝)部,再查(7)画,共(9)画,第9笔的笔画名称是(点)

“遍”查(辶)部,再查(9)画,共(12)画,第5笔的笔画名称是(竖)。

二、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上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三、海滨

小城

从远到近

海面

沙滩

庭院

街道

四、1.(1)花草茂盛,色彩明丽,美艳可爱

(2)A

(3)满院都是

(4)B

(5)凤凰花茂盛、繁多

2.(1)榕树就像伞。

(2)不可以,因为重复可以表现出着重的意思,有加强意思的作用,本句重在表达榕树的多和枝叶繁多。

(3)A

五、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4】

【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精炼,形象鲜明,内涵丰富,是启导学习兴趣、发展智能、陶冶情操、训练语文能力的好材料。

朗读是学习古诗的重要环节。朗读应先读通、读懂,进而表情达意地吟诵,也就是用声音来诉说自己对诗句的感悟。这是诗歌学习所应达到的境界。

古诗教学宜把观看图象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图象如选用得当,使用适时,将对理解诗意、想象情景起到有益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枫”,理解词语“石径、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诗的意思,认识秋天红叶的静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创设情境,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地感知、思维、想象。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具准备】

配乐录音、课件、幻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释题

2、释“行”,质疑。(作者在什么季节游览山间?看到了那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

二、默读古诗

1、根据课后的解释,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远上、石径、斜、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2、结合看图想: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理解诗句

1、读第一、二行

诗人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

在理解“远上、石径、斜 xiá”等词的基础上说出: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生长飘动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2、读第三、四行:

说说“坐、霜叶、红于”的意思,指名说说三、四行诗句的意思。幻灯出示未添色的枫林图,让生说出作者停下车来观赏的原因,然后指名为这枫叶添上颜色,成为美丽的秋色图。

四、指导朗读

1、导语激活

课件展示“满山枫叶”、“作者下车”、“观看枫叶”的画面。枫叶如此红艳,真叫人心旷神怡,我还要坐车登山,让帷幕遮住我的视线,真是太扫兴了,还不如快快下车,大饱眼福。看到满山的枫叶,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颤动,这经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更耀眼。

2、表情朗读:

(个体读、群体读、配乐读。)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五、背诵默写

1、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儿看出?

2、说说你看到这些景物的感受。

3、小结:

这首诗正像大家所说的,尽管是秋天,但作者突出了枫叶的红艳,表现了秋天的无限生机,秋景的清秀迷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写得非常形象。请大家把这生动的诗文结合优美的图画,插上想象的翅膀,写成一篇文章。

六、读写结合

1、反复吟诵诗歌。

2、自己命题。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色和形发挥想象,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

七、布置作业

1、根据上述要求完成作文一篇。

2、课外阅读杜牧的其他几首诗:

《过清华宫》、《江南春》、《赤壁》、《赠别》等。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作者简介。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屠苏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苏”。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旧符。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符。

“日+丨=旧”。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旧”左窄右宽,“符”上窄下宽。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回忆生活,说说“春节”

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

炮竹声声,告别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对联,美好心愿。

(二)理解古诗

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

3、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5、诵读古诗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来。

(3)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

(4)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

四、联系“元日”,迁移学习

1、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一开始贴的句子旁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

2、小结、介绍: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面古时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

3、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课件出示:中秋、端午等节日简介)

4、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

2、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

3、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5、自由读,练习背诵。

六、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练读——指名读——师生读)

2、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1)“元日”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春节”是人所共知的,以“春节”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帮助了学生理解诗题。

(2)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3)本处设计这个让学生说说现在人们怎么过春节,帮他们理解诗中的“爆竹”、“屠苏”和“桃符”这几处词。其实是为了理解诗意作铺垫的,主要是为了古今时候,人们过春节的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说出了这些,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

(4)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识。

(5)语文应该是在生活中学习,又服务于生活的,联系“元日”,迁移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放爆竹,饮屠苏酒,贴桃符。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洲、豪、属、企、犹、限、塑、卡、顾。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

1、#教案#导语:请大家把课前搜集关于南极的资料、图片拿出来,与小组的同学先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3、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南极这一片遥远的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还想了解南极的什么?请提出来。

4、读题质疑。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可以知道些什么?

