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禅言禅语_禅语说#】网络的发展让我们更愿意分享,我们经常会收藏一些经典的短句,短句把我们联系在这个广阔而又渺小的世界里。你拥有能够足够的句子把控能力吗?在这里,你不妨读读禅言禅语_禅语说,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禅言禅语_禅语说_学佛既然要发度众之心,自己就先要具备各种知识、能力。在古代印度有所谓的五明,即:
(一)声明:语言学、声韵、训诂、音乐。
(二)工巧明:科技工艺的知识。
(三)医方明:卫生保健、医药的知识。
(四)因明:逻辑推理、论理学。
(五)内明:专心思索五乘因果妙理之学,或表明自家宗旨之学。
以上五明,涵盖面虽然很广,然而在今日多元化的社会,似乎已不敷所需。现在的社会,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学问五花八门,诸如哲学、科学、文学、医学、心理学、天文、地理、艺术,等等。虽然知识不等于智慧,更不是般若,但知识是人生的动力,有了知识,可以改变自己的气质;有了知识,可以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有了知识,可以为国为民做出许多建国的方案和计划。有了知识,工商的品质就会不一样;有了知识,科学、哲学就能提升;有了知识,才能启发思想,甚至改变世界。
就拿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来讲,西方哲学家一开始就研究人类与自然、人权与神权、人与天争等问题,他们重视人的存在价值,所以从哲学演变到后来,科学昌明,科技特别发达,因此西方社会十分重视实用主义。反观东方哲学,一向重视人心与性善、性恶的探讨,对人伦、道德、心性等人的精神世界之说明,着墨很多,因此西方文化重视物质文明,东方文化重视精神世界,此中早已见出端倪。
早期的西方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们开启了西方哲学的大门。尤其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哲学之父,在他之前,西方哲学一向偏重于宇宙自然的研究,到了苏格拉底才开始关心起与社会人生有关的伦理道德等问题。他开创的人生哲学,扩大了西方哲学的思想领域,其弟子柏拉图虽然是个唯心主义者,但他的理想国希望把国家制度化。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倡导实践哲学,以改善人类生活的伦理学为思想特色。因其师承苏格拉底以街头为学术殿堂的自由学风,反对刻板的教学法,后人尊为逍遥学派的师祖。他们的学说主张,至今仍为世入所推崇。
此外,尼采否定神权,肯定人存在的价值,主张重估一切价值,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之一;康德以自然科学来探讨哲学理论,是唯心主义的创始人;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主义,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乃至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鼓励人类追寻真理,卢梭呼吁人类从现代文明重返自然,甚至悲观主义的叔本华,其意志第一的学说,还是带给后世对人生充满无限的希望。
不过,在西方诸多哲学思想家的学说理论当中,尤以达尔文的进化论,说明宇宙万有都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此说推动了世界的一大进步。另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发现、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观等,都对人类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大大改变了整个世界对宇宙现象界的认识。
其他如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也是西方学术史上首位重视人类潜意识作用的思想家,他以此发明,媲美牛顿与哥白尼在科学上的成就。其弟子荣格,继续阐扬潜意识理论,对东方的佛教、禅、瑜伽等,有相当精深的研究。总之,因为有这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因此西方文化在世间的文化思想界里,显得格外突出。
西方文化从哲学慢慢也发展出文学、艺术等,诞生了很多伟大的诗人、艺术家,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大仲马、雪莱、拜伦、米开朗基罗等,他们的诗歌、散文、小说、雕刻等文艺作品,不但美化了世间,更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尤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透过复兴古典文化,推动人文主义的信仰,重视人文现实的关怀,是人类一次伟大的精神革命。
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又一次开创了历史性的新纪元。因为西方自宗教革命以后,掌权的帝王一方面利用宗教巩固政权,同时也帮助天主教、基督教的发展,于是政治与宗教、哲学凝聚一起,相互为用,共同发展。
相对的,在东方文化方面,东方哲学从印度的佛陀到龙树、无着、世亲,再到中国的老子、庄子、孔孟等诸子百家,佛儒交融,成为东方文化思想的一大特色。
此中佛教从印度的龙树、无着、世亲,把空与有融和,发展出大乘佛教的中观思想,一直到了中国更发展出大乘八宗,尤其禅学在中国更是一枝独秀。近代太虚大师总结中国佛教,立为大乘三宗,即:法性空慧宗、法相唯识宗、法界圆觉宗。法性空慧指各部《般若经》及宗《般若经》的诸论;法相唯识包括法相学与唯识学;法界圆觉学指《法华经》、《维摩经》、《华严经》、《楞伽经》、《楞严经》、《圆觉经》及净土方面等有关法界、如来藏等诸经论。
后来印顺法师又将印度大乘佛教分判为性空唯名、虚妄唯识、真常唯心三大系,此与旧说大异其趣。性空唯名论,指中观大乘;虚妄唯识论,指瑜伽大乘;真常唯心论,指如来藏思想。
除了佛陀的佛教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代表着东方文化,影响着举世人类之外,在中国则有老子、孔子、庄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也是大放异彩。其中老庄哲学谈清静、无为,崇尚自然、本性;孔子主张以仁为本,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正统,历代帝王莫不尊为治国之本,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其社会地位之高,俨然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
孔子崇仁,孟子尚义,并且由义扩充出仁、义、礼、智四端,认为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主张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荀子认为人性要靠后天的努力学习,才能向上、向善,所以提出积学的重要。
此外,墨子的兼爱、韩非子的重法,以及管子的富民、列子的贵虚、晏子的廉政等学;乃至魏晋南北朝的玄学、宋代的理学、明代的心学等;甚至中国历代的文史学家,如中国第一位大诗人屈原、汉赋大家司马相如、史学家司马迁、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曹植、中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陶渊明、山水诗派始祖谢灵运,以及唐代的诗人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乃至宋代的诗词名家李清照、黄庭坚、陆游,尤其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等,他们的学说主张、诗词散文等旷世之作,都使得中国文化在文、史、哲等相互激荡下,百花竞放,显得灿烂缤纷,多彩多姿。
尤其自从汉代佛教传人中国以后,缘起、业力、因果报应等思想,融人中国社会,更加深化中国文化的内涵。在申国的大乘八宗当中,比较重视学术义理的有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及三论宗;比较重视实践修行的宗派有禅宗、净土宗、律宗及密宗。虽然华严、唯识、空性等学说没有被纳人中国文化的主流,但是禅学倒是成为中国文化的一朵花。
佛教一向具有尊重、包容的性格,佛教主张不舍一法,如佛陀所说一法即一切法。因为佛教没有排他性,佛教认为信徒读了老子学说,了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从而扩大自己的思想,也不无利益;佛教对于庄子的任性逍遥,与大自然结合的洒脱思想,尤其庄周梦蝶,以及庄子与惠施论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其思想之奔放,如禅之不拘形迹,佛教也认可这些思想,所以人间佛教的行者不排斥老庄学说。
此外,孟子性善、荀子性恶、墨子兼爱之主张,不舍一法的人间佛教也是将之兼容并蓄,使得佛教更加缤纷多彩。乃至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以老庄的无来诠释般若的空,形成格义佛教;后来中国文化甚至吸取佛教之长,发展成为宋代理学。这一切都是说明,在中国的文化里,佛儒一直都是交相融汇的。
除了哲学思想以外,中国文学重视文字之美,文学家们以诗情画意的诗词散文来描述佛教,把佛教的十二分教与文学互用,例如,长行就是散文,重颂就是诗歌,使得佛教终能在百花竞放的中国,和诸子百家一起相互共鸣,因此佛教的发展,后来禅走进寺院,净土走进民间,唯识、三论走进学者群中。
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可以人道。佛法分为真、俗二谛,真谛又名第一义谛,或胜义谛,是出世间法;俗谛又名世俗谛,是世间法。佛陀的一代时教,都不出此二谛法门,尤其在化世的运用上,佛法和世学更要融和运用。
佛法太世俗化、被世俗所化固然不可贵,如果太过于出世,则不容易为人所接受,所以要二谛圆融。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因此人间佛教主张,面对现代科技文明,资讯新知日新月异的社会,佛法应该现代化、生活化,针对当前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所以要佛法为体,世学为用。佛法之体,是拔苦与乐;佛法之用,是融和方便。
如佛陀年少时即遍学五明;出家后,遍访诸师外道沙门。因为佛陀贯通世、出世法,故能教化不同对象,应病予药,解脱他们的身心苦恼。
我自己从小在栖霞律学院读书,由于栖霞图书馆拥有来自乡村师范学校的图书,当时真是得其所哉,每日大量看书,从中国的章回小说,到西方的长篇文学,从散文小品,看到名家著作,像《基督山恩仇记》、《战争与和平》、《老人与海》、《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茶花女》,托尔斯泰的文学、杜威的哲学,等等,先后看了不少。甚至因为爱好文艺著作,在大陆时,举凡胡适之、林语堂、巴金、鲁迅、老舍、茅盾,乃至冰心、郭沫若、沈从文、许地山等人的诸多作品,可以说无所不看。及至到了台湾,谢冰莹、琼瑶、高阳、徐訏等人的散文、小说,无论是古典的,现代的,我也都一一拜读。
我深愧自己出家以来,不能深入三藏,对于世间的学问,也没有博古通今的本领,不过我能运用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法则来阅读书报杂志,使我在忙碌的弘法行程中,犹能神游古今中外的典籍。我往往以现在所读与过去经验比较分析,综合组织,并且与日常生活、社会现象加以印证,故能将片面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生命,所以发而为言,也都能旁征博引,虽然自惭未能有所高论,唯自忖尚能深入浅出,不曾误导众生。