2、交流阅读收获。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了使南极永远是一片净土,人们是怎么做的?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做?

4、在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理解体会。

(1)“南极属于全人类,不能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这已成为所有到南极的人们的共识。

(2)“请不要捡石头!”“请不要挑企鹅!”“请注意,不要踩坏苔藓!”“即使是因为拍摄需要也不允许!否则,将不允许您再上船!”

(3)“为我们驾驶小船的卡地亚小姐不顾风流风浪,执意去追赶那只漂得很远的塑料袋,直到捞上来为止。”

三、拓展活动

1、学了这课你希望哪里也成为一片净土?为了能成为一片净土,你准备做些什么?

2、将搜集的资料、图片张贴在班组宣传栏上,与大家共享。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7】

《半边井》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字。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重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难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关心周围的人。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半边井,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

2、那我们就一起学习8课,半边井。

二、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的认读字表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为质疑问题找到答案

(3)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区分:港和巷、砖和砌,默读课文,思考习题提出不懂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读正确。

2、回答课后习题:人们为什么说鹿港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从哪看出鹿港有人情味?)

过去鹿港有些人家比较穷困……那些没有井的人家,也能来挑水喝了。

3、指导朗读:怎样朗读才能让听众感觉到鹿港的人情味?

四、拓展延伸:说说我们生活当中有人情味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学习了自学课文的方法:

自读,读正确。

默读,想答案。

朗读,提问题。

以后遇到新课文,可以用这种方法自学。

六、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8】

《童年的泥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

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多读几遍。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4、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朗读能手。

2、讨论。

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你知道哪些名人的童年趣事。

第二课时

一、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

3、学生当小老师当堂交流。

4、联系写字。

二、积累运用。

1、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谣和同学交流。

2、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三、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阅读》中的相关。

2、摘录文中优美语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9】

一、激趣导入。

在上节课里,我们知道作者曾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一本杂志。你们想看这幅画面吗?(CAI出示图)在哪儿有这种奇迹发生?听到死海这个名字,你有什么想法?

二、品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5---9自然段,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汇报

A“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B“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儿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1)体会A句时,抓住“托浮”说明浮力大,“像托浮着一片树叶”作者采用既比喻又拟人的写作手法。

(2)指学生朗读、齐读。

(3)体会B句时,采用老师引读,学生边想象边朗读。

(4)再次指名朗读、师生配合朗读。

(5)假若是你,躺在这温润的死海上,你会听到……感觉到……看到……

(6)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过渡:作者说只要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如果身体不保持平衡,会出现什么结果?

(7)指名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

(8)如果你在淡水里游泳时被水呛了,你会是什么感受?

(9)全班齐读第9自然段。

三、小结及拓展

1.我有跟随作者游玩了死海,现在知道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讨论。

(2)点学生说。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0】

一、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1】

教材分析:

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学生一定会很喜欢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独立学会要求掌握的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学习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1.注意“帮”的结构;“待”是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难点:

学习冒号的用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B. 扩词。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叶瓣 一只苍蝇 一头牛 一匹马

C.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 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师范写以下几个字:故、级、粉、板、事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事”字的横要注意有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用“事”组词。

二、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

1.平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1.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

2.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听听,秋的声音》。

2.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拿到教材后,老师把握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3.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重点,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依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意,仿照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二、说学情

秋天,对广东的孩子来说是不太明显的,所以就要激发学生受及相关资料的积极性。三年级的孩子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所以,让学生在在合作中探究,在想像中创新,在朗读中悟情,在感悟中积累,关注动态生成的课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就成了这堂课的设计依据。学生初次接触现代诗,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了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生本班的孩子,认知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是比较强的,比较喜欢阅读,喜欢讲自己的所思、所得与大家交流、分享,所以,这节课他们应该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三、说教法

(一)、情境创设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通过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文字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三)、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教学时把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力口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四)、自主探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让学生上网浏览、自由研读、搜集信息、摘录汇报等环节无不渗透着自主探究这种教法、学法。

(五)、“直观教学”法

通过投影、录音的配合使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学生可采用“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说”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自己所感受的秋天。“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写”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五、说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创设秋天的情境)

老师展示课件,学生看图说课前收集的与秋天相关的词、句、古诗或文章。

(这样是讲课外所得引入课堂,使课内、外相结合。)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的认读(做游戏)

3、老师范读(配乐、课件展示)

4、小组内自读

5、感知内容:师: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落叶、昆虫、大雁、秋风的声音。

6.选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3】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咱、偷、答”等15个生字,学会“旅、咱、怜”等13个生字,认识三个多音字“答、应、几”,理解“悲哀”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4.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学会真心帮助朋友,同时从小培养遇事冷静、机智、勇敢等良好品质。

突破重难点:

重点:感知朋友间的美好真情,懂得朋友在遇到困难时要真心帮助的道理。

突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青头在红头遇险时具体表现的几处描写,从它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中体会其对于朋友最无私的关爱和帮助;同时,还要联系自己与朋友之间的真实经历,进一步深化对友谊内涵的感知。

难点:体会遇到危险时要冷静机智、勇敢面对的重要性。

突破方法:教师一要引导学生从青头在红头遇险时仍然能够一边鼓励红头要勇敢,一边还能够清楚准确地根据牛的习性指导红头如何在险境中努力求生并最终救出红头的具体表现,体会冷静机智的重要性;二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遇事能够冷静思考对策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情境激趣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谈话、角色朗读等多样化学习形式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不断读懂故事的深刻内涵;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有机引入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边感悟、边积累、边运用,在对语言的想象体验、说话训练中学会不断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法:朗读感悟法,以朗读贯穿学习始终,通过自读、分角色读、演读、齐读等多样化朗读形式,既培养感悟语言文字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不断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实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等学习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法,借助对生活真实经历的认知,进一步体会遇事冷静机智、勇敢面对的重要性,培养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

师生齐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关于牛反刍的简单资料。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课时巧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咱、偷、答”等15个生字,学会“旅、咱、怜”等13个生字,掌握三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的内容,了解牛的习性。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出课题

1.教师讲述故事: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它们决定玩捉迷藏的游戏,可是,危险却不知不觉就发生了。孩子们,你们想知道故事的经过和结局吗?(想)那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书写并注意生字“旅”的写法,同时读准字音(声母是边音“I”)。

3.引导学生由题质疑(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怎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师及时肯定他们的质疑,同时引导他们从故事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故事激趣法,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激发了了解故事经过和结果的浓厚兴趣,自然引入了对故事的探究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教师读故事,引导学生边听边想想自己从听读过程中对故事都有了哪些了解。

2.学生简单交流听读收获(知道了红头遇到了怎样的危险、知道了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脱险的),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感知。

3.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小组合作,检查字词朗读情况,及时将容易出错的生字或词语做上标记。

5.检查生字识写情况。

(1)指名小组汇报哪些字词容易读错,教师根据大家的汇报适时重点出示“嚼、咽、怜、拼”等生字,指导学生“怜、拼、咽”都是前鼻音,“怜、咽”两个字的韵母要读准。另外“答、应、几”三个字是多音字,其中“答”“几”读第一声,“应”读第四声。

(2)课件出示文中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特点,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它们,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根据字形结构特点进行生字识记(结合形声字构字规律、汉字添加偏旁、形近字比较等多种方式)。