我也曾多次率领佛教团体出国访问、朝圣,并且经常奖励弟子、学生们到各处去参访巡礼。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希望大家效法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借着瞻仰圣迹,大家能从佛教的历史中,激发道念信心,找寻兴衰得失的脉络;借着走访国际,大家能开阔视野,广为汲取经验,扩大人生的领域。
尤其面对当今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我认为佛教徒不能逃遁于山林,而不顾众生疾苦。应该对民生经济、国际形势、民主人权、自然生态、教育改革、种族冲突、优生保健、生态环保、家庭暴力、试管婴儿、器官捐赠、风水地理、看相卜卦等种种问题,以佛法的智慧,提出契理契机的对治办法。
此外,对自杀、死刑、核武、战争,以及安乐死、复制人等问题,皆应汲取世间的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生化科学为用,融和佛法的理体,以解除现代人的迷思。例如:以佛法的缘起观,结合心理咨商课程,让大家懂得尊重坐命,珍惜人身;以佛法的因果观,举办各种成长教育,让大家懂得惜福结缘,惭愧感恩;以佛法的轮回观,邀请专家论文发表,让大家明了薪火相传,生死一如。
再如以缘起中道的真理为体,以四摄六度的方便为用,广纳世间万法,如善财童子寻访五十三位老师,学习世间的天文、地理、医药、算术、航海、贸易等知识,学贯内学外学之后,才能进入毗卢华藏世界之中。
总之,我们在世间生活,对世间的学问不能不有所认识,对世间法了解愈多,才能针对世间的问题给予指导。例如佛世时,有一位比丘,名二十亿耳,出家前是一名琴师。随佛出家后,急于证果,日夜不懈地精进修行,结果不但久久没有开悟,反而把身心弄得疲惫不堪,因此生起了退转心。佛陀知道后,晓喻他说:譬如琴弦,太紧则弦易断,太松则弹不成调,唯有急缓得中,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来;修行也是如此,过分急躁或懈怠,都不是正常之道。二十亿耳听佛开示后,调整自己的修行方式,终于在不久后,证得阿罗汉果。
佛法的弘传,讲究契理契机,除了契合众生的根机,还要契合时代的发展,例如:宇宙中,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到底有没有外星人?这是近代太空科学家最想揭开的谜。自从一九九七年七月五日,美国太空总署成功地发射开拓者号上火星,鼓舞了科学家的信心,希望有一天人类可以前往火星旅行,甚至移民到那里,届时火星上自然就会有火星人。
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阿弥陀经》就记载着:过此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日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陀说法时,很多菩萨都是来自他方佛国。此外,佛经中很多佛菩萨也都以天文为名,例如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虚空藏菩萨、星宿王如来、法界智灯王等,可见佛经的天文思想遥遥领先了今日天文学家的研究达两千多年之久。
另外,也常有人好奇,想要探究天空到底有边无边?这在佛教看来,佛教认为探究天空有边无边,不能帮助我们解脱生死;有智慧才能解脱,这才是佛法。再说,宇宙无穷无尽,哪里是天?哪里是地?这都是一种里外对待。基本上,佛教讲法界,讲虚空,讲无穷无尽,例如《华严经》的华藏世界,重重无尽,所以,佛教的天文学不仅开拓了人类的思想领域,更重要的是,它帮助了很多学者找到了思想的出路,开阔了更宽广的思想空间。
尤其佛教的缘起、业力、因果、佛性等思想义理的提出,乃至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三千大干世界之他方世界的发现,一方面印证科学,同时也说明佛教的说理很符合科学验证,不是迷信。
佛教的无常、四大、五蕴,就是对物理、心理的分析;佛教的极微、刹那,是时空的测量;佛教以如梦幻泡影来形容雷电、虚空,甚至佛陀为了明示五蕴虚幻不实,曾举五喻说明,所谓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事,其中阳焰是经过阳光折射,致使旷野看上去似乎有水,但实际没有。佛陀以此来形容幻象。
佛教讲三千大千世界,现在科学已知银河系有无数星球;佛教讲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现在从显微镜下观察,事实的确如此;佛教的《阿弥陀经》说极乐世界距此世界十万亿佛土,说明距离十分遥远,但一念之间,随念即至。佛教此种时空观,引导科学超越物理的极限,尤其佛教讲法无定法,对科学家是很好的启示。
佛教随着科学的发展,用佛法解释科学的现象,为科学未来的发展提供出路,也引领人类认真思索一些问题,例如:
1.人类利用科技可以登陆月球,但是科技可以帮助我们登陆极乐世界吗?
登陆月球是物质的世界,往生极乐是精神的世界,是即刻的。
2.现代的医学,透过器官移植可以更换五脏六腑,但是头脑可以移植吗?思想可以移植吗?
佛教认为人的色身是四大、五蕴和合而有,因缘和合的色身假我有生老病死,但是真正的生命是不死的,所以器官可以移植,但生命不能替换。
3.医学可以改变基因,但可以改变人类的厄运吗?
基因其实就是佛教的业力,业就是行为的造作,一个人的命运,由自己的善恶业来决定,只要做善事,自然能够改变厄运,所以行善不为恶,就是基因改造。
人间佛教主张,佛法要能融会古今,尤其世法、佛法要能相互为用。佛法除了能帮助科学家开拓思想领域之外,对于现代心理学,也有很好的说明。
现代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精神生活为对象的学科,其源头包括医学、哲学、科学、宗教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等,后来也被应用于各种学科、事业之中。今日社会中,举凡教育、工业、商业、医学、军事、法律、政治、社会、科学、艺术、运动等,无一不与心理学有关,因此心理学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心理学是观察意识形态的心理作用及行为模式,西方心理学家能研究人格的发展过程以及行为的潜在因素,但却无法做到人格的改造,因为它有一定的范围限度。反观佛教,不但对人类心理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提供对治方法。如《华严经》云:了达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缘亦复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灭者生死尽。佛教对心的诠释,有诸多层次的分析说明,更用许多的譬喻来阐释我们的心,进而教导我们如何找心、安心、净心足见佛教心理学凌驾于西方心理学之上。
佛教是哲理的科学,佛教重视理性、智慧的化导,佛教认为世间知识学问的获得,虽然也能开拓人类的视野,但是如果没有正知正见,也很容易流于邪慧、狂慧,不仅使自己受害,犹有甚者,还会形成人类的灾难,所以佛教主张真理才是宇宙人生的最高指导。
学佛首重闻法,因为听闻正法才能获得真理的智慧,所以学佛要广学、净学、博学。以下列举有关闻法的德目,以帮助修学者建立正确的闻法心态。
(一)听经闻法: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闻法是信教入道的第一步,佛法中一切功德多由闻法而来。
(二)读书阅藏:读圣贤书,阅经、律、论三藏以外,对历代圣贤大德著作更要广学研究。
(三)广学多闻:学佛要多闻熏习,而且要法门无量誓愿学。
(四)闻空不惊:诸法自性本空,空才能建设有,能够正确认识缘起性空的真理,便能闻空不惊,此乃大智慧也。
(五)闻善着意:闻善言不着意,非人也;闻善着意,才是堪受佛法的大器。
(六)会意深思:闻法要用心领会,不断思维,才能够心开意解,心领神会。
(七)谛听正解:闻法要谛听、善听、兼听、会听。
(八)正闻正思:佛法以闻思修而入三摩地,听闻正法,并且长时忆念正法。
(九)乐观明理:学佛者应明白因缘果报、缘起性空的真理,自能乐观豁达,智慧明理。
(十)福慧双修: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皈依佛,两足尊,即福慧具足之意。
(十一)成就辩才:口常行慈,修习善语,可得无碍辩才。
(十二)广为宣化:佛法要广为传播,广为宣化,自他皆能成就。
(十三)请转法轮:经常举办佛学讲座、印行佛书等。
(十四)亲近道场:选择有缘的道场,并亲近善于说法的善知识。
(十五)明辨是非:不要太计较利害得失,应该要明辨是非。
经云:吾有法乐,不乐世俗之乐。所谓法,就是真理。真理所带来的快乐,才是真正永恒的快乐。什么是法乐呢?五戒十善是法乐,六度四摄是法乐,四无量心是法乐,因缘果报是法乐,有空中道是法乐。心中有了法乐,对于五欲六尘不拒不着;心中有了法乐,对于世间不厌不求;心中有了法乐,到哪里都能安然自在;心中有了法乐,当下就是极乐世界。唯有以无边的法乐为舟筏,才能使我们度过生死的波涛,到达常乐我净的彼岸。
三、慧的应用生活行仪,人间慧用在《大乘起信论》提到,众生一心开二门,即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又说一心的本体、相状、作用广大无限,所以称体大、相大、用大。体相用三者不可分割,本体的精神、意义,要能随机、随缘、随宜地权巧应用,才能发挥它的价值。
般若智慧就是我们的心真如门,般若不是谈玄说妙,要表现在生活行仪上,成为人间慧用,才有意义。当初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迦叶破颜微笑,师徒印心,禅于是成为人间的一道光明。佛陀成道后,五比丘相约不理睬佛陀,但是当他们见到成道后的佛陀,被佛陀的威仪摄受,忍不住跪地礼拜,并且再度随侍佛陀,于是成为佛教最初的僧宝。
佛陀的行仪度化,就是人间的慧用。
山东湛山寺倓虚大师,有一次在佛前上香,一位王居士刚好来寺,居士深受大师虔诚肃穆的行仪感动,主动捐钱为他建了湛山寺,作为弘法道场。在禅门里,祖师栽松、锄田、筛米、扫地等生活行仪,都是禅;就是喝茶吃饭、着衣持钵、出坡作务、应酬往来、扬眉瞬目、语默动静,也都藏有微妙的禅意和开悟的因缘,这也是人间的慧用。
在丛林里面,所谓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止间特别注重威仪。甚至平时上殿要排班,吃饭要过堂,举止进退皆有规矩,在在都要学习。但是一般人心里会想:都几十岁的人了,还不会走路吗?吃了几十年的饭了,还不会吃饭吗?这是因为不了解寺院的规律。寺院不同于俗家,在寺院中,一举一动都是修行,走路吃饭睡觉都可以参禅,这其中都有很深妙的解脱境界。所以,到了丛林里,你会感到自己确实是不会走路,不会吃饭;身心千般束缚,积年累月成了习惯,确实需要一一用心摆脱。吃饭端碗,要如龙吞珠;持箸夹菜,要如凤点头;行进走路,要像雁阵一字排开,上身不能动,像头顶着一盆油,四平八稳地走。
在丛林里真是事事修行,处处法门!有一首偈语,很能说明这些律仪: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旋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皈依三宝复何忧。
佛门讲究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用意在培养一个人出众的威仪。昔日马胜比丘以威仪度化舍利弗,成为千古的佳话。因此,树立良好的形象,不但是做人的基本条件,更可以成为度众的方便法门。是以传统的丛林道场很重视制度,不但个人有戒牒,僧团也有清规。所谓清规,是指禅宗寺院组织章程及寺众日常生活的规则,也就是禅宗丛林关于大众行、立、坐、卧等威仪所订定的僧制,为众僧所必须遵守的仪规,类似现代的共住规约,是为僧众日常修行的规范,以及僧团组织、行事的依循。因此,清规是健全僧团的圭臬。
当初百丈禅师为禅宗丛林立下《百丈清规》,使得中国的僧团走向制度化、合理化的僧伽生活。例如明定四十八单职事,各司其职,使得寺务运作组织化、系统化;又订定各种修持行仪、日用轨范等,使得僧众具足威仪,心不放逸,身不踰矩。尤其设立住持一职,领众薰修,综理寺务,丛林规模于焉建立。
丛林清规,礼法有度;丛林生活,祥和有序。丛林道场体现了中国儒家所向往的天下为公、人人崇乐好礼的理想蓝图,无怪乎时人每见僧团两序行仪,无不慨叹礼失求诸野!