(3)教师再次出示田字格中的13个生字,学生交流对生字书写要领的感知,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特别难写的生字,难写的地方都在哪儿。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重点聚焦“旅、胃、算”3个生字进行范写指导,其中:“旅”左窄右宽,左边“方”的第三笔横折钩注意横画部分略向右下倾斜,钩部分则要略向内收以保证字整体的稳定,右边部分最后两笔是点、捺;“胃”最难把握的是字的宽度,要注意“田”的最后一笔横画要与下面部分等宽,另外这个字的横画之间要注意等距;“算”上、中两部分要紧凑,下面的横画略长。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并进行重点笔画的书写强调。

6.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指导朗读部分句段,注意提醒部分字词的正确朗读。

7.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根据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板书故事中的两个人物(红头青头),同时让他们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与交流巩固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了字词识写认知的自主构建,也让他们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巩固了认知,进一步扫清了阅读障碍。

三、研读课文,了解牛的有趣习性

1.过渡引入:孩子们,这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不仅故事内容本身非常精彩,还藏着一个关于牛生活习性的科学小知识。孩子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看看你们对牛有什么了解。

2.学生再读课文中关于牛的描写内容,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生:我知道了牛是有四个胃的。

生:我想为他补充关于牛胃的知识,这四个胃中的前三个胃都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才管消化。

师:你们知道“贮藏”的意思吗?

生:我知道,就是储藏的意思。

师:那么牛吃食物的时候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牛先把草吞进胃里,等休息的时候再把草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随文理解“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同时补充有关牛的四个胃的知识(牛属于反刍动物,具有瘤胃、网胃、瓣胃、真胃4个胃,在瘤胃内有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它们可以分解和消化饲料中的粗纤维,这是能够给牛大量饲喂粗饲料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牛的反刍特点,能把吃进瘤胃的大量粗饲料吐回口腔内再细细咀嚼,在喂牛时必须使牛具有充分的反刍时间,以保证饲料的正常消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故事中蕴藏着的科学知识,既让他们获得了科学认知,又激发了学生对故事中红头的旅行过程的探究兴趣。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懂得了关于牛的习性的科学小知识。这个童话故事确实太有趣啦!那么,故事中的红头到底在牛肚子里经历了一场怎样的旅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学会真心帮助朋友,同时从小培养遇事冷静、机智、勇敢等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了解故事起因

1.指名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进行梳理、补充,重点引导他们说清楚故事人物的关系以及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等。

2.质疑:故事中的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去旅行呢?(不小心被牛吃进了肚子里)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1-7自然段,找出故事发生的起因,适时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话进行描述(红头和青头在玩捉迷藏游戏,红头藏在草堆里,不小心被牛连同草一起吞进了嘴里)。

3.指导学生齐读课文第1-7自然段,注意想象两只小蟋蟀玩游戏的有趣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由对故事内容的感知顺势切入到对故事起因的了解,既凸显了教学安排的详略,为本节课的精读“旅行”经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故事情境。

三、精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认真朗读课文第8-18自然段,看看红头都经历了怎样的“旅行”过程,试着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简要说说它的“旅行”路线。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介绍感受红头先后待过的地点,同时归纳板书:嘴巴胃部嘴巴。

3.引导学生再次认真研读第8-18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红头表现的句子,想一想自己体会到了它怎样的心情变化过程。

(1)学生交流对红头心情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找出红头说的话,抓住第1、2句话(重点抓住两个省略号)体会“拼命求救”的强烈欲望,抓住第3、4句话以及“哭起来”“悲哀地说”体会其“害怕、绝望”的心情,抓住第5句话以及“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体会它虽然失去了挣扎的力气但却开始变得顽强、勇敢起来。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幻化成故事中的红头,再次准确体会它的情感变化过程。

(2)指名学生分别朗读红头说的话,注意读出它当时的心情。

4.过渡:当红头遇到危险时,作为好朋友的青头又是怎样做的呢?孩子们,再读课文第8-18自然段,结合相关句子说说青头的具体做法。

生:青头首先是努力地想办法来营救红头(师板书:救助)。

师:青头都是如何救助红头的呢?

生:它蹦到牛身上,想把红头从牛嘴里救出来。

课件重点出示第11、13、17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摔到、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大声喊、又跳到、爬到、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等词句体会青头为了救助好朋友所表现出来的奋不顾身的精神。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段落,边读边注意通过强调词语朗读重音的方式体会青头不顾自身安全想法救助朋友的精神。

师:为什么红头一开始感到害怕、绝望,但后来却变得勇敢起来了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青头对它的鼓励(板书:鼓励)。

师:青头是如何鼓励红头的?

生:青头对红头说牛的吃草特点,其实是为了告诉红头不要绝望,因为它可以借助牛吃草的特点逃生。

师:你不仅善于思考,还善于总结,一下子就说出了青头介绍牛吃草特点的用意了。

课件出示课文第16自然段,再次感受青头对红头讲的话的重要意义。

5.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第19、20自然段,看看自己又从中体会到了两位好朋友怎样的心情。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各自的语言描写体会红头死里逃生后的高兴、激动以及青头为朋友终于脱险了而感到高兴,以及对红头的安慰(板书:安慰)。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注意读出两个故事人物的不同语气。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抓住了“旅行”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的研读,并随着故事人物经历了情感的变化,感受到了故事的惊险有趣,更为感悟故事主旨奠定了基础。

三、感悟主旨,拓展延伸

1.过渡:红头终于脱险了,我们也为这对好朋友松了一口气。孩子们,你们觉得红头成功脱险,青头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帮助红头分析、寻找办法,并奋不顾身地进行救助)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简单评价青头,同时根据他们的评价归纳板书:遇事冷静、团结互助。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都从这个童话故事中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1)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既可以从“友情”的角度谈感悟,也可以从“战胜困难”的角度去理解。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回归到课文中,感受两个好朋友的深厚友情及它们面对困难时的具体表现。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如何面对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感受故事中青头的美好品质。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人物评价、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让学生从故事内容的感知上升到对故事人物以及故事所蕴含的主旨的体悟,实现了价值观的提升。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跟随着小蟋蟀红头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旅行”,觉得是不是非常刺激、有趣?回家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哟,比一比,看谁讲得最生动。

板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红头青头

(嘴巴胃部嘴巴)(救助、鼓励、安慰)

(遇事冷静、团结互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能写“洛、黄”等生词,能正确读“黄、地”等生词,认复音词“假”。

2. 正确朗读课文,流利而感性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对课文不理解的部分提出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体验课文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提问、表达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2.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验课文中充满童真和童趣的语言。

2.体验文字丰富细腻的想象力。

教学时间

2小时。

第一节课时间

本课目标

1.能写“落,荒”等生词,正确朗读“黄、地”等生词,识别复音词“假”。

2. 正确朗读课文,流利而感性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对课文不理解的部分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 对话精彩,主题介绍

1.谈谈你自己 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知道吗,某某不仅我们有学校,花儿也有学校,今天我要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课件展示)(2花的学校),板书主题。

3. 一起阅读题目。

二、根据要求,自行预览

1.我们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览任务。 p>

(课件演示)

(1)正确阅读本课12个生词和生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复音词“假”的读音;正确规范写生词。借助词典或上下文了解文本中生词和生词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用“ ”标示生词和生词;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用“ ”画出精彩的句子;尝试理解文本内容,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使用“?”标记你不明白的问题。

(3)学会与同伴交流学习成果,在相互测试、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且可以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学会学习。指定阅读准备任务。

2.“不写不读”,预览也需要写。接下来,我们会用具体的符号标记自己对本单元预览的感悟,在书上留下智慧或思考的痕迹。

3.查看预览并通过测试

大家仔细预览了这些文字,预览效果如何?接下来老师带来了一个破关游戏,我们来对比一下,你能过多少关?要打几颗星? (展示课件)