为了树立丛林规矩,落实生活佛法,我在佛光山特别建设宽广明净的云居楼,提供全山徒众与来山信众、游客一起过堂。每天到了用餐时间,全山职事、学生上千人,僧俗依序排班过堂的庄严队伍,常令游客赞叹、感动,可见庄严的威仪也能度众。
在佛门,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法合宜,就是礼仪;身语意的行止,表现在外,就是生活的礼仪。礼仪合度,也能发挥无言的说教。唐朝时,曾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被贬至潮州当刺史的韩愈,有一天去参访大颠禅师,大颠禅师正在坐禅,久久不出定。侍者看韩愈等得不耐烦,心里很着急,便在大颠禅师的耳边说:先以定动,后以智拔。意思是说:禅师!你的禅定已经打动了韩愈的心,现在你应该要用智慧跟他说法。韩愈一听到这两句话,很高兴,他说:幸于侍者口边得个消息。
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就是人间的慧用,乃至仙崖禅师感化夜游沙弥、金代禅师养兰不是为了生气,以及佛陀的。杀一救百、末利夫人的饮酒救人、一休和尚的做人女婿、丹霞禅师的烧佛取暖、石屋禅师的教人偷心,等等,都是般若的人间慧用。
此外,历代不少僧众以自己的风仪影响帝王,成为佛教的护法。例如,终南山惟政禅师曾入朝为唐文宗解释蛤蜊观音之事,启发文宗对佛教的信仰。西域高僧佛图澄,度化残暴杀人的石虎、石勒,解救无数生灵,二石尊佛图澄为师,时常请教社稷大事。佛图澄的弟子道安大师,曾劝谏苻坚休战。唐朝玄奘大师,在主持译经大业的同时,经常随驾太宗左右接受咨询国事,玄奘大师圆寂时,唐高宗罢朝三日,悲恸地对大臣们说:朕失去了一件国宝!玄奘大师受到朝野崇仰之深可见一斑。
甚至禅宗初祖达摩祖师来到中国时,与梁武帝一番对朕者谁、并无功德的论道,虽然彼此机缘不契,达摩于是转往嵩山少林寺面壁,但这段对话却影响了后来中国佛教有为法的福田不究竟,无为法的福德性才究竟的思想。
可见一切法,只要能方便权巧、契理契机、随缘教化,就是人间佛教的慧用。我自己虽无古圣先贤的通达智慧,但有幸从小在焦山、栖霞、宝华山乃至常州天宁寺等丛林参学,在禅、教、律门下接受完整的丛林教育,从许多大德身上学习身为出家人应有的威仪。其中包括曾经担任宝华山维那的若舜老和尚、由金山禅堂出身的卓尘法师,都是我的戒师。
另外,仁山法师、融斋法师、芝峰法师,我都曾跟他们请益过佛法。乃至一些年轻的学者,都是从闽南佛学院或岭东佛学院毕业出身,所有关于佛门的行仪,在他们严格要求下,我都能心领神会,所以直到现在,养成我走路腰背挺直、目不斜视,坐时只坐半座的生活习惯。佛门的四威仪在我来讲,可以说很自然地融入到身心生活里,因此我出众人世,在社会上走动,都能把这许多佛教的威仪运用、表现在行为上。
甚至影响所及,在我的思想理念里,时时刻刻无不思想着,如何在不违传统佛教的根本教义下,运用现代化的弘法方式,化为传教的方便。例如,我组织佛教歌咏队、灌制佛曲唱片、利用幻灯片作为弘法工具、开办儿童星期学校、设立学生会与弘法队、制作佛教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举办空前未有的佛诞节花车游行,等等,乃至以偈语教唱、说唱弘法、梵呗音乐会、人间音缘等多样化的风貌弘法,接引不同层面的信徒学佛。甚至我首开在大座讲经中安排献供、节目表演等内容,希望达到解行并重的效果。
此外,我建设净土洞窟,把《阿弥陀经》所描写的极乐世界之庄严境界,以建筑实景呈现;我为了把佛教与艺文结合,从一间佛教文物陈列馆,到现在十余所的佛光缘美术馆,一方面宣扬佛教艺术之美,同时接引许多艺文界的朋友亲近佛教。
我尤其感于今日佛教随着信仰普及,虽然弘法的空间随之扩大,早已不再局限于寺院中,但是寺院永远是信仰的精神象征。寺院是僧众驻锡的道场,是佛法弘传的地方,是佛像供奉的殿宇,有了寺院,才有佛法僧三宝,才有佛教;有了寺院,才能传播教义,才能住持正法。
寺院可以说是佛教的代表,是信仰的中心,是信徒心灵寄托的所在。佛寺建筑是为了弘法,为了度众所需。寺院除了传播佛教真理之外,庄严的殿宇、宁静的气氛、祥和的梵唱、慈悲的教义,让社会大众在工作忙碌之余,尤其是遭遇挫折、彷徨无助的时候,自然想到寺院,不管是参加各种修行活动,或者只是在佛前瞻仰、礼拜,都能获得再出发的力量,所以我形容寺院就像人生的加油站,是心灵的百货公司,是希圣成贤的学校,也是善友往来的聚会所,更是去除烦恼的清凉地。
为了让寺院建筑的硬体设备能配合现代弘法的需求,我从过去只有佛殿的有限功能,扩增为现在具有讲堂、会议厅、抄经堂、礼忏堂、谈话室、图书馆、视听中心、文物陈列馆、美术馆、滴水坊、法物流通中心、停车场,甚至有研究室、电脑教室等设施。
我顺应现代上班族忙碌的生活,从过去开设都市佛学院,直到人间卫视的电视佛学院,乃至现在有了网络佛学院、远距教学等。我改良寺院仪制,诸如延后早课时间、改良课诵内容、开会唱三宝颂、三餐念四句偈,以及缩短三皈五戒的传授时间、水陆内坛佛事一律在白天进行,等等。
除了健全硬体设备,以及弘法方式力求日新月异外,我更尽量使用现代人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诠释佛法,务求让佛教与生活没有隔阂,例如:我把六和敬诠释为:见和同解:就是思想上建立共识。
戒和同修:就是法制上人人平等。
利和同均:就是经济上均衡分配,意和同悦:就是精神上志同道合。
口和无诤:就是言语上和谐无诤。
身和同住:就是行为上不侵犯人。
我对普贤十大愿作了如是说:一者礼敬诸佛,就是实践人格的尊重;二者称赞如来,就是实践语言的赞美;三者广修供养,就是实践心意的布施;四者忏悔业障,就是实践行为的改进;五者随喜功德,就是实践善事的资助;六者请转法轮,就是实践佛法的弘传;七者请佛住世,就是实践圣贤的护持;八者常随佛学,就是实践真理的追随;九者恒顺众生,就是实践民意的重视;十者普皆回向,就是实践圆满的功德。
我对皈依三宝及受持五戒,做了如下譬喻:皈依三宝:佛如光;皈依佛,就是点亮心灵灯光,为自己建设了一间电力公司;法如水;皈依法,就是储蓄甘露法水,为自己营建了一座自来水厂;僧如田;皈依僧,就是长养菩提花果,为自己开发了一亩良田土地。
djz525.com更多句子大全小编推荐
禅语禅心人生禅
禅语禅心人生禅
【1】、 平时没事对别人很好?这不是功夫;当发生事情时还能对别人好,才是真功夫。
【2】、 工作就是运动,工厂即是道场。
【3】、 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4】、 尽人事、听天命,不要把难放在心里。人要克服难,不要被难克服了。
【5】、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立起来。
【6】、 人应有卷起裤管下水的勇猛心。如果已经站在水中了,就不必担心流汗或下雨。
【7】、 举凡有事就有烦恼,若要做事,就必须先下决心绝对不怕烦恼。若不怕烦恼,则任何困扰都可解决。
【8】、 所谓念兹在兹,即是手在工作时,心思就在手上;双脚走路时,心念就在脚上;开口说话,精神就放在嘴上。
【9】、 在日常生活中,凡事都要做好安全的准备,以防万一。不要轻视风小、不要轻言火弱,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 被人支配的人,是有能力的人;支配人的人,是有才智的人。
【11】、 人生无常!社会需要你,就必须赶快付出;今天走得动,就赶快起步走。
【12】、 人生好比爬坡。要找一个上好的目标,以短暂的人生朝这个目标迈进,中途不能懈怠。因为上坡时一旦松懈,就会倒退;也不能把目标设在峰顶上,因为一山比一山高。要选择最佳、最适当的峰顶勇往直前,日积月累,最后功德成就才会大。
【13】、 不要担心载重,只要把稳方向盘,任何车都能开。当别人到达的同时,自己也到达了。
【14】、 不要走叉路、抄捷径。因为所选择的小路可能是条死巷、走不通,终究还是得回到原路,反而平白多绕了许多路。
【15】、 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抱持一颗精进心。精就是不杂,进就是无退。意即要做一件事,必须专心才能做得成,无有二念才会有进步。
【16】、 社会的进步不是用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17】、 现代人世智辩聪、满口论调,做起事来却又斤斤计较。多数人只懂理不懂事所知的道理很多,但碰到人与事时却又无法调理,这就是凡夫心。
【18】、 在正义之声的呼唤下,愿意牺牲者有多少呢?