第一关:汉字大本营。如果能正确阅读本单元的生词和生词,并用笔在田间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词,将获得“写作之星”。

级别 2:阅读展示台。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内容,获得“阅读之星”。

第三层:智者。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对别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得“聪明的青春”。

(一)汉字大本营

1.认读生词生词:会读。

(1)(课件演示)展示学生认为难读的单词:

狂放的口笛在狂欢中舞动,被罚站起来猜衣服。举起双臂触摸节日角,狂欢坠落。

(2)免费阅读、点对点阅读、指定阅读,老师的摄像头是正确的。

强调

注意读准平舌“猜”、翘舌“上、摸”、后鼻“野” 、疯、墙”、杨”。

“假”为复音词,本文读作“jià”,组词为“holiday”,另一读音为“jiǎ”,组词是“真假”。

(3)示范阅读:火车阅读,分组阅读。

2.识别字形,正确书写新字符。

罗、黄、笛、舞、疯、墙、假、摸、够、猜、举、臂。

(1) 这些生词你是怎么记的?

加一加:“Fuck+Luo=Luo”、“?+You+Flute”、“Jian+wang=Crazy”。

改:“夏”换“雨”为“亻”,为“假”,“阳”换“木”为“扌”,为“阳”。

猜谜语:《舞》的谜语是“相隔四十年,只见一夜”。一个“角虫”是一个“touc” H”。

扩展词组:“荒山一角能猜到胳膊”

(2)连接预习,反馈学生自主预习,同行并相互认可自己的练习和写新词。

要求:乍一看是否正确?第二,你读过写作规范吗?如果有任何不正确或不规则的单词,请圈出它们。

(3) 将错别字报告给组长,组长将组内学生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

(4) 组织学生根据黑板上的错别字进行交流和记忆。教师重点指导和写以下字:

“落”:上面的草书要横写更宽更长,盖住下面的“落”。

“百搭”:上下结构,注意上半部分是“芒”,垂直折叠不要多加一点。

“舞”注意中间有四横线,不宜写长,应写短,后面部分右边不是“牛”。

(5)小结:以后写字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生词的结构,注意每个笔画在字段中的位置,努力把每个字写得正确、规范.写得正确规范的学生和老师,将颁发“写作之星”,恭喜大家。继续勇往直前。

(2)阅读展示架

会话过渡:生词大家都掌握了,那课文还能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诗语言的魅力。要求:正确、流利地阅读你喜欢的句子,练习你认为难读的部分,读出自己的感受。

1. 交流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出你的感受。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好难句。 (课件展示)

于是/组/花/从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我可以/自然/猜测/他们/是/对谁/举起/武器:他们/有/他们/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展示阅读结果,重点说说自己的感受。

(2)师生交流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多角度阅读带有情感的课文。

2. 看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诗的语言真美,花儿真可爱!)

(三)智慧少年

1.同学们,通过以上交流,我们不仅可以读,还能写学生字,能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还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真是厉害!在预习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不懂的问题请在群里提出,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如果你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有勇气对别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回答别人的问题,你将被授予“聪明男孩”的称号。

2.在群内交换预览中记录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理解,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难点。

3.课内交流。

对于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认真梳理问题。

(1) 地下花校是什么样的?

(2) 花的妈妈是谁?

(3) 花的老师是谁?

4. 总结改进,交流收获

1. 学生交流收获

老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将获得什么新的收获?你得了几颗星?让我们对比一下,看看谁是“小能手”?