【19】、 何谓真理?理事配合,事理相融,即是真理。
【20】、 事不能脱离它的理,以理为中心,诸事皆环绕在周围。要以理来转事,不是拿事来转理。
【21】、 理与事之间需要的是人,理圆、事圆则人圆。
【22】、 天下的米一个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个人做不尽。同样的,一个人也无法成就天下所有的功业。
【23】、 凡事要守好自己的原则,不要牵强应酬;常去应酬,往往度不到对方,反而会被拖下水!
【24】、 如果影响不了别人,就做自己该做的事吧!
【25】、 即使佛陀在世也有三不能:一、众生定业不能转,二、无缘众生不能度,三、不能度尽一切众生。
【26】、 只要缘深,不怕缘来得迟;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遥远。
【27】、 凡事对机即是好。
【28】、 我们若有纯良的种子,一定要把握因缘时机种入土中,并且给予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才能顺利成长。
【29】、 有愿放在心里,没有身体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
【30】、 再好的机会、福报,如不能把握因缘,就会稍纵即逝!
【31】、 一件东西能充分使用时,就会突显它生命价值的存在;如不加以爱护惜用而任意毁坏丢弃,就如同扼杀了它的生命。
【32】、 人生如舞台。定业来时,会演出令人料想不到的另一出戏。
【33】、 人生在世,一切物质只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方便利行。因此,对物要心存感恩、爱惜及知足。如此,生活在人间就会处处感到心安意足,时时觉得欢喜快乐。
【34】、 每天要感谢父母与众生,一生所作不要辜负父母与众生。
【35】、 一个人面临绝境时,还能心存感恩很是难得。永保感恩心付出的人,比较不会陷入绝境。
【36】、 一支蜡烛如果没有心,就不能燃烧;即使有心,也要点燃才有意义。虽然点燃的蜡烛会有泪,但总比没有点燃的好。
【37】、 一滴烛泪落下来,立刻就会被一层凝结的薄膜止住;因为天地间自有一种抚慰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肤。生死之痛,其实就像一滴烛泪落下来,突然被肤。
【38】、 佛经上说:生又何尝生?死又何曾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本来就同在一个循环中;所以说: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
【39】、 世间言语、文字或名位,缤纷迷离,姿影绰约因其多彩多变,故不真实。
【40】、 变动的道非真道,只是修行的工具而已;故须能取、能舍、能善用而不执迷。
【41】、 对修道者而言,语言、文字皆如渡船。为达彼岸,自须善用此船;既达彼岸,即应舍船就道,勿再恋栈。
【42】、 以有限的人生面对无限的世界,非言语所能道断;尤其潜心向道者,真正的说法、传道,如果只靠语言、文字,道即断了!真道须心会意解、躬身实践,不能徒靠文字或语言来传达。
【43】、 实实在在的道不是看来的,也不是听来的,而是要真正去做确切去实践,才能表达出真道。
【44】、 习性不是真性。真性必须从人的习性中去体会、修为、契合,谓之神会,即是由精神体会而领悟出来的真理。
【45】、 无形式则不足以显内容。然形式要取诸中道,(来源 )不可野亦不可乱,尤其不可轻忽形实如一的掌握。
【46】、 事事皆有则会迷,样样皆无则会断;言有则执常,言无则执断。
【47】、 多数人的心都是迷信的。迷信自己的人,总以为天下唯我独尊,唯有我能力最强。人应该相信自己,但是不可执著。
【48】、 有些人,没信佛以前不信有天堂地狱,一直为贪图欲念享受,造作很多损人不利己的事。一旦信了佛,又迷于有天堂地狱而贪图功德,这二者都是迷。
【49】、 无信与迷信二者,宁愿无信也不要迷信。信必须智信,不可捕风捉影。
【50】、 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以欢喜心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神问卜。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作主。
【51】、 迷信不如无信,学佛一定要转迷为智,离开众生的烦恼心,回归清净无染的佛性。
【52】、 智信者深体佛法之精神,迷信者曲解宗教之美意。
【53】、 人有正确的信仰,在人生旅途走的路就不会有差错。人的观念如果不正,就不能正业;观念如果偏差,所做的事也易于出错。
【54】、 正信的宗教在于心正,心正则气盛,气盛方能自在。迷信就会疑心生暗鬼、问神卜卦,取信于签诗、筊杯,而无法真正深入教理。
【55】、 正信的佛法,不说感应、不说神通,唯心是佛。
【56】、 整体的美,在于个体的修养。
【57】、 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均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自然地显露出来。走路有走路的风度,站立有站立的姿势,坐有坐的形态,睡卧有睡卧的姿态
【58】、 有人常常埋怨自己长得不漂亮、没有人缘,其实人缘并不在于色身,而在于气质。气质则由修养中培养而得。
【59】、 修行,主要是修心于内而显于外。心在内没人看得见,唯有借行于外的整齐以显示内在的清净。
【60】、 常有人把修行误认为是出家人的专用名词,其实修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应有的生活修养。修是修心养性,行是端正行为。
【61】、 退让一步以成全别人,即是修养,即是修行。
【62】、 静坐深思的主要用意是:聚精凝神、养精蓄睿,反观内心自性,反省过去,慎思现在,警惕未来。亦即:止恶诸恶莫作;持善众吾奉行。静坐不离此意,即是真修行。
【63】、 活生生的往生(注),当下即是净土。(注:死在宗教上来说,为新生命的再启发;是舍掉旧的、更换新的,走向更好的天地,故日往生。)
【64】、 修行不是在最后一口气才往生西方,而是当下活生生的往生极乐世界只要把凡夫心换成慈悲清净心。
【65】、 立志修行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被生活之苦所逼迫,而有修道以求解脱的冲动;另一种人是因为他找到了自我。对后者而言,生活体验与挫折只会使他更加坚定信仰。
【66】、 医生在病人的眼里就是活佛,护士就是白衣大士、观世音菩萨。所以,医院应该是大菩萨修行的道场。
【67】、 修持菩萨道,须力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68】、 布施施比受更有福,欲做菩萨,要不断付出而无所求,将心力、劳力、财力、物力等皆欢喜施舍,则人生自然幸福安乐。
【69】、 爱语柔声悦色,令人闻之欣慰、见之敬爱。诚恳的爱语,可扫除一切人我烦恼,解开心结郁闷,化干戈为玉帛,转暴戾为祥和。
【70】、 利行摄持身、口、意行善,利益众生,慈悲济世,即无上功德。
【71】、 同事菩萨所缘,缘苦众生。身处苦难娑婆,应先自我净化、以身作则,感化周遭共同生活、工作的每一个人,并鼓励众人一起力行菩萨道。
【72】、 一般人常误以为打坐才是禅,其实禅修打坐,目的是要修得心净、意诚、气静。禅、静、诚三者不能分离。
【73】、 一切言行举止能精神统一,心念一致,就是禅定。
【74】、 正信佛教的禅定叫三昧,意即正定,是靠日常生活中的磨练所成就,属修道的方法之一。
【75】、 真正的禅,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烦恼妄想,能集中精神、一心不乱,行兹在兹、念兹在兹,使心住于一境。
【76】、 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无时无刻不是修持参禅的好机缘。
【77】、 学佛,要学活的佛;打坐参禅,要学活禅。能使平常生活中的举止动作无不是禅,才是真正的活禅。
【78】、 无所求的奉献,及为一切众生而修养自己的言语行动,就是学佛。
【79】、 佛陀的教育不只教我们如何了生脱死,更教我们如何包容人、不与人计较。
【80】、 学佛要修养到无论发生什么事,心中都没有丝毫委屈感。
【81】、 不先培养爱心和耐心,则佛道难成。
【82】、 成佛不成佛,端在做人。
【83】、 信佛不是信一个偶像,而是信仰佛陀的人格,再反观自性,相信自己与佛陀有同等的毅力人人皆有佛性,只要肯用心,人人都可发挥真如本性。
【84】、 学佛须先了解无常的道理,如能了彻此理,才能来去自在,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迈向光明的境界。
【85】、 教法不必听太多。若能身体力行,简单的一句偈文就是真法,就能启发真正的善根。
【86】、 人生无常。物理有成、住、坏、空;心理有生、住、异、灭;生理有生、老、病、死。这些道理我们若能透彻,就不会在人与人之间计较;不在人我是非中计较,自然能专心于道,不会在现实的人生中随意起心动念!
【87】、 学佛若学得心在宁静中,意在微细分析中,则天下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无不是如来的形象。
【88】、 学佛要有三心:直心、深心、大悲心。
【89】、 学佛之前,生命像一张白纸,横写竖画,随心所欲。学佛之后,生命像在纸上学写字,要端正规矩才能给人看。
【90】、 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说法,这种说法常是无声的,但有时却比有声更为深刻。
【91】、 法譬如水,能洗净众生被污染的心;法譬如药,药无贵贱,能应病即是良药。欢喜心即是一帖良药。
【92】、 若众生需要,满山遍野的一草一木无不是药;若非众生所需,则再珍贵的材质也不是药。佛法亦如是,无经不深,无经不浅,无高无低,无大无小。众生的心若能吸收应用,即是微妙大法。
【93】、 弟子问:听说诵三千卷《金刚经》可以破名相?师言:若能够破名相,四句偈就可破;若不能破,诵一万卷《金刚经》也没有用!
【94】、 一位会员,一坐定即说:请师父看因果。师言:我不会看因果,但我们要注意因果。
【95】、 有人请示:因果与环境有关系吗?师言:因果乃业力所致,会牵制环境。又问:可以改变吗?师言:要有毅力,还要有一分善缘。
【96】、 一位师姊问:何时运才能通?师言:心开运就通。日日欢喜过,即得心自在。
【97】、 常有人问:人为什么不能自主?为什么如痴人任凭环境摆布、被命运安排呢?师言:只有凡夫才会被命运安排,圣人能安排自己的命运。如何安排命运呢?必须用信心、愿力及智慧,坚毅地破除烦恼恶念;如此,业力一转,就能解脱自在。
【98】、 有些人常问:算命有用吗?师言:命理是有的,但不能迷信。一般人所说的命运或运气就是佛教所说的业力,既然相信业力,自然就会有命理。但是,佛教有一句名言:一切唯心造。凡夫受命运所操纵,圣人却能操纵自己的命运。
【99】、 为什么有人常去算命、问运气?师言:其实有一分正信、正念,自己就可以转运。慈济贫户个案中,有很多是算命的。
【100】、 常有人为事业不顺或身体不好,而怀疑家中的神位不对或有所冲犯。师言:佛门讲定业因果,只要心安处处皆安,心安即理得。在佛教中,任何方位都是好方位。
【101】、 人笃信并依行算命之言,惟恐犯忌。师言:佛教谈精神超然,心正则气盛。在佛门中,日日月月都是吉祥时。
【102】、 某居士问:一般民众所信仰的法术神通与佛教有关吗?又一般对深入信仰者谓之迷,是吗?师言:法术不是佛教的产物。至于迷字,端看人们如何信仰?一般社会人士因心念惶恐,对事物无法全心信仰,乃取信于签诗筊杯,并没有真正深入教理。佛教是改革人生的科学,而非只是拜拜的宗教。
【103】、 一位自称为佛门幼稚生的男众来请法:真有灵魂吗?师言:迷者为灵魂,觉者为觉识。
【104】、 常有人问:应如何修行?师言:注意外境来时的一念之间。
【105】、 有人以为自己修持得很好,但是碰到一点小事就起烦恼心。师言:凡夫心容易起波澜,即是八风(注)吹不动,微风吹动了。(注:人生八法如八种风,分别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106】、 或问:师父,修行和修养有什么不同?师言:修行就是修心养性。每个人的习气不同,佛性却是一样的,修行就是要好好保持这分善良的本性。所以,修行也就是修养。
【107】、 年轻的佛学院学生问师父如何修持?师言:每天都是我人生道上的一页,过眼的每个人、每句话,都是页中的字字行行。在人生中得佛法,而非在佛法中得人生。
【108】、 有二位年轻比丘尼来精舍,问:法师啊!在您修行的这条道路上,有否碰到困难的事?师父反问他们:什么nL{做困难?我从来没有时间去想困难。
【109】、 问:在人与人之间,您的心难道没有障碍吗?师言:修行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就是因为要脱离人我是非,才需要修行。如果修行还去招惹人我是非,那又何必修行呢?
【110】、 有人问:为何要持戒?师言:人之所以痛苦、惶恐不安,是因犯错的罪恶感所致。持戒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守正于日常生活中并形成规矩,自可避免犯错。
【111】、 有人说:我心好就好,何必修行?师言:你的心好有谁知道呢?真正的心好,是要受过一番洗练,练得非常自动、练得没有一丝一毫的考虑,就能伸出援手帮助别人。修行因此就有必要了!
【112】、 某先生喜欢参禅。师言:参禅不是光坐在那里而已。行住坐卧、担柴运水,无不是禅。我们要行禅,不是坐枯禅。
【113】、 另有问:何谓禅?师言:吃饭专心吃,做事专心做,心无旁骛即是禅。
【114】、 有些人以为,修行能修到眼见仙佛鬼神就是天眼通,其实这是错误的见解。师言:只要能看开世间事物,不去计较争执,就是真正的天眼通了。
【115】、 有人学打坐之后,常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以为这就是天耳通。师言:真正的天耳通,是远离一切烦恼杂念和不清净的言语。不但不听是非,而且还能把是非转为佛法,当作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天耳通。
【116】、 很多人以为具有神足通的人,能日行十万八千里,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事。师言:真正的神足通,是世间的路条条皆走得通。只要我们秉持光明正大的心,抱持诚正态度待人接物,则天下无难事!天下无难事,当然也就条条道路皆行得通。
【117】、 别人在想些什么,具有他心通的人真的都知道吗?师言:只要我们能抱着坦诚的心意,体谅他人,事事为他人设想,那么他人对我们就没有任何隐瞒。如此,我们怎会不了解他人的心思呢?
【118】、 所谓宿命通,就是洞悉过去,了解现在,预知未来?师言:想知道过去、未来,其实现在就能一清二楚了。有句话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岂不是明显地告诉我们过去和未来吗?
【119】、 无漏通又是什么?师言:学佛不要妄求神通,最重要是能断尽烦恼。接受佛法后能身体力行、发挥菩萨的精神,这种无漏通才是学佛者所应求。假如能修到无漏通,心自然能通达无碍;心通则万事皆通,如此,又何必盲目地追求神通?
【120】、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开始,每一个时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121】、 时间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业,也可以储积功德。
【122】、 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寿命有多长。因此,必须与时日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一生要为善竞争,分秒必争。
【123】、 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时间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钻石般珍贵;但对愚人来说,却像是一把泥土,一点价值也没有。
【124】、 佛陀说:生命在呼吸间。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法挡住死期,让自己永住人间。既然生命去来这么无常,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爱惜它、利用它、充实它,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125】、 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应问是否为人间发挥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126】、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127】、 怕时间消逝,花了许多心血,想尽各式方法要遮挡时间,结果是:浪费了更多时间,且一无所成!
【128】、 人都迷于寻找奇迹,因而停滞不前;纵使时间再多、路再长,也了无用处,终无所得。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实在很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
【129】、 平常无所事事,让时间空过,人生就会在懈怠、睡眠中慢慢地堕落,良知良能也就这样睡了一辈子如此的生命,只能做睡中人。
【130】、 用智慧探讨人生真义,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圣人与凡夫的境界,最大的差异在于圣人可以自我掌握时空。
【131】、 人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经落地了,后脚还不肯放开。前脚走,后脚放意即:昨天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于今天该做的事。
【132】、 一直停滞在昨天、过去,就会产生杂念和执著顾恋之心。人一旦时时刻刻回忆往事,便会痛苦、怨恨、嗔怒、不甘心
禅悟禅语
禅悟禅语_
【心灵禅语录】真正的成熟不是故作深沉,而是经历了各种挫折后的内心淡然;真正的成熟不是忍受痛苦,而是知道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真正的成熟不是会说大道理,而是开始去理解身边的小事情;真正的成熟不是去做大事情,而是能够重新找回小时候玩游戏的那种认真。
其实,我们喜欢的不是成熟,而是走向成熟的过程。
真正的成熟不是外表的苍老,而是内心的丰富;不是青春的坟墓,而是真我的恢复;不是阅历的宽泛,而是思想的深度;不是自我的保护,而是襟怀的大度;不是刻意的雕饰,而是自然的质朴;真正的成熟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静默以对,尘事纷繁风云变幻泰然处之,无论何时都能在自己的心里拥有一个丰富而广阔的天地。
【道家关于生死的禅语】真正的成长,就是为道日损,是减法,因为多明白了自己点,于是便能多放下一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然后生命变得简单,我们和自己的心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熟悉了。
对未来,要抱最大希望;对目标,要尽最大努力;而对结果,要做最坏打算;对成败,要持最好心态。
真正的得到,是心的快乐,得到如果不能使我们快乐,还不如失去;失去如果能让我们如释重负,就不必期望得到。
得到如果不能让你快乐,就让该得到的人快乐吧;失去如果能使别人幸福,就该真心的送上你的祝福。
当我们懂得珍惜时,会发现获得的越来越多;而当我们一味执着时,会发现失去的越来越快。
【佛家禅语悟道人生】真正的美丽,不是青春的容颜,而是绽放的心灵;不是俏丽的服饰,而是内在的自信;不是台前翩然的舞姿,而是幕后执著的坚守;不是巧言令色,而是真诚与人;不是物质的附庸,而是知识的光芒真正的美丽,多是夹带着生活的余香,浸润着岁月的辙痕,承载着我们的希翼。
真正的幸福是脱离物质追求的一种心灵感受,幸福不受地位、权势、财富的约束,是人生路上坚强的表现。
乐观的人,把人生活成一场喜剧;悲观的人,把人生活成一场悲剧。
在不同人眼里,人生有不同的状态,你很坚强,那么你就可以支配人生;你很被动,那么你的结局就是追逐人生,人生对你来说就是一场追逐。
【佛言禅语大合集】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并不在于你的手中拥有多少外在的物质,而在于你的内心能够容纳多少高贵而美妙的思想。
人的一生,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种不断地拥有和失去的过程。
在经历过无数次的拥有与失去之后,才能意识到,获得幸福与快乐的关键并不是去无休止地追求什么,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学会去放弃什么。
真正的修行不是逃离,不是躲避,而是欣然的面对,全然的接受,接受此刻正在经历的一切好与坏。
唯有当我们真正完全接受时,我们才明白一切的好与坏都只是自己的分别。
遗忘那些尘世的云烟,抖落那些人间的恩怨,好山好水好人生,把山水做知音,人间哪里还有烦恼?拥有宽容,我们将一生收获笑容。
【禅语心灯】真正的智慧不是忍辱负重,而是无辱可忍。
治疗嗔毒,最重要的是一个定字,培养自己内心的专注和耐力,所谓不为所动,辱骂声中易成佛。
心中有忍即有怒,心中无怒何须忍。
所以,制怒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怒。
要做到这一点,一要有博大的宽容心,二要靠深厚的慈悲心。
真正点亮生命的不是明天的景色,而是美好的希望。
很多时候,我们视为刻骨铭心的记忆,别人却早已忘记。
多一些经历,多一些成长。