2. 老师总结:汉语的学习,就是实践。只有阅读、绘画、思考,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课后,请继续通读课文。写下你在那个地方的感受,摘录并积累你最喜欢的单词和短语。

第二节课时间

课程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丰富的课文纯真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表达和想象的能力。

2.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提问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1.展示图片,感兴趣的导入

学生,老师想给你看一些漂亮的图片,想看吗? (展示课件)一组漂亮的花图片,你觉得这些花怎么样? (美)老师告诉你,这些美丽的花儿,和你一样,有自己的妈妈,也有自己的学校。那么你想参观他们的学校吗? (思考)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花之学堂》。

2. 默读课文,边读边提问

1. 学生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2.汇报交流。 (课件演示)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 地下花校是什么样的?

(2) 花的妈妈是谁?

(3) 花的老师是谁? ...

简介:这些问题将在我们接下来的研究中逐步解决。你知道吗?泰戈尔写《花之学院》的时候,年少无知,但他依然以一种纯真的天真去感受这个世界。质朴的语言闪耀着书写的喜悦,奇妙的想象中充满童心。现在让我们走进花校,体验一下这些奇思妙想。

3.重点突破和精读解疑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落属于花的快乐描述? (第 1、2 和 6 部分)

2. 按名称阅读第 1 和 2 段。

(1) 边听边想:你知道什么?

“当六月阵雨落下”听起来像什么? (crash, patter...) 这样的词是象声词。

“湿东风穿旷野,吹竹林”,这声音谁能学? (指导学生从情感上阅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2)(课件展示10)然后一群群的花朵突然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跑了出来,在绿色的草地上翩翩起舞,狂欢。 (板书:跳舞狂欢跑完了)

第二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 (拟人化)“run out, dance, revel”有什么突出的? (花儿活泼,可爱,美丽,向上)(板书:美丽,活泼,向上可爱)

(3)六月的阵雨,花儿笑着跳舞,在想什么,你在说什么?他们在跳什么舞?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这部分文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天真)

3.指定朗读自然段的第三、四、五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述花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他们的老师是谁?老师为什么会受到惩罚?花之学校是什么样的... 可以引导学生解决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孩子的语言进行想象和描述。

4. 按名字朗读第五、六段。

(1)(课件演示)展示“一到下雨,他们就放假了。”你喜欢这种表达方式吗?照原样写:

蜜蜂来的时候,它们...

(2)(课件12)呈现句子:“树林在树林中相互接触,绿叶被风沙沙作响,雷云拍了拍他的大手。”

边听边想:你懂什么?下雨了,花儿更开心了,雷电伴着,花公仔冲了出去。猜猜穿紫色裙子的是什么花?黄色裙子里的花是什么花?什么花穿着白色的裙子?了解“susu”,这样的词能重复多少? (积累拟声词)

(2)各种鲜艳的花朵,想想当时的花朵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力,自由描述。

(3) 阵雨、大雨,各种艳丽的花朵。让我们看看花在淋浴时是什么样子的?下雨的时候花是什么样子的?你从这个比较中明白了什么?是的,其实这也体现了小花的顽强精神。环境越差,他们越冲出去,勇于挑战困难,从不低头。你能大声读出你的理解吗?

5. 指定阅读第 7 和 8 段。您还想问什么其他问题?想一想,谈一谈:

花儿的家在哪里? (天上)那是怎样的?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的理由。指导学生大声朗读。

读题“你没看到他们这么急着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急吗?”,读花儿的语气回家的渴望。 (写在黑板上:着急)

6. 按名字读最后一段,你知道什么? 花儿的妈妈是谁? 学生们讨论并报告。 通过学生的报告,他们解决了“谁是花的妈妈?”的问题,完全理解了最后一句话,并引导朗读。

四、拓展想象,积累见解

1、想想看,花儿派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 说话,写,写。 看看谁想得好,写得好。

2.轻声朗读课文,再次感受课文优美的意境。 熟悉课文第1、2、6段,背诵,积累美字。

3. 总结:你从这节课中得到了什么? 希望你能用童心去感受生活,用童心的语言记录这个美好的世界。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207150.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开业感恩的朋友圈45条
下一篇 : 写园子的作文优选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