很多人和事,经历了,心就坚强;很多沟坎,跨过了,心就敞亮;很多烦忧,释怀了,心就轻松。
学会释重,学会浅行,挥一挥衣袖,让一切云淡风轻。
【静心的禅语】真正对你好的人,一辈子不会遇到几个,有人为你点亮这个世界的灯,有人拨开你心里的尘。
但人与人之间,多一分寸的距离,就容易变成失去联系的荒唐,我们内心越独立,重要的人就越少,你不确定什么时候会失去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对那些还留在你身边的人更好,耐守人生的平淡与热闹。
真正高质量的生活始终不能离开心灵上的内容。
人生不论为什么而活,只要能有来自灵魂深处的愉悦,能有承受住外界赐予的一切的能力就够了。
如果你为某人或某事所苦,说明了你把快乐建立在他身上或它之上。
试着把快乐建立在自己内心的感触上,不需要外在条件才能拥有快乐,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佛家禅语形容人生】只为自己着想不会大,能替别人着想不会小。
今悟:只为自己做事不会宽,能替别人做事不会狭。
只为自己做人不会诚,能替别人做人不会伪。
只为自己做学不会厚,能替别人做学不会薄。
为自己,小天地;为众人,大器局。
在人生的旅途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的时候,其实你不必太在意。
生命本来就是这样,有欢乐,也有痛苦,正如岁月有四季寒暑的轮回,日月有阴晴圆缺。
痛苦其实无所谓,重要的是把握一颗平淡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失意的时候,到大自然中去走走,看看天地。
一抹阳光、一汪清水、一朵小花,都是生活的启示,都是凝结人生的真谛。
你拥有它们,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人生在世都要追求幸福和快乐,但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而不愿自己努力,所以总不能称心如意。
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
自助者,天助之。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困境。
如何才能摆脱困境呢?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有一颗自度之心,靠自己去成功。
优秀的品格连接在一起功效非凡,它能渐渐凝聚与塑造一个成功基础,帮助你应付控制范畴以外的环境。
当机遇出现,你已整装待发,有本领和勇气踏上前路。
纵使没有人能告诉你前路是一道什么风景,生命长河将流往何方,然而,在这过程中,你会领悟到丘吉尔多年的名言:只要克服困难就是赢得机会。
一点点的态度,但却能造成大大地改变。
面对强大的烦恼,很多人会觉得我不行。
其实,人心是可塑的,你可以亲自培养出烦恼和习气,自然也能培养出正面的!克服和改掉习气,勤修善法,正面的力量就会不断增强,自然不会被负面的情绪和行为牵着走。
你的人生,你可以做主。
一个不可一世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往往会孤立无援。
四面楚歌,焉有不败之理?人在江湖,切莫将张狂作傲骨,应学麦穗能低头,翠竹到凌云处亦虚心。
谦卑做人,脚踏实地,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
机关算尽赚来广厦千幢,不过眠一席之地,耗心竭智争得钟鸣鼎食,无非食一日三餐。
不要忙个不停,每天应该有些闲暇面对自己,了解自己,学会和自己相处,才是人生的大事!无谓的忙碌是对宝贵人生最大的浪费。
不要自命清高,也不要妄自菲薄。
众生是平等的,当你的心打开了,你就会发自内心地接纳和尊重每一个众生。
你不会轻视或厌恶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看起来多么卑微或恶劣,你看到每一个人都会很欢喜。
平等心犹如虚空,它包容一切。
真正的慈悲是建立在认识到他人和你自己一样有快乐的权利,因此连你的敌人也是和你一样是个追求快乐的人,而且和你一样有权利快乐。
在这个基础上所发展出来的一种关怀的感觉就是我们所谓的慈悲,它遍及每个人,不管那个人对你的态度是敌对的或是友善的。
只要生命不止,希望就不息。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心中充满希望,就能以坦然的心情看待挫折和打击,就能在困难中看到光明,在绝境中找到出路。
当你困惑时,当你身处绝境时,要不停跟自己说:只要希望不灭,就一定能摆脱现状!在恶劣的情形中,只要专注于寻找出路,并相信自己必可逃出这个困局,你就会摸索到机会,把危机化为转机。
人生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条坦途顺到底,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无数悬崖峭壁,只有想方设法跨越悬崖,才能走向自己的辉煌,生命需要驿站,人生需要转折!
【佛家关于善良的禅语】只要心态正确,幸福无处不在。
人生是个多面体,迷茫的人只看到了一面。
有人走路嫌辛苦想乘车,有人乘车嫌太闷想走路。
其实,既能从优越的生活中感受幸福,也懂得从苦日子里品味快乐,才算真正地懂得了生活。
仰起头来,能看到幸福,低下头去,还能看到幸福,才算明白人生的真谛。
只有懂宝贝的人才知道宝贝的宝贝之处。
你把一个古董给一个乞丐,可能就被当尿壶用了。
你把一个好书给一个文盲,可能就在村口当厕纸擦了。
你把自己给一不懂欣赏的人,可能就沦为保姆或者出气筒了。
红粉给佳人,好酒赠英雄,否则就是暴殄天物,天理不容。
道理如此,工作如此,感情亦如此。
【佛说放下的禅语】只有放过曾今,才能享受当下。
曾经的日子如同凋零的落叶,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位置。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要再纠缠,更不要去后悔。
什么都记在心里,会让你的背囊越来越沉,只有抛弃那些不必要的负累,你才能走得更远。
永远不要为失去而遗憾,你没有摘到的,只是春天的一朵花,整个春天还是你的。
只有经历过无数失败,才能懂得成功的艰辛。
只有在磨难中苦苦煎熬,才会明白人生的曲折。
我们不需要和别人攀比。
做一件事,只要尽力,尽心,尽意就是够了。
成功与否不要看得太重要。
重要的是自己努力过。
活着不是为显示多少成功,或者拥有多少财富和名利。
活着最主要的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知足的心态。
【道家禅语】只有晴雨交错,你才能领略外界的变幻。
如果觉得命运不公,那是因为心狭隘了,你想得窄,前方的路必然也会窄。
在相同的境遇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命运。
一个人的命运不是由上天决定的,而是自己。
只有在人生的低谷,我们才会发现是谁陪在身边,不离不弃,才会发现那些不曾在意的感动,是那样温暖。
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过后才会懂得,痛过,才会懂得保护自己,傻过,才会懂得适时的坚持与放弃,在得到和失去中,我们慢慢认识了自己。
人生没有永远的痛,懂得放下是人生最优雅的转身。
【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只有知晓了人生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高峰,它们就矗立在那里,但不是要让我们奋力去征服的,而是要我们心怀敬意地仰望的,我们才能从容不迫地取舍,才能如云卷云舒般自然进退,才能品味到生命真正的要义。
无论我们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有才能,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请不要总去和他人一比高低。
克服种种缺点,超越自身的缺陷,才是真正的勇者你若挑剔社会,矛盾永远存在。
最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遥远,而是你心中的郁闷;最使人颓废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你自信的丧失;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你希望的破灭;最使人绝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击,而是你心灵的死亡人生幸福的简单原则:1、心中无恨;2、脑中无忧;3、生活简单;4、多些付出;5、少些期待。
人生是公平的,没有人特别受到眷爱,我们通常不是被不公平击倒;应声倒地的重拳,往往是自己击出的。
幸福的背后藏着一堆悲哀,欢喜的背后,都有一串痛苦的历程。
理解人生中的起伏不定,才懂得逆来顺受的真义;明白人生是一个断代,才能懂得过程比结果重要的道理。
结果只是刹那,但过程却是长远。
生活是享受与受苦、幸福与悲哀的混合物,无论智愚富穷,都会体会到幸福中有某种苦难,这就是人生。
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长流的细水可以滴穿坚硬的石头,柔弱的小草可以改变大地的颜色。
有些人和事的出现,是为了在我们的世界里打开一扇门,照亮一条通道。
让你知道,曾经没有烛火而固执地寻觅,是多么辛劳。
有一些洁白的真相和黑暗的阴影,一起出现,互相衬映。
门被打开,通道被呈现,生命因此获得新的提示,得以前行。
为之付出的代价,是必须要背负在身上的行囊。
它警示你不能停留,但可以在路途中栖息,以获取这幸福的光芒。
爱的本质,也许是一种考验。
考验彼此的明暗人性。
所有的这一切都要担当,并且感恩和宽悯。
与脸上的伤痕相比,一个人心灵的伤痕虽然隐蔽得多,但同样会通过自己的言行显现出来。
如果我们自认为有缺陷、不可爱、没有价值,也往往会以同样的怀疑、缺乏爱心、令人气馁的态度对待别人,从而很难建立起互信互利的人际关系。
人的心灵就像一面镜子,你感知到的是什么样的世界,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自己。
只追求成长,不追求成功,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然结果这就是通往成功的最正确的道路。
我们都见过飞舞的蝴蝶,在展翅飞翔的一刻,它是如此美丽,但请别忘了,在美丽的背后,它曾经有过毛毛虫笨拙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黑暗之中的等待,以及破茧化蝶的痛苦。
【修行智慧禅语】芝兰生于幽谷,不因无人问津而不芳,这是一种淡泊;梅花开于隔隅,不因阳光冷落而不香,这是一种优雅;流水饶石而过,不因山石之阻而纷争,这是一种低调。
人生一世,不是什么都要去争,不是什么都要去抢,心胸宽一点,看得淡一点,欲望少一点,满足多一点,这样才会活得潇洒一点,人生才会自在一点。
知道孤独总是如影随形,就没必要难以自制;知道时间总是不能停留,就没必要伤春悲秋;知道遗忘总是必然,就没必要为回忆伤感;知道感情不可能刻意强求,就没必要寻死觅活;知道过去总是始终存在,就没有必要遮掩或炫耀;知道美好总是会在某一刻消逝,就要好好把握生命中每一刻精彩瞬间。
【佛禅语】知恩报恩,是做人的根本。
但是,一般人往往凡事都以自己为前提,只想接受,不想付出,当然更遑论报恩了。
学习佛陀的慈悲,以大众的安乐为安乐,对宇宙世间要能知足、感恩,有我能给别人什么的胸怀;不能自私贪求,只想别人能给我什么。
因为施者的境界比受者更宽大,施者所获得的快乐比受者更丰富。
唯有分享快乐给人,唯有懂得报恩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知冷知热,是情的交融。
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人陪,有人懂。
再好的缘分也经不起敷衍,再深的感情也需要珍惜眼前。
歌可以单曲循环,人不能错过再现;情可以平平淡淡,心不能视而不见。
在乎你的人不在乎天长地久,更在乎你想不想拥有;原谅你的人愿意原谅你的一切,因为不愿意失去有你的世界。
其实在这个世上,能把你放在心上的人并不多。
懂得善待才能相守,珍惜当下才配拥有。
【放下感情的禅语】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
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
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
活在自己的价值观里,不影响他人,也不轻易被同化,舒服就好。
取悦别人远不如修行自己!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
能入我心者,我以诚待之;不入我心者,不屑以敷衍。
若懂,请惜!不懂,自便!
知因,当要慎始;知果,当能善终。
因缘是聚散的真理,无常是变化真理。
真理不是用说的,而是拿来善用的。
对我好,心存感恩;人对我坏,心存忏悔。
时间可以解决一切,却不可抹灭因果。
钱债易还情债难偿,身病易治心病难医。
名是精神的心锁,利是物质的枷锁。
佛言禅语_经典禅语
佛言禅语_经典禅语
1、 【每日一禅语净美心灵】每个人的每一段路,都会有一些领悟,只是有些人会简单随时,随时而悟,是坎坷,悟磨砺;是顺境,悟生活;是心境简约随意,悟人生尘缘随意;有所悟,也有所得,是忙碌,得充实于心;是慰藉,得安于生活;是悠闲,得幽雅修身;时间的永恒向前,决定我们每个人都在前行的路上,没有后路,也是一次领悟。
2、 【佛心禅语】快乐,不在繁华热闹中,而在内心的宁静里;烦恼,不在谨言慎行中,而在人我的是非里;大道,不在花团锦簇中,而在平凡的追求里;志向,不在西风战马中,而在平生的格局里;境界,不在诗情画意中,而在平常的心态里;胸襟,不在奇山大水中,而在平和的智慧里。
3、 【一日禅语】恒庄法师:一念慈心起,即到南海紫竹林,大悲泪中化入千手千眼身。
一念智慧生,便朝文殊法王子,念起念灭不相干常在清凉地。
一念悲愿立,便现地藏金身,万世做石桥铺却解脱路。
一念实践足,便到普贤光明坞,心心在彼岸常撑渡人舟。
4、 【早安禅语】人都说,没有离别的痛苦,就不会珍惜相处的时刻。
失去过,才会想起珍惜拥有的时刻。
有时需要过很多年后才发觉当年的错误。
已经失去的,再留恋也没用,因为回不去了,只有珍惜把握当下,才是真实有。
用慈悲、智慧、与己无所求、利益别人来衡量和改正,当下的心念和行为,那就是最高水平的修行了。
5、 【禅言禅语】很多时候,我宁愿一个人走很远的路,只为看一眼属于自己的遇见,只是想知道,是否值得去为未知走一遭,去为之醉一次。
很多人,很多东西,有时候该永远保持距离,最好在灯火阑珊处,才是最美。
6、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恒唯法师:生活这场经过,遇到的善待,遇到的冷遇,谁对这叵测的命运安排都无能为力,但怎么活,力量都在心地。
突破心地的狭隘,不去因为烦恼而抱怨,不去因为伤害而怀疑,生活就是一场坦然和积淀、希望和喜悦。
7、 【早安禅语】延参法师:不管生活中遭遇到什么,生活的体会彬彬有礼,在所在经过的生活历程中,不要再增加那些固执的逻辑,烦恼的重量,致使人生停滞不前,悲催不堪,谁的人生都是努力的人生,不要让那些徘徊和等待耽误了出发的契机。
8、 【净化心灵禅语】恒唯法师:是是非非,纷纷扰扰,不看、不听、不想,就能心生清静。
有时,烦恼不是因为别人伤害了你,而是因为你太在意。
有些事无需计较,时间会证明一切;有些人无需去看,道不同不相为谋。
世间事,世人度;人间理,人自悟。
9、 【禅语励志感悟人生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
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
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
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
10、 【精短禅语】试着做一个温柔的人,平和而感恩的对待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求得万人爱慕,而是让你自己,可以在面对生之孤独时,巧妙而安稳的漫步这一生。
11、 【精短禅语】曾经,不论其好坏,都是一种回味,一种感受,一种思索,不能让它,影响我们今天的生活,成为前进的障碍。
人生,在时光的流逝中,老去的,不仅是身躯,还有一颗日渐衰老的心灵。
面对月光星辰,感触万分:活着,就要愉快生存,为自己,也是为家人。
12、 【洗涤心灵的禅语】生命不是一场疲惫的前行,但需要规范那些内心的伤感,活出生命的温和风度,活好人生那些不期而遇,与生活达成一种心有灵犀,去善待世间所有的人心高低,活出人生宽阔温和的表达,和对生命信仰的从来就没有动摇。
#延参法师宝相寺讲座#
13、 【放下感情的禅语】世间的人或者为物所累,追求物质,追求事业的广大;或者为情所困,忙忙碌碌,但是却不知道我们活着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什么。
我们往往以为,拥有自己想要的就会快乐。
但是没有想到,正是这些过多的欲望,使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了。
生产力巨大的发展,更加催生了人类更巨大的贪婪,人类的欲望更加地膨胀起来,其实我们离快乐是越来越远了。
14、 【佛道禅语】如果你是正确的,不要过多争辩,把对方逼上绝路,也就断了自己的退路;如果你是优秀的,不要肆意地卖弄,别人会在你的做作中远离你;如果你是痛苦的,不要逢人就倾诉,谁都有自己的烦恼,莫把可以成为朋友的演绎成了陌路;如果你是寂寞的,那就在孤独中慢慢沉淀自己,人生本就根植于寂寞的土壤里。
15、 【早安禅语】许多人都认为违缘不好,但我们通过学佛会知道违缘不完全是件坏事。
虽然它对我们的生活、修行起了不良影响,却能让我们从中悟到许多道理,认清这个五浊恶世,从而使我们产生厌弃心、出离心。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从违缘中体悟出世间无常的道理,然后去寻求解脱烦恼的方法。
所以,违缘也是我们修行上的助缘。
16、 【静心禅语】若能懂得聚散离合本是生命轮回的必然,何须忧愁,何须挣扎。
胸中珍藏着朴实的情怀,坦然面对沧桑变换,守住心中的那份从容。
爱了,就去珍惜。
散了,应该释然。
只有懂得舍弃,才能得到安然。
17、 【禅语人生】低调做人也是一种智慧: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万物之本的地位。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
到此境界,便能进退自如善始善终。
学会了低调埋名、谦卑无争,方能赢得人生。
18、 【佛门禅语】富不起来的原因:1、表面上最缺的是金钱;2、本质上最缺的是野心;3、脑袋上最缺的是观念;4、机会上最缺的是了解;5、命运里最缺的是选择;6、骨子里最缺的是勇气;7、改变上最缺的是行动;8、肚子里最缺的是知识;9、事业上最缺的是毅力;10、内心里最缺的是胆色!
19、 【佛家经典禅语静心】人生在世,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要借复杂的人和事来练心。
人要经得起逆境的磨练,逆增上缘,把浮躁的心静下来,静定空心;磨难是导师,指引我们走向光明,感悟真实的人间,升华境界。
逆境中宽心,磨难中静心,常存感恩之心。
20、 【关于清心的禅语】当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你往往不晓得爱情的珍贵,以为就是普通的生活而已,虽然甜蜜,但却平淡。
然而一旦分开,那种心被割去一块的感觉,就会让你明白,原来平淡的生活,就是爱情最好的礼物。
所以很多人以为,分手后痛彻心扉的才是爱。
其实你错了,让你甜蜜的才是爱,让你痛苦的只是不甘心。
21、 【晚安禅语】古话说,胸中有余乾坤大,心底无私天地宽。
什么样的心态引导生么样的生活,心地清净,回归当下,一个人的心态就是一个人的活法,人生的正知正见在于自净其意,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22、 【人生禅语】佛说,若想让心安宁,就要一切随缘而行,随遇而安;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遇,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从而才能得到身心的解脱。
正所谓,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23、 【禅悟禅语】时光如何流转,岁月如何变迁,请相信,所有的过去,都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一如那爱,爱过便有了痕迹,爱过便有了记忆,爱过,便无悔于今生来世。
24、 【修行智慧禅语】恒东法师:人要自信。
一个获得成功的人,首先因为他有自信。
自信,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
不自信,使可能变成不可能,使不可能变成毫无希望。
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
25、 【佛心禅语】透过批评的眼睛看,世界充满缺陷过失之人;透过傲慢的眼睛看,这世界充满低贱愚痴之人;透过智慧的眼睛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值得尊重和学习。
不圆满是自己有烦恼,不清净是自己有业障。
心有慈悲,没有看不起的人;心有智慧,没有看不惯的事。
一切随缘,缘生緣灭,寒来暑往,真心不变。
延参法师
26、 【心灵平静的禅语】喝茶是份享受,在心情烦躁的时候,在身心疲惫的时候,泡上一杯茶,茶香飘起的时候,整个心就像止水一样安详、宁静!闻着淡淡地茶香,漫漫长夜便有了一份静养之心,此时没有一点修饰和浮躁,脱去外衣还一个真实的自己,忘却了一切劳累,只有一份恬淡的心境。
27、 【佛家关于善良的禅语】当你觉得痛苦的时候,不要再去增加别人的痛苦;当你觉得烦恼的时候,也不要再自寻烦恼。
不会自寻烦恼,是智慧的表现;不增加别人的痛苦,则是悲心的表现。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残缺,人永远无法求得完美。
想要在任何地方都追求完美,就是自寻烦恼。
28、 【一日禅语录】静能生慧。
让心静下来,你才能看淡一切。
静中,你才会反观自己,知道哪些行为还需要修正,哪些地方还需要精进,在静中让生命得到升华洗礼,在自观中走向觉悟。
让心静下来,你才能学会放下。
你放下了,你的心也就静了。
心不静,是你没有放下。
静,通一切境界。
29、 【佛家禅语】不要自命清高,也不要妄自菲薄。
众生是平等的,当你的心打开了,你就会发自内心地接纳和尊重每一个众生。
你不会轻视或厌恶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看起来多么卑微或恶劣,你看到每一个人都会很欢喜。
平等心犹如虚空,它包容一切。
30、 【早安禅语】世界上总有占不完的便宜,吃不完的亏,好事不可能总让你摊上,你也不可能老是那个倒霉蛋。
所以,放松点,看淡点,做完,放下,不再去想,不要去比较,你便释然。
有后悔和比较的时间,还不如去做点别的事,你会得到更多。
心情也是有成本的,为一些无法挽回的事情影响现在的心情,那才是真正的损失。
31、 【禅语心灯】太阳不会因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
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
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只有想不到的人,没有做不到的事。
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
32、 【禅语说】有时候人的眼睛,看世间、看万物、看他人,就是看不到自己;能看到别人过失,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能看到别人的贪婪,却看不到自己的吝啬;能看到别人的愚昧,却看不到自己的无知,能看到别人的目光短浅,却看不到自己的狭隘。
人生就是要多些反思,要多些扪心自问,才能认识自己,否则就会活得很痛苦。
33、 【佛心禅语】恒唯法师:不要为别人怎么看你而烦恼。
别人的看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你自己。
任何一颗心灵的成熟,都必须经过寂寞的洗礼和孤独的磨炼。
人生的悲剧不是没有实现目标,而是没有目标可实现。
34、 【禅言禅语】人生就像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时,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是向上的。
最困难的时刻也许就是拐点的开始,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就可能迎来转机。
乐观豁达的人,能把平凡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能把苦难的日子变得甜美珍贵,能把繁琐的事情变得简单可行。
以平常心看世界,花开花谢都是风景。
35、 【洗涤心灵的禅语】世界再大,大不过包容的心;路途再远,远不过燃烧的梦。
生命中不要有太多的寻找,也别在利益的光圈里长久地搏杀与纠缠,要学会适当的驻足、逗留、休憩。
争夺的东西越多,有时会觉得越累,不如给自己预留点时光,弛缓神经,愉悦身心让旷日持久的奔波能够轻松些。
就如水,不争可容万物,无怨涤洗尘埃。
36、 【一日一禅语录】人生如歌,词曲旋律舒缓激越。
岁月似河,无限精彩昼夜奔流。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我们享受生活,无需计较太多。
粗衣粝食安分過,勤耕力作莫蹉跎。
下坡就在顶峰后,繁华过尽是落寞。
无人不谋求功成名就,别让初始承诺变泡沫。
进军的鼓,收兵的锣,张驰须有度。
步伐稳健,前路更开阔!
37、 【佛善良禅语】人生如戏,苦笑同台,生活如菜,酸甜共存。
努力就有希望,淡泊就会简单,简单就会幸福。
一件事情的发生,衡量不出一颗心的淡定,而一颗心的淡定,却能影响一件事的解决结果。
一个人的深度,衡量不了一颗心的从容,而一颗心的从容,却能彰显一个人的深度。
38、 【禅语心灯】总会觉得可惜,是因为事情做完之后你发现自己还留有余力。
但是再美好的事,过去了你也没办法将它扳回。
放弃不去想,把时间留给下一个机会。
别担心,不要犹豫,更不能后退。
不是说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徘徊吗,我们每一个选择都会为之付出代价,想要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只有走下去。
39、 【禅语悟道】在山区,没有多少路是直的。
这些弯弯曲曲的路,既是环境恶劣的反映,更是人们智慧与顽强的彰显。
环境恶劣,是既成的事实,谁也无法改变。
生命的美丽,就在于懂得顺应自然,于曲折之中走出自己独特而美丽的人生之路。
许多路,不是走不通,而是该转弯了。
人生许多幸福,总在拐角处。
40、 【佛家禅语悟道人生】拥有强大的内心,可以更坦然地面对挫折,可以更细腻地品味生活,可以更理智地面对诱惑,可以在一贫如洗时悠然自得,可以在富贵乡里拥抱贫穷。
内心的强大是在无数次的苦难中打磨出来的,是在无数个夜晚的苦读中建立起来的。
41、 【佛家经典禅语】无论繁华与否,寂寞与否,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我们要有勇于面对繁华的格局,也要有能够沉淀寂寞的胸怀。
由于繁华,我们知生知灭,便能顶得住风浪;由于寂寞,我们心空智生,便能明了万物。
42、 【经典的人生禅语】斩断自己的退路,才能更好地赢得出路。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一种斩断自己退路的勇气。
因为身后有退路,我们就会心存侥幸和安逸,前行的脚步也会放慢;如果身后无退路,我们才能集中全部精力,勇往直前,为自己赢得出路。
43、 【禅语静心】人生不要被过去所控制,决定你前行的,是未来;人生不要被安逸所控制,决定你成功的,是奋斗;人生不要被别人所控制,决定你命运的,是自己;人生不要被金钱所控制,决定你幸福的,是知足;人生不要被仇恨所控制,决定你快乐的,是豁达;人生不要被表象所控制,决定你成熟的,是看透。
44、 【禅语早安心语】走过的岁月,总有圆满,总有残缺;曾经的欲望,总在燃烧,总在膨胀;当初的梦想,总在破灭,总在走远。
有很多东西抓不住,只能让它浓缩为回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是不管现实有多残忍,都要固执地相信,只要我们顽强的前行,一切阴霾都会吹散在风中。
坚持,阳光一定就在不远处!一生,要走很多条路,有笔直坦途,有羊肠阡陌;有繁华,也有荒凉。
无论如何,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任何人无法给予全部依赖。
没有所谓的无路可走,即使孤独跋涉,寂寞坚守,只要你愿意走,踩过的都是路。
你以为走不过去的,跨过去后回头看看,也不过如此。
不回避,不退缩,未来终将到来。
45、 【佛家经典禅语语录】所谓不一样的风景,不是你走了一条鲜为人知的路,而是你走了一条本就只属于你一个人的路;所谓生活在别处,不是你远走十万八千里,而是你站在原地心里也能装下十万八千里之外的景色。
46、 【禅悟禅语】人生恰如远行,何苦自找辛苦,客观一点,超脱几分,不要把生活活成一场活该的痛苦,淡化那些自以为是的自我针对,更要冷静地去处理那些头脑发热的自我猜疑,更要客观地对待那些自己制造的麻烦,那些针尖对麦芒的敏感,更是凭空增添自己无事生非的苦恼。
47、 【修行智慧禅语】这个世间没有永恒的东西,叫做世间为我所用,只是暂时借我们用一下而已。
而非我所有是说,没有任何一件东西是你的。
口袋的钱暂时放你那边,也许明天就放在我这里。
所以学佛的人不会有钱就很骄傲,也不会因自己很穷就很自卑。
三餐吃得饱,过一个很平淡、平实的生活,也是一种享受。
48、 【佛善良禅语】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不快的事,一个付出一个接纳,一个心甘情愿一个理所当然,仿佛宿命,其实是彼此成全。
没有谁注定是谁的花朵,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某种使命,不要埋怨他不懂,最好的懂得是若月亮般为了他而自我圆满。
49、 【禅语心灯】无论何时,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谈吐及一颗充满爱的心,一定会让一个人活得足够漂亮,哪怕长得不很漂亮。
活得漂亮,就是要活出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份至真至性的精彩。
一个人只要不自弃,相信没有人可以阻碍你。
记得: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一定要活得漂亮。
50、 【佛禅语】真正的成长,就是为道日损,是减法,因为多明白了自己点,于是便能多放下一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然后生命变得简单,我们和自己的心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熟悉了。
对未来,要抱最大希望;对目标,要尽最大努力;而对结果,要做最坏打算;对成败,要持最好心态。
读了“禅言禅语_禅语说”,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djz525.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祝您开心愉快!